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散財

不管怎麼樣,這一次將德國的遠東艦隊徹底擊垮確實是極大的震懾了其他對此有貪婪之心的列強國家,尤其是俄國更是如此——俄國遠東艦隊在夏天的活動已經完全收縮至日本海以北,大多常駐海參崴,就目前看來俄國對旅順還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最主要的還是因爲相對於“無害”的膠州灣,旅順口可以稱得上是一隻渾身長滿刺的刺蝟,讓俄國人想要效仿德國武力奪取的想法徹底打消。

因爲相對完美的解決了膠州灣中德危機,是以向外購進先進戰艦一事暫時擱置,而譚延對此也說不上有什麼遺憾,因爲英德海軍競爭使得戰艦造艦技術極速發展,君權級戰列艦在戰略上於北洋海軍走得高速、高防護、強火力路線有所衝突。

譚延定下了對日本海軍在戰略上避免主力決戰,一旦戰事不可避免全軍出港用高速裝甲巡洋艦日本的海軍,主動出擊襲擊任何日本商船甚至是日本港口,逼其和談——北洋自造巡洋艦最基礎的一個指標便是在航速上要高於日本八島、富士兩艦三節甚至是四節以上。再加上世界上最先進的巡洋艦在戰鬥力上幾乎已經向君權級戰列艦相看齊,除了主炮口徑有所不如之外,其他數據都是巡洋艦高於戰列艦。正是因爲現代戰艦造艦技術的發展,譚延意識到在海軍史上劃時代的英國無畏級戰艦已經快要誕生了,只是具體時間無法估算,就新一代北洋靖海級巡洋艦完全就是一個微縮版的無畏級戰列艦,相信外國的海軍同行看到這樣的戰艦必然會對今後戰列艦的設計建造有所改變。

不過爲了擺平膠州灣事件,也暴露了譚氏父子所掌控下的北洋與直隸總督衙門的豪富,這也是無可奈何地事情,但是既然暴露了譚延也就沒有打算繼續藏着掖着。在結束膠州灣事件處理事務的同時,譚鍾麟以直隸總督的名義下令在直隸、河南、山東興建十五所大型學堂。所謂大型學堂是從小學一直到完成大學學業。

除了正規學堂之外,還有便是數以百計的各種識字學堂——這是譚延最爲看重地,一個人想要看懂文言文,除了要識字之外。不下三五年苦功是做不到地。更不要說是來寫文言文了,這就相當於譚延現在用毛筆比用鋼筆還要熟練的道理一般。在譚延或明或暗地支持下。天津很多報刊都出了白話版報紙——現在的報刊業文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文言文寫成,只有幾家報紙在文言文版之外還出白話版,不過限於財力的緣故都出不了幾期便放棄了。

現在報刊業看上去是很繁榮,在甲午戰爭之後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國民意識覺醒”,作爲目前輿論最主要的傳播載體,不敢說每天都有新的報紙出現,但是報紙種類和數量上爆發式上漲確實是自從中國有報紙以來最爲顯著的時期。大多數報紙都是開業出了幾期之後便無財力繼續辦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幾家報紙能夠支撐白話版報紙呢?要知道白話版報紙基本上都算是正版報紙附送。連個成本錢都收不了,長此以往下來雖然白話版報紙依舊發展。但是速度上卻非常的不盡人意。

譚延通過嚴復、伍氏家族還有幾個從直隸總督府幕友堂出身辦報地幕僚,暗中資助了十數家報紙,不僅出傳統的文言文版報紙,還出白話文報紙。大量地識字學堂是依附於譚氏、伍氏家族的大工廠之下,由直隸總督衙門給予肯辦識字學堂的工廠予以補貼。但是會有非常嚴格的檢查標準——配合白話文報紙和分佈廣泛的識字學堂。譚延要走一條自下而上地思想啓蒙道路,而白話文報紙與分佈十分廣泛地識字學堂就是這條道路最核心的基礎。

出了辦各種正規非正規地學堂之外。北洋也大力資助留學生,以北洋大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爲主,遴選優秀畢業生前往英國、德國、美國留學。“北洋”這個詞最初是因爲通商而設立,隨着時間的發展北洋更多的是軍事色彩,所以在今年決定大規模擴充留學生隊伍的時候,其中軍事留學生佔據了差不多一半的比例。

