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鐵路

現在各國列強在爭奪盧漢鐵路的修建權上都已經撕掉了最後一層遮羞布,譚鍾麟就對譚延闓抱怨道有三個公使在直隸總督府的班房中不期而遇,而他正在會見另外一個國家的公使,結果就在他送這個公使出去的時候,本來那三個劍拔弩張的公使已經吵過一仗,但是在碰到譚鍾麟送的那個公使的時候有夾槍帶棍的問候了一頓。

盧漢鐵路最初在張之洞的估算下是四千萬兩左右,現在在華的各大銀行接受百姓半年存款統一在二釐利息,如果存款時間比較長那就要單獨商量。根據李鴻章存在匯豐銀行的那一千萬兩生息的銀子,年息是三釐來算,如果是銀行借貸給中國政府的貸款年息普遍將會高於四釐,甚至會達到五釐可能會更高——中國政府借款的時候,外國銀行都會去賄賂主事官員,如盛宣懷就曾經在向匯豐銀行借款的時候居然開出了一個五釐五的借款,而且還是九折支付,若不是這筆借款是老佛爺修園子用,他早就去吃牢飯了。

掌握盧漢鐵路修建權就是掌握了貸款權,不說列強國家可以在這條鐵路上謀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就算是短期的經濟利益也足夠讓人心動。四千萬兩貸款五釐利息,外加九折支付,這一筆買賣下來銀行至少可以賺取一千萬兩的利潤!這也難怪各國列強打破了頭也要爭取承辦這條鐵路了。其中短期和長期地利益實在是巨大無比,要不是直隸總督和湖廣總督已經定下采用漢陽鋼鐵廠出產的鋼鐵材料,那單單這一條鐵路中間將會白撈多少利潤?這個數字想想就會讓人心跳!

就這樣各國公使已經使出全身盡數,可惜無論是湖廣總督、直隸總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口的這些頭面人物誰也沒有給出一個確切消息,更加讓人感到有些詭異的是三大衙門口的老大居然都是莫測高深——已往就算商量不出來一個結果,各個衙門口的老大們至少也會有一個支持地對象。但是現在張之洞、譚鍾麟和奕訢都沒有說話,也沒有表示他們看好某一個列強國家。

半個月之後直隸總督譚鍾麟會同乘船而來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奉旨前往京師,在西暖閣覲見了皇太后和光緒皇帝,同時受到接見的還有恭王奕訢、軍機大臣翁同龢、步軍統領榮祿、戶部尚書那桐、戶部右侍郎張萌恆等人。這一次西暖閣會議就是討論盧漢鐵路的修建問題,從政治派別上看,那桐是屬於中間派略偏向翁同龢,張萌恆是翁同龢的鐵桿,但是榮祿和翁同龢有大仇。奕訢、譚鍾麟和張之洞最初就在譚延闓的聯繫下對盧漢鐵路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並且這個計劃也是由這三個人具體來推動的,最爲美妙地是這三個人之間的聯繫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不溫不火而已,沒有人想到他們已經達成了攻守同盟。

沒有人知道西暖閣內是怎樣的一番脣槍舌戰,但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是反對修建盧漢鐵路的翁同龢在此問題上徹底失敗,他被慈禧太后狠狠的訓斥了一頓,甚至連光緒皇帝對他都有些不滿——年輕的帝國皇帝在修建鐵路的問題上興致頗高,甚至超過了提出此建議的張之洞和譚鍾麟。

就在西暖閣內對盧漢鐵路的最終命運做出裁決地時候,譚延闓在小站兵營迎來了急急從天津趕來的沈靜——“前駐華公使歐格納向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敘述了他在彼得堡對俄國人的看法——俄國正在極力排斥一直爲北洋效力的英國鐵路工程師金達,使其不能成爲盧漢鐵路的總工程師。而金達頗有能力升任此項工作……”

“傅彩雲怎麼會得到這樣機密的消息?!”譚延闓自然知道俄國人正在努力攻擊英國工程師金達,甚至連河大橋地醜事都給挖了出來,四處宣耀,很讓這位英國工程師有些下不來臺。這並不是一個機密,關鍵的問題是在於傅彩雲怎麼會知道歐格納的消息來源,要知道歐格納在卸任駐華公使之後就前往了彼得堡任英國駐俄公使了。

