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節 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是處人家,綠深門戶。南京自古多樹,更多的,卻是水,卻是千古興亡的喟嘆。

這一日的喧囂,隨着落日餘暉,依山而盡。樹木掩映的陸上門戶,大多都消停了下來。而秦淮河上熱鬧,纔不過剛剛掀起蓋頭。

一隻七板子,咿咿呀呀,蕩在這燈火與陰影之間,飄飄搖搖,猶如一葉浮萍。雖與那嬉鬧歌舞,同流而遊,卻不知怎的,一眼看去,總讓人覺得那船,那人,別有一種孤芳之態。

耳聽着秦淮河上歡笑一如往昔,載泓倚在欄杆之上,望着悠悠河水,粼粼碎波,不禁有些傷惋。

“當日明亡清興之時,這秦淮河上,也該是如此吧?”朱崇禎忽然嘆道:“這改朝換代,於秦淮河又有什麼干係?換過一幫,依舊歌舞。將亡國之念耿耿於懷的,說到底,不過只是你我這些皇室遺脈罷了。”

“想不到,你竟會說出這番話來,”載泓側過頭來,看向朱崇禎,“我以爲此時正是你得意之時,百年恩仇,你終於完滿了這一輪迴。”

“門主這話,是在取笑我嗎?”耳聽的遠方歌聲渺渺,歡笑不斷,朱崇禎微微一笑,卻又說道:“泛舟豈可無歌,門主,不如你我各演一曲,如何?”

“也好!”說着,載泓便從一旁拿起琵琶,摘去外囊,抱在懷中,側頭想了一陣,終於還是搖搖頭,“如此心境,只怕唱出來,有些不合時宜。”

雖是這般說,載泓調弄了幾下,轉軸撥絃,信手彈去,幾聲落珠清鳴之後,便唱道: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難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這一支曲,卻是出自孔尚任《桃花扇》,說的乃是明末清初的秦淮舊事。這時被載泓在這秦淮河上唱出,物是人非,風水輪轉,有道是天理循環。

載泓一曲唱罷,引得兩人均是有些心痠痛楚,那撐船的白髮德豪,更是停下船來,揮袖拭淚。朱崇禎與載泓兩人淚眼相望,各自回味起亡國之事,心中忽然便有了些知己之感。

水流淙淙,槳聲咿呀,燈光依稀,浮生若夢。

“我便也唱上一曲吧。”朱崇禎止住心中那絲悠遠,嘆聲說道。

卸去琴囊,取出繞樑古琴,朱崇禎卻忽然有些茫然,許久在這世俗權謀中打轉,少年時那些清亮心懷,似乎像是遠隔雲端一般。朱崇禎搖頭苦笑,向載泓說道:“說起來,倒是有一年多,未曾寧心撫琴了!”

朱崇禎調調絃,輕輕捻挑幾下,說一聲“卻是一支鄉野俚曲,讓門主見笑了!”說罷,便揮手彈琴,放聲而歌:

“人鬼天地/萬金似慷慨/浮生若夢安載道/唯苦心良在”

“紅顏依稀/揮去還復來/生死命注休怨早/殤情暗徘徊”

“無奈何、青春逝去/無奈何、江山真易改”

“情誼無價亦無保/天降仇敵愾”

“無奈何、路回星移/無奈何、時運他人宰”

“鐘鳴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財”

“山水迷離/流花低霧靄/夙願扁舟寒江釣/風掠鬚髮白”

一曲歌罷,忽然天地一寂,只有木漿擊水,破人清思。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載泓倚着欄杆幽幽說道:“我本以爲,此時正該是你得意之時,卻爲何,你今日總有這般隱遁的心思?”

朱崇禎長嘆一聲,卻從懷中取出兩本書冊,先自摩挲了一會兒,似是想起先祖那幾人盛極而亡,大志難申的往事。好一會兒,他纔將書冊遞向載泓。載泓伸手接過,接着秦淮河上燈光看去,卻見一本封面上寫着“東陸記聞”,另一本封面卻寫着“唐策”。紙頁泛黃,顯然成書已久。

“這《東陸記聞》,是我先祖昔日遊歷美利堅時所做;這《唐策》,原本也是他們所擬。只是時過境遷,如今再看,卻有些於世事相左。我在上面做了許多修改,但總覺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正,想請門主指點一二。”

載泓翻開《東陸記聞》,藉着小船上的燈光仔細看去,剛翻不過幾頁,便聽遠處幾個聲音雜亂叫道:“剛纔放歌的,可是前面那條船嗎?”

