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

短短十餘日,麴義率部掃滅過境沿線的高句麗村落與其部署在邊防的兩千餘部,隨後便接到燕北派人飛馬傳來的消息,命他撤出高句麗境內,將俘虜押解至千山安平鄉礦山。

這次作戰沒有什麼損失,高句麗軍並未想到遼東郡的脾氣會如此暴烈,直接派出六千兵馬前後夾擊,成功的突襲使他們近乎全殲敵軍。

以往在中原,麴義打勝了仗總要親耳聽見燕北誇他幾句才肯罷休,但這次擊敗高句麗駐軍,麴義非但沒有自恃功勳,反而奔馬跑到燕北府上,火急火燎地要見燕北。

燕北這幾日過得還算閒適,命田豫繼續督造戰船,要在明年春秋之際積攢上百艘龐大斗艦的海上軍力;另一邊,各地郡縣皆有人代爲管理,軍隊亦有各部將領統帥,他近乎無所事事地等着成親。

“主公,我算是知道你爲啥一直要打東夷了!”麴義經過通報後一進燕北府內大院,便從親隨手中抱着箱子來尋燕北,將木箱往地上一擱,打開了說道:“他們三個人就有一件皮甲,要是隻有黎陽營,弄不好被攻破的就是我們的人了!”

燕北從坐榻上起身,自木箱中取出皮甲,端詳兩眼放在一旁,又抽出一柄捲刃的鐵劍……麴義帶來的木箱中帶着此次作戰繳獲的戰利,高句麗兵全套兵甲都在這裡了。有矛頭、軟弓、皮甲皮弁、鐵甲鐵胄。

高句麗人的兵甲風格多與中原無異,唯獨在花紋、章刻上有些區別。如果不說這些東西來自東夷,怕是拿到中原去買,別人也不識貨。

“你看這些兵甲,與我漢人有何區別?觀高句麗人面貌,又與我漢人有何區別?”燕北搖着頭,儘管高句麗人三成被甲讓麴義觸目驚心。燕北想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他們的祖先朱蒙,是先漢的高句麗侯,吳國夫概的後人。還有南邊的辰國,先漢時受衛滿統治……這很有意思。”

麴義張張口,卻不知該接什麼話,只得擡手撓撓臉頰的鬍鬚,跪坐在一旁仰臉看着燕北。

“現在中原混亂,如果燕某在遼地稱王,五十年一百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便會被人稱作東夷。他們也會忘記自己原本漢人的身份,相互攻伐。這纔是我要和他們打的原因,滅掉他們的國家,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忘記高句麗人的身份,五十年一百年,這片土地上便只有漢人。”燕北轉過頭,嘴角帶着嘲笑對麴義問道:“三人便有一人被甲?”

“泱泱我族,豈可滅與東夷之手?”燕北的拳重重落在案几之上,“就是每個人都有甲,我也要打敗他!”

傾人之一生,滅一國一族,奪其國運,便已值得。

驅動燕北執意向高句麗發動戰爭的原因,在於高句麗是極爲可怕的對手。塞外習慣遊牧的鮮卑人不可怕,他們靠天吃飯,強則強亦,一旦天時有變,內部便紛爭不斷;但東面習慣種地的鄰居纔可怕,因爲他們有與漢人相同的習慣與技藝,穩定的國力能夠爲軍隊提供穩定的後勤……所以農耕文明在持續戰爭方面的潛力要遠遠強於遊牧文明。

麴義將燕北脫口而出的每個字都記在心上,抱拳說道:“請將軍放心!當我水寨戰船足額,麴某自會爲將軍攻破其國內城!”

“高句麗的國內城先不着急,幾百個耳朵夠震懾他們一段時間,再有一個月大雪冰封河道,他們不敢言戰。”燕北抿着嘴沉思片刻,咬着牙笑着顯得臉上有些殘忍,對麴義道:“但你不能閒着,今年冬天整訓兵馬,兩日一練,我估計今年公孫瓚與袁紹會在中原打起來,所以明年開春,我們要攻打遼西郡。”

練兵,練兵在燕北心中一直是重中之重,在他看來優秀將領是可遇不可求,但精銳兵馬卻是下苦功夫都可操練出來的。強悍的軍卒,良好的兵甲,便能夠使他的軍隊立於不敗之地!

再輔以優秀將帥,勝利必將屬於他!

“遼西郡不算什麼,其可戰之兵不過五千之衆,何況缺兵短糧。”提起遼西麴義滿是不屑,顯然不將公孫瓚的兩個弟弟放在眼中,“不過用他們來練兵還是可以的。”

言下之意,遼西根本配不上做他的對手。

“你說的不錯,我也是這般考慮,先用遼西郡練兵。隨後布兵於漁陽、右北平,防備公孫瓚狗急跳牆北上進攻。”燕北對算計公孫瓚與袁紹自是十分滿意,說起這樣的局勢不免顯得有些眉飛色舞,“到時公孫瓚首尾不得兼顧,未必有膽識來與我們交戰,便能騰出手來收拾高句麗了。”

