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

燕北一句話,黎陽兵荒馬亂。

走一趟滎陽,燕北說的輕鬆,但沒有誰不知曉如此輕鬆的一句話背後代表着什麼。

曹孟德的激動暫且不提,燕北雖應下資其兵馬,言語上卻也沒留什麼面子,甚至沒給曹操沐浴換甲的時間便直接在當日黃昏渡過黃河,夜裡在黎陽營的中軍大帳點起燭火整軍備戰。

據曹操所說,滎陽之戰打得突然,他的兵馬在向汜水關行進至汴水以西,徐榮的混着洛陽北軍的涼州兵馬突然殺到,訓練不足的己吾新卒倉促應戰,本就不是對手的他們在兵員上還要少與徐榮兵馬,幾乎在同一時間前軍兩翼同時告急,驚得曹操將急命夏侯惇率本部兵馬前去援助衛茲,這一下,使得曹操的軍陣漏洞百出。

徐榮抓住機會,使洛陽北軍中兵甲精銳的漢騎直衝曹操兵力空虛的本陣,斬斷曹操戰旗,僅僅擊潰了幾百人的本陣,便使曹操麾下各部失去聯繫,萬餘兵馬成了無頭蒼蠅,滿盤皆輸。

初戰即潰敗。

向西撤向汴水的路上,涼州騎兵沿途追擊,曹操的士卒自相踐踏,被殺者不知凡幾。逃過汴水清點兵馬只剩三千之數,這本就是一場慘敗,緊接着,部下便傳來消息,涼州軍追上了。

又是一戰,殘兵敗將失了膽氣,曹操強做抵抗卻沒有援軍,獨木難支之下若非堂弟曹洪膽識過人救下他的性命,恐怕他根本無法活着回到酸棗。

至此,曹操的兵馬損失殆盡,出征萬餘最終陸陸續續回到酸棗的只剩六百多人。

一敗塗地。

中軍帳,曹操敘述了這場戰役的經過,燕北麾下衆將各個臉色難看,一言不發。

“將軍!”麴義最先開口,臉色難看到極點,言語上毫不忌諱曹操就在帳中,對燕北拱手說道:“麴某不同意將兵馬分與曹將軍統領!”

斥候不明,主將先潰……這曹孟德打的叫什麼仗?在麴義眼中這場仗輸的完完全全責任就在這個曹校尉,他又怎能同意燕北將他親自新募的士卒交給曹操。

儘管燕北沒有說,但帳中誰都知曉,燕北分兵資給曹操,絕對不會把自己手底下最精銳的部下給他。可除了精銳部下還能有誰?要麼是烏桓人蘇僕延的輕騎,肯定是要從胡騎、黎陽、漁陽、度遼四部兵馬裡頭摘選新募之卒。燕北這裡裡外外兩萬多人裡新卒只有一萬,挑出八千給曹操……那無論如何都是把麴義親自募來的新卒都要交出去。

他招募來那些兒郎是隨他征戰沙場立功的,交給曹操那不是去打仗,是先把一隻腳塞進鬼門關!他麴義今後拿什麼臉面再在冀州鄉里行走,那些將兒子丈夫交給他的婦人們是要罵他祖宗的!

燕北皺着眉頭並未理會麴義,只是擺手讓他坐回去。便見低着頭的曹操拱手說道:“將軍,操知曉此戰過錯在我,拖累士卒白費性命,也不奢求親自領兵,只要將軍回師西進,曹某願爲馬前卒!”

燕北看着曹操輕輕點頭,這個其貌不揚的曹操報復心理可不是一般的強,這點與他頗爲相似,都有一股子誰讓我一日不安,我讓誰一生難過的勁頭。

“孟德兄此戰確實輸的,窩囊了些。”燕北點頭,臉上卻並沒有任何嘲笑的意思,對曹操說道:“不過勝敗兵家常事,誰還沒輸過幾場仗呢?燕某既然說過資你八千,那就是八千。”

“誰沒輸過?”麴義的臉更臭了,心有牢騷卻不敢面向燕北,逮着旁邊別部司馬焦觸嘟囔着:“他輸過還是我輸過?睜眼說瞎話……還誰沒輸過。”

麴義的話領身旁焦觸、趙雲等人忍俊不禁。將軍是在寬慰曹操不假,但麴義說的也是實話,至少燕北和他麴義倆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自起於冀州,大小數十戰,一仗都沒輸過。

燕北沒好氣地瞥了麴義一眼,溫聲斥責道:“麴將軍,長者上座,不要胡鬧。”

這個長者,說的是盧植。

“我是這麼想的,曹將軍的八千人馬,由燕某調撥五千,文節兄。”燕北到並非心疼兵馬,只是想安撫麴義,這纔對韓馥問道:“另外三千,由文節兄自冀州兵中抽調,可否?”

“從冀州兵中抽調?啊,將軍開口還有何不可。”韓馥先前確實是沒想到燕北會從冀州兵中想辦法,不過如今看麴義的模樣,他也明白燕北是怎麼想的,於是說道:“只不過冀州兵都是新卒,曹將軍……可否?”

