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收買

大清帝國還在以它固有的方式在慢慢的運轉着,譚延闓對於這種死氣沉沉的帝國運作方式是非常的不滿,但他還沒有能力讓這個天空變一個顏色,只得在處理好美國艦隊獲得膠州灣的停泊補給權力之後,便匆忙返回山東。

美國人和西班牙人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重,但對於譚延闓而言他要面臨一個隱藏的對手——德國佬。那艘令他非常擔心的運兵船已經穿過了蘇伊士運河,抵達印度正在獲得必要的補給向中國前進。這不是一艘友好的運兵船,譚延闓堅信自己的判斷是不會錯的,德國人對膠州灣始終就沒有死心,海靖已經再次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呈了關於德國租借膠州灣爲其遠東艦隊軍港的請求,但被駁回——這一次海靖一反常態的非常平靜,這種平靜對譚延闓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爲它意味着戰爭的到來。

爲了不引人注目,譚延闓回到山東後並沒有前往濟南巡撫衙門,而是坐鎮威海衛親自監管北洋水師的日常操練,除此之外他還秘密的前往膠州灣,去看看蕭軒在膠州灣如何來迎接他的老師和未來的敵人。

美西戰爭也給膠州灣帶來了一絲轉機,按照譚延闓的計算,就算德國人再快,等他們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南中國海的時候,美國艦隊已經到達山東膠州灣開始做進攻菲律賓的準備工作了。有美國人的艦隊在膠州灣內駐紮,將會使這一地點更加複雜化,就算美國是個二流列強,德國人也不得不重視這個大西洋對面的新興強國,更何況美國艦隊將會是一支由七艘戰艦所組成的遠征艦隊,綜合實力和德國駐紮在上海的遠東艦隊不相上下。

“哼哼,一隻狼也是喂,再往裡面放只狗,那就要看外面的狼外婆敢不敢在這個時候鬧事了?!”譚鍾麟在譚延闓的鼓動下,聯合病重的恭王奕訢和榮祿,使得朝廷通過了美國艦隊停駐膠州灣的請求,並且在停泊費用上一年只收取五萬兩銀子,這五萬兩由北洋通過內務府孝敬給了慈禧太后繼續修容頤和園。

美國艦隊就這樣駛進了膠州灣,以前在這裡停泊的還有俄國艦隊。原本俄國遠東艦隊過動地更中意於旅順軍港,但是俄國公使喀希尼的提議都被譚延闓父子給擋了回去,只允許俄國遠東艦隊停泊在膠州灣過冬。譚延闓是不會給俄國人半絲藉口來謀求旅順的機會,此時俄國遠東艦隊的駐紮地海參崴還處於封凍期,所以膠州灣內不僅有美國艦隊,還有俄國的遠東艦隊,等德國人的運兵船開到廣東之時,估計俄國艦隊正好駛出膠州灣北上海參崴。

譚延闓不相信這是一件偶然事件,德國人的這艘運兵船肯定是算計好的,德國人不願意和俄國人鬧翻,兩國正是鄰國,在地緣政治上還是譚延闓所熟知的後世歷史上都應該是天然的死敵。眼下兩國關係正打得火熱,譚延闓相信這表面的火熱絕對逃脫不了老祖宗的“遠交近攻”規則,德國人在海軍上的大力投入使得它本身就成爲英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對俄國人不過是表面熱情罷了,一旦在膠州灣碰頭搞不好就會使得兩國關係急轉直下。

譚延闓倒是想看看德國人在看到美國艦隊停泊在膠州灣之後的表情如何,是跟美國佬對峙呢?還是推遲進攻計劃?!無論哪一項對他而言都是好消息,跟美國佬對峙那他就立刻拋出美國的股票,估計到那個時候盈利雖然少些,但也有百分之五十的盈利,這已經夠多了,更重要的是這一舉動所引起的後果會讓美西戰爭無法波及到菲律賓——譚延闓對菲律賓也是充滿無限遐想,一個沒落的西班牙總比正處於上升態勢的美國好對付。

如果德國佬因爲美國艦隊而推遲進攻計劃,那譚延闓派往德國留學的軍事留學生將會順利的完成今年的學業,而他也可以從德國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好處——無線電電報機的研製他一直都沒有放鬆,最近他做了幾項比較大的改動,估計通信距離將會更上一層樓,但這還需要實驗來證實,如果實驗的結果突破上千公里的話,那無線電報機投入實際運營的最後屏障也會被打破,這對德國人來說將會是非常難受的。

