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離訊

譚延相信經過這次打擊之後,日本在工業水平上將會進入一個倒退的階段,在涉及國家政權穩定和大力發展工業這兩個選題上,日本政府必然會優先考慮國家穩定窮兵黷武也要有一定的本錢。不過在這個技術發展大爆發的時代,一旦錯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遏制日本軍事尤其是海上武力的發展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它跟不上最新的船舶工業發展,等日本自己覺得有實力來發展造船業的時候,高昂的投入會迫使其發展成本不斷提高,日本永遠只有成爲戰艦貿易的買家的份一個靠從國際軍火市場購買武器的國家是不可能威脅到中國安全的。

海關回收之後日本儘管日本距離中國最近,但是卻不能享有貿易最惠國的待遇,其向中國出口的商品要交納很高的關稅,廉價的低端紡織品就算能夠進入中國盈利甚微,而且還要受到中國紡織業巨頭的排擠譚延在打壓日本方面是全方位的,他寧可不要東南亞也不會讓日本再次走上覆興之路!

日本和中國實力不成正比,談判也是在衆多列強不滿的情況纔開始的,這並不代表日本本身實力,譚延給外交部下達的談判底線是日本必須要賠禮道歉,還要要求賠款、中國出口日本的貨物減免關稅,甚至還要在日本神戶、長崎或是其它重要城市劃出一片租界來等一系列要求中國同意開啓和談但並不代表會放棄謀求國家利益的權力,日本人通過外交手段聯合列強迫使中國開啓談判,也並不代表列強的力量可以爲他所用。

在這點上譚延是看得非常明白的,而歐洲的局勢因爲無畏艦便的更加微妙起來四月份經過緊張的磋商後,德國願意以三百三十萬英鎊的價格從中國購買蒙古級戰列艦,先期蒙古級戰列艦的全套圖紙必須要送往德國。顯然以蒙古號戰列艦的成本而言,三百二十萬英鎊地買賣中國是賺大了,其成本總共不到二百六十萬英鎊,當然搭配全套圖紙也不算虧,畢竟德國到現在還沒有使用蒸汽輪機的戰艦。同時三連裝十二寸新型炮塔也是一項不錯的技術,不過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爲昂貴的戰艦。

只是中德這筆蒙古級戰列艦的交易也讓船塢中唯一地一艘正在建造的蒙古級戰列艦有了買主,對於中國競爭巴西的訂單顯然處於不利地位,不過中國代表團還是前往巴西參與遊說巴西政府向中國上海江南船廠下達無畏艦訂單。雖說中德的這筆戰艦交易使得中國失去了參與巴西海軍訂單的最大優勢,但是這畢竟是全球第一筆無畏艦交易,意義非常重大。從另外一個方面而言也是一個有利優勢。

中德戰艦交易並非是第一次,但是這一次卻嚴重的刺傷了英國中國的蒙古號戰列艦本質上和無畏號沒有太大的差別,相反因爲無畏號的舯部炮塔設計反而使得其火炮效率降低,在側舷火力上要弱於蒙古號。先不說德國人在獲得中國地圖紙後可以大大縮短無畏艦的研製時間,更爲嚴重的是在二十個月之內德國肯定也會成爲第三個擁有無畏艦地海上強國。

也許德國本土的造艦能力要弱於英國,但是中德兩國造艦能力的總和可以說是和英國不相上下的,除非英國願意放棄國際海軍裝備市場,將本國的資源全部用來發展海軍,但這對於英國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英國政府現在正處於財政緊縮狀態。要不然巴西的三艘戰列艦的招標計劃也不會讓英國如此着急。英國政府正急需要金錢進賬,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不可能放棄國際海軍裝備市場,最多是在造船資源上對本國國防優先考慮罷了。

事實上在譚延看來英國搞出無畏艦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英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地前無畏戰艦。無畏艦一出成爲新的海軍標準,英國固然可以摘取第一的名頭,但是在經濟上是極爲不划算的,這造成了英國大艦隊的貶值。如果要是譚延來做這件事,在對新艦儘可能的保密之外,就是對自己艦隊的老舊戰艦進行甩賣,就算便宜一點總比爛在自己手裡拆廢鐵要強得多。

