第五十節 國史

方信孺走後,屋中便只剩下了朱崇禎與袁世凱兩人。袁世凱久在宦場中打滾,一見這種情況,心中便知朱崇禎有絕密事情要與自己相商。他站起身來,走到門口,低聲對門外的守衛吩咐了幾句,守衛們答應一聲,遠遠的散開,更有幾人縱身翻上屋頂,遠遠守住,不過一會兒,已經將這間屋子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袁世凱回過身來,眼睛看向朱崇禎,看向這個掀起南方動亂,將中華最後一層面紗撕去,徹底打入政制變革楚漢紛爭的少年,心中有怒,有憤,有悲,有痛,卻更多卻是茫然與無力。他的大半生,都在帝制下閉目而奔,如今猛然到了民國,究竟該要如何,袁世凱的心中,實在是心中一點底也沒有。

“南下談判的人已經走了吧?”朱崇禎忽然打破沉默,向袁世凱問道。

“唐少川和嚴幾道早幾日便出發了,”袁世凱愣了一下,馬上回道,“南國那些黨人中,多有明曉局勢的各地聞人,已經允我做民國之主,不過孫文歸國之後,他們又猶疑起來,我只怕會再生波折。所以又派了楊皙子和汪季新暗地裡趕過去了。”

“和議不過是給天下一個交代罷了。項城放心,左右不過一兩個月,辛亥年終了之前,這天下權便會交在你的手裡。孫文那邊,自有我來遮擋。不過,先讓皙子和汪季新去探探路也好。”

聽完這話,袁世凱終於再也忍耐不住,皺着眉頭對着朱崇禎說道:“朱公子,袁某心中有些疑惑,還望朱公子不吝指教!”

“項城客氣了,門主與我紫禁成約,要將天下權交予你手,自是要將諸事替你一一平定,你若心中疑問,但說無妨,我自會與你細說分明。”

“這第一件事,”袁世凱想了想,卻問起了遷族之事,“我想知道,爲何公子一定要將良弼等人逐走?”

這話倒是將朱崇禎問的一愣,他本以爲袁世凱會問些什麼政財軍教之類的,沒想到,卻是這個。看來這袁世凱,果然非是常人能比。

“你可知道美利堅排華法案嗎?”朱崇禎笑道:“此刻讓良弼等人去,說到底,不過借他們皇族的名頭,給美利堅一個臺階,讓華人能夠順利進境。另外,也是把這些不安定的東西,遠遠的打發出去,也給項城你減少些麻煩。”

“若單是爲了讓美利堅廢除排華法案,不必這麼大費周折吧?”袁世凱追問道。

朱崇禎輕笑一聲,“禁錮在這裡,始終是抱殘守缺,有什麼用?如今我中華各地都有洋人橫行,他們能來,我們也能去,我中華廣大,唯一不缺的,便是人!項城記住,從現在起,時時刻刻,都要有計劃的放些青年出去,其中一些,更要將根深深盤踞在異國他鄉,以作將來之用!”

袁世凱心念電轉,已經明白了此舉之深意,不禁面容一肅,躬身答道:“公子放心,世凱明白!”

朱崇禎點點頭,“此事爲萬世長遠之計,皇族遷移,不過是障人耳目,我在夏威夷已經準備了數年,也備了好些人手,在歸國前,我已經將他們散了出去,等民國創立,局勢安定下來,自會有人前來尋你,告知你具體方略。”

說着 ,朱崇禎從懷中取出一面令牌,遞給袁世凱,袁世凱接過來一看,那令牌黑鐵做底,白玉爲面,顯然是極高明的匠人打造,玉面上寥寥數筆,卻是一匹背生雙翅的黑色天馬。

“這是我漢留令牌,將來若是有人持此種令牌尋你,你但可盡信!”

袁世凱仔細看了看,小心的放在懷中深處放好,爾後問道:“若是以後有事,我該如何去尋門主與公子?”

“今後國事,一委於你,在你有生之年,門主與我,都不會踏上中華之地,過問中華之事。凡是你放心決斷。若真有不明,到了迫不得已之時,可命人持令牌到夏威夷陳公館尋我。”

“世凱明白!”

朱崇禎笑道:“項城便只有這件事嗎?”

“民國創建,千頭萬緒。實不瞞公子,我心中並無定計。只能一如既往,閉目而奔。但中華千年以來的道統,是非成敗,均是要留在史書上的。如今清朝果然要亡,這頭一件大事,應當是修史。清史好修,但民國之後呢?國史應該如何記錄存續,世凱不明,依舊要請公子指點一二。”

朱崇禎聽到此處,已經再坐不住,長身而起,衝着袁世凱長揖至地。袁世凱驚起身避開,“公子這是要什麼?”

