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垮塌

雖然纔是十月,但是西伯利亞的寒冷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的,這裡的寒冷是不可理喻的,沒有到過這裡的人根本無法適應這裡的嚴寒天氣。當初考慮到發起作戰的時間是在盛夏,譚延闓爲了以防萬一,所有參戰部隊都必須要在東北至少待過一年,甚至有的部隊在東北駐守的時間超過了四年,就是怕發動海參崴戰役的時候被堅固的要塞體系將戰事拖到冬天。

西伯利亞第三軍下轄一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這樣的編制也是在收攏東線潰敗軍隊和將所有能夠扛槍的俄國人匯攏起來的結果。第三軍除了騎兵師的戰鬥力還可以之外,兩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都是“注水豬肉”,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沒有步槍,超過一半的士兵沒有任何軍事訓練記錄,是戰爭爆發後臨時從當地徵召的俄國百姓,另外裝備上也是五花八門,只有一挺機槍和三門小口徑火炮。

赤塔沒有城防工事,更沒有要塞炮那樣令對手頭痛的所在,在得知中國軍隊向赤塔開進的時候,軍長納扎魯巴耶夫命令全軍上下和赤塔的居民全部來構築城防工事,挖出了三條環城戰壕。因爲沒有混凝土和鋼材,只能用木頭來搭建工事,連鐵絲網都沒有,更要命的是當納扎魯巴耶夫將赤塔告急的電報發到彼得堡的時候,沙皇強令他堅守赤塔。

沙皇的命令就像一道枷鎖令納扎魯巴耶夫中將感到爲難,在廣袤的西伯利亞,任何人類聚集點在這個時代就像海洋上的一座孤島一般,距離赤塔最近的是貝加爾湖附近的烏蘭烏得,那裡只有一個步兵團在守衛,距離赤塔有五百公里左右。臚濱府多少還有不到兩百公里的鐵路,而赤塔到烏蘭烏得連一寸鐵路都沒有。

就連海參崴那樣有着相對比較完整的要塞體系的城市都沒有擋住中國軍隊,在缺乏軍事物資的赤塔,納扎魯巴耶夫和他的將領們憑什麼來擋得住數萬裝備精良剛剛取得大勝的中國軍隊??與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無能的俄軍將領一樣,納扎魯巴耶夫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熱衷於剋扣軍餉在第三軍中名聲極臭,在敗退海蘭泡被首都衛戍軍打得魂飛魄散之後,他竟然將自己的手中的王牌騎兵師束之高閣,只派出少量的騎兵意圖騷擾從臚濱府出發的中國軍隊,自然被中國軍隊以優勢兵力和優勢裝備擊退,在騷擾無效之後便開始一門心思的龜縮在赤塔,以平均每天三個電報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請求增援,還需要糧食和彈藥補給——赤塔是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俄國士兵的,同樣凸出的問題不僅是裝備,第三軍所擁有的彈藥數量也是嚴重不足。

即便如此,中國陸軍的將領們依舊沒有輕敵——仗打到這個份上,譚延闓要求他們每一次戰鬥都必須獲得勝利,不管勝利的代價如何,如果有需要的話,第十八師數百門速射炮可以將赤塔變成鋼鐵墳場也在所不惜。因爲政治的需要目前已經高於一切,譚延闓估計俄國國內現在就缺一把火,赤塔的勝利將會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只要赤塔俄國戰敗的消息傳到歐洲,那俄國就不僅僅是震動那麼簡單了。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大量的火炮等重裝備雲集赤塔外圍,爲前線運送炮彈的車隊來往於赤塔和臚濱府之間。十一月的西伯利亞已經達到零下十五度的低溫,在經過悉心的準備後,十一月八日中國集中兩百八十門速射炮和三百門左右的迫擊炮掀起了一陣鋼鐵風暴。

這一次中國軍隊沒有采取圍困的方式,在赤塔周圍只有向西纔有俄國人的村鎮,但距離遙遠而且要在零下十五度的低溫下缺少抵禦嚴寒的衣物和足夠的食物的情況下跑上幾百公里,這是很難想象有什麼人能夠挺得下來。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國陸軍沒有采取海參崴、海蘭泡和璦琿那樣的團團圍困打殲滅戰的打法,而是將火炮都集中在正面陣地,在炮彈暴風犁過俄軍陣地後,中國士兵便展開衝鋒——陸軍參謀部制訂的計劃是佔領赤塔,對殲敵沒有任何要求,如果俄軍肯離開赤塔那是再好不過了。

