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

陰沉的烏雲在今日終於降下稀拉拉的小雨,遼東已經有十幾日未曾見到晴朗的天。小雨滴在麥田裡,滴在池塘邊,滴落在遠征將士的寒衣玄甲上,帶起清脆的響聲。

斥候撒開了奔出十里探路,燕北一行浩蕩三千兵馬在道旁休息一夜,次日趕至新昌城外與南部校尉王當的兵馬匯合。

燕北到來時,王當的營帳裡還有着散不盡的酒味。青石橋一戰前後,各部兵馬都在忙着禦敵,只有北部的李大目與南部的王當閒着。燕北以爲是王當守備鬆散,臉上方纔露出慍色,便見王當拉着帳中兩人向他行禮。

卻是王當早先收到燕北要他按兵等待的消息,今日便有兩名幽州的壯士前來投奔,希望能在燕北帳下擔任武官。

一人名叫吳雙,是新昌的豪強。另一人名爲潘棱,本是武閃人,年少時在鄉里犯了法,便聚集了一夥惡少年進山爲盜匪。這二人一個帶着百十名家兵押着千石糧草投軍;一個領四百多匪類說是要給燕將軍壯聲勢;這便走了王當的門路希望他能爲二人引薦。

燕北看了看,這倆人一個本地豪強一個聚衆匪首,湊到一塊哥倆看上去孔武有力都不像什麼好人。不過既然是前來投奔,自然要好生招待着,便讓他們部下人馬暫歸王當統領,人也在王當部下聽用。

先跟着一起去汶縣,以後看錶現再說。

自青石橋南行而來的三千兵馬與王當本部一合軍,便成了近七千人馬的大軍,算上圍困汶縣的雷公部,那便是近萬兵馬,對付一個只有三千兵馬的孟益,稱得上勞師動衆。

燕北在新昌留下王當與吳雙,負責糧草輜重的押運,提四千餘衆繼續南下。

……

此時的汶縣,一場圍城之下,伴着春雨,孟益正在思慮着如何脫身。

汶縣不可久居,孟益很清楚這裡是燕北的勢力範圍,若公孫瓚前來救援還好,若公孫瓚在遼西按兵不動,燕北自然會有時間調整兵馬前來圍城。就算汶縣內有供三千兵馬用至夏天的糧草,孟益也不敢在這裡待到夏天。

他部下兵馬早已喪失銳氣,城中哀鴻遍野,就算正面作戰都不敢保證能擊敗圍城張雷公的三千叛軍。

形勢對他來說非常不利。

堂堂朝廷中郎將,成了被叛軍包圍的一支孤軍潰衆。

“郎將,突圍吧。”副將拱手抱拳立在孟益身旁,“屬下探查過圍城叛軍營地,南北兩部各千餘之衆,夜裡屬下引百騎開東門,一刻後將軍開城西率大部向西渡河,待回劉幽州治下重新聚兵,未嘗無一戰之力!”

孟益搖頭,這幾日他頭上的花白更顯眼了,更讓部下擔心的是這員沙場老將彷彿在青石橋被殺盡了威風,不復從前壯勇。“這不行,風險太大,一定還有更好的辦法,還有,還有更好……”

實際上這話說出來,孟益自己也是不信的。

三千兵馬被叛軍圍在這麼一座城高不足四丈的汶縣小城,在遼東這個窮地方甚至城裡連守備的羊石、火油一概沒有,只怕叛軍造好了雲梯一衝城就塌了。

拿什麼去死守?

誠然,孟益可以學公孫瓚在管子城做的一切,用軍士逼迫城中百姓上城迎敵,可,可他幹不出來那樣的事啊!

當日他孟益人困馬乏之際,是汶縣百姓開城迎他入城,他若恩將仇報,迫使百姓登城迎戰那些他們這些漢軍都敵不過的兇惡叛軍,那他還有何顏面再見幽州百姓?

這一夜孟益登城三次,卻三次只能落下無盡的嘆息。

叛軍的營盤搭建並不完備,遠遠望去便盡是破綻,可攜大勝之威那些叛軍更加兇悍,士氣旺盛。反觀己方士卒,士氣披靡一個個唉聲嘆氣彷彿活不過幾日的模樣。

再這樣下去,恐怕不用叛軍來打,這些萌生死志的軍士自己便會生出事端!

然而事實的轉機來的比孟益想象中要快得多。

縣尊名爲田度,出身郡中大戶豪強,在中郎將孟益一籌莫展之時深夜造訪。看着田度的名刺,孟益雖不知爲何,還是從榻間披袍而起,命人置下飯食溫湯,招待田度。

田度而立之年,正值富強之時,行進間龍行虎步頜下蓄美須,被軍士領着到孟益的偏廳之中便遙遙笑着拱手道:“深夜造訪,打攪將軍休息,望您不要見怪……這縣官署,您住的可習慣?”

