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醜聞

譚延肯定的回答道:“當然值得!也許你現在看不出這個島的重要性,但是用不了五十年,這個島在太平洋上將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島在太平洋的戰略地位再過百年就是一個不懂軍事常看新聞的人也能夠知道,這個島如果落到中國的手中對美國而言可能不會有多大的威脅,但是關島在美國人手中對中國的威脅就實在是太大了,況且這麼重要的島嶼對於以後中國海軍走出近海深入大洋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本從中國手中將琉球給糊弄走了,再加上歷史的改變,譚延覺得琉球歸還中國的可能性非常低,不過好在臺灣在手,中國海軍也算有個進入太平洋的出口。關島和塞班島就是他打算爲以後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安插的兩個老窩,在地理位置上也會對日本構成一定的威脅,如果日後有一天中美因爲太平洋問題有所衝突,關島也可以給中國爭取到足夠的戰略空間作爲緩衝。

“也許現在我們的海軍還用不上,至少二三十年內這個島嶼恐怕都是要閒置的,但是我們的眼光應該放得長遠一點,我敢肯定再過四五十年,隨着科技的展那個時代的武器水平將會到達我們難以想象的高度。關島這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在一定條件下將會變得至關重要,到時候我們的海軍可以以此爲基地向東深入太平洋,掉頭西北就是日本——這是我最爲看重的,關島和臺灣島的組合可以封死同向日本的大部分航線,在這裡佈置一支強大的艦隊配合本土艦隊,一旦有事就是餓也能把日本餓死,我們需要關島給日本加一條鎖鏈!”譚延非常肯定的說道。

“既然你這麼有心,和美國做關島這筆生意雖然很困難,但是要不試上一試估計你也不會死心……放心。美國那邊我會多加照應,不過你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譚延笑着說道:“事在人爲,你也說地對。美國人一向很精明,他們從俄國人手中購買阿拉斯加就是最划算的一筆生意,要是條件允許的話,我寧可傾家蕩產也要買到手!關島地事情就多勞你費心了,我儘快的將朝廷這邊向美國提出購買的要求搞定……”

慈禧太后身有隱疾這件事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只是知道的人並不多,當年慈禧太后就曾經頒下懿旨詔令各省總督巡撫訪醫問藥,但是誰敢給慈禧太后推薦醫藥?治好了固然是飛黃騰達,可是一旦捅了簍子。讓慈禧太后的病情惡化,那後果可想而知,各省的封疆大吏本身就是富貴至極,錦上添花對於他們而言固然是好,但也不至於讓他們冒着身家性命來添這點彩頭。是以從曾國藩到李鴻章再到張之洞,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推薦醫生或是藥物的。

慈禧太后身患隱疾同時也是事關一樁皇室醜聞——慈禧太后和榮祿之間有着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隱晦關係。十幾年前榮祿之所以這麼驕橫跋扈,年紀輕輕便升任戶部侍郎兼內務府大臣。長官了皇室倉庫地鑰匙,這個位子一般只有最親信的皇族子弟才能夠擔任,當年的雍正也曾經擔任過內務府大臣,可見其重要性。當年貴州巡撫存在空缺,在榮祿的影響下慈禧太后脫口而出讓當時的軍機大臣沈桂芬擔任,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也由此結了倆人的恩怨,沈桂芬用榮祿的拜把子兄弟翁同上演了一出苦肉計,從而抓住機會將榮祿掃地出門弄到西安當了十幾年地將

慈禧太后的疾病事關皇室醜聞,榮祿便是這樁醜聞的關鍵人物——傳言慈禧太后流產。s而孩子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榮祿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不敢應慈禧太后的懿旨,也是怕自己推薦的醫生到時候給慈禧太后診治的時候說出病情的真相,或是在用醫用藥上能夠體現出小產的跡象——要知道這皇宮裡面地人可是鬼精的,用了什麼藥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幹了什麼,一旦用了流產後的恢復藥物,那皇宮裡面和朝堂豈不是要炸窩?!以當年曾國藩和李鴻章這等名望的封疆大吏一想到這點,這個討好慈禧太后的彩頭就更不敢要了。

譚延是兵部尚書兼步兵統領,也就是說啓閉紫禁城的宮門鑰匙就在他的掌握之中,加上整個北京的防務也都在他的手中,還有兩鎮武衛右軍。城外還有一鎮正在訓練的新軍。只要他願意,一夜之間血洗紫禁城對他地難度並不大,至於長麟手中的那一鎮前滿人禁衛軍在他的眼中不過是一羣飯桶罷了——連葉志率領的淮軍都在朝鮮讓並不成熟的日本6軍像趕鴨子一樣給收拾了,更何況這些只知道遛鳥逛窯子地廢兵?!

