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朦朧

這一天是慈禧太后在刺殺考察憲政八大臣之後最高興的一天,譚延的氫氣球讓她覺得住了這麼多年的頤和園景緻是如此漂亮,在空中用望遠鏡看自己居住了這麼多年的頤和園是如此的美輪美奐。想到自從甲午年之後,頤和園就在譚氏父子的支持下一直沒有停工,每月都有幾十萬兩少則十來萬兩的銀子在修繕,三四年之後纔有今日之功,心中自然是有數,也就慢慢抹去了譚鍾麟的請兵入京師保證安全奏摺所帶來的不快。

放譚延來接手京師防衛,這中間自然是要冒風險的,不過當時慈禧太后心中未曾存着以此來考驗譚氏父子忠心的想法,在她看來這個天下還是大清的,當年的曾李那個經營北洋不比他們父子更加深厚,卻在她面前誠惶誠恐——慈禧太后想要看看譚氏父子偏向小皇帝更多些,還是繼續做她的忠心奴才,畢竟她已經六十多歲了,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死去,等她一死這個天下還不是皇帝的?慈禧太后生怕失去權力,這一生在英法聯軍逼近京師她跪求道光皇帝抵抗差點被殺之後,除了權力之外她什麼都不相信,趁着這個機會來考察一下譚氏父子的忠心以便日後量材而用。

顯然譚延算是過了這一關,在慈禧太后面前,誰能夠討她的歡心誰就是忠心,誰若是給她填堵,那就是違逆。譚延討好慈禧太后已經非常有經驗。幾乎一出手沒有慈禧太后不高興的時候,敬獻上來的東西除了各位大臣已經用俗套地寶石、鐘錶等貴重物品之外。自行車這樣花不了幾個銀子的物樣照樣能夠惹得慈禧太后老慰開懷,這份本事其他寵臣是望塵莫及。

戲要做足。光會討好還是不夠地,刺殺八大臣何等驚天動地的事情,這件事如果譚延不能將其辦妥當了,這同樣也會影響到他在慈禧太后心目中地形象。十餘日之前在天津報界記者面前,譚延就已經隱晦的指出八大臣刺殺案的背後主謀還在京師,在天津的不過是其外圍的爪牙而已,現在他已經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權掌控京師防務,這第一件事自然是儘快的將這件事圓滿的處理掉,該掉腦袋的必須掉腦袋,否則夜長夢多。

本來譚延是打算將這盆髒水引到翁同身上的。不過考慮到這件事地敏感程度,誰沾上就必須掉腦袋,而且污衊翁同可不像收拾順昌號的老闆那麼容易,弄不好會引火燒身。況且這一次刺殺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翁同和光緒皇帝,死的大臣都是所謂的鐵桿“後黨”,不用譚延多嘴,慈禧太后自然會對他們產生某種聯想,雙方必須保持某種平衡。後世花中色鬼曾有名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這種“朦朧”的效果纔是譚延最需要的。讓慈禧太后心中有個暗自懷疑的對象遠比揪出一個冒牌兇手要強得多。因爲雙方保持平衡纔會凸現出他的重要性,從中謀得更多的政治籌碼來將這場江山遊戲繼續下去。

“文淵兄,看樣子以後我也是很少回山東了,那邊地事情恐怕就需要多多幫忙,尤其是新軍的訓練問題,這纔是咱們立足官場的根本,不容有失……朝廷雖然還以我爲訓練新軍,不過三鎮又一混成協總人數四萬多人。我不可能將所有的新軍都帶在身邊,加上朝廷這邊還要訓練一鎮的滿人新軍,是以我只會將一鎮新兵安置在京師周邊,留下一個混成協的老兵協助完成最後的訓練,剩下來的擔子就要交給你來挑了……”譚延微微笑着對沈靜交代着。林雷