孟益探手請田度上座,末了才揉了揉發脹的額頭嘆氣道:“哪裡有什麼習慣不習慣,大敵在側,老夫又豈能睡的安穩?”

“哈哈!”田度聞言便笑,虛壓手掌說道:“若將軍是爲破敵之策而煩惱,那在下的到訪倒是不顯得突兀了。”

“哦?願聞其詳!”

眼下任何事情對孟益而言,都比不上擊破城外這股叛軍來得實在,虛假無力的工委客套他一句都不想聽,只是面容嚴肅地看着田度。

“將軍有所不知,在漢軍到來之前,叛賊燕北佔據遼東全境可謂望風而降,在上萬冀州匪徒簇擁下,各地縣尊、大戶豪強皆敢怒不敢言,就連襄平公孫氏滿門被屠都不敢有人說話,但是當時無人做聲,並不意味着遼東士人誰忘記了這件事!”

田度以單指點了點自己的胸膛,壓抑着怒氣道:“那燕北是何人?祖上不過是給公孫氏放馬養羊的奴婢,如今反倒殺了主人,這是何樣的道理啊?若讓他這樣的人掌握了遼東,吏民士人還有活路嗎?”

孟益並不知燕北絞殺公孫域的事情,但即便現在知道他也並不驚訝,那些小人物得了權柄往往要比曾經的掌權者殘酷地多,他們會把所承受過的那些待遇統統喻爲‘屈辱’,十倍百倍地還回去。那一次叛亂不是這樣?不過是豺狼豎子,且行桀驁罷了。

“既然如此,閣下可爲老夫連結郡中豪強,一同起兵討伐燕北?”

“不錯!”田度笑了,微微拱手道:“自將軍率部入遼西,我等遼東吏民便盼望將軍率王師擊破燕賊,以還幽州清平,雖然您眼下在青石橋受一小挫,但這都不礙事……汶縣田氏、襄平劉氏、平郭公孫氏及各地小宗,已在幾日間探馬傳話,只待將軍一聲令下,三千家兵便可爲將軍所使!”

汶縣田、襄平劉、平郭公孫皆是郡中豪強,襄平公孫氏在燕北手中滅亡後,以汶縣田氏在縣中勢力最大,且不說田度爲汶縣令、其兄田韶爲遼東功曹,單單是汶縣近郊受遼水灌溉的兩頃良田,便足夠田氏養得起上千家兵。

照理說孟益聽到這個消息應當大喜,可他卻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做出任何答覆,這使得氣氛無端有些沉重。

田度卻並不着急,他們這七拼八湊的三千人助戰,除了擊敗燕北可謂別無所求。他們的田地便是大氏的立身之本,遼東若在燕北的統治下,恐怕他們手中的田地與財富都會成爲叛軍中那些翻身奴僕囊中之物……就像可憐的公孫氏一樣。

田度問過自己,他打算怎麼死。他想病死、老死、戰死,也不想被人像勒死一條土狗那樣用弓弦絞死!

“三千家兵,那要多少個姓氏?”孟益皺着眉頭問道:“誰來統領,你們大氏中可有能夠統兵之人?”

田度笑了,原來孟益老兒擔心的是這個,拍手笑道:“將軍不愧久經行伍,請您放心,如今軍士多在汶縣以南十五里集結,統兵之人爲田氏兄長,歷任軍侯、縣尊、幽州司馬,後轉遼東功曹,請您放心,區區三千兵馬,吾兄膂力過人,自是領得!”

孟益微微頷首,下定決心問道:“我欲明日清晨領兵攻擊叛軍,你可能在今晚與令兄聯繫?”

“善!在下稍後便傳快馬騎手自城東輕騎而出,一個時辰兄長那邊便可收到消息,到時我們以何爲號?”

孟益打算率主力自城西出戰,於是便說道:“城東起火吧,黎明城東起火,便讓你家兄長率部與老夫合力進攻南門外的一營叛軍!”

“諾!”田度見孟益有意聯合,當即大悅,單憑他們這些大氏的家兵肯定無法驅趕燕北離開遼東,但如果地方與朝廷的力量聯合起來?莫說燕北,這天底下就沒人是他們驅趕不走的!旋即抱拳道:“既然如此,到時在下便與縣尉領縣兵爲將軍助戰!”

孟益點頭,回以拱手說道:“到時便請縣令領縣兵於北門之上,以弓弩射擊北門外的叛軍吧,待老夫清剿城南便揮兵北去,與縣尊一同迎擊叛軍!”

“哈哈!只怕到時南門叛軍一除,北門外叛軍便是不攻,那些烏合之衆也潰散而去了!”

以三千軍士硬抗三千叛軍,孟益不願做那樣的蠢事情。但如果有郡中豪強相助,以六千餘部擊三千叛賊?孟益覺得他們不會輸,何況是有心算無心,他幾乎已經能夠預見,叛軍被他們殺得丟盔棄甲!

“既然如此,縣尊便去準備吧,以免夜長夢多燕北部下來援!”

“諾!”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疼
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