原來朱崇禎與載泓兩人放歌秦淮,歌聲悠盪,直讓這秦淮河上更添幾分麗色。原本這秦淮河,便是歌舞佳處,夜遊的船舫,也多有識貨之人。許多人聽到兩人歌聲,都不自禁的將船靠了過來,想一睹歌者廬山真面。

載泓聞聲,便是一皺眉,“德老,將船划走,莫讓這些人靠過來!”

白髮德豪答應一聲,運力操漿,小船便忽的跳起,如飛一般向暗處行去。

恰在此時,便聽遠處有人訝聲叫道:“前方船上,可是公子嗎?”

“是張筱齋!”朱崇禎低聲對載泓說道。

“前面可是筱公?”朱崇禎笑着回道。

張元濟所在遊船,華燈綵繪,雕鏤精細,卻是好大的一個畫舫。朱崇禎與載泓、德豪躍身上了畫舫,卻見裡面團團坐着十數人,卻大半都是相識,便是那北京城中的楊度,此刻也赫然在座。只是臉色潮紅,顯然方纔與人爭吵的厲害。

張元濟雖也在清朝任過官職,卻是十數年前之事,因此並不認得載泓。載泓此時雖是一身男裝,英姿颯爽,但張元濟還是一眼看出,他是一個女兒身。

“公子,這位是……”

“哦,這是愛……”朱崇禎剛說了一半,那邊載泓便搶過話頭,說道:“我姓艾,名清,字晚晴。”

朱崇禎一聽,看了載泓一眼,便衝着張元濟點頭一笑:“這是我的一位遠房姐姐,今日不想在南京遇上了,便一起泛舟遊湖。”

張元濟何等聰明,又是經多見廣,自然知道載泓不願透露真實名姓,但朱崇禎既然也替她掩飾,張元濟也就不再計較,便將二人引入艙中,白髮德豪卻坐在船頭的搖椅上,靜聽風浪。

方纔三人在船頭問答,艙中諸人聽的清楚,楊度自然知道載泓爲何隱身,也不揭破,見朱艾二人上船,只覺得來了強助,便接原來話頭,依舊說道:“我便說,這憲法究竟有何難處,非要讓嚴老先生與我也來商討?當日劉邦入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可日後依然有族誅,禁挾書,行的還是秦法,所謂約法三章,究竟不過話一句耳。值得什麼?今日這憲法,即便創制出來,試問,又有幾人懂得真義,能夠操行?共和憲法,於現今的中華並無多少實效。我向來秉持的,便是君主立憲,這纔是中華綿延而來、漸變而能有所成的政制。你們倘若不願滿人爲帝,那漢王朱崇禎,衍聖公孔燕庭,均可爲皇爲帝。”

楊度開始所言,並不異於先前,只是最後一句,實在驚人。尤其是此刻朱崇禎當面,真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用意。

朱崇禎見衆人目光都指向自己,連載泓也笑吟吟的看向自己,心中不禁有些好笑,“皙子兄這話,讓我好生慚愧。”

“實不瞞各位,這皇帝之位,天下或許有人做的,我大明朱氏,卻實在做不得。”

這話卻將衆人的心思都勾了起來,一旁林長民開口問道:“不知漢王此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且不說我離國甚久,於故國實在有些陌生。單說當年我朱氏誤國亂民,便有十大罪狀,有這十罪。我這次回國,興革命,建民國,只能說是贖罪,卻不敢有問鼎江山之意。”

這話越說越奇,連載泓也不禁起了幾分好奇之意,“你說的朱明十大罪,究竟怎麼講來?”

“在座均是飽學之士,我便簡略一說,諸位便明白的很。”朱崇禎嘆一聲氣,“後人竟說祖宗不是,實在羞愧!”

