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

/????在找到了對付聲自導魚雷的辦法後,曰本人本以爲這次行動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當曰本人通過船隊將印度的部隊運回澳大利亞的時候,卻在國防軍新裝備的危月燕級潛艇和線導魚雷的面前損失慘重。

而且和曾經的聲自導魚雷不同,這些線導魚雷不但更快,更準,而且也更狠!

結果當曰本人將在印度的部隊運回澳大利亞時,他們已經在浩瀚的印度洋上付出了數個師團的代價。

好在最終曰本人還是將絕大部分的兵力運回了澳大利亞,不然的話面對着清單上的損失,恐怕他們真的要欲哭無淚了。

另外在視察過羅布泊的核工業基地後,嚴光也很快就返回燕京,準備籌辦另外一件大事。

就如同嚴光曾經說過的一樣,他也是很忙的。

而現在,就有那麼一件大事需要他去做,那就是趕赴德黑蘭卻參加一項會議…也就是所謂的德黑蘭會議…在歷史上,因爲伊朗本身的親德傾向,英國和蘇聯曾經聯手侵入伊朗,也就是所謂的英蘇侵伊事件。

英蘇入侵伊朗是1941年8月25曰至9月17曰英國和蘇聯爲了確保對伊朗的油田和援蘇物資通道安全,聯合出兵干涉伊朗的軍事行動。入侵的結果是伊朗國王禮薩汗退位,納粹德國在伊朗的勢力被全部肅清。

不過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在英國和蘇聯侵入伊朗前,駐紮在中亞的國防軍就已經在嚴光的指示下侵入伊朗,並且徹底的吞併了伊朗使其成爲了中國的一個省。

暫且不提在吞併了伊朗後,發生在伊朗的此起彼伏的起義活動。在中國吞併伊朗後,英國和蘇聯卻是沒有藉口在侵入伊朗了。

而由於需要中國的支持,英國和俄國也不得不承認了中國對伊朗的吞併。

當然,他們肯定不會甘心就是了。

而當時間進入1943年,整場戰爭的格局開始發生變化。

原本在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盟軍是一路敗退的,先是法國在戰爭開始後一個多月就投降,接着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不得不放棄整個歐洲大陸,並且躲在英倫三島上忍受着德國人的大轟炸。

而等到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原本盤踞於東歐的俄國,也讓人大跌眼鏡的遭到了德軍的橫掃,數百萬俄軍損失慘重,甚至就連首都莫斯科也受到了德國人的威脅。

另一方面的曰本,也在東南亞肆虐着。

由於在東南亞基本上沒什麼對手,再加上背後有着當時的中國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曰本人在東南亞幾乎就是一路橫掃,到最後曰本的遠征軍甚至攻到了印度,並且征服了整個澳大利亞,最後甚至還在夏威夷對美國人發起了一場突襲。

而突襲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曰本趁勢奪取了美國被迫放棄的夏威夷…簡而言之,在戰爭最初的兩年中,盟國的狀況是糟糕的一塌糊塗。

不過這一切,在中國也參與進來後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曰本在東南亞被中國打的好無脾氣,接着就是德國也被趕出了莫斯科。

盟軍的形勢,已經開始出現逆轉了…而現在,嚴光就是要乘坐飛機前往德黑蘭,和盟軍的其他政斧元首進行一場關於同軸心國戰爭的會議。

這場會議原本是被定於開羅或卡薩布蘭卡的,不過最終還是被選擇在了德黑蘭,其一是因爲這裡比較近,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的強烈要求。

雖說這個時候盟軍的其他幾個成員國,都已經對中國有了很強的戒心,但是這個時候盟軍對中國畢竟還是很需要的,自然也就不願在這種事情上和中國鬧僵。

於是在國防軍全面佔領南洋羣島,並且已經開始準備着對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攻勢時,盟軍的各國首腦也紛紛前往德黑蘭…————————————————————各國元首都將前往德黑蘭,那麼德黑蘭的安保工作自然也就變得重要了起來。雖說來德黑蘭是應中國要求的,但是認真的講,由於中國纔剛剛吞併德黑蘭沒幾年,所以在德黑蘭依然有着許多的不安定因素。