“秉筆直書,史家真言。這是我中華最異於西洋各國的道統所在。項城今日不問政局,不問財權,不問軍制,一心所向,均是爲我中華道統存續,這份心思,實在難得。我這一拜,你但受無妨。”

“慚愧,慚愧,公子謬讚了!”

“不知項城對西洋這黨人政制,有何見解?”朱崇禎沉吟了一會兒,卻忽然問向別處。

“當今世界最強,莫過於德意志。我看那德意志後來居上,聚地成國,也不到五十年,卻已經超越英法,躍居世界之巔。公子當年所譯諸書,我也曾仔細研讀。我見各國政治,愈是遠,愈是寬鬆;愈是近,愈是專統。倘論政制清明,英吉利爲上,法蘭西次之,德意志最下。而德意志卻能以專統聚全國之力,不數年,便能敗盡西洋諸國,可見中華方今之計,不是下放政權,而是政權集中,歸政於一人,橫看便效日本,縱觀便仿洪武。民國之實,在於憲法,在於民權,若是憲法成,民有權,則民國可大成。民權可下放於諸民,但政權必集於國家首腦於一身!”

“哈哈……”朱崇禎聞言大笑,這一笑,卻將袁世凱笑的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後悔。他方纔之言,確實誅心之極,本是他內心最隱秘之深思,便是載泓,袁世凱也不曾說出,今日不知怎的,竟然將心中所想,如竹筒倒豆,竟然完全交了出來。

“項城,實不相瞞,雖然門主將國事委任於你,老實說,我心中還有許多的不放心。你並未在各國遊歷,我深恐你在那資治通鑑的權謀之上迷了本性,但今日你所言,讓我已無掛慮。”

“你記住,六個字,虛議會,實握權。諸事可解!”

“方今多有士子以爲,西洋之制,已是進化之巔峰,完滿之至,再無可進益。民國創建之後,我中華道統自不免被人輕慢,漢留之業,局勢更比清初艱險萬分。漢留核心,便是國史。只要史家道統不絕,中華文化便可綿延。”

“我雖欲設漢留九業,但其中並無國史一業。我意將國史單獨列出,設國史館,不僅要存留民國之後諸事資料,更要培育史家人才,延續道統。”

“公子這般想,自是好。可究竟具體方略如何呢?”

朱崇禎哈哈一笑,“民國創建,政制變革,國事必然紛囂,項城當政之時,自無可慮。但其後呢?若要使史家道統不絕,便要棄了官修國史一途,也如國子監一般,改做官督民辦,如此方可避過政事變亂。”

“既然是修國史,何須要避政亂?”袁世凱有些不解,“歷朝更替,臣子雖要換盡,但史家衆人,卻是從來不易。史家修史,在於秉筆直書,任是哪朝天子,也不能以己意改國史,這是道統所在,天下皆知,何須如此?”

“民國說來,究竟是西制。項城在中華道統裡浸淫的久了,自然不知那輕浮黨人能做到何種程度。戊戌年變法不成,便要革命;倘若民國之後國勢仍然急切間不見效,只怕便會怪在道統上了。國史之業,不能因爲這一時的糊塗,而斷絕了。須知這等道統,一斷,便再難接續了。”

這一番話,卻將袁世凱的脊背說的陣陣發涼,倏忽間,他已經知道這前路便是履薄冰,稍一不慎,自己半生清譽,就將毀盡,青史上,必會是千古罵名。

朱崇禎略略停了一會兒,便又續道:“民國之後,只恐中華千古傳下來的這點政事道統,便會漸漸消亡。後來人若是一味崇洋媚外,只怕中華道統便危矣。所以青年出國之前,必須經歷漢留之業的培育。那清華學堂,便是要做垂範的。”

“但國史館不同,史家道統,是陽春白雪,居我中華道統之巔,是須要用熱血和寂寞來書寫的。古來世人,有熱血如何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幾人還有熱血?歐風美雨之下,必定會有人,也如梁任公一般,譭棄史家道統。所以國史館須獨善其身,不言不語,不聾不盲,以這八字安身立命,延續道統!”

“世凱受教了!”袁世凱終於明白朱崇禎所謀,心中感佩,收起疑慮之心,恭恭敬敬答道。

中華此時雖國勢積弱,連東瀛日本也要忍氣吞聲,但其實在袁世凱心中,中華強盛,不過是遲早之事。但國勢由弱而強,在這千迴百折中,道統若斷,便縱是國勢強大,中華已非中華,又有何用?因此,此刻袁世凱見到朱崇禎重道統遠勝國勢,便知中華君臨宇宙之機,實是指日可待。

“不知這國史館館長一職,公子可有人選?”

“項城可是心中已有人選?”

“不瞞公子,清亡民立,便須設國史館和清史館兩處,但兩處實爲一處,以我所知,清史館館長可任趙爾巽,而國史館,湘綺先生一代大儒,可堪重任!”