“是索爾茲伯裡將這份報告轉達給駐華公使竇納樂。而竇納樂的老婆卻在昨晚的宴會中不慎泄露給了傅彩雲……”沈靜笑眯眯的說道。

“這個消息對我們而言雖然沒有多少價值,但是消息的傳播途徑卻證明了傅彩雲的重要性,文淵兄,這下你可以服氣了?!”譚延闓笑着拍拍沈靜地肩膀。

出乎譚延闓的預料之外,沈靜居然點點頭嘆了口氣的說道:“這次我確實是服氣了,因爲她還告訴我一個更有價值的情報——英國正在謀求和俄國對遠東問題進行和解!”

“呃?!”譚延闓聽到這個消息差點被嘴中地茶水給噎着:“這怎麼可能?!”

沈靜點點頭說道

起來我也是不信的,可是竇納樂的夫人就是這麼對傅不過非常走運的是俄國並沒有對此做出迴應。而英國也旋即放棄了這方面的努力——這全都歸功於盧漢鐵路的價值實在是太大了,現在的英國政府給竇納樂的任務是全力破壞盧漢鐵路的修建工程,除非是英國工程師和英國銀行來主宰這條鐵路,否則寧願破壞掉這項工程也不能留給俄國人!”

若說英國和俄國謀求和解。在現在確實是不可能的,因爲英俄之間也確實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至少譚延闓知道英國人將俄國人在地中海謀求一個出海口的願望擊了粉碎,而當俄國將目光瞄準遠東的時候,英國作爲遠東的列強霸主自然不願意看到俄國人日益膨脹的身影——尤其是在西伯利亞大鐵路越來越靠近遠東海岸線地時候。畢竟鐵路運輸相對於海運的優勢實在是太明顯了,而現在俄國艦隊在遠東的規模又超過了英國,這讓日不落帝國感到非常的不爽。。

可是譚延闓的記憶中也有一次大戰英俄聯盟的印象,剛纔沈靜地話確實讓他想到了這一條,當即把他給嚇得半死——如果英俄聯合成功的話,那對於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應該算是噩耗了。不過看來俄國人對盧漢鐵路是勢在必得,而且俄國人也太過貪婪,哪怕是俄國讓出一部分利益給英國作爲交換,那最終的結果也會讓譚延闓苦心謀求的計劃徹底付之東流。

在聽到沈靜佩服傅彩雲的時候,譚延闓笑了:“無論什麼時候,女人總是有莫名其妙的攀比心的,哪怕是在國家大事上,所以若是文淵兄成婚後。這張嘴可是要把門一些,莫要學習竇納樂娶一個大嘴老婆!”

沈靜聽後爲之氣結,不過這終究還是一個好消息,英俄同盟的可能性被打破之後,各國列強出手爭奪盧漢鐵路地這場好戲纔會演下去,直到最後譚延闓出來收拾局面。

“今天家父和張之洞應該是面聖決定盧漢鐵路的最終命運了,只要過了這一關,那以後什麼都會順暢起來……”譚延闓打開房門讓外面的陽光照射進來,冬日的陽光灑在他們兩人的身上,顯得格外的讓人舒暢不已……

也許是譚延闓出去的汽車非常管用。榮祿、奕訢強烈主張中國自修盧漢鐵路,理由和張之洞與譚鍾麟相同——如果中國自修一條鐵路的話,那將會對天下人對朝廷恢復信任,這比什麼都重要,至於鐵路總工程師的問題雖然有些冒險,但相對於這個大前提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這件事最關鍵的人物慈禧太后對盧漢鐵路倒是一直持支持態度。這和她支持張之洞地態度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在譚鍾麟多方討好之下,而且她也在此之前召李鴻章覲見,並且詢問了李鴻章對盧漢鐵路的態度,李鴻章在很大程度上爲盧漢鐵路說了好話,這更加堅定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態度,尤其是李鴻章對慈禧太后笑着說道譚鍾麟將會有一樣非常新奇的東西要進獻給她的時候,此時地慈禧太后就更加贊成了。