爲了對抗傳統的科舉考試製度,吸引更多的人進入正規的現代教育學堂學習,北洋範圍內的各個學堂,尤其是軍事學堂只有少數有限制學生招生年齡。進入學堂的學生不僅不用交錢,學堂還會每月補助十塊大洋的生活費,如果年中、年末兩次考試成績優異者,還會按照不同的等級授予獎學金。

譚氏父子辦學的條件已經比李鴻章、曾國藩、沈葆楨、左宗棠他們好的太多,辦學的資金十分充足,現在擺在譚延面前的狀況不是銀子不夠,而是生怕花的不夠徹底。在曾國藩時代不是光開個學校就算完事的,類似於同文館、船政學院在當時並不爲知識分子所看好,比起科舉考試的顯達榮耀,這些現代教育的開拓者們不僅面臨辦學經費不夠,甚至連生員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上學不交錢反而會按照月例發放生活費,這就是中國近代教育在傳統科舉制度之下艱難生存的寫照。洋務運動開展幾十年,現在譚延所面臨的大環境比曾國藩當年面臨的狀況要好得多。至少他組建新建陸軍的時候,秀才、童生來報名參軍並不稀奇,就連翰林院中一些舉人甚至是進士身份的知識分子也進入新建陸軍,譚延所知道的又一個“重量級歷史人物”徐世昌就是以翰林院進士身份進入新建陸軍營務處,而徐世昌的弟弟隨後也以舉人身份進入新建陸軍作書記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包括知識分子和開明的官員都認識到科舉考試的弊病,包括張之洞這樣的封疆大吏已經開始公開宣傳廢除科舉制度,而李鴻章在政治上沒有張之洞這麼鋒芒畢露,廢除科舉自然是他所想要的,但讓他公然開口是不可能的,李鴻章在教育體制問題上更多地是建議在科舉體制之下開“特科”。至少這樣不會被科舉制度的鐵桿粉絲戳斷脊樑骨。

不要小看每名學生每月十塊銀元的生活補助費,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封疆大吏幕僚的月收入水平在九十兩上下,知府一級地幕僚一個月才二十兩。做爲一個學生每月十元地補助足可以養活一個三口之家勤儉度日,這對一些底層知識分子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當然第一個爲期半年地學期還可以混日子。若是在學期考試不及格的話。那這十元補助就沒有了。

就衝北洋名下各個學堂如此優厚的待遇,譚延開辦的學堂雖然很多。但是仍然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招生工作。很多家庭都將適齡的孩子送入學堂,以至於各地的私塾都面臨生員缺乏的狀況,而這些學堂也面臨老師缺乏地麻煩,正好藉此機會收攏大批的教書先生——儘管他們不適合新式教學地能力,但是可以滿足教授基礎的需要,而各種短期師範培訓也勢在必行,曾經很多生活比較困難的早期留學生都被收攏起來進入學堂充任老師,來教授理科科目。

可以說北洋的大規模辦學舉動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衝擊了傳統科舉考試教育制度。而北洋地行動除了招惹了很多守舊派地攻擊之外,也得到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的迴應——老張在得到譚延地理財款項之後。因爲旅順造船所的造艦能力有限,老張現在手裡面有錢但是卻不能動用,按照與北洋的協定,這些銀子只能夠用在向旅順造船所訂購戰艦或是用在教育一途上。

手中有了銀子的老張除了用一百四十萬兩追加了四艘高速魚雷獵艦和三艘淺水炮艦之外,兩隻眼睛就瞪着北洋那邊能夠出來的新一代靖海級巡洋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貨色。除了給南洋水師的預留購艦款之外。老張手上的閒錢雖然沒有北洋這麼富裕。但是也是將近兩百萬兩的樣子——這就是教育款項。張之洞見北洋那邊已經開始幹起來了,自然也不願意落到後面。也在南洋範圍內的新式學堂中選拔人才出國留學,另外便是興建新式學堂。

儘管張之洞此時已經有罷黜科舉的言論,但是在處理問題上,他還是按照譚延的做法一般——所開設的新式學堂中,專門設立一科國學,是以表示對傳統的尊重,但是他們倆人在交換意見的時候都認爲現在並不是公開提出廢除科舉的時候,只能夠變相改變目前的教育狀況。