當年地曾國藩和李鴻章害怕漏底,但是譚延卻不怕。只要所謂的“回春萬壽丸”不把慈禧太后給毒死。不起作用他是沒有什麼危險地,手握重兵的他在面臨政壇風波的時候比京師中任何一個人都有底氣。榮祿現在已經死了。譚延暫時也沒有什麼威脅,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似乎都很重視北洋的走向,他們要想壓倒對方保證自己的權力,第一個要收買的便是北洋,就算“回春萬壽丸”沒有明顯的功用,慈禧太后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慈禧太后爲人喜好恭維,喜歡喜慶,譚延呈上的這一組“回春萬壽丸”僅這個名字就將慈禧太后給吸引住了,在經太醫驗藥無毒之後,慈禧太后便開始服用這回春萬壽丸。一連半個月慈禧太后就按方服用,而精神也好了不少,這使得她老人家“鳳顏大悅”,在召見譚延的時候便詢問這藥是誰配製的,並準備親自召見這位名醫。

面對這樣的情況,譚延早就和沈靜有過商量——要想慫恿慈禧太后把關島從美國人手中買回來,那絕對要保證這個藥丸的神秘性,至於是誰配製的藥丸更是不能讓她知道。於是譚延便胡謅哄騙慈禧太后。說這藥丸乃是福建以道觀中的老神仙所開,當年譚鍾麟就任閩浙總督的時候,譚延曾經“走訪”過該道觀。與老神仙相識。幸賴太后洪福,才能開出這張藥方,如果讓他進京,以老神仙地年歲和身體狀況,恐怕他是沒有這個福分了,至於讓他呈出這配料的藥房,看來還是能夠辦到的!

譚延向慈禧太后呈獻了回春萬壽丸地藥方,結果皇室太醫院的太醫們一見這藥方當時就傻了眼——這哪是尋常藥方,完全是民間神怪小說中那些海外神仙洞府裡面的仙藥麼?你讓他們怎麼來照方抓藥?!而譚延還特意說明。這些配藥可以在釣魚臺、黃尾嶼、赤嶼上可以採到,但是中間的一味主藥必須在關島纔有特產,失了主藥則藥丸全無功效!

太醫們對慈禧太后病情的原因自然是諱莫如深,更加不敢指責譚延的藥方作假——那等於打自己的嘴巴,如果說在慈禧太后服藥之前站出來指責的話還好,但是現在慈禧太后現在服藥感覺良好,再站出來反對這麼一個朝廷寵臣。無異於找死。

太醫院按照藥方是無法配製出回春萬壽丸的,儘管有些太醫光是評介自己地鼻子就已經將其成分猜了個*不離十,判斷這個回春萬壽丸不過是個普通貨色,用得藥物只是稍微高檔了些,但絕對稱不上是使用“仙草”爲原料。可他們也開過類似的藥方給慈禧太后,用藥比這個還要高級的多,可慈禧太后服下的效果卻沒有這個好,這使得他們猶豫了。好在宮中的太醫比外面的名醫更有“政治覺悟”,他們知道此事如實稟報的話,不說慈禧太后會如何反應。就是那個手握重兵地狀元郎也不會放過他們。

