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歇後語有兩層意思,一是蜀漢後期人才凋敝;二是廖化能力平平。然而廖化真是一個平庸之輩嗎?人們對三國的瞭解大多來自《三國演義》,那個時代羣英薈萃、名將雲集,區區六十萬字的小說確實很難面面俱到。所以很多時候廖化的出場都只是簡單的露個臉,甚至露臉只是爲了襯托別人的光輝,如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而真正的廖化卻躲在歷史的迷霧裡,你可曾知道“千里走單騎”的不只有忠義化身的關二爺,還有忠孝兩全,隻身一人揹着老母千里尋主逃回蜀國的廖化?本書將以蜀漢三老將之一的廖化爲主人公,向您展示一個不一樣的,卻是相對真實的三國......
直至三鼓韓遂仍與手下一衆心腹將校謀士在帳中密議。
別部司馬劉靖道:“看來一直以來我們都低估了王國,想不到這些日子他是表面裝孫子,背地裡卻偷偷調集軍馬去了。”
牙將閻行不屑的說道:“調來了軍馬又怎樣?我敢打賭不用三日他調來的那些軍馬都會填在陳倉城下。”
帳內一衆將佐聽了不由都想起王國之前出的那些昏招,五六萬軍馬數日之間說折便折了,如今再調來了軍馬,又能怎樣?此時的王國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急於翻本,給他再多的軍馬也能全撞死在陳倉城下。於是,大帳中原本有些緊張壓抑的氣氛又頓時輕鬆了起來。
原來的隴西太守李參,現在是韓遂帳下的主簿,此時聽了也不住頷首,用手捋着他下巴下面那縷鬍鬚,緩緩的應和道:“彥明將軍所言之有理,依老夫之見,屆時我等只須照之前一般躲在王國的人馬之後,即便他讓我們獨攻一門,我們也只須佯攻裝個樣子,等王國的人馬死的差不多了,還不是我們想怎麼着就怎麼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