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

太史慈衝鋒錯馬之後還未反應過來,再轉過頭華雄已舍了兵馬奪路而逃,令他愣了一瞬,連忙拍馬追趕,同時傳令烏桓騎絞殺城下涼州兵。

戰馬疾馳的速度有多快,不過太史慈愣神之際華雄便已經奔出數十步,再想追趕哪裡還趕得上,就算張弓去射,黑夜裡也未必能準確命中,當即擎着長槊朝那些六神無主的涼州兵殺去……激戰一夜的涼州兵面臨主將潰逃的情況則早已心無戰意,何況震懾於太史慈的勇武,紛紛放下兵器投降豈活。

不過片刻便有三十來個俘虜跪地討饒,太史慈也沒興趣多行殺戮,便命烏桓騎將他們的兵器收走,看管起來。

一番廝殺,他這邊的烏桓騎也死傷慘重,方纔與華雄的搏殺中十幾名烏桓兵被劈下馬來,如今只剩百十個騎手操弓遊曳。

到現在,野外的戰鬥也告一段落了,遠處傳來的廝殺聲都小了許多,只是太史慈並不知曉,他們的袍澤還有多少人有命見到明早升起的紅日。

眼見城下危機解除,太史慈舉着長槊對城頭喝道:“上面的人聽着,我是度遼燕將軍麾下,你們是朝廷的漢兵還是董仲穎的西涼兵!”

朝廷的人,和董卓的人,有區別嗎?

“我等自是朝廷漢軍!”

“既是漢軍,待我將軍率大軍至此,你等莫要負隅頑抗,開城迎將軍。”太史慈見城上的縣兵並非一門心思倒向董卓,語氣這才溫和了些許,朗聲安撫道:“將軍必不會加害你等。”

太史慈話音一落,縣令便要點頭,卻見旁邊閃出數名涼州軍漢持刀而上,先是對縣令喝出一聲,隨後爲首一人指着太史慈喝道:“不可開城!爾等俱爲叛軍,帶到明日定有朝廷兵馬前來平叛,看你能威風到幾時!”

太史慈一愣,城上居然還有董卓的人馬?不過看情況人數並不多,但是挾持了縣令,甚爲棘手。他也不與城上涼州兵爭執,當即打馬而走,招呼胡騎穿越戰場尋找孫輕與蘇僕延的下落。

城上的涼州兵軍官是華雄麾下土生土長的涼州羌人宋超,早在董卓任西域校尉時便追隨麾下南征北戰,死人堆裡摸爬滾打才爬到如今屯將的位置上。此戰他的屯被留在城中看管馬匹,沒想到華雄兵敗,如今以做城裡就剩他一個屯的人馬。

太史慈沒有管他,眼下涼州兵開不開城都沒什麼關係。他手裡滿打滿算百十騎,就算開了城,連城內的縣兵的鎮壓不住……等到明日,燕將軍率大軍前來,到時候他開不開城便說了不算了。

當務之急是找到孫輕和蘇僕延,然後派人給十餘里外紮營的燕北傳信,讓大軍趕在徐榮來之前進城。

就在此時,滎陽以北大隊人馬舉火行進,掠過滎陽城向西奔去,看火光是近萬人的大軍陣。

而另一邊,當太史慈在城下喊話時,趙雲已經率領兩千本部趕至他們紮營的地方,打着火把映照只見到滿地的烏桓與羌胡人屍首,戰況極其慘烈。

緊跟着,撒開的兵馬尋到落單的烏桓兵,這才知曉滎陽城東竟爆發了持續近一個時辰的混戰,趙雲這才鋪開兵馬搜索敵人與己方四散的袍澤,向滎陽城下奔去。

不多時,太史慈撒開的部衆尋到孫輕,趙雲則找到蘇僕延,互相將着兵馬聚於滎陽城東,派出探馬接應燕北並傳信告知扼守要道的麴義這邊的情況。

這場混戰到現在,算是大局已定,只要徐榮的兵馬反應不過來,滎陽城插上燕字旗便已是十拿九穩。

徐榮也反映不過來,他的兵馬距離滎陽還有足足二十五里的距離,等華雄跑回去,什麼都晚了。

城下遠處的兵馬越聚越多,先是城北成羣結隊的關東兵舉火朝着城西行進,儘管他們不管不顧這座城池,城上的宋超知道,那是關東聯軍的兵馬,甚至很有可能就是那個度遼將軍燕北的部下。

不管他們掠過城池是想要做什麼,宋超的心都無法抑制地越來越沉。

這座滎陽城,恐怕保不住了。

燕北在天色漸明時姍姍來遲,如果不是趙雲派出的騎卒告訴他滎陽城內只有幾百縣兵的消息,他甚至會來的更慢些。他的本部是最爲精銳的兵馬,鎧甲兵裝也最爲完備,行軍……自然也更累。

燕北聽太史慈說了城中尚有涼州兵的情況,讓他感到非常訝異,揮鞭笑談他要見見城上這個敢挾持縣令據守城郭的涼州兵,笑道:“很有膽氣!”