至於翁同龢對修建鐵路所質疑的資金問題,儘管恭王奕訢、張之洞和譚鍾麟對此都是心中有數。但是他們依舊採用了最爲保守的方式——允許商民有集股一千萬兩者,可以承修一定路段,但不允許洋股參入。

當詹天佑將會作爲盧漢鐵路總工程師的消息傳出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這中間也包括前一段時間相互爭執不下的各個列強國家的駐華公使,不過這個結果也讓他們心中都鬆了一口氣——也許誰也得不到纔是最好的結果。

“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地工程師還在孃胎裡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泰晤士報》發出了評論員文章。

在列強國家得知這一最終結果的時候,一時間諸如《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國際上非常有影響力的報紙都發出了專門的版面來評論中國人地第一條自主修建的鐵路,當然除了諷刺的文章之外,也有美國的一些媒體對盧漢鐵路表示了善意的報道。

譚延闓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主持《強學文摘》的編輯發行了,但是這一次《強學文摘》更名爲《時務要聞》後,他決定親自來做一期關於鐵路方面的專刊,以此來爲即將修築的盧漢鐵路壯行。伍軒仁也從漢陽發電報表示,如果可以的話,他可以通過美國旗昌洋行從美國弄到足夠的有水平的工程設計施工人員,並且還可以以相當優惠的價格來購買到施工機械。

伍軒仁曾經向他透露過,美國的旗昌洋行大股東福布斯家族曾經是伍秉鑑時代的重要合夥人,老福布斯正是因爲伍秉鑑的原因,才留下了八

鉅額遺產——千萬美元在這個時代依然是一個不可想當然現在的美國人已經有億萬富翁了,但是在五十年前,一千萬地意思和現在的一個億沒有什麼區別。伍軒仁之所以這麼有把握向譚延闓許諾。這全是因爲伍家和美國福布斯家族之間的關係,也正是因爲這種關係,美國的一些報紙還是對盧漢鐵路的報道沒有跟其他大媒體一樣一邊倒。

伍軒仁的建議只是被譚延闓留做了備手,因爲如果不讓詹天佑去試試,他良心上實在是過不去,而且以後這也會成爲他們兩人之間地心病。當然有美國旗昌洋行可以利用。外國的機械設備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急需的,而且能夠大大的加快工程進度,最重要的是盧漢鐵路雖然是中國人第一條自己主持修建的鐵路,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條,還有很多鐵路項目可以供選擇,所以這些設備絕對不是用完這次就報廢了。

“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地錢來建築鐵路。”譚延闓直接引用了詹天佑的話來當作這一期《時務要聞》的封面上的話題,以此來反駁外國對中國能不能修建盧漢鐵路的質疑——行不行雖然是要靠事實來說話的。但是譚延闓絕對不肯在這個時候手軟,因爲這涉及到盧漢鐵路引資問題,他是有能力將盧漢鐵路買下來,但是這樣一來也太惹眼了,做到控股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事事親力親爲。

在朝廷宣佈盧漢鐵路將會成立鐵路公司,包括承建修築還有完工運營等都要由這個鐵路公司來負責運營,而盧漢鐵路公司將會發行股票,家資厚實者可以憑藉官方的財產證明來進行認購,但是絕對不能有外資背景……

譚延闓這一期的《時務要聞》做得非常煽情。以至於招股消息一放出去之後,各地富商紛紛慷慨認購盧漢鐵路公司股票,而譚延闓則事先認購了價值一千五百萬兩的鐵路公司股票——這已經是他目前所能夠籌集到的最大資金數額了。目前他地資金缺口非常大,籌集這一千五百萬兩其中有七百萬兩是用他在抵羊紡織廠和健民製藥做抵押,向廣東商團借貸的,還貸的時間爲期一年。也就是說他必須在一年之內連本帶利將會償還廣東商團七百三十萬兩——借貸的利息爲四釐。。