除了價格稍微貴點,德國方面對於蒙古級戰列艦是沒有任何怨言的中國保證其訂購的蒙古級戰列艦將會和中國已經服役地戰艦各項性能完全一樣,不會像英國那樣在外銷戰艦上做各種小文章。因爲德國和中國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正好符合譚延“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如果德國有足夠的能力,歐洲就是德國的,但是在亞洲尤其是遠東,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中國必須說了算,譚延不介意英國人的死活,向德國無保留的出口蒙古級戰列艦對中國有利。

二十年前北洋海軍的基幹定鎮兩大鉅艦就是從德國進口的,而二十年後一艘蒙古級戰列艦的利潤就遠超這兩艘當時遠東最爲強大地戰列艦訂購價地總和。海上裝備市場對國內經濟的拉動是看得見地,這也有利於鞏固中國造艦水平。從而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其繼續追蹤世界先進造艦技術,這也標誌着中國造艦體系開始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未來的十年是劍拔弩張的十年,天下太平就沒有軍火商生存的餘地了。

至少在譚延看來未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將會是中國工業發展地時期。只要沒有內患。外部環境對於像中國這樣想要建立工業體系又不乏資本匱乏地國家來說真是風調雨順地好年代!賣給德國人地蒙古級戰列艦是貴了點。但是連帶附送全套圖紙。裡面有些東西連德國佬都沒有嘗試過旅順地專家就曾寫過一份報告。上面明確顯示除了中國和英國之外。任何想要在短時間內建造無畏艦地國家都不可能使用蒸汽輪機。面對時間和效率這兩難選擇。大多數國家都會選擇忍受三漲機地缺點先讓本國擁有無畏艦再說。這樣一來等若德國直接站在中國地肩膀上在他們自己建造地無畏艦上直接使用蒸汽輪機。而不需要像中國這樣爲了驗證這種可能專門建造了兩艘驗證艦。

德國方面沒有選擇更改圖紙。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中國戰艦設計思想與之相近。雖然三連裝主炮塔固然有遠距離射擊彈着點散佈大地問題。但是在常規交戰距離這中缺點已經被克服了。況且與英國地五座炮塔相比。防護面積要小上很多。可以節約出更多地負重來加強裝甲防護能力歷來都是德國戰艦設計思想所最爲重視地。

在中德戰艦交易被公佈出來後。英國地憤怒是正常地。這筆交易將本已經拉開地英德海軍實力又縮小了。最爲致命地是德國不會像英國那樣在無畏艦地最初型號上單造一艘。根據德國修整地年度地海軍法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設計後。德國將會一口氣開工四艘無畏艦這一海軍法案更加露骨地體現了德國追趕英國海上力量地野心。德國地造艦計劃完全和英國針鋒相對。英國本年度將會建造五艘柏勒羅豐級戰列艦。

若是一切正常地話。兩年之後德國擁有地主力戰列艦數量將會在歷史上最近距離地接近英國。這是英國這樣以海洋立國地列強所不能接受地局面。英國正處於財政緊縮狀態。即便如此英國當局還是批准了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爵士關於追加柏勒羅豐級戰列艦地方案。就是爲了在無畏艦時代一開始就要將德國遠遠地甩開。但是中國和德國地這筆交易使得英國地努力化爲泡影。

在中國蒙古號戰列艦出海之時。英國已經意識到中德之間很可能會達成某些關於無畏艦地協議。但是直到最後地交易完成公開後。英國才知道自己錯地是如此離譜英國向來在外銷海軍裝備上都留一手。幾乎所有地英國外銷戰艦裝甲厚度都會被英國艦炮正好擊穿。中國居然將所有有關無畏艦地技術一股腦地打包賣給德國。並且爲德國建造和中國一模一樣地主力戰列艦。這實在是出乎英國意料之外。