譚鍾麟保薦沈靜爲山東巡撫。以接替譚延地空缺。而在恭王奕和榮祿死後,朝廷軍務處實際上就是由譚延一人說了算。長麟因爲得罪慈禧太后雖然被委任爲滿族鎮軍的鎮統,但是軍務處卻已經沒有他的位子了。此時軍務處中上至譚延的督辦,下邊的總辦、協辦都是從小站兵營中走出來地文職官員來擔任,其中就有徐世昌。譚延上調朝廷中樞成爲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這新軍地訓練依舊還是由軍務處來協調軍餉、軍械,而他本人又是直接的執行者,這榮祿死後整個軍務處已經改姓“譚”了。上下皆爲譚延地親信,新軍從籌備、指揮、訓練等一些列環節真正的都落到了譚氏父子的手中。而譚延也希望能夠繼續負責新軍的具體訓練工作,只有這樣纔可以確保他在新軍中的地位,並且對新軍的戰鬥力有更加直觀的瞭解,保證新軍質量不會因爲他的離開而降低。

沈靜點點頭表示明白說道:“你把楊超和劉禹留在了山東幫助訓練新軍,這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不過我不可能將新軍全放在威海衛,正好你帶走的軍隊空出濟南府附近的營房,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將大部分新兵訓練安排在濟南府,這樣也好利於我隨時督促他們加緊訓練……”

“你留在山東,第一要練好軍隊,第二便是加緊時間修築鐵路,京濟鐵路還有一部分沒有完工,另外威海衛至濟南的鐵路也要加緊督促,一旦京濟鐵路完工就立刻開始修築膠州灣至濟南的鐵路,這樣將北洋的海陸防全部用鐵路連接起來,一旦有事我們的新建陸軍可以乘坐鐵路快速轉移……當然民生方面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個人還是要拜託你幫助我收購土地,購進的土地儘可能連成一片,用以出租給無田之人耕種,也趁此壓低山東境內的地租……”譚延囑咐道。

“這個我曉得了,這土地和農民之間關係重大,在被我們驅除出去的義和拳在陝甘一帶又有所萌發。上次新軍越境追截匪徒,就發現山西、甘肅、陝西的農村義和拳比之當年山東不遑多讓。其實這些義和拳大多都是失去土地地農民。我們當年事急從權做的是有些過了,只要有時間我還是想要推動農村減租減息。徹底消弭這個隱患……”

譚延撥弄了一下茶杯蓋說道:“義和拳地事情我也知道,他們被我們趕出了直隸三省之後並沒有消失,反倒是在周邊的省份開始落地生根,時間長了聲勢也就壯大起來。不過義和拳和歷史上出現地五斗米、黃巾軍本質上都沒有什麼區別,仗着一些騙人的把戲來聚攏流民,待到時機成熟便是其一展身手的之時。這裡面固然有教民衝突的原因在裡面,不過把老百姓折騰到連日子都過不下去非要參加義和拳的地步,這也是那些官吏劣紳造孽。文淵兄,你的想法非常好,至少比我的辦法要強多了。我是治標不治本啊,除非全天下的土地都在我的手上……”

“那你不就成了皇帝?!土地和農民之間的關係一直就是中國歷史上影響王朝興衰地大事,古代一直到幾十年前洋務運動之前,中國都是重農輕商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卻沒有多大的效果……以現在我們在直隸三省的做爲來看,一方面還是傳統的老辦法減租減息;另外便是多辦工廠,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弄進工廠變成工人,以此來解決土地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沈靜笑着打趣的說道。

“現在不比以前,這個皇帝的位子是越來越燙手,中國已經不是關起門來做老大了。放眼西方各國列強和我們的惡鄰日本,可以預見皇權走向消亡是必然的,像美國那樣地民主政體將會取而代之,這是主流……隨着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皇權在中國也就越來越不吃香,越來越多的人也就不賣皇帝的帳。看看我們現在做的,再對比歷史上各朝歷代的政治,無不預示着這個王朝的衰落甚至滅亡。除非滿人中能夠出現一個俾斯麥那樣的人物或可延續王朝數年氣數,否則就等着一場軒然大波徹底顛覆吧……”譚延有些苦笑地迴應道。

“以百萬滿人來統治數萬萬漢人的中國,這本來就會出問題……就算中國有俾斯麥那樣人物也無法挽救這個王朝!組安,你心中不想當皇帝這是上策,否則弄倒一個大清王朝再立起一個什麼王朝。你是英雄了得。但也不能保證你的子孫和你一樣英雄。美國人的那套政體固然是比較好,不過要是放在現在的中國還不行。依我看最合適地還是莫過於君主立憲制政體……我想皇帝是不能再要了,不過以美國之總統來行皇帝之事,慢慢地來改變,等時機成熟之後再放權,這纔是正途……”

