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加封趙王

正德十一年三月初初的大朝會上,正德十分罕見的參加了朝會,這讓早就已經習慣了沒有皇帝參加朝會的大臣們都是大吃一驚。說起來正德除了剛剛登基後參加了幾次朝會外,其它大部分的朝會他都會缺席,朝中大臣也都已經習慣了,現在正德忽然出現在龍椅上,這讓所有參加朝會的大臣們都是吃了一驚。

不過正讓大臣們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隨着前面他們上奏完一些政務後,正德忽然開口道:“衆卿家,朕今日有一件大事要宣佈!”

隨着正德話音剛落,谷大用親自站出來拿着聖旨宣讀起來,朝堂上的衆臣也都是再次吃了一驚,畢竟能夠由谷大用親自宣讀的聖旨,上面的內容肯定不一般。

果然,隨着谷大用的宣讀,下面那些大臣們的臉色一個個都變得精彩起來,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當今皇帝陛下竟然還有一個失散在外的弟弟,而且就是那個在海外搞的風生水起的周重,這讓聽到這個消息的人臉上都露出十分精彩的神色。

忽然出現一位大明的親王殿下,這讓所有朝臣都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有些人還在懷疑這件事的真假,畢竟正德的人品實在不怎麼樣,再加上他一向荒唐慣了,收下的義子都有幾百個,萬一再搞出一個假兄弟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等到聖旨宣讀完了之後,周重扶着張太后從殿外走了進來,當下由張太后親自作證。周重就是自己當年被賊人偷走的次子。接下來李東陽也證實了當初的朱厚煒的確是被人偷出宮的。只是爲了顧及天家的顏面,所以纔對外宣佈是夭折。

有了張太后和李東陽這兩個重量級人物作證,周重的身份再也沒有人懷疑,當下羣臣山呼萬歲,向正德與太后恭賀親人團聚之喜,而正德也是十分的高興,當下宣佈封自己的弟弟朱厚煒爲趙康王,簡稱趙王。歷史上的趙國位於河北之南,與京城緊鄰,這種殊榮可謂是大明開國以來的第一人,畢竟一般來說,親王的封地最近的也會在山東、河南等地,至於河北因爲緊挨着京城,所以一般不會將其封給藩王。

另外因爲周重自幼被賊人偷走,太后與正德都對他十分想念,所以正德特許周重不必去封地,而是可以居住在北京城中。那座劉謹以前的九千歲府,現在就被改名爲趙王府。成爲周重在京城的府邸。

周重恢復了朱厚煒的本名和身份,這個消息也很快從朝堂傳到了民間,結果一時間也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風浪,畢竟周重本來就不是普通人,他寫的西遊記早已經在民間廣爲流傳,再加上他在四海總督府主持期間,大力發展海外移民,數百萬的災民因他而活命,甚至不少人在南洋發了財後衣錦衣還鄉,引得其它人都是眼紅羨慕,而這一切都是周重的功勞,所以周重在民間的聲望之隆,簡直可以與正德相比。

也正是周重本身的聲望,再加上他傳奇般的身世,這使得民間對周重也是十分的好奇,甚至短短几天之內,茶樓酒肆之間就開始流傳着關於周重的一些傳說趣聞,比如當初周重是如何被偷出宮去,又如何與當今陛下相認等等。

對於民間的那些關於自己的傳聞,周重根本無暇顧及,這段時間他也是忙的要命,自從他的身份公開後,趙王府的門前就車水馬龍,數丈寬的道路都被這些前來拜訪的人給堵的嚴嚴實實,如此情形簡直可以和以前劉謹在世時相比。

說起來周重雖然是大明的親王,但大明對於皇親國戚一向管制很嚴,他們可以享受各種特權,但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權力,甚至朝廷還有外臣不得結交皇親的條例。不過周重卻不同於一般的親王,比如周重被特許不用去封地就藩,另外正德也沒有因爲周重的身份而對他有所顧忌,反而在公開了周重的身份後,將十分重要的軍校交給周重管理,再加上正德又沒有子嗣,而且他又不喜歡政務,所以有些眼光的人都知道,大明除了正德這個皇帝外,日後又將多一個位高權重的王爺了。

也正是因爲周重這個王爺的特殊性,所以自從他被封爲趙王后,前來登門拜訪的人就一直絡繹不絕,一開始周重還接見幾個,但是後來人實在太多了,萬般無奈之下,周重只好讓焦芳找了個有經驗的王府幕僚,專門負責好些前來拜訪的人,只有那些身份地位特別重要的人,纔會得到周重的接見,否則誰來也沒用。