在太醫院和譚延非常“默契”的配合下,慈禧太后下懿旨將釣魚臺、黃尾嶼和赤嶼賞賜給譚延專門用來採藥之用,另外責成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向美國提出購買關島事宜,一旦此項交易成功,關島則賜爲譚延所有供採藥之用。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中的張萌衡現在已經徹底投向北洋的懷抱,加上譚延自己就是總理大臣,在總理衙門已經和翁同形成鼎足而立之勢。對於慈禧太后這項荒唐的命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下大小官員包括翁同被打蒙了,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聽過有個叫關島的島嶼。更不知道這個該死的小島在什麼位置。等他們弄清楚怎麼一回事的時候,翁同與譚延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內關起門來進行了一場論戰,張萌衡雖然不知道譚延爲什麼這麼堅定的要獲得關島幹什麼,不過從地圖上怎麼看這個島嶼都是出於討好慈禧太后所爲,就衝這一點他也會明確的選擇站隊。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內地官司最終還是打到了光緒皇帝的面前。耐人尋味的是光緒皇帝竟然二話沒說完全遵照慈禧太后的懿旨照辦了。立刻明確的責成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向美國公使託尼提出了照會。至於美國的反應也是非常有意思——去年的時候譚延就曾向託尼公使提出瞭如果美國戰勝西班牙,則向美國購買塞班島和關島。現在塞班島在德國人手裡,而中國則對剩下的關島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樣子。

不過託尼公使在譚延揮舞着大額機械工程設備訂單的“脅迫”下,還是向美國本土表示了“將關島以合理地價格出售給中國人,這有利於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使得美國能夠站在同樣的水平與英法等列強公平競爭……”

中國提出購買關島的事宜在美國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太平洋兩岸的這兩個大國頭一次將目光聚焦到同一個小島上,在譚延打着製造神秘藥丸醫治慈禧太后地幌子下,九成九以上地人都忽略了關島的戰略地位——此時全世界也只有譚延一個人堅信關島地戰略價值,至於美國在他們眼中關島不過是一個通往菲律賓的中轉站而已,以現在的輪船航海技術而言,這個中轉站可有可無,並非是必須的。

令譚延沒有想到地是,四個月之後美國人居然真的同意出售關島了!這實在是令他太感到意外了,不過也在他的預料之中——美國人現在對於殖民地似乎還沒有看地比天還重要。至少菲律賓的歷史就已經說明美國人看重的是市場而非殖民地。在這個時代經營一個殖民地其耗費是巨大的,德國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精明的美國人卻不願意承擔這樣沉重的負擔。想想連菲律賓美國人都可以放棄,關島這個沒有明顯重要資源的彈丸之地又有誰會在意?

作爲美西戰爭中的勝利,美國人得到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天經地義,不過菲律賓還沒有值得美國到不惜一切代價地地步。譚延心中也很清楚由於日本在南朝鮮的經營,使得美國人對於北朝鮮並不安心,作爲遠東的這兩個死敵,一旦戰火再次燃起,當其衝的便是北朝鮮——日本在南朝鮮的駐軍規模在以一個並不引人注目的度增加着,而在朝鮮的日本駐軍數量增加使得中日兩國之間地海軍地位並不像以前那樣具有決定性地位。

日本在朝鮮的作爲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譚延心中都很清楚。而美國人取得菲律賓的用意就在於給它向中國滲透建立一個穩固的前進基地,這從美國在獲得菲律賓之後,美資大舉開始從朝鮮撤離便可以看出來了。美國人不會充當譚延的擋箭牌,而俄國人在這個時候在朝鮮更是沒有多少產業,俄國人在朝鮮的總數加起來纔有兩位數,根本談不上經營——北朝鮮作爲中國屏障的作用正在日益消減。

慈禧太后斥夠愛巨資向美國購買關島的交易成功後,在中國國內也引起了一片喧譁。在很多有心人和譚延自己的暗中推動下。報紙上刊登了許多無名氏所寫的文章抨擊朝廷。不過譚延卻沒有料到這把火卻燒到了自己地頭上,在國外的革命黨報紙居然將他冠上“滿清政權第一奴才”的“美名”。

得到這一稱謂固然讓譚延很惱火,但是對於革命黨他卻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這些革命黨人固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他們卻是目前最想救中國的人之一,只是他們走的路和譚延有一點區別而已。就算革命黨給他冠上了這麼難聽的稱號,他卻也不算太生氣,只是感覺在這個時代他缺乏理解的人而已。

這猶如一個人在黑夜中前進,黑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而他身邊卻沒有一個同伴,如果心志不堅定。半途而廢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譚延不是有前生記憶的話,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夠堅持多久,從這一點上他挺佩服孫中山和那些意志堅定地革命的。儘管他們還並不成熟,行事也過於莽撞,但是至少譚延認爲出於對這些爲中國走向自強之路而奮鬥的先行的尊重,他是沒有資格來批評革命黨的。