韓馥是一點不心疼人馬,冀州這個地方得天獨厚,地域大人口多,即便歷經黃巾、二張、黑山三次巨大的禍患,在籍百姓仍有三百萬之多。冀州府的募兵又未曾停止,如今仍有流民饑民災民無處安置,稍加整編便是許多兵馬,早在酸棗會盟之前便募到閔純所領萬衆之軍,而這一個多月又募到數千,如今既然燕北開口,順水人情也沒什麼關係,到底只是一個月時間便又能募回來罷了。

麴義坐在那裡搖頭晃腦,開口卻並未發出聲音,只是暗自牢騷着。看嘴型像是想要質問韓馥你這麼大方,爲啥不把八千人馬都出了。只是燕北已經斥責了他,也不好再多說。

麴義只是嫌棄,並非不明事理胡鬧的混賬,他也明白這種場合不能多說,畢竟還有曹操與韓馥盧植三個外人在場,自己再鬧就成了給燕北丟人,但是……麴將軍好氣啊!

“操多謝將軍、韓使君!”曹操自是大喜過望,說罷又有些愧疚地對二人保證道:“操定不負二位恩德,絕不令士卒白白害了性命!”

“嗯,孟德兄請入座吧。這樣,五千兵馬便由胡騎部三千,趙、焦兩司馬各出一千,交與曹將軍率領。”燕北說着便將此事告一段落,坐在當中對衆人說道:“我等在黎陽休整時間也不短了,關東羣豪不願東進,河南尹盡在董卓之手,所以我們只能自己獨力西進了。”

說起戰事,就連混世魔王般的麴義都面色凜然……對陣涼州兵,是燕北及麾下兵將至今最強大的敵人,即便只有一個徐榮,亦令人談之如猛虎。

眼下徐榮屯兵旋門關遙制滎陽,佔據河內郡大半,麾下更有兩到三萬兵馬,誰敢小覷?

“此戰孫輕,你與峭王烏桓騎爲前驅斥候;麴將軍麾下六千,曹將軍領八千,燕某領高校尉部、二別部合兵七千居中;文節兄安排糧草輸送,玄德兄屯守黎陽營。”此次本部人馬可謂傾巢而出,燕北定下事宜之後對衆人問道:“諸君以爲此戰應如何與徐榮對決,皆可說來。”

“咳,仲卿……”盧植等了許久,這纔在身側開口,聲音雖輕卻不容置疑地問道:“老夫在何處?”

老尚書沒有一點作爲吉祥物的覺悟,向燕北請戰!這可讓燕北難做,想說自己不是安排劉備屯守黎陽,可驀然回想盧植那日拜倒不起仍要請戰不休的模樣,竟是不忍開口拒絕,只得帶着歉意說道:“子幹先生勿怪,是在下疏忽了。勞煩子幹先生隨同玄德兄居於後軍,看護糧草之餘亦能爲在下出謀劃策,可好?”

雖然在後軍仍舊沒多少參戰的機率,但盧植也沒再強求什麼,輕輕頷首,這才讓燕北鬆了口氣。

“將軍欲叩旋門關,必先下重鎮滎陽,若自酸棗南行,渡河運送輜重自是困難非常。”麴義拱手抱拳,談論戰事臉上沒有一點平時的任性,反倒正色無比地對燕北說道:“我等何必捨近求遠,倒不如撇下關東羣雄,不渡黃河自河內郡西進與王匡合兵,派小股兵馬野渡大河燒燬河南沿線渡口,直奔孟津渡,威懾洛陽!”

攻打董卓有無數條路,麴義一眼便相中了這最威風的一條。別的不說,他們兩萬兵馬西進至孟津、平津一帶,就能鎖死河關。董卓派大兵,則擔憂爲關東諸侯輕取,若派少兵……敵軍渡河只要被他們發現,盡失先機又哪裡會是他們的對手?

“我原本也是這麼想的,只不過要想扼守河關,尚需河東安定。眼下書信傳過去月餘,白波賊卻沒有動作,恐怕策動失敗,我擔心白波軍是敵非友,若我等於河津以逸待勞,白波與董卓聯合,取道玉廈山擊我側翼,則會使我等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燕北緩緩道出自己的擔憂,指着地圖說道:“而河南尹則不需許多擔憂,若我等攻下滎陽與董卓軍在旋門關對峙,北有河內王匡互爲脣齒,南有袁公路屯兵魯陽共擾敵軍腹背……待孫文臺北上牽制董卓,便可強破旋門關,直攻洛陽!”

走河內郡,雖然扼守董卓北面,卻也將自己的側翼暴露給玉廈山以西的白波軍,平添擔憂。眼下西進滎陽,需要擔心的便只有徐榮一軍而已。即便與曹操的對戰中徐榮表現出極高的軍事水準,燕北至少認爲自己有一拼之力,北面河內那條路則讓他心裡七上八下的,沒譜。

“若諸君皆無異議,今日便到此爲止,回去各部整備,五日內分軍渡河西進陽武城休整。”燕北背脊坐得板正,撐着膝蓋壓低聲音喝道:“諸君且隨燕某,討伐董卓!”

“討伐董卓!”

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三章 渤海之刀
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三章 渤海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