美國人能夠爲譚延闓爭取到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美西之間的關係正瀕臨破裂,美國艦隊所擔負的菲律賓攻擊任務也是迫在眉睫,不過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使得譚延闓有更多的空間來操作膠州灣防務。俄國人對於美國艦隊停泊在膠州灣表示了不滿,不過卻沒有強烈反對,倒是德國公使引用去年年末提出德國艦隊在膠州灣過冬的請求被駁回的例子來詢問爲什麼清廷不允許德國進駐膠州灣。

德國人的質詢是很有分量的,在當時日本不能有效佔領朝鮮而對東北形成巨大軍事威脅,德國是有恩於中國的,德國人的質詢被張萌桓以美國艦隊僅在膠州灣過路補充物資並非長久停留而拒絕——張萌桓是翁同龢的所提拔的,在翁同龢進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後,原本在戶部時代就被翁同龢所看重的張萌桓就更受翁同龢的器重,不過翁同龢對張萌桓有提拔之恩,但張萌桓卻頂不住譚延闓的白銀攻勢,區區五萬兩白銀就讓張萌桓背叛了翁同龢。

當然張萌桓並沒有明目張膽的背叛翁同龢,這在晚清官場上會很敗壞自己的名聲,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絕對不會公開和翁同龢決裂的。他依然是翁同龢的“好學生”,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而言,譚延闓卻直接控制了翁同龢手下唯一可以倚仗的“正確決策人物”——與文廷式、志銳這樣的傳統空談清流不同,張萌桓由於其擔任過出使美國、秘魯等三國的職務,有一定的外交經驗見識可比每天悶在書房中練字的翁同龢等人要強得多,所以在一些具體事務處理上可謂是翁同龢集團中的第一人。

這樣一個有本事的人也逃脫不了“愛銀子”的圈子,實際上譚延闓已經看透這個官場,只要不捅出天大的漏子,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銀子來搞定。“白銀攻勢”不僅可以讓譚延闓結交榮祿這樣本來就對他有好感的巨頭,就連自己對手手下的大將也不例外——翁同龢是絕對不貪的,譚延闓也曾試圖找他的污點,但這個出身盛產帝師和狀元家庭的翁同龢家底深厚,根本無需他去貪婪斂財也可以維持優裕的生活。

當然身爲文人墨客,對於古董的喜愛也是這類雅士的通病,有些昂貴的古董翁同龢還是買不起的,但他的皇帝學生會藉着種種由頭將宮中的東西賞賜給他。到了翁同龢這一代,翁家上百年來所積累下來的各種古玩字畫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連譚延闓都惦記着等老翁死後就從他後人身上下手打算搬空翁家的收藏。

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火藥味雖然一天比一天濃厚,但卻沒有刺刀見血。張萌桓的說辭是瞞不過多久的,不過除了膠州灣之外,旅順和威海衛都是北洋海防範圍內的軍港,美國艦隊抵華之後根據譚延闓的情報德國人還有一定的時間纔到膠州灣,所以美國艦隊成爲了自甲午戰爭之後第一個訪問旅順和威海衛的外國艦隊。兩國艦隊甚至在威海衛附近海域進行了一次聯合軍演,就艦隊戰時編隊、炮擊等科目進行了友好交流,隨後在德國運兵船離開新加坡的第二天美國艦隊纔到達膠州灣進行爲期一個月的“補給”。

“德國攻佔膠州灣必然是以艦隊威脅陸軍攻佔爲主,在參謀部的幾次會議上我們都曾仔細商議過……以現在膠州灣目前的防衛力量而言,儘管炮臺數量還比較少,但那新修築的三座十二寸大口徑岸炮炮臺對德國遠東艦隊的威脅極大。這三門大口徑岸炮雖然射速是比外國貨要慢了些,但威力和射程還有周圍附屬的小口徑火炮與鋼筋水泥所構築的明暗馬可沁機槍工事所構成的防衛體系……膠州灣的海防工事比不上旅順和威海衛這麼完善,但想要憑藉德國遠東艦隊和不足兩千人陸軍攻克這樣的軍港,是完全不可能的……”蕭軒在譚延闓的身後用手指點着膠州灣的防衛圈說道。