納扎魯巴耶夫中將肯定不會離開赤塔的,丟失赤塔的責任他擔負不起只能在這裡和中國軍隊死抗。不過這位貪婪的將軍顯然遭受第三軍普遍的怨恨。在戰鬥打響後,第三軍俄國士兵一反在海參崴戰鬥中俄國士兵兇悍的一面,幾乎是一觸即潰,戰鬥順利的令在前線指揮的楊超都不敢相信,不過三個小時赤塔便被中國軍隊連破三道防線攻進去,在日落之前赤塔就到了中國軍隊手中。

事後經過調查之後才明白,相對於彈藥的缺乏,食物的缺乏纔是第三軍最爲致命的,每個俄軍士兵每天才能夠得到一個黑麪包的食物。因爲飢餓大量俄軍逃亡,根本毫無戰鬥意識,而俄國軍官則在這樣的條件下還過着有酒有肉的生活,這引起了數次士兵譁變——第三軍內部的矛盾已經累積到了頂點,而中國軍隊最後的攻擊則是徹底擊垮了第三軍虛弱的本質。

這次戰鬥打的不是殲滅戰,所以有大量的俄軍逃脫,戰死的俄軍不過在五千人左右,俘虜俄軍有一萬五千多,大部分的俄軍則是沒有組織的向西潰敗逃走,中國軍隊只是派出了一個騎兵旅向西追擊,目的並不是繼續殺傷俄軍,而是爲了抓俘虜——根據參謀部的判斷,西伯利亞的冬天足以奪去其中大部分潰敗俄軍的生命,他們很難步行數百公里跑到貝加爾湖附近的烏蘭烏得,而譚延闓不是殺人狂,相對於戰死的俄軍數字,他對俘虜的數字興趣更大。

正如譚延闓的判斷一樣,赤塔的潰敗成了壓垮俄國的最後一擊,消息傳到俄國後,引發了大規模的罷工,連農民也捲入了革命風潮當中,1905年的冬天對於彼得堡的俄國高層來說將會格外的寒冷。俄國人的感受譚延闓並不感興趣,他所要做的便是將所有的俄軍俘虜全部鋪到鐵路線上去,一萬五千多赤塔戰役的俄軍俘虜連同後續抓來的八千俘虜被集中到赤塔至臚濱府的這段鐵路工地上,這段鐵路還有不到兩百公里尚未完工。

中國軍隊在赤塔留下了一個騎兵旅和一個步兵師,其餘參戰部隊連同裝備全部撤退回臚濱府,進而加強東北三省的防衛力量。兩萬三千多俄軍俘虜正好充當勞工負責轉移中國軍隊的重裝備至鐵路線,而火車來的時候則裝載大量的鐵路建設材料,走的時候則是帶上陸軍官兵及其裝備——赤塔這裡根本養不了這麼多軍隊,如果俄國人真的想要復仇的話,赤塔隨時都可以給他們,騎兵旅纔是負責駐守赤塔,至於那個步兵師純粹是暫時充當了監工的角色。

假如俄國人真的打算在未來的半年內展開復仇,那通過鐵路中國軍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殺回赤塔——只要有鐵路,陸軍的火炮等重裝備就會到達戰場,裝備訓練皆遜色於中國陸軍的俄軍絕對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更何況他們身後那兩千多公里沒有鐵路的地方將會成爲俄國後勤官員的噩夢——沒有徹底修好西伯利亞大鐵路之前,俄國的兩百多萬陸軍只能是空擺設,而俄國現在國內的情況也許註定他們的復仇計劃將會無限期延遲。

1905年的十二月,在遠東不斷傳來壞消息的同時,俄國也終於陷入了災難的深淵——俄國已經有二十三條鐵路的工人舉行罷工,佔俄國五分之一的農民也捲入了革命的浪潮,工農革命的苗頭在俄國越來越凸顯。十二月三十日,俄國的礦業和石油業的代表在莫斯科舉行“私人會議”,聲稱“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和中國達成合約,甚至爲了儘快達成合約可以簽訂割讓領土和賠償戰爭款項……”

俄國的情況非常複雜,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儘快的結束戰爭,避免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繼續擴張——俄國在亞洲部分的領土上的控制能力實在是太軟弱了,以前中國並不強大的時候,兩百年中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尤其是最近六十多年的擴張中,中國的軟弱讓俄國更加貪婪,但本質上俄國對遠東廣袤的土地控制力之薄弱只有像維特這樣有深遠眼光的人才看得清楚。