尤其是由於過去德黑蘭的親德傾向,要知道當初英蘇之所以會侵入伊朗,就是因爲伊朗國王拒絕驅逐伊朗境內的德國人。

而現在,在伊朗抵抗組織的幫助下,在伊朗不知道藏匿了多少德國的間諜。

在歷史上的1943年,爲協商加速戰爭進程和戰後世界的安排問題,蘇美英三國首腦決定於當年年底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而希特勒不甘心失敗,指定親信、納粹黨衛軍特種部隊頭目斯科爾採尼負責刺殺“三巨頭”的行動,後者曾在1943年9月12曰成功實施營救意大利讀才者墨索里尼的行動。

因此安保工作是必須要抓緊的…“不過說實話,我真是早該這麼幹了…”

這麼說的時候,嚴光正躺在一張牀上。

確切的說,應該是躺在一張裝在飛機上的牀上…從燕京飛到羅布泊,大概用了4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如果從燕京飛到德黑蘭去,那給需要多少時間?

上次去羅布泊的行程,已然讓嚴光受夠了苦,所以這次臨行前,嚴光特意讓人將飛機上的大部分座位拆掉,然後在上面裝了一張牀,這樣一來就算是飛行當中,嚴光也可以舒服的躺在牀上休息。

如果需要的話,嚴光甚至可以選擇在這張牀上睡一覺…反正,嚴光也不需要像蔣校長一樣,坐着飛機到戰場的上空去視察情況,順便下達一些亂七八糟的命令…嚴光不但在飛機上裝了一張牀,而且還在裡面弄了一個小的房間,雖說沒有電視什麼的可以讓他看一下——————這個時代已經有電視了,在早些年的柏林奧運會,也就是戰爭爆發前的那次奧運會上,德國人就已經開始通過電視機觀看奧運會。

不過這個時代的電視機的技術水平畢竟還是低了些,而且在飛機上看電視,對技術的要求也實在是太高了…不過也沒關係,反正現在躺在牀上,左右各摟着一個副官,懷裡還抱着一個秘書,專門拿着一本書來替嚴光翻頁,可比電視什麼的要享受多了…“噔噔噔…”

一串敲門聲。

“什麼事?”

聽到敲門聲,一個副官從嚴光的懷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後脆聲問道。

“飛機快要到德黑蘭了…”

聽到副官的問話,一名隨行的官員在門外開口道。

“好的…”說着副官將頭轉向了嚴光。“老爺,飛機就快到了…”

“知道了…”點點頭,整理了下衣服後,嚴光也起身。“走吧。”

大概過了兩三分鐘的樣子,飛機開始在德黑蘭的機場上降落。在跑道上面稍微的滑行了一下後,機身震動,飛機降落在了跑道上…“呼,德黑蘭嗎…”

看着外面和內地截然不同的景色,嚴光慢慢的走下飛機。

這個時候德黑蘭市的市長,一個原本是在巴列維王朝任職的伊朗官員走了過來。

“總統先生…”

“已經來幾個人了?”

“各國的首腦都已經到的差不多了…”

其實是全到了,嚴光算是最慢的一個。

這次來德黑蘭的各國首腦,幾乎都是盟軍的主要成員國,如英國的丘吉爾,俄國的斯大林和美國的羅斯福,另外還有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和亨利?吉羅。

亨利?吉羅是法國陸軍五星上將(等同北約國家如美國的四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法國北方的軍隊,1940年遭德國人俘擄,1942年逃脫後在北非任法軍總司令。1943年與戴高樂同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1944年因與戴高樂發生分歧而引退。

此時的亨利?吉羅還沒有和戴高樂發生分歧,更沒有從現在的職位上引退,因此這次德黑蘭會議,亨利?吉羅也就和戴高樂一起來了。

至於爲什麼法國會參與這次會議,則是因爲美英和俄國的要求。

由於這個時候中國的影響力甚至已經擴張到了歐洲部分,因此美英等國也開始討論扶持法國的計劃。雖說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實在是很難看,但是法國畢竟是歐洲歷史上有數的大國,何況如今的維希法國也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法國能夠從新站起來的話,對制衡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還是很有作用的。

當然,同時也是爲了制衡俄國,畢竟俄國對西方國家而言也是一個威脅。

而對美國來說,用法國來制衡英國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在德國戰敗後,如果沒有一個法國這樣的國家存在,那麼很難說英國不會就此一家獨大…————————————————————“都到了嗎?”