公孫瓚與袁紹兩兩相攻,到時他聽說遼西郡爲燕北所攻,多半會想要發兵北上,可一旦北上。後背必會爲袁紹所襲擊,燕北猜測公孫瓚多半會選擇與袁紹決死。

因爲他手上並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英才。就像燕北的砥柱兄弟姜晉、王義一樣,公孫瓚固然是英才,可觀其部將,不過是其與遼西的親信,才具皆爲泛泛之輩。

沒了公孫瓚領兵,燕北並不認爲有誰能抵擋袁紹。

向麴義定下遼東郡的練兵事宜,燕北在其告辭後前往鐵鄔。

當然必不可少的,是帶着從中原奪到手中的幷州騎兵鑲鐵皮甲。

鐵鄔如今可算是遼東郡內的一大盛景,鄔堡外依着鍊鐵高爐圈出縱橫數十步的工棚,大部分用於引導鐵水成錠,另一部分是以騾馬作爲橐龠動力鼓風。

燕北來時,張雷公正帶着幾個僕從在鄔堡外抱臂朝高爐踮着腳看,見到燕北連忙帶人行禮,這才笑道:“不想將軍竟今日來了,屬下還本想以這鐵爐爲新婚賀禮呢!”

燕北拱手笑上兩聲,對張雷公的恭維並不在意,指着高爐問道:“那外頭是什麼,還要用騾馬來鍊鐵嗎?”

“這叫橐龠,可是新鮮物件兒!”張雷公說起這個眉飛色舞,彷彿瘸腿帶來的駝背都不見了,昂首挺胸地對燕北說道:“咱們的船隊從青州弄來的,聽說在中原早就有了,可以牲畜或水流來發力,省匠人的力氣不說,爐火還燒的更旺!煉出的鐵,自然更好!”

聽雷公這麼一說,燕北也來了興趣,左右他的事情也不急於一時,便跟着張雷公一同向鐵爐望去。

數十名光着脊樑的匠人露出鼓囊的肌肉,推着獨輪車等候在一旁,看着火紅的鐵水通過火道,流入一塊有一塊備好的模具中,慢慢凝成鐵錠。在高爐之上,還有匠人爬到上面,將礦石木炭等物傾倒而下。

不多時,獨輪車裝載着鐵錠便朝鐵鄔之內運去。燕北知道,在鐵鄔中有大量的匠人將這些鐵錠打造成他們需要的兵器甲冑,源源不斷。

“這個新爐一日能出鐵多少?”燕北看着暗自點頭,看起來這個新爐在有畜力鼓風后效率增進一成不止,他問道:“那些鄔堡裡的舊爐呢,怎麼不建在一起。”

鄔堡內有好幾座鐵爐,往常每日能出數百斤的鐵錠,也正是鐵鄔每日打出三四十柄兵器與各類矛戈的鐵錠來源。

雷公聽到燕北的話便一隻小,對他滿不在乎地說道:“將軍,那些小爐太佔地方,屬下已打算將他們拆除後在外面再鑄三座大爐,空出的位置可再起兩間鍛鐵室,募集匠人,不需兩月,鐵鄔便可日鍛環刀八十柄!”

燕北感到心中納悶,在心中默算片刻,對雷公問道:“你的意思,這一座鐵爐每日便可產出鐵錠數百斤?”

“將軍,這一座鐵爐,一日可出鐵一千三百斤!”

“一,一千三百斤?”燕北瞪大了眼睛對雷公問道:“你是說這一座鐵爐,就頂得上鄔堡裡那七八座還多?”

得到張雷公的肯定答覆,燕北抱着手臂自是欣喜萬分,盤算着說道:“若是如此,再建上七座,豈不是日出鐵萬斤?”

這麼算是沒錯了,但雷公必須制止燕北這個荒唐的想法,連忙道:“將軍,至多再建三座,一來是匠人不夠,每座鐵爐都需五十名匠人與百餘學徒,再算上往來輸送,人手不夠。再者安平鄉的礦規模不夠,礦石每日不足萬斤,再有路途運輸……將軍,屬下以爲,將鐵鄔改建至安平鄉,能節省人力。”

“改!”

燕北沒有再多說,如今有新的鐵爐,鐵錠產量上升而鐵礦開採不夠……將新的鐵鄔建設在礦山附近便是目下必須的決斷了。

說完鐵礦的事,燕北纔想起自己前來鐵鄔要做的正事,連忙拍着腦袋對雷公道:“忘了過來的正事,我是想讓你看看幷州人的騎兵甲,我們遼東的鐵鄔能不能做出來?”

說着便有士卒拿出幷州的鑲鐵片甲冑遞給雷公,張雷公看着就笑了。

“這有何難?”執掌鐵鄔數年,張雷公已從當初勇猛無匹的武將成爲深諳鍛鐵的內行,對燕北笑道:“這鐵甲着實不錯,護住胸背,比甲防護好,比鎧輕便,正適合騎兵啊!”

得知郡中能夠製作這樣的鐵甲,燕北心中爲之一鬆,來之前他還生怕遼東不能做出這樣的甲冑。

不過他並未能在鐵鄔待上太久,沒過多長時間,便有親隨前來傳信,有人要拜訪他。

而來的這個人,燕北其實已經等他很久了。

玄菟都尉,張頜張儁義。

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
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七章 亭中略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三章 鞭撻四海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