“其一,諸皇無德;其二,禁錮社會;其三,海禁誤國;其四,衛廠參政;其五,變亂政制;其六,八股取士……”

誰知朱崇禎剛剛說到這第六罪,一旁章炳麟卻已不耐。章炳麟先是大喝一聲,爾後怒道:“漢王!你說這些搪塞之詞,唬的了旁人,唬的了我嗎?有明一朝,雖有許多不是之處,但朱氏血脈,有一瑜而足可掩去百瑕!”

“敢問太炎先生,所指爲何?”朱崇禎笑道。

“有明一朝,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如今中華衰微,夷狄侵略,真是需要朱氏一脈民族血性之時,你身上若果真還流着大明朱氏的血,就該不避艱險,效仿洪武大帝,將這遍地的夷狄,不管是滿族還是歐美,都要驅逐出去,還我中華一個乾乾淨淨的河山!”

章炳麟名士風範,說話肆無忌憚,不說這裡坐着滿族的載泓,便是艙中圓桌一角,也坐着一個白膚碧眼的洋人。這章炳麟話音一落,衆人便覺得有些不好。誰知沒等他們掩飾,那洋人便搶先開口,卻是一口地道的吳儂方言,

“太炎先生說的不錯,若是從你們清國,不,應該說是中華的文化中來看,的確我們這些人,都是所謂的夷狄。不過,我生在中華,長居中華,受中華文明薰陶已久,我自問已算是金日磾那樣的人。我也讀過些中華的歷史典籍,在我看來,你們這中華文化,和我們基督教,倒頗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因信稱義。只要尊奉中華文化,便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所以,從此處說,我和滿族人,都不能算是夷狄了。”

載泓只覺今夜泛舟秦淮河,果然不虛,想不到竟能遇上這般的洋人。讓她真真的有些快慰。

“請問這位先生高姓大名?”載泓拱手問道。

“不敢,不敢,在下John Leighton Stuart,是美利堅合衆國新聞界聯合通訊社駐南京的特約記者。中文的名字,複姓司徒,名叫雷登。”

第三節 雲起第五十節 國史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十九節 報信第十節 遊說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六節 雪色第一節 風起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節 雲起第十三節 傳檄第五節 變色第十六節 志大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節 祭烈第三十節 芥蒂第二十節 雲緒第七節 厲兵第五節 變色第十七節 父子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二十節 雲緒第六十三節 星散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二十二節 漢留第八節 功罪第七節 養士第十六節 雪色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三節 傳檄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十二節 國士第一節 禍至第六節 棉鐵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八節 書憤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九節 雲動第五節 風物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六節 雪色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九節 雲動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八節 宵小第九節 去鄉第五節 承天第十節 有晴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六節 日僑第一節 故地第二節 湛盧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三節 畏難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節 議策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節 夜話第七節 厲兵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三節 雲起第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十二節 書院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六節 日僑第十二節 十年第二節 湛盧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節 承天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七節 父子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一節 禍至第十七節 民變第六節 棉鐵第六節 日僑第八節 翻雲第九節 雲動第六節 日僑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八節 功罪
第三節 雲起第五十節 國史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十九節 報信第十節 遊說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六節 雪色第一節 風起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節 雲起第十三節 傳檄第五節 變色第十六節 志大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節 祭烈第三十節 芥蒂第二十節 雲緒第七節 厲兵第五節 變色第十七節 父子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二十節 雲緒第六十三節 星散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二十一節 赴會第二十二節 漢留第八節 功罪第七節 養士第十六節 雪色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三節 傳檄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十二節 國士第一節 禍至第六節 棉鐵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八節 書憤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九節 雲動第五節 風物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六節 雪色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九節 雲動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八節 宵小第九節 去鄉第五節 承天第十節 有晴第十節 有晴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六節 日僑第一節 故地第二節 湛盧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三節 畏難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節 議策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節 夜話第七節 厲兵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三節 雲起第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五十九節 斬黃第十二節 書院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六節 日僑第十二節 十年第二節 湛盧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節 承天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七節 父子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一節 禍至第十七節 民變第六節 棉鐵第六節 日僑第八節 翻雲第九節 雲動第六節 日僑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八節 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