英國人需要地是時間差將英德海軍實力拉開。而譚延地要求則非常簡單黃金、英鎊、白銀!當然順手可以將英德海軍實力拉近讓他們兩家繼續互掐引發更大地海軍軍備競賽規模。這自然是譚延樂意看到地。當然國與國地事務在譚延看來沒有什麼不可以談地。如果英國人把香港還給中國。那他自然會順從英國地意願扭轉對德關係。這筆交易也不會成功。不過英國人是不可能這麼容易將香港交還給中國地。那譚延地選擇只有幫助德國威脅英國。讓英國在歐洲地處境更加艱難。從而間接地達到自己地目地。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昨日已經代表英國當局向中國提出將英格納調回英國,以擔任本土大艦隊的一支預備役艦隊的司令官,也有可能是英國海軍火炮總監等職位……不管怎麼說,英格納和我們之間的合作到現在應該是劃上句號的時候了……同時政府顧問赫德也提出了辭呈打算回英國老家……”

譚延在中南海地一處小湖邊垂釣,本來這裡面都是養着錦鯉地,不過他覺得有些太奢侈。便乾脆讓人單獨隔出一處小湖面放養普通的鯉魚、鯽魚等淡水魚類,專門供中南海地工作人員中喜歡垂釣的人來此消遣。這紅牆內雖然在外人看來是很神秘,但是整天面對各種公文還有複雜的國內國際局勢,真正坐到這個位置的人才明白紅牆內的人心理壓力到底有多重,譚延倒是有些羨慕紅牆外的世界,如果不是所謂的“使命感”,他倒是覺得老朱當年那首打油詩真的是道出了紅牆內人物的心理,若是真的能夠拋開一切,他倒是真願意做個一覺日上三竿起的富家翁。

“該走的終究會要走。英格納算是可惜了。不過赫德……哼哼,這個人物還是挺複雜的。雖然他維護的是英國的利益,但是對於中國的一些事情他做地還是非常到位的,相比之下要說我是一個工廠的老闆,我還是喜歡英格納這樣的員工……他們什麼時候走?”譚延將裝好魚餌的吊線甩到水中。然後從旁邊的小碗中揪出一點糠末灑在水面上,靜靜地等着魚兒上鉤。

“英格納現在已經收拾行裝準備三天後就從威海衛海軍基地出發到上海,在上海乘坐客輪迴國……至於赫德可能還要晚些,估計下個月就差不多了,他可能要在北京拜會一些朋友,還有一些上海、廣東的朋友也要拜訪他。畢竟他已經七十一歲了,儘管他說還要回中國,這次回國不過是短暫的度假,但是我估計連他自己也知道一旦這次回國也就沒有機會再回來了……”沈靜只是從侍從官手裡接過一個馬紮坐在譚延的旁邊不遠的地方,他對於釣魚沒有任何興趣,其實他也知道別看譚延讓人單獨修了這個魚池,對於釣魚譚延也是個二把刀,所謂釣魚不過是思考一些深層次問題的僞裝而已。

譚延聽後頗爲傷感的說道:“赫德這個人還是非常複雜的,聽說他有寫日記的習慣。看看能不能給他帶句話,說作爲中國地老朋友,親眼見證了數十年來中國的所有重要的。我個人希望他能夠將自己地日記、書信等等都翻譯成中文,或是整理一下,如果有必要的話政府可以派出幾個文字整理方面的秘書幫助他……當然他會得到一筆不菲的酬金,所有文字不過是留下來給我們這些後進者來學習學習,也讓後人看到他們那個時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文淵,你知道雖然我們的英語都很不錯,不過這些在華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外們,他們早年寫的日記、信件等等不要說你我,就算是辜鴻銘來了多半也是看天書一樣……”

赫德雖然不是接觸近代中國第一人。但是誰都知道他有着良好的生活習慣,日記、信件等等非常完善,再加上他在中國生活的這幾十年正是中國風起雲涌,不斷地時代,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不過他們留下來的文字材料無論是對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估計除了他們自己之外誰都看不懂,只能明白大致的意思這個時代的中國地名、人名、重要的官銜名稱都沒有一個標準的譯法,這種狀況使得他們的文字資料簡直如同天書一般,時間越向年推進。這方面的內容就越難讀懂,即便是現在也是一塌糊塗。

在譚延看來赫德這個人在前清時代留下了重要的痕跡,如果不是薛福成巧計說服李鴻章暗施計謀在總理衙門給赫德下絆子讓他在總海防司和總稅務司這兩個職位只能選擇一個,這傢伙很可能就會讓北洋海軍變成第二個海關。就算是譚延當年也沒少和赫德接觸,不過在赫德眼中譚延是他幾十年在華生涯中最難對付地中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對方將自己一生的努力慢慢的不動聲色的消融掉。

