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弓弦

事實上用不着譚延去上書朝廷,病重的李鴻章已經下令廣東水師全體出動嚴密封鎖海岸,並且照會各國駐廣東使館領事,要求不能給革命黨起義軍以任何形式的補給。李鴻章把持中國外交二十多年,對於該這些倒是熟門熟路,不過他也明白各國領事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各國對中國都是心懷鬼胎,尤其是日本,所以他更看重自己的廣東水師對海岸的封鎖以斷絕革命黨的外援。

廣東水師在李鴻章的支持下,這兩年也購進了不少艦隻,一向青睞於外國製造戰艦的李鴻章,在面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要想將廣東水師建設成一個雛形,除了和南洋水師一樣向北洋索要人才之外,連帶戰艦購買也是如此。中國目前最好的自造戰艦是靖海級裝甲巡洋艦,一百多萬兩一艘對於廣東水師實在太過奢侈,李鴻章便將購買的目標放在了龍威級巡洋艦上,先是從南洋水師手中購買一艘作爲自己的旗艦,然後再向旅順造船所訂購龍威級巡洋艦的改進型——旅順造船所根據龍威級巡洋艦的使用情況,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取消了中部三連裝炮塔,但是卻加強了裝甲防護和更多的七十六毫米速射炮,航速達到了二十五點五節的水平,儲煤量從六百噸也增加到九百噸,續航能力大大提高。

新型的龍威級裝甲巡洋艦由於取消了中部炮塔,使得整艘戰艦內部結構大爲簡化,接近二十六節的航速水平也超過了大多數的魚雷艇,整艦造價成本從六十五萬兩銀子下降到六十萬兩,賣給李鴻章的價格爲七十萬兩。現在廣東水師除了擁有一艘早期的龍威級裝甲巡洋艦之外,還有三艘這樣的新型龍威改進級戰艦,以此作爲廣東水師地根基。

這種龍威改進級巡洋艦也同時爲北洋海軍所用。擁有三艘組成的特別機動編隊,不過到現在爲止第二批龍威改進級還停留在船臺上建造並沒有服役——旅順造船所的賬面上沒有可以爲龍威改進級巡洋艦建造的款項。所以現在“露面”更多地都是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所服役的戰艦——它們總共擁有六艘,至於北洋海軍利用上海江南船塢所剩餘的船塢和天津大沽船塢來同時開始建造,第二批四艘龍威改進級裝甲巡洋艦已經到了最後地建造階段。用不了兩個月便可以服役於北洋海軍,這也是譚延對付外國干涉力量的一張王牌。

與北洋水師相比,廣東水師的實力自然是很弱小。但用來緝私等用途還是足夠了。李鴻章已經嚴厲命令廣東水師封鎖海岸,靠廣東水師的力量足以勝任這項任務。

李鴻章在廣東照會各國領事提出禁止向革命黨起義軍輸送補給和軍火,這只是中國地方政府的交涉,並非國家層面上的外交,是不具備任何效力的。經過電報聯繫,李鴻章和譚延聯合上書朝廷,要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必須對此與各國進行交涉,尤其是日本——八月三日,也就是第一次被截獲軍火後。廣東水師再一次截獲了一艘日本貨船,這一次日本貨船用步槍進行了反抗,在廣東水師將其制服後,從貨船中發現了六百支各式步槍和大量的子彈。

日本駐華公使立刻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了嚴正交涉,要求返還被扣押的三艘日本貨船,並且賠償其損失。對於日本公使地交涉,但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沒有做出任何表示,只是將日本公使的交涉轉達給了軍機處,要求聖裁——在總理衙門中唯一能夠頂用的就是張萌桓。但是他被日本公使暗中賄賂的三十萬兩銀子給打倒了。而其餘人也多少落了些好處!

軍機領班張之洞對日本的無理要求進行了駁斥,可是卻獨木難支——朝中目前要麼是麻木不仁懾於甲午戰敗不願意因爲此事而再次挑起中日戰端;要麼以康有爲爲主的知識分子希望中日兩國能夠和平相處……說來說去就是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支持張之洞的,不過也倒是沒有一個人說同意日本的要求進行賠償。

八月六日,譚延再次上書朝廷,這一次是他單獨上書,因爲五日譚延通過電報將總署內混亂不堪的狀況和李鴻章進行簡單地說明,回電卻不是李鴻章——據李經方說。李鴻章在看過電報病情加重。吐血之後處於昏迷,希望譚延不要將京師不利地消息傳過來。

八月六日當晚。譚延給張之洞致電,要求朝廷必須對日本走私爲革命黨提供軍火一事做出最後的決斷,並且會見天津各大中外報紙記者,以非常嚴厲的口吻質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各位堂官——所有人都明白,這位中國最年輕也是最有權勢的總督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康有爲,因爲康有爲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作爲光緒皇帝親自提拔的大臣在這件事上卻沒有任何作爲。

就在轉天康有爲看到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充斥着北洋大臣譚延譴責他對日本地妥靖政策地時候,北洋海軍所有戰艦全部生火出海——北洋打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地態度。現在北洋海軍擁有龍旗號戰列艦一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四艘(還有一艘爲南洋水師的旗艦),龍威級巡洋艦三艘,五艘“海”字號巡洋艦(從德國進口的一艘七千噸級裝甲巡洋艦,後定名爲“海石”)、鎮遠艦和十餘艘魚雷獵艦。北洋海軍林泰曾、鄧世昌以下各級海軍將領收到的電報中,譚延命令他們“伺機與日本艦隊展開海上決戰,摧毀其主力戰艦!”