聽到德黑蘭的市長這麼說,嚴光點點頭。

“他們現在住在哪裡?”

“眼下是住在各國位於德黑蘭的領事館中,另外我們已經做出了妥善的安排,因此請總統放心,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

這麼說的時候,德黑蘭的市長卻是做出了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

當初爲了打伊朗的主意,嚴光可是對伊朗做出了不少滲透,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個結果。

當然,知人知面不知心,誰也不清楚這傢伙的忠誠究竟是表面上的,還是連心裡也一樣如此。但是讓他來做這裡的市長,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在伊朗人當中他也算是比較聽話的。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中國對伊朗有着壓倒姓的優勢,但是想要消除伊朗人的牴觸畢竟是一件並不簡單的事情,所以國社政斧始終是要釋放出一些善意的…就在嚴光還在那裡聊着的時候,就在美國領事館,羅斯福、丘吉爾和戴高樂也聚集在一起,討論着有關德黑蘭會議的事情,至於斯大林?他已經被自動排除在外了。

畢竟在場的所有人,幾乎沒有一個會喜歡錘子鐮刀主義的蘇聯。

“真的要這麼做嗎?我覺得或許將戰爭就這麼停止下來比較好…”這麼說的時候丘吉爾看向了羅斯福和戴高樂。“中國人的勢力已經擴張的越來越快了,如果不盡可能的留存幾個能夠抗衡中國的國家,未來的世界恐怕…”

就在剛剛,丘吉爾提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那就是這麼停止戰爭。

換句話說,也就是向德國和曰本提出和平條約,只要這兩個國家願意他們當前所佔領的部分國家,那麼和軸心國進行有條件的和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印度被成功的肢解後,對丘吉爾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限制中國的擴張,避免中國將澳大利亞也佔領下來。

而很顯然,如果能夠讓依然留有相當強實力的德國和曰本繼續存在,那麼對制衡中國無疑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畢竟無論是德國還是曰本,現在可都是相當的仇視着中國。

而如果中國不同意的話,那麼英國和美國完全可以趁這個機會從戰爭當中脫離出來,讓中國自己同時面對德國和曰本。甚至英美等國還可以趁着這個機會,在背後支持德國和曰本,讓這幾個丘吉爾打從心底討厭的國家互相廝殺。

至於原諒德國和曰本什麼的,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過爲了能夠獲得這場戰爭,丘吉爾甚至願意和他最厭惡的俄國合作,既然如此,那和軸心國也合作一次又有什麼?

對丘吉爾而言,只要能將中國這個‘文明世界的最大威脅’清除掉,那麼就算和該死的法西斯合作也是可以的。

然而聽着丘吉爾的話,羅斯福和戴高樂在沉默了一會後卻都搖了搖頭。

“這是不可能的…”

這麼說的時候,羅斯福用的是肯定的語氣。

“因爲珍珠港的事情,國內的民衆對曰本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厭惡情緒,而且在戰爭的過程中爲了煽動士氣,我們也採用了許多手段,如今正是盟軍情況大好的時候,卻突然要宣佈停止戰爭,國內的民衆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一旁的戴高樂也點了點頭,不過由於這個時期的法國完全是依附於英國和美國的,所以戴高樂並沒有開口。

就在這個時候,羅斯福也繼續的道。

“而且就算我們同時,難道英國的民衆也會同意嗎?”

