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擴張海軍

送走了葡萄牙使團後,周重就立刻督促總督府治下的造船廠加快速度建造軍艦,特別是那種新型的瓦倫戰艦,這種戰艦已經通過了水師的測試,並且得到了水師上下的一致好評,甚至連那些被俘的葡萄牙人,也對這種戰艦讚不絕口,因此周重已經開始對手下水師進行搬裝,日後瓦倫戰艦將成爲大明水師的標準戰艦。

除了戰艦之外,四海總督府在得到正德皇帝的同意後,立刻開始對水師進行擴編,畢竟現在總督府治下的海域越來越大,光靠原來的那點水師根本不夠,所以周重經過仔細的考察之後,決定將水師擴張爲三支艦隊。

其中第一支艦隊名叫東海艦隊,主要遊弋在雙嶼港以北的大明海域,這片海域相對比較平靜,特別是在朝鮮內附,倭國內亂的前提下,更是沒有多少事情可做,頂多也就是救助一下海上遇難的商船,順便協助沿海的州府維持治安,並不是用來對外作戰的艦隊。

第二支艦隊名叫南海艦隊,這支艦隊的作用與東海艦隊一樣,只不過管理海域變成了雙嶼港之南,海南島與呂宋島之北的廣大海域,這兩隻艦隊都是大明的內海艦隊,並不需要裝備太過精良的戰艦和武器,使用的都是以前四海水師退下來的老戰船。

除了上面的兩支內海艦隊外,剩下的這支艦隊纔是周重真正的殺手鐗,這支艦隊就是他花費了大量心血,同時也集中了所有水師精銳的南洋艦隊。

現在周重雖然佔據了馬六甲和舊港。堵死了葡萄牙人進入南洋的通道。但是南洋的大部分地區都還處於當地土人的統治之中。各個小國彼此爭鬥不休,而且這些小國的土人幾乎都像舊港的那些土人一樣,一個個又懶又蠢,若不是南洋這裡物產豐富的話,恐怕他們早就因爲自己的懶惰餓死了。

大明國內天災不斷,每年光是大大小小的天災加在一起,就足夠朝堂上的衆臣頭痛的,畢竟只要是遇到天災。就需要進行調集各種物資救災,這些物資不但包括糧食,有時還包括衣物、農具、種子等等,這些開銷加在一起,早已經讓大明的財政不堪重負了。

但是現在卻大不一樣了,自從之前河南洛陽一帶的水災使用了移民之法,並且那些移民還在臺灣、馬六甲等地生活的很好,這使得大明官員在處理各種天災之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遷移災民,畢竟只要災民少了。需要的救災的物資自然也就少了,更不用擔心災民因爲飢餓而造反。可謂是一舉數得,而且災民的遷移費用大部分也是由四海總督府支付,當地的官府只需要派出官吏組織遷移就行了,所以現在大明各地只要有一天災,大地上立刻就會出現長長的遷移隊伍。

每年最少數十萬的災民遷移出來,周重自然要給這些災民找到安置的地方,臺灣府那邊的地方雖大,但是隨着這兩年的遷移,臺灣那邊最好的平原已經被先到的災民用完了,剩下的大都是山地或密林,想要開闢爲居住的地方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周重覺得與其花大力氣開山砍樹,不如再去尋找另外一些更好的地方,比如南洋那裡的各個海島,雖說那裡天氣炎熱了一些,但是卻物產豐富,土地也十分的肥沃,最適合種植水稻或甘蔗,有這樣的好地方不去佔,周重自己都覺得對不起那些災民。

不過現在南洋的那些海島還都掌握在那些又懶又蠢的土人手中,爲了讓他們心悅誠服的把土地讓給那些大明來的可憐災民,所以周重覺得有必要對那些土人進行“勸說”,所以他就成立了南洋艦隊,整個艦隊不但擁有最好的戰艦,同時也擁有數量龐大的陸戰隊,他們就是“勸說”南洋土人的主要力量。

對於這支南洋艦隊,周重可謂是費盡了心思,整個艦隊共有主力戰艦一百二十艘,輔助戰船無數,總兵力達到了四萬餘人,分爲四支分艦隊,分別由四個海軍將領統率,而且他們四人直接向周重這個總督負責,畢竟如此強大的一支力量,周重不放心將它交給任何人。

三大艦隊的組建,特別是南洋艦隊的組建,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且一支艦隊的組建,並不僅僅只是人員與戰艦到位後就能成軍的,之後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訓練,訓練之後還需要進行實戰演練,使得整個艦隊進入磨合期,只有經過磨合期後,整個艦隊纔會形成自己的作戰方式與精神,這時纔可以稱之爲艦隊。