不管怎麼說,關島地這筆交易使得譚延可以無視任何謾罵,這筆交易也使得他對未來中國海軍地前途有了更堅定的信心。而回春萬壽丸不僅成爲這次交易地關鍵,同時也大大加強了譚延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分量,一個手握重兵聽話的奴才在她心中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光緒皇帝越來越顯露出對一個皇帝應有權力的渴望之時,這能夠保證慈禧太后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會被動搖——譚延和他近在咫尺的北洋軍成了她最可靠的依靠。

注:回春萬壽丸是盛宣懷曾經討好慈禧太后的花招,這藥出自一個名叫張成昭的秀才,因爲科舉考試廢止而投奔盛宣懷,他是盛宣懷的老鄉。得入盛宣懷的幕僚。而慈禧太后因此賞賜盛宣懷釣魚臺、黃尾嶼、赤嶼三座小島用來採藥也是真的。同時也是盛宣懷怕張成昭見慈禧太后露餡在藥方上做手腳的補救方式。

至於慈禧太后和榮祿之間的花邊新聞不過是出自野史,至於真相到底如何誰也不能確定。而當年慈禧太后訪醫問藥的懿旨也是下過的,不過封疆大吏不敢冒風險而作罷。

第83章 章京第109章 會元第85章 出山第236章 戶口第16章 計較第220章 刺殺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71章 交易第38章 抵羊第330章 崩潰第345章 投子第333章 施壓第45章 厚禮第66章 不易第35章 肥羊第345章 投子第320章 邀請第200章 協議第76章 心遠第156章 留學生第339章 棋子第102章 重臨第194章 廷議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01章 意外第259章 寶庫第100章 夥伴第157章 互惠第301章 圍堵第278章 未來第17章 排場第59章 毒計第331章 希望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87章 對峙第313章 擡槓第41章 完婚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360章 一邊倒第209章 先兆第36章 籌謀實業第386章 破交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295章 國與家第211章 逝去第127章 鋪墊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96章 拜神第377章 開端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5章 肥羊第188章 開戰第266章 建國第162章 政潮第107章 前途第296章 燈塔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56章 態度第42章 風起第101章 意外第177章 新艦第32章 調任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2章 秀才第306章 誘敵第332章 屈服第367章 敲打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13章 內外第331章 希望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60章 一邊倒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99章 炮擊第335章 發難第57章 入幕第201章 散財第286章 命運第224章 朦朧第108章 會試第325章 垮塌第17章 排場第246章 弓弦第108章 會試第21章 教官第144章 演習第88章 反算第97章 枯棋第205章 挖角第237章 意外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344章 南洋第373章 新裝備第4章 幕僚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78章 燃燒第278章 未來第278章 未來
第83章 章京第109章 會元第85章 出山第236章 戶口第16章 計較第220章 刺殺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71章 交易第38章 抵羊第330章 崩潰第345章 投子第333章 施壓第45章 厚禮第66章 不易第35章 肥羊第345章 投子第320章 邀請第200章 協議第76章 心遠第156章 留學生第339章 棋子第102章 重臨第194章 廷議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101章 意外第259章 寶庫第100章 夥伴第157章 互惠第301章 圍堵第278章 未來第17章 排場第59章 毒計第331章 希望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387章 對峙第313章 擡槓第41章 完婚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360章 一邊倒第209章 先兆第36章 籌謀實業第386章 破交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295章 國與家第211章 逝去第127章 鋪墊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96章 拜神第377章 開端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5章 肥羊第188章 開戰第266章 建國第162章 政潮第107章 前途第296章 燈塔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56章 態度第42章 風起第101章 意外第177章 新艦第32章 調任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2章 秀才第306章 誘敵第332章 屈服第367章 敲打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13章 內外第331章 希望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60章 一邊倒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99章 炮擊第335章 發難第57章 入幕第201章 散財第286章 命運第224章 朦朧第108章 會試第325章 垮塌第17章 排場第246章 弓弦第108章 會試第21章 教官第144章 演習第88章 反算第97章 枯棋第205章 挖角第237章 意外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344章 南洋第373章 新裝備第4章 幕僚第178章 撫標參將第78章 燃燒第278章 未來第278章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