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撫標參將

“先生,這是這次剿匪過程中所得的收穫,除去軍費等各項開支之外,還有現銀八十萬兩,各式銀元三十餘萬枚,還有一些金條、珠寶、古薰、字畫都已經原封不動的封裝運回濟南。現在在河南從固定的土匪山寨中還有大量的絲綢、棉布等大宗貨物若干,已經委託當地商行買賣,估計也有幾萬兩……最重要的是還有很多被查出來和土匪有關聯,甚至本身就是土匪的地主田產、房產還有相關店鋪等,這些很難作價,也不像古董字畫那樣可以運回來,先生看這些該如何處理……”蕭軒說完後將一張寫滿字的清單遞給譚延闓。

“呵呵,這次你們也沒有白出去爲民除害麼?!收穫挺不錯!至於那些和土匪相關聯的人都運到威海衛、旅順和膠州灣去做苦力,這點是沒有什麼商量的……繳獲的銀元品質參差不一可以送到天津機器局重新回爐熔鍊,古董字畫一類到時候我先去看看有什麼出奇的貨色,至於店鋪之類我們也不着急,到時候乾脆低價賣掉,田產可以通過對調置換爭取全部集中到一個或幾個地區,可以用來招募流民耕種,我們可以收取廉價租金……所有的戰利品都會估價,除去一部分用來獎勵參與剿匪的新軍戰士,其餘全部用於補貼學校、留學生等教育費用……對了,對那些田產我們也可以組成幾個農場,凡是因爲各種戰鬥中受傷致殘或是致死的軍人及其家屬都可以進入這個農場供養。現在對付幾個土匪我們地傷亡幾乎沒有,但是以後還會有仗要打的,這些事情我會交代給幕友堂去做……”譚延闓笑着說道。

蕭軒點點頭說道:“新軍戰士獎勵的那塊資金我已經提前做好了,並且也做了預留……另外大人身爲山東巡撫,應該還有‘撫標’作爲親軍,按照朝廷的定製一般都是兩個營,當然還有些地方也有城守營和捕盜營,最多是四個營的建制……先生是不是……”

譚延闓笑着說道:“呵呵,你也想到這裡了。家父在直隸總督的位子上還有直隸督標新軍,爲什麼我們不能有山東巡撫撫標新軍?這撫標編制最多還是新疆有六千多人,湖南巡撫因爲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強勢,所以在全國來講湖南撫標是最少的。只有七百來人,一般來說全國撫標差不多都有兩千多人……我打算在山東巡撫撫標編制三千八百人,相對來說是比較多了些,但絕對沒有超出朝廷的定製。正好今年你地德國同學回來的比較多,除了新建陸軍中的編制之外,還有山東巡撫撫標衆多位置可以安置他們……”

“那巡撫撫標參將之職,先生可有人選?撫標即爲先生之親軍。維繫先生之安危,要不要屬下在新建陸軍中抽調精兵強將?”

譚延闓擺擺手說道:“不用這麼大動干戈,免得朝中會有人惦記我!本來這個撫標參將我最中意的人選便是你和楊子瞻。再說子瞻再過幾個月便可以回國了。不過子瞻和你都是大才。屈居撫標參將未免有些可惜,這第一批新建陸軍是由你訓練而來。我打算採用老辦法,將新建陸軍中地建制打散分入新軍中,你和他各帶一部完成訓練……至於這撫標參將之選,我想等幾個月你的同學回國之後,由李韜或是劉禹來擔任,在他們沒有回來之前,先借調直隸督標新軍中的曹來擔任……”

“曹仲珊?這個人我聽說過,據說此人曾經在甲午戰爭中赴朝作戰,後來先生組建新建陸軍便來投,以一個哨長甘在新軍當中做一個小兵,不過他在新建陸軍中常受人欺負。屬下在上課時曾經被他問過幾個問題,影響比較深,後來才知道這個曹居然是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後來才進地毅軍,便提拔他做了哨長,後來見他帶兵還可以,雖然不是和我們一樣的出身,但還是升他爲幫統官……這個曹雖然還有兩下子,但是畢竟不是侍衛隊出身,親兵營參將如此重要之職,如果屬下要是不能安排好,那其他人不會將屬下罵死的……”蕭軒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譚延闓也笑着說道:“做我地親兵營參將可不是這麼容易的,而且你們這些人都是我所看重的,一個從德國學習一年或數年地人就爲了給我當參將?那實在是太浪費了!先讓曹當着吧,這個人曾經讀過私塾,在新兵營受辱而不動怒,這就說明曹此人天生就是個窩囊廢,要麼便是心中別有錦繡,看看他現在當直隸督標新軍地幫統官也是不錯,顯然此人是屬於後者……”