設立國學科,這是譚延心中的一點念想——中國傳統國學在很大程度上與科舉考試息息相關,但是科舉考試並不能夠代表國學。譚延認爲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丟棄自己的傳統,即便在現在日新月異、科學昌明的時代,做爲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國學是絕對不能夠丟下的。想到前生的某些記憶,這使得他認爲這是抵抗外國文化入侵,保證民族特立獨行的一項重要措施,他要的是接受西方現代化教育,培養大量的人才,而不是以滅絕國學全盤西化爲目標。

可能是受到從英國傳來的中國向英國訂購的“龍旗號”戰列艦建造完畢,準備近期返回國內的消息的刺激,日本終於按耐不住開始不顧自己本國財政窘迫的現狀,開始向英國訂購更大更先進的戰列艦——“三笠號”戰列艦——因爲中日甲午戰爭日本並沒有取得歷史上原有的戰果,發動戰爭所帶來的後遺症遠不是清廷三千五百萬兩白銀賠款所能夠彌補的損失,受此牽連自從光緒二十年訂購八島和富士兩艘戰列艦之後便再也沒有向國外訂購新艦,而國內造船工業水平不過關,在日本政府的傾斜下商船的開工量都不足,更無法建造像樣的巡洋艦,只是爲了彌補日本聯合艦隊的防守戰略建造了三艘小型炮艦。

因爲無法取得第一手關於日本三笠號戰列艦的情報,只是龔照援多方打聽得出了三笠級是富士級的強化版本的結論,譚延對此並沒有採取跟進地購艦計劃,在他看來這種縮水版的君權級實用價值並不大。而對付日本人使用高速裝甲巡洋艦似乎更划算——日本畢竟是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一旦戰爭爆發海上交通便是其生命線,而就像譚延與亨利親王辯論的時候說得一樣“陸軍是命中註定要被海軍發射的炮彈”。日本發動戰爭必然要採取海運運兵。

北洋海軍越來越壯大地強力裝甲巡洋艦便是日本地心腹大患。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戰列艦編隊護航,日本就沒有發動戰爭地本錢。要想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要麼日本拼命購買戰列艦,以其戰列艦編隊護航來壓過北洋海軍,這顯然不大現實——日本日常的海運和戰爭時期的運兵,這需要多少戰列艦來護航?在目前看來除了英國有這個實力之外,至少遠東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靠戰列艦護航來壓過北洋海軍的。

日本海軍的另外一個選擇便是戰爭,這在譚延看來也並不現實,發生的可能性甚至比第一種還要低。譚延的自信並非來於正在返回途中地龍旗號戰列艦,而是正在旅順造船所內日夜趕工建造的兩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他對這兩艘裝甲巡洋艦寄予了很高地期待,也正是因爲如此。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在建造資金超支的情況下,他第一次違反了自己定下的規則,動用工商銀行美國分行自己的“石油資金”對其資助。

譚延對海軍已經並非是當年一竅不通的時候了,由於他翻譯了馬漢海權學說地相關著作,並且抽出時間來研究海軍。使得他在海軍戰略上地造詣非常深。尤其是與亨利親王在膠州灣談判期間相互探討海軍戰略問題的經歷。被亨利親王譽爲“遠東第一海軍專家”地名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中國人自己的封號是不值錢的。朝廷自上而下都對洋人給某個人的平價十分看重,就像譚延在建立新建陸軍的過程中受到貝思福的稱讚使得他在陸軍聲名鵲起一樣,這“遠東第一海軍專家”使得中國的統治者和海軍界的目光直接集中到他的身上。在前生的記憶中,譚延對海軍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航空母艦”、“無畏級戰列艦”、“超無畏級戰列艦”等幾個有限的詞彙上。他對高速裝甲巡洋艦在這個時代到底能夠起多大的作用,心中並沒有多少底氣,而大力發展裝甲巡洋艦不僅是出於發展自造戰艦的過程的需要,更多的出於他內心中的一種本能——在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握中國權力的時候,正面與日本在海軍上挑起海軍軍備競賽是不明智的,李鴻章的以“北洋抵抗日本一國”的教訓就在眼前,這樣得不償失,還不如抓住日本的島國特點對海上運輸極爲依賴的弱勢發展裝甲巡洋艦,以小編隊艦隊來對日本海軍構成巨大的威脅來的划算。