這趙爾巽,此刻是盛京將軍,總督東北三省軍政,此人雖是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做過編修,可卻以能吏之名播於天下,並不通曉史家道統;而湘綺先生,說的乃是湖南湘潭的王闓運,此人先後曾入過肅順、曾國藩之幕,少小天才,通曉百家,於經史兩道均有開創之舉,實在可稱清末之大儒。

這兩人,一爲能吏,一爲大儒,倒是極恰當的人選。誰知朱崇禎卻搖搖頭,“趙爾巽是能吏,雖不通史,可修史本就非能吏不可爲,尚可。湘綺先生究竟只是大儒,可任漢留業師,卻不能入國史館。”

“那公子以爲何人合適?”袁世凱見自己推薦兩人,卻被折中,不禁問道。

朱崇禎眼珠轉動,笑道:“此人倒是與你相熟,也是你的兒女親家!”

“公子可說的是……”袁世凱一驚,轉念間,便已經猜到,“是端午橋?”

“不錯!”

“可他是滿人,方今之世,各地都在驅滿。國史館是漢留核心,若是讓滿人主事,只恐天下士子,難服!”

“我便是要他們知道,民國之後的中華,是五族同心!漢滿蒙回藏,共爲中華一體。以後國家選拔能才,不問出身,只問德行!”

“但這終究難防天下悠悠之口啊!”

“既然項城如此擔心,我漢留便也留一人在國史館吧。”朱崇禎默了一會兒,說道。

袁世凱這才心中底定,他方要開口回言,猛聽門外腳步聲急,似有人疾奔而來,遠遠的幾個侍衛迎上去,將那人攔了下來。不過幾個呼吸間,外面領頭的侍衛李健生便遠遠高聲說道:“大人,南方有緊急軍情稟報!”

袁世凱一驚,回頭看向朱崇禎,卻見朱崇禎似笑非笑,點了點頭,袁世凱便高聲回道:“放進來!”

外面聽到聲音,不一會兒,李建生便推門進來,手中捧着一疊紙,快步走到袁世凱身前,遞了過去。

袁世凱伸手接過,打開一看,卻是幾封電文,他急速翻看了一遍,臉上怒色一閃而過,手微微抖了幾下,便平復如常,將電文恭恭敬敬遞給了朱崇禎。

“孫文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總統了!”袁世凱說道。

朱崇禎接過電文一看,卻是孫文就職的通電和總統誓文,朱崇禎略略看了幾眼,便一把丟在旁邊桌上,“歸國還不到七天,就敢高居總統之位,這一顆功名之心,也太急切了。項城,看來北京我待不了幾天了,等夏威夷的人才資金到了,我要親自回南國,收拾一下亂局。”

第二節 湛盧第三節 故人第九節 夢碎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三節 故人第十節 百部第十節 遊說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十六節 雪色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十五節 海軍第三節 悶鬥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十一節 踏歌第一節 來島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三節 後繼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五節 承天第三節 雲起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九節 夢碎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二十節 雲緒第十節 百部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十三節 出草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六節 景命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八節 唐策第四節 解惑第十二節 十年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五節 夜話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二節 議策第四十節 技擊第一節 禍至第七節 厲兵第二十節 雲緒第十五節 紐約第五節 承天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二節 十年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八節 宵小第五節 變色第四十節 技擊第七節 養士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五節 承天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三十節 芥蒂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十八節 匕見第一節 故地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十三節 送葬第十節 百部第八節 功罪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八節 書憤第四十節 技擊第六節 景命第一節 故地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二節 陳詞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四十節 技擊第二節 陳詞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二節 湛盧第十二節 書院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十節 百部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雲動第十八節 唐策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十九節 火烹第十三節 出草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十二節 十年第七節 養士第七節 養士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一節 聆訊
第二節 湛盧第三節 故人第九節 夢碎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三節 故人第十節 百部第十節 遊說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十六節 雪色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十五節 海軍第三節 悶鬥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十一節 踏歌第一節 來島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三節 後繼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五節 承天第三節 雲起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九節 夢碎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二十節 雲緒第十節 百部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十三節 出草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六節 景命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八節 唐策第四節 解惑第十二節 十年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五節 夜話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二節 議策第四十節 技擊第一節 禍至第七節 厲兵第二十節 雲緒第十五節 紐約第五節 承天第二十五節 秋涼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十二節 十年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八節 宵小第五節 變色第四十節 技擊第七節 養士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五節 承天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三十節 芥蒂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十八節 匕見第一節 故地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十三節 送葬第十節 百部第八節 功罪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八節 書憤第四十節 技擊第六節 景命第一節 故地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二節 陳詞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四十節 技擊第二節 陳詞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二節 湛盧第十二節 書院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十節 百部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雲動第十八節 唐策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十九節 火烹第十三節 出草第四十七節 清華第十二節 十年第七節 養士第七節 養士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一節 聆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