在不得不盡快達成談判協定的時候,俄國的和談人選卻也同樣陷入了危機——沙皇原本打算派出俄國駐法大使涅利多夫爲首席全權代表,但涅利多夫以“年高體弱無法勝任此項任務”爲由拒絕了沙皇;接着又派出駐丹麥大使伊茲沃爾斯基,但同樣也被拒絕;後來又緊急召回了駐意大利大使穆拉維約夫,穆拉維約夫雖認爲“這次和談是一件不討好的事情,不論結果如何他都將會招致各方面的攻擊”,但是他還是接受了沙皇的任命,不過原本他打算沙皇將會給他十萬盧布的經費,結果沙皇只給了一萬五千盧布,穆拉維約夫非常失望遂開始裝病,“希望沙皇能夠解除他所有的職務”……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沙皇只能重新啓用已經被罷免的原財務大臣維特爲首席全權代表,而駐美國大使羅森爲他的副手。

1906年的一月十五日,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正式向中俄兩國發出呼籲和談的照會,鑑於俄國內部的情況,中國認爲和談的時機已經到來,而俄國人是不得不尋求和平,遂兩國相應羅斯福總統的和談照會,但對於談判地點兩國再起爭執,最終決定在美國的紐約進行和平談判,中國派出的談判首席全權代表是外交部長寇青,副手是回國的不久的龔照援。

同日,羅斯福未來的繼任者,美國陸軍部長和共和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塔夫脫訪問中國,開始就中美兩國對太平洋未來的和平展開磋商。雖然只是試探性的接觸,但譚延闓還是滿足了美國最實際的要求——中國承認由美國這樣強大對中國友好的國家來統治菲律賓,並且表示中國沒有絲毫入侵菲律賓的意願。中國華人在菲律賓的數量衆多,能夠得到中國這樣的承諾也算是讓美國人比較放心一些,中國對菲律賓沒有任何野心。

中國在太平洋上的讓步使得美國對促成中俄和談更具信心,德國亨利親王率領龐大的軍事專家和德國工商業代表也抵達中國,就如何促進中德兩國軍事和經濟交流進行更深入的談判。德國人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海參崴戰役中的大海戰,他們需要見到倖存被俘的俄國戰列艦,以此對海戰做出評估,這個結果最終會影響到德國未來建造主力戰艦的結構設計上。

俄國戰艦已經被中國艦船專家做過適當的“處理”,這裡面有明面和暗中的,明面上爲了不久要對國人開放這些俄國戰艦的參觀活動,暗中的則是對一些緊要戰鬥痕跡做出“技術處理”,對德國人保留一手,至於海戰中的一些戰鬥照片和被俘戰艦的原始照片則是有限度的向德國專家開放。

在德國艦船專家在旅順對俄國被俘戰艦進行考察之時,英國人終於按耐不住,向中國提供了一千五百萬英鎊十年無息貸款,並且承諾在國際市場上連手美國對中國發行的貨幣進行干預,以穩定中國貨幣的幣值。不過英國卻拒絕了中國禁止英國承造日本訂購戰艦的要求,對此中國並沒有採取措施任由發展,同時也對開啓了兩國關於海關、鴉片等長期以來困擾中英兩國關係的矛盾進行談判。

維特並沒有直接乘船前往美國,而是先去法國會見了法國的總統盧貝和內閣總理盧維埃。維特向法國內閣總理盧維埃表示,無論和談結果如何,俄國都需要法國的財力支持,盧維埃表示“鑑於俄法兩國是同盟國,法國希望俄國能夠儘快的結束遠東的爭端達成合約,因爲俄國目前的軍事中心更靠近遠東,並且不斷的投入兵力,這使得俄國在歐洲的力量大爲削弱不能承擔起法國盟友的責任,至於戰後兩國款項來往,法國願意爲俄國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

法國內閣總理盧維埃此前已經會見過中國駐法大使盧析原,盧析原雖然並沒有足夠的國內授權,但是卻明白無誤的告訴盧維埃,中國在這次戰爭中必須要獲得賠款,還有自1840年以來中俄達成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所割讓出去的土地——這是在中國攻陷赤塔之前的意見,顯然中國人已經看穿了俄國人的虛弱,中國是不會放過赤塔的,至少中國軍人流過血的地方中國是不會放過的。

盧維埃雖然明確表示法國做爲俄國的盟國,會在合約簽訂後盡一個盟友的責任幫助俄國來償還戰爭賠款,但同時卻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俄國無法在法國的金融市場上獲得任何貸款”。法國總統盧貝則非常坦然的說道:“戰爭再打下去,對法俄的好處不會比現在更多,相反今後媾和的條件將會更加苛刻……中國人在這次戰爭中的意志不可動搖,這從沙皇對遠東增兵獲得並不是中國人的妥協,相反卻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攻陷了赤塔,如果任由事件發展下去,中國人會不會打到貝加爾湖?!”