譚延闓站在山頂上,他的身後是新建陸軍的參謀部成員,他們幾乎都是譚延闓親自帶出來的侍衛隊成員,都送到德國接受最嚴格的軍事培訓。這些軍官無論站在那裡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他們的軍服也是譚延闓借鑑後世軍服設計而來,穿在他們的身上更顯得英氣勃發,在歷次軍演過程中,他們的表現令譚延闓非常滿意。

譚延闓用單筒望遠鏡觀察膠州灣的防衛工事羣,現在的膠州灣工事羣已經由李鴻章時代的五門一百五十毫米岸炮炮臺擴充到以三門十二寸大口徑火炮爲核心,三門十寸炮和十二門一百五十毫米火炮爲輔助的炮臺羣。在炮臺羣之間和背面陸路防衛圈中又夾雜了衆多的明暗機槍堡和野炮射擊陣地,有些炮臺還處於完工的掃尾狀態,但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了。就他現在所看到的一切而言,先不說德國人的一艘運兵船加上遠東原本的少量陸軍數量能不能超過兩千人,就算超過了打一場海陸攻防戰,在沒有北洋海軍參戰的前提下,譚延闓看不到德國人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你們參謀部的最後的看法如何?!”譚延闓放下望遠鏡轉身問蕭軒。

蕭軒看看旁邊的十幾名參謀後非常利落的回答道:“我們參謀部多次討論的結果是,德國人在大致清楚膠州灣岸防力量之後,是絕對不可能前來送死的,漫長的補給線將會是他們的噩夢……根據總署的情報,德國遠東艦隊總共大小四艘戰艦,最具威脅的便是德皇號上面的四門十寸炮,不過因爲岸炮臺的地理優勢完全可以壓制德國遠東艦隊的火力,而地面陸軍進攻面對如此防禦工事不要說兩千人,就是一萬人正面進攻也是無濟於事……”

譚延闓擺擺手說道:“這次來我是通知你,你們參謀部所謂的商議結果在德國人的野心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一個月前接到駐華公使海靖提出租借膠州灣再次失敗的消息後,已經給予德國參謀部明確的指令,原話是‘無須再詢問,只要地點選定,立刻佔據!’……你不用向我所要德國皇帝的親筆批文,這則消息是我通過其他渠道得來的,文件就在德國公使海靖的保險櫃中……”

譚延闓正色說道:“所以,你們不用懷疑我的判斷是否正確,只管執行我的命令,而這膠州灣是絕對不可以從我的手中交給德國人,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把我的腦袋和它捆在一起!只要我能夠給你們下命令,德國的國旗永遠不可能在膠州灣的上空飄起!”

蕭軒和所有的參謀聽後立刻立正,正色回答道:“謹遵先生訓示!在這裡我們除了加強正面工事防禦之外,也依據先生的要求提出了另外一種應急方案,不過現在和這套方案配合的工事還沒有徹底完工,還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譚延闓點點頭說道:“你們參謀部的分析也不是錯誤的,不過那是德國人典型的紙面作業結果,說說你們的第二套方案……”

蕭軒指了指這個山頭稍微靠右下方的一處施工地點說道:“先生,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膠州灣,我們的分析是如果德國人採取欺詐的方式上岸,我們就順水推舟放他們的陸軍上岸……在整個膠州灣的重要險地附近,我們正在構築這種藏兵洞和暗堡,就像此地一樣,德國陸軍上岸得手後勢必會在這裡設立野炮發射陣地,而我們的藏兵洞據此正好是迫擊炮的最佳打擊距離,同時更兼顧了隱蔽性……”

“美國人的軍艦已經在這裡快十天了,他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藏兵洞?!”譚延闓微微點點頭,對參謀部的準備非常滿意。

“美國遠東艦隊司令官杜威似乎正在準備戰爭,所以所有美國水兵在到港後只是按照合約標定的那樣補給彈藥、煤炭和淡水等物資,嚴禁艦隊官兵下船,這樣美國艦隊幾乎保持隨時作戰的姿態……膠州灣的電報房也有兩個美國軍官在那裡駐守,以便及時接到美國給艦隊發來的指令……”蕭軒身後的一名參謀回答道。

“德國人對膠州灣一直都有不可告人的野心,他們不大可能和美國一起行動,不過也要密切監視美國艦隊在港灣內的行動,炮臺上的大炮雖說不能直接指着人家這麼不友好,但一定要保持足夠的炮手在炮臺值班……可以說只要美國人的艦隊一開走,後面的德國人來膠州灣也就幾天的事情,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放鬆!”譚延闓說道。