周重之前已經爲組建艦隊做了大量的準備,比如需要的戰艦早已經在各地的船廠裡開工建造,估計最遲三個月,最後的一批戰艦就可以建造完成,只不過三大艦隊的海軍士兵卻還遠沒有招齊。

其中東海與南海艦隊主要是防守大明沿海之用,平時也協助市舶司對船隻進行收稅,商船遇到危險時,他們也會參加救援,至於作戰訓練他們也會參加,但這並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對人員的要求也就不是特別的高,比如以前水師淘汰下來的一些老弱傷殘,只要還能上船的,都被安排在這兩支艦隊中,另外周重還從沿海的漁民中挑選了一批青壯,經過前期的培訓後,也補充進兩支艦隊之中。

相比之下,南洋艦隊對人員的要求可就高多了,畢竟這支艦隊主要就是用來作戰的,而且在周重的計劃中,攻略南洋只是對南洋艦隊的前期實戰訓練,等到南洋平定之後,他會以南洋艦隊爲甚至,再分出兩支或三支艦隊,這些艦隊或向東或向西,幫助大明在海外開疆拓土,迎戰所有敢於挑戰大明的競爭者。

南洋艦隊共需要四萬人,這個數字對歐洲那些小國來說,簡直有些不可思議,畢竟這僅僅只是一支艦隊,要知道葡萄牙人派往印度的艦隊,加在一起也不過才兩三千人,就這已經消耗了葡萄牙王國的近半力量,所以四萬人艦隊對於他們來說,簡直無法想像。

但是對於大明這樣一個人口逼近兩億的國家來說,四萬人簡直不值一提,甚至周重根本不必特別費心,他只需要在沿海各地張貼出榜文,然後標明一個士卒每月的軍餉,以及剛入伍就能領到一筆數額不小的安家費,自然會有無數貧窮的年輕人蜂擁而來,爭搶着想要加入南洋艦隊,雖然他們明知道打仗是會死人的,但是貧窮和飢餓面前,這些人自己都覺得自己這條命並不怎麼值錢。

不過南洋艦隊將是大明未來海上的主戰力量,所以對人員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比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體強健並且懂得水性,最好是那些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漁家子弟,畢竟這些人早就習慣了海上的生活,也懂得一些操船的技巧,是海軍士兵最好的人選。

上面的那些只是對普通士兵的要求,另外除了這些普通的士兵外,周重還要求招收一批識字,最好是懂得算學或天文學的士兵,畢竟海軍是個技術性的兵種,不但需要會打仗的普通士兵,同時還需要記錄航線、繪製海圖、辨別方向等等,這些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勝任的,所以周重計劃招收一些識字的士兵,然後對他們進行統一的培訓,使得這些人掌握海軍航行時必須掌握的知識,成爲海軍中重要的輔助人才。

當然想要招收識字的人加入海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對軍隊都帶着幾分鄙視,甚至還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諺語,若非周重的海軍軍餉豐厚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報名,但是大明這個時代,識字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一般識字的人都不是很窮,所以根本沒必要冒着生命危險加入軍隊。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重的招兵告示貼出去後,沿海各地參加普通海軍的人很快就招齊了,只要他們能夠在訓練中堅持下來,那就能成爲一名正式的南洋海軍。但是那個招收識字之人的技術兵種,卻是很長時間都是無人報名,據徵兵的人說,雖然偶爾有人前來詢問這個技術兵種,但是當他們解釋了一下後,那些詢問的人卻是轉向就走,根本就不願意報名。

對於這種情況,周重一開始認爲自己給出的軍餉不夠,雖然技術兵種的軍餉已經是普通士兵的兩倍了,但是他最後還是一咬牙,再次將技術兵種的軍餉提高到普通士兵的三倍,要知道南洋艦隊的軍餉本來就高,現在提高到三倍,那可是比大明七品知縣的俸祿還要高,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絕對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但是讓周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提高了軍餉,可是最後應徵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焦芳卻是笑着找到他,指出他在徵兵時犯下的一個大錯誤。

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372章 舊港第89章 新房客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73章 全羅商會的幕後黑手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89章 晉商(上)第311章 祭拜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3章 全羅商會的幕後黑手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80章 出貨榜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489章 晉商(上)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楔子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510章 挫折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59章 追擊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303章 偷襲(上)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521章 談判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35章 雪夜救治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98章 船艙旖旎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289章 送大禮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8章 菜市場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40章 做廣告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
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372章 舊港第89章 新房客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73章 全羅商會的幕後黑手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89章 晉商(上)第311章 祭拜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3章 全羅商會的幕後黑手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80章 出貨榜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489章 晉商(上)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楔子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510章 挫折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59章 追擊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303章 偷襲(上)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521章 談判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35章 雪夜救治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98章 船艙旖旎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289章 送大禮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8章 菜市場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40章 做廣告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