“此人出身是舊式軍隊中地毅軍,忠誠上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這

已經和文淵商量過,對舊式軍隊出身的軍官,一面要另外便是利誘……這些人地出身和你們有很大不同,他們當兵就是爲了能夠謀個好生路養家餬口,所以特別容易貪污軍餉之類的事情,對於軍隊榮譽並不是很看重,對他們要藉助新式軍隊的氣氛對他們重新進行軍官素養養成,你們這些受過嚴格訓練的軍官要幫助他們,不應該排斥他們……除了曹之外,像段瑞、王士珍、樑華殿、馮國璋等人,他們都是非常有本事的人,軍事素質甚至不會比你們從德國學習歸來的軍官差,唯一可慮的便是他們身上舊式軍隊的味道太重……”

段瑞、曹、馮國璋等人,這些人在譚延闓前生的記憶中可都是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政治軍事上的強人,在後袁世凱時代北洋分崩離析的情況下,他們好像都當過北洋政府的總統。其他幾個人譚延闓不清楚,但是這個曹可是赫赫有名地“賄選總統”。雖然他們的品行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他們中包括現在還不知道在那裡藏着的張作霖和吳佩,他們身上都一種共性——晚年的他們都受過日本人的引誘,卻都一致不肯爲日本人賣力。

譚延闓對歷史上的老北洋是有些看不起,但是對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有這樣的骨氣還是非常欣賞地。尤其是這個曹,雖然出身市井小販,還頗爲受氣,但能夠有如此忍耐之心,就算當了哨長和幫統官之後還不念舊惡不去報復曾經欺負過他的人。在這個時代爲人應該算是不錯的了。

譚延闓看重曹,還因爲這個人是非常有眼光的——歷史上吳佩孚就是他所發掘地,曾經有個段子說曹和段瑞幹架,張作霖從中勸架暗中問曹:“段瑞人比你多。槍炮比你好,你這樣有把握麼?”結果曹回答了一句:“我沒有把握,但子玉(吳佩孚)說有把握,子玉的把握就是我的把握!”

譚延闓不知道前生記憶中的這個關於曹地段子是不是真實的。而前生記憶中的這個段子也是在諷刺曹的無能,但是他卻看出這纔是智者地表現,因爲在那個時代的中國沒有人比吳佩孚更會打仗。現在歷史已經改變了,譚延闓沒有想到的是前生記憶中地近代史上地北洋名人居然都成了自己地手下。而且還不是最優秀的手下,這個天空下地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譚延闓心中倒是非常期待的很。

蕭軒聽譚延闓說這個山東巡撫撫標新軍參將的位子居然是沈靜從中插手。他立刻就不說話了。譚延闓身邊的親兵將領帶兵雖然不多。但直接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而此時譚延闓一人生死榮辱已經不是他一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北洋陸軍團體的興衰。另外還牽扯到很多政治、經濟方面,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不完全是一個軍事問題,更多表現在政治方面,沈靜作爲蕭軒等人的老師。在這些總督府侍衛隊出身的軍官羣中威望自然是居於譚延闓之後的第二位,要不然沈靜以一幕僚的身份怎麼可能能夠調的動直隸督標新軍前往威縣等地剿匪?既然是沈靜和譚延闓共同商議之後所做出的決定,蕭軒也知道這個曹擔任山東巡撫撫標新軍參將的事情就算定下來了,心中不禁對這個曹也是高看了兩眼,沒有想到一箇舊式軍隊出身的人也可以成爲譚延闓的親軍將領。

其實對於譚延闓和沈靜來說,像曹這樣的人才是最保險的,倒不是說他們不信任自己培養出來的軍官,不過留德軍事軍官中曾經出現過的剪辮子思潮之後,譚延闓才意識到自己對這些軍官是有再造之恩,但是他們在接受新式軍事教育的同時,他們的世界觀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親軍最高將領必須是最忠實於自己的人才行。