儘管北洋海軍並不像北洋陸軍那麼好控制,但是就因爲它難以控制,譚延纔不會厚此薄彼,甚至不惜動用自己的私房錢來發展北洋海軍——海軍各級將領到普通軍官所受到的教育遠甚於陸軍,一個秀才進入陸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培養成一箇中層軍官,但是海軍軍官的養成遠比陸軍軍官要複雜的多,而且其接受現代教育的比例更是陸軍軍官所不能相比的。

譚延相信他一手締造的“留德軍官系”對他的忠誠程度,就算將來自己的前途有什麼不測逃到海外或者是下野,只要在必要時刻一聲令下,北洋陸軍倒向革命的可能性極高。

“而北洋海軍天生就是造反的大本營!”譚延心中暗自想道。

譚延相信李鴻章和自己都無法完全控制的北洋海軍,別人更難控制。他不知道原本歷史上海軍對革命的態度,至少他知道歷史上黎元洪就曾成功說服海軍對起義軍袖手旁觀,這並不是黎元洪有多大的威望,也不是海軍不願意對革命一邊倒。

第394章 沙皇第324章 猛藥第282章 北洋第2章 秀才第380章 開戰第319章 四十年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194章 廷議第274章 縱橫第266章 建國第368章 散財第381章 磨刀第46章 出兵朝鮮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18章 陰雲第375章 爭奪第297章 得手第319章 四十年第36章 籌謀實業第250章 距離第23章 鄉試第328章 施壓第280章 鑰匙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40章 陰影第213章 皇權第362章 矛盾第197章 設障第262章 選擇第43章 顧盼第127章 鋪墊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120章 未來第399章 退縮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233章 接風第50章 苦戰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210章 真假第379章 焦點第86章 高下第195章 策略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325章 垮塌第76章 心遠第227章 天才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115章 父子第203章 潛艇第368章 散財第45章 厚禮第24章 解元第96章 剝皮第171章 拉攏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380章 開戰第107章 前途第32章 調任第98章 機鋒第320章 邀請第7章 賠罪第354章 威懾第11章 訓練第281章 移民第278章 未來第229章 雄兵第18章 靚影第198章 陷害第65章 理財第186章 收買第368章 散財第207章 底線第283章 契機第261章 說客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94章 惡魔第117章 約定第199章 外交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52章 軍轉民第133章 起步第312章 勝利第88章 反算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71章 貪吃第54章 常熟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00章 協議第51章 絕望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37章 監察第85章 出山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94章 東風第300章 外圍
第394章 沙皇第324章 猛藥第282章 北洋第2章 秀才第380章 開戰第319章 四十年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194章 廷議第274章 縱橫第266章 建國第368章 散財第381章 磨刀第46章 出兵朝鮮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18章 陰雲第375章 爭奪第297章 得手第319章 四十年第36章 籌謀實業第250章 距離第23章 鄉試第328章 施壓第280章 鑰匙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40章 陰影第213章 皇權第362章 矛盾第197章 設障第262章 選擇第43章 顧盼第127章 鋪墊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120章 未來第399章 退縮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233章 接風第50章 苦戰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210章 真假第379章 焦點第86章 高下第195章 策略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325章 垮塌第76章 心遠第227章 天才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115章 父子第203章 潛艇第368章 散財第45章 厚禮第24章 解元第96章 剝皮第171章 拉攏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380章 開戰第107章 前途第32章 調任第98章 機鋒第320章 邀請第7章 賠罪第354章 威懾第11章 訓練第281章 移民第278章 未來第229章 雄兵第18章 靚影第198章 陷害第65章 理財第186章 收買第368章 散財第207章 底線第283章 契機第261章 說客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94章 惡魔第117章 約定第199章 外交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52章 軍轉民第133章 起步第312章 勝利第88章 反算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71章 貪吃第54章 常熟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00章 協議第51章 絕望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37章 監察第85章 出山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94章 東風第300章 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