經過甲午海戰後,不過六年的時間,北洋海軍在總噸位上再次超過了日本,成爲亞洲第一的海軍。不論是在噸位上還是戰艦先進程度上,北洋海軍都要比日本海軍高出一頭,並且在裝甲防護和航速上對日本海軍有着絕對的優勢。

昔日中日海軍幾乎同時間進行現代化建設。不過中國憑藉相對雄厚的國力先期成軍,那也是北洋海軍最爲得意的日子。不過日本後期發力,整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奮起直追,雖然比北洋海軍晚了一步。但卻大量採用最新技術武裝艦隊,這六年反倒是北洋海軍固步自封時期。

甲午戰爭後,譚延重新組建了新的北洋海軍。加上李鴻章和沈葆楨地老家底,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又重建了一支更爲強大的北洋海軍。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沒有想到,昔日的手下敗將這麼快便撫平了戰爭地創傷,又一次走到了自己的前面。其實在龍威級巡洋艦服役北洋之時,日本就已經有所察覺,開始攢錢購買新艦,甚至還想謀求自己造艦,可惜效果並不明顯,直到旅順造船所秘密建造的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出世服役北洋之後。日本人終於急了。

在譚延看來他已經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統合有限的資源重新打造一支海軍和一個爲之配套的龐大的造艦體系;最後便是成功的將日本拖入了海軍軍備競賽。日本爲了優先發展海軍,終止了陸軍的建設,即便如此面對如此昂貴的海軍,日本在撫平自己的戰爭創傷之後,對於發展海軍已經到了黔驢技窮地地步,即便如此日本海軍想要達到在數據層面對中國的優勢也要等上一兩年。

本來譚延在制訂“造反”計劃的時候,最大的麻煩便是國內未穩就要面對日本的武裝干涉,而現在日本居然爲了擾亂中國政局而扶植革命黨起義軍,這給了譚延一個提前解決日本海軍的機會——在造反之前先將日本人打趴下。免得到時候陰溝裡翻船。這也是譚延並沒有對北洋海軍加強滲透的擔心。他害怕到時候北洋海軍會因爲自己造反而造成內部分裂,從而產生戰鬥力下降的惡果——與其晚打不如現在就打!

北洋海軍主力戰艦全體生火出海,開始向朝鮮方向駛去——那裡正是日本聯合艦隊經常活動的區域。而在命令北洋海軍出海地同時,譚延也將北洋陸軍第一鎮擺放在天津周邊展開,以陸軍地攻擊姿態來表明譚延的主張,同時也是爲了保證北洋大腦的安全。就連列車炮也被譚延給拉了出來——天津機器局所生產專門裝備北洋陸軍的一百五十毫米列車炮四門,作爲以策應意外情況。準備給北洋陸軍打攻城戰使用的。這樣的大殺器在中國只有旅順和威海衛才裝備。不過它們都是十寸的火炮,作爲北洋海軍基地防衛地重要補充力量存在。

北洋海軍主力出海與很多人想象中地都不同。艦隊還爲數艘貨輪護航——這些貨輪上都滿載武器彈藥,爲駐守在鴨綠江一線的第二、三、四鎮補充武器彈藥。譚延給北洋海軍下達地命令會使得北洋海軍在發現日本聯合艦隊那兩艘主力戰列艦之時,便會在第一時間發動進攻,如此一來中日兩國必然會陷入大戰之中,譚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將日本人趕出朝鮮半島的,而完成這樣的任務,對北洋陸軍來說還欠缺足夠的物資補給。

在譚延看來北洋海軍如此興師動衆的前往朝鮮附近海域,一直視朝鮮爲嘴裡的肉的日本,北洋海軍的行動一定會引起日本聯合艦隊注意,而日本的那兩艘戰列艦根據情報現在就活躍在那片水域。別的戰艦譚延可以不用在乎,但是日本的八島、富士兩艘戰列艦是他心頭的一根刺,要想自己在造反的時候日本沒有能力干涉,那必須要做掉這兩艘戰列艦,讓日本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至於其他戰艦譚延並不放在心上。

正如譚延所預料的那樣,日本在北洋海軍生火出港的第一時間便通過間諜得知這一消息,可以說當這則情報擺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桌面上的時候,清政府的統治者們還並不知道北洋海軍已經出航了。

自甲午戰爭中日本艦隊司令官伊東佑亨自殺身亡之後,東鄉平八郎比歷史上更早的接任了聯合艦隊司令官的職位。在本國建設海軍無力的情況下,東鄉平八郎擔負起了作爲艦隊司令官地職責,對於海軍訓練是一天也沒有放下,同時也密切關注大海對岸那個國家海軍發展的一切細微動向。