譚延闓相信自己對新建陸軍的掌控能力,但是人心是最難揣測的,歷史上沒有少發生一些意外事件,關鍵是看這個人有沒有腦子。作爲自己指揮的親軍,僅僅簡單的效忠是絕對不夠的,親軍將領不能有太多的是非觀念,不能有太多的主觀思想,只要服從譚延闓的命令,自己指東他不往西,說白紙是黑的他就不能說是灰的。

這種人絕對不是留德軍事生所能夠勝任的,只有那些舊式軍隊中的人才會有。段瑞、馮國璋也是譚延闓所知道的和曹同時代的強人,就他的理解這個角色段瑞等人並不勝任,至少老段同志還旗幟鮮明的反對袁大頭稱帝。

想來想去,譚延闓認爲這個角色還是由曹來扮演最合適,曹軍事方面是弱了些,但這並不是什麼大麻

輪到曹出手保護自己的時候,估計局勢已經到了不步,譚延闓不相信這種情形會出現。

“可惜不知道現在吳佩孚在哪裡,否則吳佩孚來充任這個角色會更合適!”譚延闓心中比較遺憾,對於這個秀才將軍,他可是非常傾慕的很,在二十年後軍閥混戰的時代,這傢伙簡直就是所向無敵。

如果現在把吳佩孚招來。譚延闓肯定要將他送到德國去系統的學習現代軍事理論。這個非常有個性地將軍對倫理綱常可是非常看重的,歷史上曹和他之間的故事也算是北洋時代的一大亮點。不過相對於讓吳佩當自己的親軍將領,譚延闓更願意提供給他一個更廣闊的舞臺,讓這個原本歷史上一直致力於內戰的將軍走向世界戰場。

蕭軒已經走了出去,譚延闓看看書桌上的那張戰利品清單,心中也是非常感慨——這年頭乾土匪佔山爲王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事業啊!要知道他所辦地的山東大學堂,一年到頭總共的費用不過才六萬兩就可以搞定,而新建陸軍從河南土匪窩中轉上一圈回來,就搞到了價值百萬兩的戰利品。還有一些難以估價地古薰字畫,難保裡面不會出一個精品,到時候可就不是一百多萬兩的事情……

山東巡撫撫標不過是譚延闓極速擴充自己陸軍軍事力量中的一環而已,在他看來與其等待朝廷撥款訓練新軍。倒不如通過各種手段來擴充新式軍隊來得更快。直隸督標新軍訓練的時候,他還沒有想過這一點,在新建陸軍提前成軍貫號武衛右軍地時候,他才意識到僅僅憑着一萬新式陸軍很難應付以後所遇到的各種危機。尤其是現代陸軍的宗師德國人對山東如此虎視眈眈,就算手中有一萬陸軍在手他也是心中非常不安——一旦膠州灣有變,他可是打算使用人命來保護脆弱的國防,誓死不讓德國人佔領這個東亞橋頭堡。

在宣佈重整擴充山東巡撫撫標地同時。譚延闓上書朝廷仿照西方軍警制度訓練新式警察來承擔維護城市警務工作,而山東濟南府可以爲全國之表率。在病體纏身的恭王奕訢的支持和榮祿地操作下,譚延闓地這份奏章很快便得到了朝廷地通過。同時這也是作爲《變法九要》中的重要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效果良好地話將會在全國得到推廣。

這支將要成立的警察隊伍其實就是譚延闓變相擴充兵力的手段之一。他表面上向美國和英國提出了聘請英美兩國警務工作多年的幹才來華幫助中國訓練城市警察,暗地裡卻再次招收兵勇。一個警察隊伍居然是三千人!

這個數目相當於又成立了一個山東巡撫撫標,這些未來的警察將會在英美警務專家來臨之前與第二批新建陸軍接受同樣的軍事訓練。因爲譚延闓擴充兵力之心太過急切,短時間內的招募工作又跟不上進度,便將已經招收進入山東巡撫撫標的兩千餘人先進行訓練,不足之數由第二批新建陸軍士兵來補足,等完成五千人的招募工作之後再進行填補窟窿。

