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我臣回到了大和國,向成平大王稟明瞭漢人的條件。
成平大王頓時臉色變得極爲難看,他也沒有想到漢人的條件竟然會如此地苛刻,遷國?大和國的根基就在這兒,無論遷到那兒又能和這兒相比,漢人此舉,完全就是要吞併大和國,而不是什麼稱臣納貢。
物部連興災樂禍地道:“投降?你們還真以投降就這麼簡單嗎,漢人如此勞師遠來,僅僅只是爲讓大和國稱臣納貢嗎?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蘇我臣,不知道你如此做爲,是不是亡國之舉啊?”
看着物部連一付猖狂的模樣,蘇我臣氣噎胸口,偏偏他此刻又是無言以對,只能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物部連對成平大王道:“大王,事情已經變得很清楚了,漢人是不可能接受什麼投降的,他們此來,要謀奪的就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臣民,事到如今,除了殊死一戰之外,別無他途。”
平羣臣素來和物部連是一個派系,物部連強烈支持開戰,平羣臣自然要助其一臂之力,他當即道:“大王,臣以爲,物部大臣所言極是,漢人已經將刀逼在了我們的脖子上,我們不戰也得戰啊。臣已經探明,此次漢人前來我國的人馬,不過才四萬之衆,現在我們所能調動的國中的武士,已然不下五萬人,若再加上其他附庸小國的人馬,湊齊十萬大軍,也不是難事,臣不信我們調集十萬大軍,還打不敗四萬漢人嗎?”
成平大王聞言點頭稱是,他本來就不是堅定的投降派,只是爲漢軍在筑紫島大勝邪馬臺和狗奴國的威勢所懼,纔會同意蘇我臣的議和之舉,只是沒想到漢人的條件竟然是如此地苛刻,這顯然遠遠地超出了成平大王的底線,這樣的要求,那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
如果不答應的話,擺在大和麪前的,也只有一戰了。
如果說大和國現在能湊出十萬大軍的話,沒人認爲他們是沒有一戰之力的,畢竟漢人只有四萬多的人馬,以十萬對四萬,大和國還是可以佔據到明顯的優勢。
成平大王立刻任命物部連爲鎮國大將軍,平羣臣鎮國副將軍,由兩人全權統率國中的兵馬,與漢人進行決死一戰。
看到物部連是大權獨攬,蘇我臣臉色難看,搞成這個局面絕對是他事先沒有想到的,蘇我臣知道物部連一旦小人得志,執掌大權,定然不會只爲王國考慮,剷除異己纔會是他首先要做的事。
果然不出所料,兩天之後,物部連軍率領軍隊突然地包圍了蘇我臣、葛連臣和大伴連的府邸,將他們三人及家屬統統地擒拿,洋洋得意地拿出國王的詔書,以通敵之罪名,將他們統統下獄。
然後在獄中,物部連對蘇我臣等人及親屬是進行了嚴刑拷問,屈打成招,逼他們供認與漢人勾結賣國的事實。
隨後,物部連帶着這些所謂的“證供”去稟報成平大王,要求成平大王處斬這些“倭奸”:“大王,蘇我臣等人裡通漢人,叛國求榮,如今證據確鑿,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凝聚衆武士之心。”
成平大王猶豫再三,其實物部連和蘇我臣兩派相爭之事,他也很清楚,他非但沒有制止,反而有所縱容,認爲這樣有利用王權的鞏固。但現在物部連執掌大權,想要剷除異己,成平大王如何不知,可現在他還得倚仗物部連去對付漢人,最後他沒辦法,只得下令將蘇我臣、葛連臣、大伴連三人滅族,同時嘉勉物部連,要他全心盡力,以退漢兵。
物部連剷除政敵之後,志得意滿,不過他也很清楚,如果不能打退漢軍的話,那麼接下來他的下場未必不會同蘇我臣等人一樣,所以物部連對召集軍隊之事還是挺上心的,他給大和國的那些附庸小國下達了死命令,要求他們這些小國的軍隊,必須要三日之內到大和國進行集結,否則的話,不等漢人的軍隊殺到,大和國的首先出兵滅了這些國家,雞犬不留。
其實物部連就是色厲內荏,現在大和國遭遇強敵來襲,而且漢軍就在距離大和國都不遠的池田,須臾即至,就算這些小國不遵從他的號令,大和的軍隊也未必能抽出兵馬來對付這些小國,更別說殺個雞犬不留了。
不過這些小國臣服於大和,也實在是被大和國給打怕了,此時大和國的徵召令一下,這些小國又焉敢不從,畢竟漢軍再強大,那也不過是遙遠的傳說,大和國的強大,纔是一種現實的東西。出於對大和國的畏懼,生怕遭來亡國之禍,於是各個小國立刻傾盡國中之力,派出了全部的兵馬,日夜兼程地趕往了大和。
大和國在秣兵厲馬,積極備戰,那邊嚴詢得到消息,不過他卻並不急於進攻了,嚴詢倒想要看看,大和國究竟能集合多少的兵力,能不能抗得住漢軍的一擊之力。
其實,大和國此舉到是嚴詢所盼望的,如果這些軍隊分散而逃的,真正想要追剿他們,費時且費力,集中到一起全部殲滅的話,也算是大省事了。
對於這最後一戰,嚴詢是冷眼旁觀,看看倭人到底能折騰出什麼東西來。
物部連自然是不遺餘力,把本國的武士全部召集了起來,當然這個武士並不是後世的那種可以殺身成仁的日本武士,僅僅是可以打仗的士兵的一種稱謂。除了能打仗的武士之外,物部連就連十五歲以下十二歲以上尚未成年的男子和五十歲以上尚能拿得起武器的男子也全部徵召了起來,本國的軍隊加上從各個小國徵召來的軍隊,還真讓物部連湊到了十萬大軍。
季漢興國四年秋八月,徵倭都督嚴詢率四萬漢軍從池田進軍,在大和近畿城外,與大和國鎮國大將軍物部連所率的大和十萬大軍遭遇,雙方擺開了陣勢,大戰是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