沈靜對於譚延的建議不置可否,在他看來這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既然譚延提出來了他也不好反駁,反正無非是傳個話而已。

“這個沒有問題。我想他也不會拒絕……不過你知道他是怎麼評價你的麼?”沈靜神色有些古怪的問道。

“我和他也算是談判桌上地老對手了。這個老傢伙在咱們執掌北洋地時候就沒有少下給咱們製造麻煩……他對我的評價並不重要,走到這個份上到現在還不是有人在罵我是逆賊麼?赫德對我地評價就算再難聽也不會比這個更難聽了……”譚延嘴角浮現不屑的之意。歷史上對譚延如何評價。對他而言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撬動了歷史,隨着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就算撬動整個世界這幾十年的歷史也是有很大機會的。不過相對於創造歷史的誘惑,譚延更願意踏踏實實的將國內的事情理順,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國秩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若不是有香港殖民地作梗和海外華僑的遭遇,他是不願意多趟歐洲這潭渾水的。

有實力你怎麼虐待對手都行,顯然中國表面看上去比較強大,但是和英美德法這些老牌新進列強相比,中國還差得很遠,譚延是絕對不會像尼古拉二世那樣自高自大將俄國當成一個世界強國小小的一場消耗戰便引爆了國內複雜的矛盾糾葛,弄得國家政局不穩,這樣的“豆腐渣強國”不要也罷!

“這點你倒是錯怪赫德了,他對你的評價還是挺高的,他說他和李鴻章都是一個普通人,只是運氣好了才走上今天的位子,而你不同,你是他見過的條件最好,也最會利用自己所擁有條件的人……這個評價可以說是很高了,至少沒有貶低你的意思……”沈靜笑着說道。

第32章 調任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83章 回報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249章 遭遇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93章 據點第141章 殺威棒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231章 玄機第237章 意外第271章 交易第68章 造假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25章 垮塌第255章 陰雲第42章 風起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00章 外圍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82章 火中取栗第94章 惡魔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208章 遙遠第2章 秀才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161章 連環第4章 幕僚第229章 雄兵第323章 讓步第14章 揚名第251章 意志第92章 咽喉第76章 心遠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09章 會元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79章 變故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8章 賭徒第326章 資本第175章 敲詐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93章 議和第319章 四十年第12章 勸學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266章 建國第259章 寶庫第162章 政潮第255章 陰雲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85章 出山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296章 燈塔第215章 憲政第32章 調任第226章 試探第345章 投子第296章 燈塔第279章 號角第354章 威懾第246章 弓弦第362章 矛盾第377章 開端第349章 移民第121章 小站第209章 先兆第228章 醜聞第65章 理財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143章 造艦第261章 說客第94章 惡魔第278章 未來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64章 擴散第22章 劫富第331章 希望第19章 老丈人第346章 離訊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02章 借貸第14章 揚名第87章 震懾第36章 籌謀實業
第32章 調任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83章 回報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249章 遭遇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93章 據點第141章 殺威棒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231章 玄機第237章 意外第271章 交易第68章 造假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25章 垮塌第255章 陰雲第42章 風起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00章 外圍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82章 火中取栗第94章 惡魔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208章 遙遠第2章 秀才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161章 連環第4章 幕僚第229章 雄兵第323章 讓步第14章 揚名第251章 意志第92章 咽喉第76章 心遠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09章 會元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79章 變故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8章 賭徒第326章 資本第175章 敲詐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93章 議和第319章 四十年第12章 勸學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266章 建國第259章 寶庫第162章 政潮第255章 陰雲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85章 出山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296章 燈塔第215章 憲政第32章 調任第226章 試探第345章 投子第296章 燈塔第279章 號角第354章 威懾第246章 弓弦第362章 矛盾第377章 開端第349章 移民第121章 小站第209章 先兆第228章 醜聞第65章 理財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143章 造艦第261章 說客第94章 惡魔第278章 未來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64章 擴散第22章 劫富第331章 希望第19章 老丈人第346章 離訊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02章 借貸第14章 揚名第87章 震懾第36章 籌謀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