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平四年

離開遼東許多年,燕北終於知道。

那些在天下大亂後以各式各樣姿態粉墨登場的人物,他們最後的結局有悲有歡,但在一切亂象初現倪端的時候,無論他們抱着是哪一種政治理想,武夫也好士人也罷,高閥亦或寒門,到底,頭腦裡想的皆是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在燕北很小的時候,身上總用幽州的皮子裹得嚴嚴實實,騎在主人家的母羊背上,攥着長長的木棍追趕塞北草原上成羣結隊的野馬羣。

母親在世總說,要他記住那個在她並不悠長的歲月中最深刻的記憶,她說這些東西往往昭示着一個人未來的命運。

三年前,燕北以邊地盜馬賊的身份躋身於時代的大潮中,成爲一名手握五十名士卒的叛軍屯長。

只是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等待他的這個天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會發生怎樣的風雲變幻。

因爲那年是公元一百八十四,後漢中平元年。

史稱,黃巾之亂。

大賢良師在世時,總是告誡信徒,人生在世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可當他們的宗教成了軍隊,親善慈祥的大賢良師被人稱作天公將軍,當他們助人不求回報的信徒成爲戰士?

他們將這世上所有的壞事都做絕了。

人們堅信一件事,篤定到可以爲此放棄希望。但到頭來發現事與願違……這世上再沒什麼比堅定的信仰崩塌更令人崩潰的事。

……

幽州,涿郡,范陽縣城外。

燕北將手裡的鋤頭遞給隨同的佃戶,取過奴僕奉上的麻巾擦拭了額頭的汗水,擡手遮住額頭望了望初春的太陽與周圍一望無際的農田,走到田壟上翻身跨駿馬,隨着清脆的馬鑾鈴一路奔向莊園。

與幽州邊軍戰馬同等規格的駿馬四蹄生風,馬上的燕北黑亮的長髮隨意挽在肩頭,微張的鷹目下英挺的鼻樑與狹長單薄的嘴脣匯成一副耐看而野心勃勃的面孔,遠遠看去定會被人認爲是幽州大氏的公子,最不濟也是鄉紳豪強出身。

這一年燕北二十歲,如果他不說,再沒人會拿他當成馬伕的兒子,儘管這個幽州偏遠地帶的年輕豪族有着一手令人羨慕的相馬功夫。

但他從未瞧不起自己的出身,恰恰相反,他很感激有一個馬伕父親,使他明白生活的艱難。

他的老師張角在世時總說,人們要去做善事,然後努力生活,這也是他在擁有兩百畝良田之後仍舊偶爾下地與佃戶一同勞作的原因。

現在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用雙手換來的……哪怕手段並不乾淨。

他的莊子坐落於范陽城西四十里,這裡遠離城郭,與其說是莊園倒不如說是一座小型鄔堡。一丈高的圍牆四百步見方,牆上與四個拐角搭着八座瞭望塔,看上去與一般大戶人家無異。

自黃巾起義後,豪強大戶紛紛在自己所掌握的土地上建起鄔堡自守,這種小型防禦建築幾乎在兩年內席捲了整個天下。當他追隨大賢良師時,就曾參與攻破過兩座這樣的鄔堡……易守難攻,百十莊客提着獵弓便能防備千餘黃巾道徒的進攻,這種簡易的防禦設施令燕北印象深刻。

一騎白馬與兩個一路小跑隨從的身影在鄔堡外顯現出時,堡內的從人早已打開大門,迎接他們的主人回還。

燕北翻身下馬,隨手將繮繩丟給從人,就着堡中的井水洗淨身子換了身乾淨的麻布衣,正從側室出來,便見到鄔堡的大門開啓,三匹幽州戰馬奔馳而入,健碩的遊俠兒裝扮的男人翻身下馬,帶着戾氣扔下馬鞭問明瞭他的去處,徑自邁着大步走來。

伴着走路帶出的風聲,三人腰間的刀劍與皮甲相碰帶出悶響。

“二郎……”爲首的是個豪邁的幽州男兒,長着滿下巴的蓬亂鬍鬚,此時卻英雄氣短地嘆了口氣,“從烏桓運來的馬,被幽州邊軍扣下了。”

燕北點頭,微閉了一下眼睛,擡手揉了揉額頭,揮手叫來一個從人說道:“備禮去縣府請縣尊,不……請陳主簿明晚前來赴宴,就說新得了二斤桃縣酒,請主簿來嚐嚐。”

范陽縣主簿姓陳,無他缺點,唯一貪酒,而冀州桃縣以衡水釀酒天下聞名,朝廷自漢和帝起多次禁酒的原因都是冀州釀酒賣得太好,對糧食消耗過大。

“我們先探一探縣中的口風。”燕北帶着三人前往主廳落座,自有從人奉上溫湯,“阿義,你們一路奔馬而回,先歇歇,損些馬匹當不得大事,不必因此心焦。”

被稱作阿義的豪邁青年名叫王義,是燕北幼時的鄰居,他的父親是個鐵匠,二人出身相仿,自幼便在一同玩耍,後來燕北的長輩害了瘟疫,也多虧王義父母照顧他們兄弟三人,這種情況一直到五年前燕北的兄長追隨太平道纔出現變化。

“三郎昨日託人傳來口信,也在今日回還,我們且等等他,再作打算。”