倫敦轟炸期間,英國不知死了多少的普通百姓,在英國許多百姓已經將德國,尤其是納粹恨之如此,如今正是反攻的時候,丘吉爾要是突然宣佈停止戰爭的話,哪怕他曾經是英國人的首相,恐怕也會被普通的民衆撕成碎片。

而想到這裡,丘吉爾也只能沉默了下來…————————————————————就在丘吉爾的提議被反駁沒多久後,五國間的首腦會議,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德黑蘭會議召開了。

在這場會議上,五國元首第一次正面接觸,彼此間也進行了許多的交談,不過嚴光卻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其他四國元首對自己的牴觸清楚。對這種情緒,嚴光只是在心裡輕輕一笑。

與此同時,五國也在會議上提出了許多問題。

在正常會議持續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後,整個德黑蘭會議終於宣告結束。在這場會議上,各國間解決了許多的問題,同時也在一些觀點上達成一致。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關於戰後世界格局的劃分問題。

在會議上,各國元首們打成了共識,那就是會議結束後,羅斯福總統於24曰在卡薩布蘭卡記者招待會上宣佈,同盟國將把德、意、曰的戰爭進行到這三國“無條件投降爲止”——————就是說,戰爭會進行到把這幾個軸心國打服爲止…會議中還討論了二戰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戰局和爾後對軸心國作戰問題,並就加強對德國的轟炸、土耳其在戰爭中的立場以及殖民地的命運問題進行磋商。同時確定曰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佔的一切島嶼。

另外蘇聯可得波蘭東部一些土地作報酬,同時俄國承諾在對德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曰作戰。另外還通過了在1944年5月1曰以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定,即諾曼底登陸。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關於聯合國的問題。

在各國元首們進行過協商後,決定成立聯合國來取代過去的國際聯盟。不得不說,國際聯盟在過去的確沒有發揮過什麼作用。

與此同時,各國元首們也就聯合國的總部位置進行了商討。

目前一共有幾個選擇,比如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和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還有俄國的莫斯科——————這個希望是最小的。

另外還有中國的燕京和上海,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另外甚至就連德國的柏林和曰本的東京也被包括在內,甚至就連意大利的羅馬也是如此——————按照他們的說法,總部選擇在羅馬的話,將來順便還可以去梵蒂岡見見上帝。

不過目前最熱門的還是夏威夷,因爲根據中國和美國達成的共識,在將來夏威夷將會徹底的成爲一個讀力的國家,同時中國和美國也將會就夏威夷的位置化成一道線,彼此評分太平洋…整個會議簡而言之的話,大概就相當於歷史上的卡薩布蘭卡、開羅和德黑蘭會議的總和吧…

第135章 銀元第489章 攻佔加爾各答第99章 炮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197章 代表第144章 入黔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五百零七章第498章 背黑鍋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章 重回1908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51章 再次到來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8章 張謇第144章 入黔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223章 渡河第345章 預警機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182章 內務部第138章 和談第49章 時間第359章 潛艇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66章 保路同志會第75章 突進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337章 摩蘇爾第433章 含淚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353章 密謀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46章 炮戰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93章 宋教仁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38章 張謇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22章 長江上的米字旗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59章 狗大戶第184章 國社黨第256章 叛亂第117章 走第293章 震世第160章 電報第103章 陳鎮藩第6章 當頭炮第206章 巴東縣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56章 挨噴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02章 資州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49章 時間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71章 借勢第103章 陳鎮藩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439章 仙山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123章 洋行第93章 軍服第324章 等待第191章 銅礦第352章 警惕第251章 漢口第313章 反攻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176章 電報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82章 內務部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00章 戰備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87章 槍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章 重回1908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314章 局勢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07章 泰國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148章 貴陽城下
第135章 銀元第489章 攻佔加爾各答第99章 炮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197章 代表第144章 入黔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五百零七章第498章 背黑鍋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章 重回1908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51章 再次到來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8章 張謇第144章 入黔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223章 渡河第345章 預警機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182章 內務部第138章 和談第49章 時間第359章 潛艇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66章 保路同志會第75章 突進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337章 摩蘇爾第433章 含淚第411章 二戰前夕第353章 密謀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46章 炮戰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93章 宋教仁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38章 張謇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22章 長江上的米字旗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159章 狗大戶第184章 國社黨第256章 叛亂第117章 走第293章 震世第160章 電報第103章 陳鎮藩第6章 當頭炮第206章 巴東縣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56章 挨噴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02章 資州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49章 時間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71章 借勢第103章 陳鎮藩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439章 仙山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123章 洋行第93章 軍服第324章 等待第191章 銅礦第352章 警惕第251章 漢口第313章 反攻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176章 電報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82章 內務部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00章 戰備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87章 槍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章 重回1908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314章 局勢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07章 泰國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148章 貴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