通過會見法國總統和內閣總理,維特意識到顯然在這次和談的問題上,法國不會對俄國有任何幫助,因爲俄國在戰場上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這影響到了盟友對俄國的信任。同時維特也敏銳的觀察到,他在法國所享受到的待遇遠不及從前,戰爭的失利讓俄國的國際地位大爲降低,在法國的外交界將他與三流國家的外交使節一樣看待,甚至對於俄國在遠東的失敗感到幸災樂禍——這一切都是因爲俄國先前在中國處於滿清時代於北中國實施的“圈地運動”有着很深的聯繫。這一切不得不讓維特爲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悲哀——最先感受到本國國際地位的低下的人就是駐外使節,他們的感受最爲直接,內心也更爲痛苦。

維特這個外交老手在法國所感受到的一切讓他有些頹然,相反中國的外交人員最近成爲法國外交界的名人,他們也越來越多的脫掉西裝換成改良後的唐裝出席各種外交場合的聚會,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所謂“改良唐裝”不過是譚延闓的“中山裝”翻版,不過沒有翻領是立領設計,以前在民國電影中很多類似的服裝,乾淨利落,從政人員穿上更有肅穆的感覺,所以慢慢的在國內這就成了中國公務員的標準服裝。

第371章 東雲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349章 移民第134章 留學生第378章 范蠡第323章 讓步第110章 狀元第227章 把戲第343章 市場第294章 東風第113章 內外第218章 陰雲第241章 權力第1章 少年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362章 矛盾第181章 順風船第116章 達潮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7章 排場第59章 毒計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392章 西湖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47章 孤獨第112章 重組第218章 陰雲第247章 下注第108章 會試第175章 敲詐第44章 水霧第184章 扶植第76章 心遠第118章 暗流第201章 散財第378章 范蠡第203章 潛艇第354章 威懾第191章 綁架第385章 中立國第120章 未來第276章 承諾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82章 遠慮第65章 理財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75章 爭奪第71章 貪吃第221章 猙獰第123章 把柄第377章 開端第230章 麻煩第300章 外圍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30章 麻煩第一百零三章第176章 變法九要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44章 水霧第119章 遊說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179章 變故第183章 回報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49章 遭遇第390章 日蘭德第296章 燈塔第363章 警報第218章 陰雲第93章 議和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63章 宣戰第184章 扶植第389章 調整第371章 東雲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10章 狀元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3章 拆補第192章 申訴第11章 訓練第209章 先兆第184章 扶植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01章 圍堵第296章 燈塔第169章 風起第214章 莊家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131章 鐵路
第371章 東雲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349章 移民第134章 留學生第378章 范蠡第323章 讓步第110章 狀元第227章 把戲第343章 市場第294章 東風第113章 內外第218章 陰雲第241章 權力第1章 少年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362章 矛盾第181章 順風船第116章 達潮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7章 排場第59章 毒計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392章 西湖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47章 孤獨第112章 重組第218章 陰雲第247章 下注第108章 會試第175章 敲詐第44章 水霧第184章 扶植第76章 心遠第118章 暗流第201章 散財第378章 范蠡第203章 潛艇第354章 威懾第191章 綁架第385章 中立國第120章 未來第276章 承諾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82章 遠慮第65章 理財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75章 爭奪第71章 貪吃第221章 猙獰第123章 把柄第377章 開端第230章 麻煩第300章 外圍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30章 麻煩第一百零三章第176章 變法九要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44章 水霧第119章 遊說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179章 變故第183章 回報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49章 遭遇第390章 日蘭德第296章 燈塔第363章 警報第218章 陰雲第93章 議和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63章 宣戰第184章 扶植第389章 調整第371章 東雲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10章 狀元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3章 拆補第192章 申訴第11章 訓練第209章 先兆第184章 扶植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01章 圍堵第296章 燈塔第169章 風起第214章 莊家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131章 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