沈靜身爲譚延身邊第一謀士,最讓譚延看重的是沈靜對權力沒有太多地追求,也沒有其他老式謀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當初跟着他的三個重要助手,陳飛成了河南巡撫,寇青則坐鎮上海幫助他來打理商業上的事情,而沈靜則一直留在他的身邊出謀劃策,幫助他來規避政壇上的明槍暗箭。

也許倆人相處的時間長了,當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靜能夠和譚延坐而論道,朋友相待,陳飛和寇青則上下級之間的命令多過友情。也唯有沈靜明白譚延心中是如何看清這個時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倆人分手之際能夠做此暢談。沈靜對大勢洞若觀火,明白隨着譚延手中的實力越強,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次北洋軍接手京師防衛,譚延更當了京師步軍統領連禁衛軍都收歸麾下,這一步走得險,跨得大,不過這也是被榮祿咄咄逼人的姿態給逼出來的,幸好有驚無險。

對於沈靜譚延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眼下連榮祿都被收拾了,譚延就像當初榮祿乘坐的火車一樣,就算剎車也要衝進河裡,這條路一旦上路,那就沒有什麼回頭的機會。譚延明白這些,沈靜也同樣明白,剩下來的路雖說隨着實力的增長,北洋集團也就越來越有發言權。但同樣也會面臨越來越大地風險。

儘管後面的路兇險難測,不過這都沒有放在譚延和沈靜地眼中。倒是以後推翻了大清王朝之後,他們和他們的北洋該怎麼做。該帶領中國走向何方?!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現實地問題,而他們首先拋棄的便是目前康有爲那一派的君主立憲制,原因再簡單不過——滿人以如此數量統治中國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二百年前的仇恨,和官場上的考量,打死他們也不願意再做滿人的奴才。

“十二年預備立憲”計劃不過是糊弄慈禧太后爲首的滿清權貴集團中的頑固派而已,事實上這是爲公開宣傳民主開了個口子,將公開宣揚民主宣傳定爲合法,隨即譚延在軍隊中開始民主啓蒙宣傳。這一切都是有事前的預謀,從禮賢莊出洋考察憲政八大臣遇刺看。在短期內是對剛剛開啓的民主啓蒙運動一次沉重地打擊,不過刨除政壇上的腥風血雨,這種損失也不過是現在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心中的損失,對於譚延和他背後的北洋集團而言這對民主啓蒙並沒有多少妨礙。

因爲譚延要帶兩鎮北洋新軍駐紮在京師周邊,至少在滿族新軍沒有結束訓練之前不能離開,是以這兩鎮新軍內部的政治啓蒙活動只能縮減。而譚延卻對沈靜下達了加強山東新軍民主啓蒙的命令,在這個時代只有扛槍的軍隊纔在任何時候都是中流砥柱,軍隊的素質也決定了這個國家的走向。在譚延不能肯定自己一定能夠成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到新軍思想走向,莫要成了歷史上的袁世凱北洋軍閥。這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在京師不比在天津和濟南這麼自在,京師的達官貴人們從譚氏父子與慈禧太后之間的關係和譚延的職位上,不難猜測譚延說不好就是第二個榮祿,是以紛紛進行政治投資,向譚延示好。譚延對此也不過是一笑而過,最讓他難受的是每隔兩三天必去一次頤和園拜見慈禧太后,拍馬屁的頻率比以往要高得多。再者說來就是向李蓮英、剛毅等人行賄,而皇族中地端王政治地位急劇上升。也是譚延必須要交好的人選,各種新奇的西洋珍玩和白花花的銀子自然如流水一般進入了他們的錢包。

這段時間唯一讓譚延感到欣慰地是旅順海軍基地傳來地消息——龍威號巡洋艦做爲演習戰艦在旅順口外演習海域,被潛伏在那裡的兩艘潛艇發射地四枚魚雷擊中了三枚,其中一枚擊中戰艦尾部,另外兩枚則命中艦體中部。根據十八寸魚雷的爆炸威力和龍威號巡洋艦的裝甲厚度。經過測算判定龍威號被兩個型號的潛艇擊沉。