廣東商團肯籌集這麼大一筆資金借貸給譚延闓,一方面是因爲質押的抵羊紡織廠和健民製藥的股份非常堅挺,抵羊紡織廠還在飛速擴張之中,每個月地分紅就可以達到三四十萬兩,而健民製藥最大的亮點便在於它的戒毒丸。兩項產業的總額也差不多能夠價值七百萬兩,再加上譚延闓和他們的關係通過抵羊紡織廠開辦期間的相互合作,即便譚鍾麟不是兩廣總督,建立雙方的良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次譚延闓並沒有做到絕對控股盧漢鐵路公司。總共四千萬兩地股本當中他佔據了百分之三十八,廣東商團認購了百分之二十三,其餘股份被其他各地富商所認購。盛宣懷在這次認購當中並不積極,是因爲他對中國人能否自己修建一條長達一千多公里的鐵路缺乏信心。只認購了四百萬兩——他在收購鐵路用地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經改姓“譚”了,儘管非常氣憤但也是無可奈何,不過他並不看好盧漢鐵路地修建,只是趁着這段時間人氣比較高,想要將四百萬兩股票等過上一陣時間後再拋出套利。

譚延闓因爲股份佔據的非常多,再加上他的官方背景,被任命爲盧漢鐵路公司督辦,而詹天佑爲總辦,實際上譚延闓除了給詹天佑解決各種政治干擾和資金需求問題之外,詹天佑纔是真正的盧漢鐵路主人——譚延闓按照他們二人之間的約定,給詹天佑爭取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

此時已經到了光緒二十一年的年末,詹天佑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將盧漢鐵路走了一遍,詳細考察之後送上了一份修建鐵路報告。這份報告對於盧漢鐵路進行了一部分的修改,將鐵路的起始點從盧河延伸到了京師經西便門至正陽門,而終點則改爲漢口的玉帶門,中間途徑的城市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使得盧漢鐵路的經濟價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經過這一番考察之後,在國內外熙熙攘攘的吵鬧聲中,盧漢鐵路終於開工了……。

第68章 造假第295章 國與家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113章 內外第280章 鑰匙第154章 奧運會第325章 垮塌第362章 矛盾第159章 銀元第134章 留學生第60章 牌局第264章 外交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6章 往事第41章 完婚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26章 往事第122章 養狗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23章 鈍刀第85章 出山第30章 告密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95章 國與家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223章 鈍刀第10章 武力第226章 試探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6章 賭局第324章 猛藥第259章 寶庫第303章 意外第79章 新居第24章 解元第77章 南大洋第281章 移民第381章 磨刀第85章 出山第68章 造假第295章 國與家第18章 靚影第247章 下注第212章 對峙第56章 邀請第393章 藍天第249章 遭遇第208章 遙遠第8章 賭徒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56章 邀請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131章 鐵路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95章 一致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361章 轉折第93章 議和第251章 意志第378章 范蠡第276章 承諾第323章 讓步第165章 叛亂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0章 告密第91章 轉折第377章 開端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76章 承諾第339章 棋子第349章 移民第78章 燃燒第192章 申訴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98章 機鋒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128章 演習第303章 意外第144章 演習第212章 對峙第15章 婚事第109章 會元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92章 西湖第15章 婚事第200章 協議第144章 演習第54章 常熟第368章 散財第59章 毒計第247章 下注
第68章 造假第295章 國與家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113章 內外第280章 鑰匙第154章 奧運會第325章 垮塌第362章 矛盾第159章 銀元第134章 留學生第60章 牌局第264章 外交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6章 往事第41章 完婚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26章 往事第122章 養狗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23章 鈍刀第85章 出山第30章 告密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95章 國與家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223章 鈍刀第10章 武力第226章 試探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6章 賭局第324章 猛藥第259章 寶庫第303章 意外第79章 新居第24章 解元第77章 南大洋第281章 移民第381章 磨刀第85章 出山第68章 造假第295章 國與家第18章 靚影第247章 下注第212章 對峙第56章 邀請第393章 藍天第249章 遭遇第208章 遙遠第8章 賭徒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56章 邀請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131章 鐵路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95章 一致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361章 轉折第93章 議和第251章 意志第378章 范蠡第276章 承諾第323章 讓步第165章 叛亂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0章 告密第91章 轉折第377章 開端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76章 承諾第339章 棋子第349章 移民第78章 燃燒第192章 申訴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98章 機鋒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128章 演習第303章 意外第144章 演習第212章 對峙第15章 婚事第109章 會元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92章 西湖第15章 婚事第200章 協議第144章 演習第54章 常熟第368章 散財第59章 毒計第247章 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