“爲了保證儘可能抓到活得德國士兵或者是軍官,我們在距離炮臺三公里遠的地方設立了一個隱藏非常好的野戰醫院,並且挑出了槍法最好的士兵按照先生說的那樣在四周的灌木叢中隱蔽,專門開槍射擊敵人的四肢等非要害部位……爲此我們已經進行過數次演練,藏兵洞距離這裡非常近,野炮無法發揮作用,希望德國人能夠在包圍下不做抵抗,如果抵抗的話可以通過製造傷病來打擊他們的士氣,迫使其放棄抵抗……”蕭軒說道。

譚延闓點點頭說道:“這樣做非常好,章高元是淮軍老將,又參加過甲午戰爭,不過考慮到這次行動的機密性,我已經讓他再次後撤了……也就是說,膠州灣防衛力量除了岸炮炮手之外,陸軍防衛將會是我們自己人來幹,對於兵力還有什麼要求?”

“章高元總兵手下的守備軍不過才一千四五百人,眼下新建陸軍駐守在這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兩千人,考慮到我們不可能遇到大規模的德國陸軍登陸作戰,所以無須添加兵力……兩千二百人守備軍將會有一千人擺在檯面上,八百人分別進入藏兵洞,剩下的四百人分別隱藏在事先挖好的隱蔽草坑中,一旦聽到槍聲就可以自由開槍攻擊所看到的敵軍!”

第60章 牌局第329章 清洗第287章 分歧第85章 出山第320章 邀請第389章 調整第263章 易幟第363章 警報第16章 計較第16章 計較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210章 真假第133章 起步第172章 推銷第217章 從議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228章 醜聞第133章 起步第106章 公車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346章 離訊第379章 焦點第276章 承諾第224章 朦朧第44章 水霧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93章 庭辯第70章 危機第198章 陷害第154章 奧運會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28章 醜聞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386章 破交第102章 重臨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38章 矛盾第323章 讓步第8章 賭徒第189章 擊沉第69章 籌款第112章 重組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249章 遭遇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387章 對峙第88章 反算第223章 鈍刀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56章 邀請第30章 告密第390章 日蘭德第152章 軍轉民第31章 丟車保帥第281章 移民第385章 中立國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89章 擊沉第318章 南下第144章 演習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67章 詫異第225章 線路第329章 清洗第333章 施壓第152章 軍轉民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12章 對峙第116章 達潮第119章 遊說第251章 意志第217章 從議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87章 分歧第52章 生路第256章 態度第173章 巡洋艦第162章 政潮第252章 猙獰第170章 嚴幾道第185章 閒子第215章 憲政第299章 炮擊第288章 先手第191章 綁架第65章 理財第39章 國貨第26章 往事第127章 鋪墊第244章 導火索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4章 解元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123章 把柄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8章 趣事第189章 擊沉
第60章 牌局第329章 清洗第287章 分歧第85章 出山第320章 邀請第389章 調整第263章 易幟第363章 警報第16章 計較第16章 計較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210章 真假第133章 起步第172章 推銷第217章 從議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228章 醜聞第133章 起步第106章 公車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346章 離訊第379章 焦點第276章 承諾第224章 朦朧第44章 水霧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93章 庭辯第70章 危機第198章 陷害第154章 奧運會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28章 醜聞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386章 破交第102章 重臨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38章 矛盾第323章 讓步第8章 賭徒第189章 擊沉第69章 籌款第112章 重組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249章 遭遇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387章 對峙第88章 反算第223章 鈍刀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56章 邀請第30章 告密第390章 日蘭德第152章 軍轉民第31章 丟車保帥第281章 移民第385章 中立國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89章 擊沉第318章 南下第144章 演習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67章 詫異第225章 線路第329章 清洗第333章 施壓第152章 軍轉民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12章 對峙第116章 達潮第119章 遊說第251章 意志第217章 從議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87章 分歧第52章 生路第256章 態度第173章 巡洋艦第162章 政潮第252章 猙獰第170章 嚴幾道第185章 閒子第215章 憲政第299章 炮擊第288章 先手第191章 綁架第65章 理財第39章 國貨第26章 往事第127章 鋪墊第244章 導火索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4章 解元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123章 把柄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8章 趣事第189章 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