此時就連沈靜都非常佩服譚延闓當初在閩浙總督府的時候招募的百多人的侍衛隊,如果沒有這支侍衛隊的話,那訓練新軍將會無從談起,更沒有現在譚延闓這個山東巡撫的封疆大吏了。雖然對譚延闓心中到底是怎麼個想法,沈靜也沒有多少準頭,但是這樣未雨綢繆預先準備,確實是爲以後的發展提供了便捷之路,再加上譚鍾麟多年積累下來的人脈,譚延闓這顆政壇新星愈發的光芒耀眼。

做戲做全套,雖然是擴軍,但譚延闓除此用意之外,也是心中希望能夠建立一支正規的新式巡警來完成城市治安工作。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支巡警本質上還是一支軍隊,只是在裝備上和新建陸軍有所不同,但是接受的訓練和武器使用之法都是異常嚴格的。

作爲建立巡警制度的配套工作,沈靜正在領導幕友堂幕僚加緊時間蒐羅各國巡警制度的典章,然後根據各國巡警相關制度建立符合當前國情的中國巡警制度。還在濟南府創立了巡警學堂和巡警局。此時的巡警尚在和新建陸軍一起進行軍事訓練,這些機構不過是搭個架子,裡面的大小頭目都是幕友堂中有志於仕途的幕僚前來充任。

幕友堂中的幕僚都知道,譚延闓對待他們非常寬容,如果有意於仕途的話還可以出錢幫助自己購買道員銜等官銜,再由譚氏父子操作補上實缺,可以說幕友堂的仕途遠比苦讀八股文考科舉要容易的多。

第245章 選擇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71章 東雲第235章 影子第38章 抵羊第100章 夥伴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329章 清洗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章 秀才第132章 唱戲第165章 叛亂第118章 暗流第24章 解元第362章 矛盾第148章 起義第232章 力辭第189章 擊沉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221章 猙獰第266章 建國第105章 北上第305章 轉機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86章 高下第219章 交易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22章 坐莊第202章 借貸第310章 乾坤第393章 藍天第60章 牌局第171章 拉攏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45章 厚禮第161章 連環第334章 強權第264章 外交第106章 公車第373章 新裝備第4章 幕僚第71章 貪吃第344章 南洋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21章 教官第207章 底線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93章 議和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01章 意外第196章 拜神第266章 建國第188章 開戰第158章 人才第313章 擡槓第287章 分歧第2章 秀才第151章 鬧劇第51章 絕望第274章 縱橫第363章 警報第42章 風起第280章 鑰匙第9章 庶出第12章 勸學第14章 揚名第112章 重組第214章 莊家第215章 憲政第121章 小站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08章 必勝第55章 現實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61章 熱鬧第257章 時代第204章 起步第375章 爭奪第84章 軍機第99章 壓力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92章 演練第95章 一致第59章 毒計第195章 策略第93章 議和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49章 遭遇第377章 開端第144章 演習第21章 教官第12章 勸學第14章 揚名第57章 入幕第325章 垮塌第189章 擊沉第14章 揚名
第245章 選擇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71章 東雲第235章 影子第38章 抵羊第100章 夥伴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329章 清洗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章 秀才第132章 唱戲第165章 叛亂第118章 暗流第24章 解元第362章 矛盾第148章 起義第232章 力辭第189章 擊沉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221章 猙獰第266章 建國第105章 北上第305章 轉機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86章 高下第219章 交易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22章 坐莊第202章 借貸第310章 乾坤第393章 藍天第60章 牌局第171章 拉攏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45章 厚禮第161章 連環第334章 強權第264章 外交第106章 公車第373章 新裝備第4章 幕僚第71章 貪吃第344章 南洋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21章 教官第207章 底線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93章 議和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01章 意外第196章 拜神第266章 建國第188章 開戰第158章 人才第313章 擡槓第287章 分歧第2章 秀才第151章 鬧劇第51章 絕望第274章 縱橫第363章 警報第42章 風起第280章 鑰匙第9章 庶出第12章 勸學第14章 揚名第112章 重組第214章 莊家第215章 憲政第121章 小站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308章 必勝第55章 現實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61章 熱鬧第257章 時代第204章 起步第375章 爭奪第84章 軍機第99章 壓力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92章 演練第95章 一致第59章 毒計第195章 策略第93章 議和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49章 遭遇第377章 開端第144章 演習第21章 教官第12章 勸學第14章 揚名第57章 入幕第325章 垮塌第189章 擊沉第14章 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