燕北弟兄三人,兄長燕南死在中平元年的冀州戰場上,他撿了條性命回來,三弟燕東則因年齡較小沒有參與那場波及天下的戰亂,如今掌管着燕北在幽州漁陽走私鹽鐵的生意。

燕氏鄔堡中養了二十多匹戰馬,十幾個奴僕,還有二十幾個當年從冀州戰場上逃出來的黃巾老卒,單單這兩百畝良田是養活不了他們的……這些年燕北爲了重建他們的生活,一夥人做過草原上的流寇,也當過私鑄銅錢的亡命徒,最終依靠着走私烏桓與鮮卑的駿馬賣入中原與走私漁陽的鹽鐵獲利頗豐。

如今這兩個上不得檯面的產業已經成了燕氏鄔堡的主要錢財來源。

“此次戰馬被扣,於我等不過損失小利罷了。”燕北好整以暇地像個士人一般跪坐在几案之後,見王義連着牛飲兩碗溫湯仍舊將陶碗在几案上磕得哐哐作響,笑着安慰道:“前些日子我聽人說涼州那邊羌蠻之亂愈演愈烈,朝廷可不會坐視不管,也就這兩年定會發兵討伐,到時戰事一定,戰馬的生意……嘿嘿,也就做到頭兒咯。”

燕北這幾年依靠着戰馬賺了不少錢,自是對這類信息極爲掛心。戰馬本不過萬錢一匹,到了近幾年因各地動亂,糧價、鐵價、馬價跟着飛漲,當朝皇帝昏庸,喜好將大好戰馬困於宮廷觀賞,致使前幾年一匹寶馬可達數十金乃至百金難求,燕北料定待到局勢穩定,馬價必將回落。

此時抽身,也算大好時機!

就在此時,從人恭敬地叩響廳門說道:“小郎君回來了。”

燕氏鄔堡稱燕北爲郎君或家主,他連婚都未成,自然也沒有兒子,所謂的小郎君便是他的弟弟,在漁陽郡疏通鹽鐵關係的三弟燕東。

“兄長,我回來了。”

伴着底氣不足的問好,一個面容與燕北有幾分相似卻健壯幾分的青年邁步入廳,見到王義也在,笑着向兩位兄長問好,隨後坐在几案下摒去僕從,這才小聲地對二人說道:“兄長,漁陽的鹽鐵,怕是做不成了!”

“什麼?”如果說駿馬生意做不下去對燕北沒有絲毫影響的話,在這種情況下鹽鐵生意如果也做不下去,那無疑會對燕氏造成極大的打擊。“怎麼回事,漁陽那邊出了什麼問題?”

僅僅依靠二百畝良田,一年到頭產的粟米也就剛剛夠鄔堡人馬食用與來年的新糧,若想要日子蒸蒸日上,那豈不是又要走回頭路,做那亡命徒?

“兄長,不是漁陽,而是州府的事。”燕東長嘆口氣,滿臉的惋惜說道:“如今的幽州刺史名爲陶謙,丹陽老兵出身,黃巾之亂時大放光彩,我聽人說他在馬上的武勳可要強過治政……兄長你也是知道他的吧?到任一年整飭官吏,將咱們在漁陽相熟的官吏全罷免了,如今又命州郡搜尋黃巾餘黨,我看我們這兩年就什麼都別做了……”

燕東的話沒有說完,雖然他沒參與過黃巾之亂,但他可知道黃巾餘黨意味着什麼……遠的不說,就在燕氏鄔裡就有超過二十個黃巾餘黨,還都是他兄長從前的舊部,他們是當年冀州戰場上的一夥逃卒,而他的兄長就是他們的首領!

而燕北的臉色,早在弟弟提起陶謙這個名字時便變了顏色,至於什麼罷免漁陽鹽鐵或是搜尋黃巾餘黨他都沒有記在心上。

多少個午夜夢迴,那些鋒利明亮的長矛像閃電般撕碎他的美夢,漢軍鐵騎踏碎他們陣線的恐怖始終緊緊跟隨着他,而他的兄長也死在那場戰鬥當中,他當然記得那羣來自丹陽的漢軍首領名字叫什麼!

你問他知不知道陶謙?

他當然知道,冀州戰場上燕北與陶謙最接近時只有一杆長矛的距離,他兄長的屍首壓在他的身上,而陶謙穿過兄長身軀的長矛在他胸口留下一個可怕的疤痕!

兄長死於誰手,他從未對三弟說過,他曾以爲自己會帶着這個仇恨走入墳墓。

“住口!”燕北眯起眼睛,充滿力量的手掌拍在几案上嚇得燕東到嘴邊的話又憋了回去,燕北那雙好似鷹眸的眼睛掃過王義與燕東的臉,“你們記住,燕氏鄔堡都是正經商賈,我們可以與販過戰馬,也可以走私鹽鐵,但是黃巾餘黨……絕無關係,明白嗎?”

他曾發誓要帶領舊部重建生活,遺忘掉那些揚刀攻略郡縣屠殺百姓的記憶,絕口不提曾經血與火的中平元年。

但是遺忘過去,意味着也要連同過去的仇恨一起遺忘嗎?

燕北閃爍着兇光的眸子裡,帶着些許遲疑。\+本站官方手機最新閱讀器app上架了!每日更新新品海量小說內容,體積小省流量,無廣告,查找小說更方便,快來關注微信公衆號jiakonglishi(按住三秒複製)下載手機客戶端】

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
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