這對他來說就是個笑話,城裡充其量只有上百涼州兵,憑什麼敢阻攔自己進城的路?

在太史慈趙雲等人簇擁下燕北策馬至城下,眯着眼睛向城上望去,相距不過百步,藉着漸明的天光與火把,能看到城上涼州兵挾持縣令的身影,他向城上問道:“即見燕某大軍以至,何不早降?”

“你是燕北?”城上的宋超對燕北直呼其名,冷笑着對燕北喊道:“度遼燕將軍,你深受董公提拔之恩,我涼並諸將皆無你這般高官厚祿,因何反叛?”

燕北的眼睛眯得更緊了些,盯着城上的宋超。

“燕某的官職受於陛下,何來董公恩德之說?”燕北輕聲笑,轉而對城上說道:“董公倒行逆施,以兵威廢立皇帝行大逆不道之事,佔據朝堂,我等義軍便要討伐董公還政陛下,使天下太平。你若明白事理,莫要多說開城獻降;若不願投降,我敬你膽量,自西門逃出燕某絕不派兵追殺。”

城上的涼州兵交頭接耳互相騷動,唯獨宋超不爲所動,喝止了部下後扶着城垛喊道:“現在沒有宦官,也沒有外戚,董公沙汰朝廷官吏任用幽滯之士,一改朝廷數十年來積弊朝堂,董公何錯之有,你們這些亂臣賊子要討伐朝廷!”

城上這涼州兵的話,說的句句在理,燕北知道,他反駁不了。

董卓做錯什麼了嗎?其實燕北並不覺得董卓真做錯什麼了。追殺些不聽話的甚至做對的人,放出兵馬擾亂百姓……這些事情只有董卓會做嗎?關東也是一個鳥樣子。

燕北緩緩點頭,語氣平和地對他問道:“城上那涼州兵,你叫什麼名字?”

“某名宋超,華校尉麾下屯將。”

燕北再度緩緩點頭,偏過腦袋輕聲道:“子義,射死他。”

“啊?”太史慈哪裡能想到燕北竟要殺了此人,不單單他,高覽趙雲都在反覆咀嚼這個涼州兵說的話,可此時燕北的命令卻是如此突兀,太史慈不禁問道:“將,將軍?”

燕北面無表情地轉過頭看了太史慈一眼,沒有繼續要求,而是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對城上喊道:“城上的縣兵你們聽着,我是度遼將軍燕北,爲討伐董卓而來,現命爾等誅殺城內涼州兵開城獻降!否則半個時辰之後,強攻城池,雞犬不留!”

說完之後,燕北沒再理會城頭的喊聲與身後諸將的目光,面無表情地朝着自己的軍陣打馬而走。

燕北的冷血無情令人感到心驚膽戰。

坐在重重軍陣的簇擁之中,燕北看着麾下三將嘆了口氣,神色才終於有了一點暖意,問道:“你們覺得這個人不該殺。”

他在問,說出的話卻非常肯定。

“我也覺的不該殺,他是忠義之士。可這仗還打不打?”燕北對三人問着,他的心裡並不舒服,甚至無端的暴躁情緒讓他想要踢翻案几摔散書簡,“不進滎陽城,至多三個時辰我們就要與徐榮的大隊人馬野戰……他不死,我們會死很多人。”

太史慈嘆了口氣,拱手小聲道:“屬下知錯。”

“你沒錯,誰都沒錯,就連洛陽的董卓都沒錯。”燕北搖着頭,看着自己身前立着的三將突然笑了起來,“阿秀、子義、子龍,你們三個的心性,在燕某看來就像那些古時英雄豪傑一般,有你們時刻在身旁警醒,燕某才能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啊!”

天下混亂的局勢,讓人很難分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甚至可能本來天下事就並非簡單的對錯所能分清楚的。有些事情這樣看來是對,可反過來看卻又明明是錯的。

“董卓與關東諸侯,都稱不上是好人,兩害相較……取其輕吧。”

燕北像是在安慰面前的三人,又像在安慰自己。

將董卓擊敗,天下應該就能清平了吧?燕北問自己,但在這個時候他的腦海中閃過關東諸侯的面容,卻又覺得,似乎問題的答案並非自己想象的那麼樂觀。

滎陽城上可不像燕北營中如此平和,隨着燕北那句若不再半個時辰內殺光城裡的涼州軍,燕北的部下便要強攻城池雞犬不留後,城上在他剛打馬離去的片刻便響起廝殺之音。

城頭上數名涼州兵在轉眼便被髮狠的縣兵殺死,隨後成羣結隊的滎陽兵衝向馬廄、街市,將宋超所率領的涼州兵盡數殺光。

不過區區一刻,滎陽城東門大開,縣令跪伏於地獻上宋超首級。

燕北傳令,率部打馬全軍進駐滎陽,經過宋超的屍首時,燕北垂頭看了一眼,對部下道:“將他厚葬,還有那些涼州人的屍首,都收斂起來吧……都是漢人。”

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六章 鎮關中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
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六章 鎮關中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