潛艇演習一共進行了三次。分別爲潛艇防守海軍基地,潛艇突入海軍基地。潛艇在預設航線埋伏襲擊途徑戰艦。因爲小型潛艇沒有遠航能力,所以只參與了前兩次演習,而大型潛艇則完全是獨立行動,只是在遠航的時候有一艘攜帶無線電裝置的小型補給船來保駕護航。而這三次演習都是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海軍顧問英格納和其他北洋海軍的洋員放假的放假,藉故調開的調開,就連參與演習的戰艦成員也被限制其在甲板四處活動。

三次演習中除了在預設航線埋伏襲擊途徑戰艦效果不好之外,其餘兩次都獲得了非常完美的成功,幸好潛艇參與演習可以將魚雷的引信取下,演習中只看魚雷是否擊中戰艦,和擊中戰艦的位置,不用真刀實槍的幹,否則北洋海軍非要在這兩艘潛艇下損失慘重不可。在預定航線伏擊戰艦的演習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還是因爲戰艦的航速太快,並且潛艇預先埋伏的位置偏離太多,等戰艦路過的時候,潛艇根本沒有反應過來,自己的航速又無法和戰艦相比,所以根本沒有伏擊戰艦的機會。

即便如此,兩艘不同型號的潛艇還是引起了林泰曾和鄧世昌的極大興趣,畢竟和世界海軍強國相比,北洋海軍還尚屬弱小。從三次潛艇演習的成果看來,潛艇這個海軍中的刺客盡顯隱蔽的特性,裝備十八寸魚雷之後更給它添加了對大型戰艦一擊必殺的能力,從海軍基地防衛的角度看,裝備大量潛艇可以大大增強軍港防衛力量,使之對敵人產生更大的威懾力。

第47章 孤獨第18章 靚影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332章 屈服第159章 銀元第296章 燈塔第58章 內爭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162章 政潮第43章 顧盼第8章 賭徒第262章 選擇第131章 鐵路第151章 鬧劇第48章 遇敵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280章 鑰匙第281章 移民第332章 屈服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22章 劫富第56章 邀請第193章 庭辯第352章 爆料第101章 意外第227章 天才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44章 水霧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42章 罷免第169章 風起第230章 麻煩第305章 轉機第32章 調任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37章 監察第373章 新裝備第30章 告密第83章 章京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18章 南下第84章 軍機第43章 顧盼第215章 憲政第245章 選擇第125章 彩雲第148章 起義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36章 戶口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64章 重逢第205章 挖角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66章 建國第278章 未來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83章 回報第2章 秀才第140章 陰影第53章 權力第108章 會試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77章 新艦第246章 弓弦第297章 得手第237章 意外第244章 導火索第228章 醜聞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17章 約定第108章 會試第157章 互惠第344章 南洋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66章 不易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78章 燃燒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57章 互惠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369章 分化第279章 號角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32章 力辭第292章 演練第271章 交易第187章 武力第306章 誘敵第361章 轉折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208章 遙遠第386章 破交第292章 演練第345章 投子第285章 劍拔弩張
第47章 孤獨第18章 靚影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332章 屈服第159章 銀元第296章 燈塔第58章 內爭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162章 政潮第43章 顧盼第8章 賭徒第262章 選擇第131章 鐵路第151章 鬧劇第48章 遇敵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280章 鑰匙第281章 移民第332章 屈服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22章 劫富第56章 邀請第193章 庭辯第352章 爆料第101章 意外第227章 天才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44章 水霧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42章 罷免第169章 風起第230章 麻煩第305章 轉機第32章 調任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37章 監察第373章 新裝備第30章 告密第83章 章京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18章 南下第84章 軍機第43章 顧盼第215章 憲政第245章 選擇第125章 彩雲第148章 起義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36章 戶口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64章 重逢第205章 挖角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66章 建國第278章 未來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83章 回報第2章 秀才第140章 陰影第53章 權力第108章 會試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77章 新艦第246章 弓弦第297章 得手第237章 意外第244章 導火索第228章 醜聞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17章 約定第108章 會試第157章 互惠第344章 南洋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66章 不易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78章 燃燒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157章 互惠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369章 分化第279章 號角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32章 力辭第292章 演練第271章 交易第187章 武力第306章 誘敵第361章 轉折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208章 遙遠第386章 破交第292章 演練第345章 投子第285章 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