除了頭痛那些堵着門拜訪的人外,周重也沒忘記軍校的事。畢竟軍校是周重對大明朝政局面做出改革的第一步,可惜現在卻被江彬攪成一團糟,魏國公徐俌雖然年老德高,但卻被江彬給架空,甚至差點把老頭給氣成半身不遂,現在是硬撐着不讓軍校亂起來,也幸虧有徐俌這樣的老將在,所以當週重接手軍校時,整個軍校在表面上看來至少還在正常的運轉。

這天周重終於從府中脫出身來,與焦芳一起趕往京城西郊的軍校。說起來這段時間江彬得勢之後,野心大漲的他開始與各個朝廷機構爭權,其中軍校更是他最爲看重的部分,畢竟他也不傻,知道若是能夠掌握軍校的話,日後等到軍校中的學員進入軍校,他就可以憑藉着對軍校的掌控,成爲軍中的第一人。

不過江彬雖然打的好算盤,但之前卻是一直由徐俌掌掌握着軍校的日常管理,畢竟校監一職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江彬想要控制軍校,就必須把徐俌給頂走,可惜徐俌卻比他預想的要強硬,哪怕他已經得到正德的首肯,可以插手軍校的管理,但徐俌依然牢牢的抓着軍校的核心權力,哪怕是眼睜睜看着軍校亂成一團,也依然沒有撒手。

本來按照江彬的計劃,他會以自己的身份一點點的侵蝕軍校中那些教官的人心,畢竟他現在是正德面前的第一寵臣,只要做出樣子,很少會有人拒絕他的招攬,所以江彬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將軍校近半的教官都招攬了過來,剩下的也有大部分在觀望之中,甚至只要徐俌放下軍校的管理權,這些人就會立刻投向江彬。

不過很可惜的是,隨着周重的到來,江彬對軍校的入侵計劃徹底的破產了,畢竟無論他再怎麼受寵信,卻也無法與周重相比,所以當週重向正德表示自己想要接手軍校的管理時,正德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甚至還鼓勵周重多多瞭解一下朝政,日後也好幫他分擔一些壓力。

對於正德的心思,周重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正德被江彬鼓動,一直想要去宣府那邊轉一轉,但是京城這邊卻又不能缺少人坐鎮,剛好周重這個新封的趙王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當然了,因爲周重剛剛到達京城,正德不可能一甩手就讓周重代他監國,至少也需要讓周重熟悉一下京中的事務,同時也讓朝臣們適應周重的存在,否則那些大臣是不會放他離開的。

不過周重雖然瞭解正德急於想要離開京城的心思,但他卻不打算真的像正德希望那樣插手朝政,畢竟他只是一個藩王而不是皇帝,留居在京城就已經很讓人猜忌了,若是剛到京城就插手朝政的話,周重可以肯定,李東陽和楊廷和那些大臣肯定會對他羣起攻之。

所以周重在與焦芳商議過來,打算把近幾個月的時間全都放在軍校上,畢竟軍校不同於普通的朝廷機構,在名義上軍校是由正德私人拿出錢建造的,與朝廷並沒有太大的關聯,而且軍校中的學員已經學習了相當一段時間,其中一些速成的班級也即將面臨畢業,只要這些人順利畢業並且進入軍隊後,那麼軍校就相當於在軍隊中紮下了一些根基,隨着時間的發展,日後這個根基會越來越深,直到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

軍校是周重首先提議的,只是他僅僅提議建造一座海軍軍校,這座陸軍軍校是正德自己靈光閃現的產物,周重對此也十分好奇,他想知道在沒有自己指導的情況下,正德會把軍校建造成什麼樣子,結果當他來到軍校門前,並且看到那座巨大的正德騎士像時,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正德竟然都已經學會攻心了,每個學員在經過軍校大門時,都能看到正德的騎士像,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正德的威望,同時也能增加學員們對正德的忠心,雖然這可能是正德一時的無心之舉,但依然讓周重感到讚歎不已。

周重和焦芳剛剛走到軍校的大門前,就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者帶領着幾個軍校的教官站在大門前迎接他,不用問,前面那個老者肯定是魏國公徐俌,只不過讓周重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好歹也是個親王,徐俌帶着人出來迎接倒很正常,只是徐俌身邊的教官也實在太少了,滿打滿算也還不到十人,剩下的人都去哪了?

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72章 舊港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50章 金瓶梅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311章 祭拜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510章 挫折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89章 新房客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375章 反悔第153章 平妻?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3章 不告而別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77章 港口見聞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96章 望海園(上)
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72章 舊港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50章 金瓶梅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311章 祭拜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510章 挫折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89章 新房客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375章 反悔第153章 平妻?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3章 不告而別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77章 港口見聞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96章 望海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