當龍威級巡洋艦下水服役北洋海軍之時,日本政府只是有些緊張而已。但是對東鄉平八郎而言就是震撼。隨着各種情報都指向了“幕後的北洋大臣”譚延之時,旅順造船所的靖海級裝甲巡洋艦也下水服役北洋海軍,留給日本人地只能是“危機四伏”。自九八年靖海級裝甲巡洋艦裝備北洋海軍之時,東鄉平八郎已經判斷中日第二次大海戰已經不可避免。所以自從那時起東鄉平八郎就爲配合當時日本正在醞釀當中的購艦計劃而抓緊時間訓練海軍官兵。

只不過中國比日本擁有太多的優勢,有時候連東鄉平八郎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什麼時候中國居然有這麼強地造艦能力了?更可怕的是中國發展自造戰艦工業體系居然很少借用外國人的幫助,尤其是在戰艦設計上更是如此。而日本當年爲了發展自己的造艦工業,還聘請了白勞易等世界知名的專家來日本幫助設計建造戰艦。

在暫時無法添加新式戰艦的階段,東鄉平八郎嚴格訓練日本海軍的炮術,只是此時他才意識到甲午戰爭打垮的不僅是中日兩國的軍艦,還有寶貴地士兵資源——他不可能像譚延那樣手中掌握着龐大的資源,對譚延而言造艦難度是最大的,但是在教育投資和人才培養上相反最容易,因爲教育投資是隱性的,而軍工投資最明顯的成果戰艦卻是無法遮蓋的。東鄉平八郎的困難就在於如何獲得足夠合格的海軍士兵。這種情況在日本增加了兩條新式戰列艦之後顯得尤爲突出。

“現在還沒有辦法來判斷中國北洋海軍此行的目地地,自從北洋海軍主力戰艦出海之後,只知道其艦隊分成兩部分,四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單獨成爲一隊,其餘戰艦爲一隊……”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說道。

東鄉平八郎在鋪展開地海圖上思索了半天說道:“北洋海軍無非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北上進入朝鮮海域,另外一個便是南下加強中國廣東水師的防禦封鎖……以在下看來北洋艦隊一分爲二絕對不是分兵同時進行南下和北上,而只能超一個方向,其中最大可能便是進入朝鮮海域。至於南下的價值不大。所以可能性微乎其微……”

東鄉平八郎將手中的鉛筆放在海圖上說道:“海軍大臣閣下,屬下可否冒昧的問一句……中國廣東水師截獲的軍火走私船是否是我國政府支持所爲?還是民間所爲?”

山本權兵衛眉頭一皺說道:“這有什麼關係麼?中國扣留我大日本帝國商船,這本身就是挑釁!”

“海軍大臣閣下,請恕屬下直言,此時激怒中國並非是一個最佳時機,至少也應該等待到我們從英國訂購的主力戰艦形成戰鬥力之時纔是最佳時刻……不可否認中國在這幾年中對北洋海軍投入很大,而且不同於李鴻章時代地北洋。現在地北洋大臣更喜歡從西方引進先進的技術來自己建造主力戰艦。儘管北洋服役地數艘新式戰艦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其戰鬥力還有待評估。但是其航速、火力和裝甲防護都遠勝於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戰艦……”東鄉平八郎站直身體說道。

“東鄉君,你可知道現在我們腳下的聯合艦隊旗艦富士號和同級的八島號戰列艦是如何來的麼?”山本權兵衛反問道。

東鄉平八郎不假思索的說道:“是當年爲了應對北洋海軍的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專門從英國訂購的,以我們當時的實力僅憑三景艦是很難擊沉定鎮兩艘巨型鐵甲艦的,儘管在很多技術方面這兩艘鐵甲艦是遠遠落後於當時我們聯合海軍戰艦,我們的三景艦爲了能夠獲得擊沉這兩艘鐵甲艦的火力,犧牲了很多性能加強了主炮火力……不過經過甲午海戰,事實證明當初我們在三景艦上的投入是錯誤的,這兩艘鐵甲艦若想擊沉的話,只有我們現在的富士和八島兩艦纔可以做到……”

第113章 內外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11章 危機第314章 熱火第81章 戲園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97章 枯棋第165章 叛亂第44章 水霧第118章 暗流第343章 市場第70章 危機第184章 扶植第233章 接風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59章 銀元第387章 對峙第340章 貪污第7章 賠罪第383章 控制第78章 燃燒第189章 擊沉第52章 生路第85章 出山第64章 重逢第245章 選擇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214章 莊家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328章 施壓第42章 風起第222章 坐莊第193章 庭辯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00章 外圍第25章 求去第118章 暗流第194章 廷議第213章 皇權第143章 造艦第195章 策略第193章 庭辯第249章 遭遇第69章 籌款第110章 狀元第8章 賭徒第314章 熱火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6章 計較第165章 叛亂第375章 爭奪第25章 求去第338章 矛盾第301章 圍堵第33章 拆補第97章 枯棋第361章 轉折第25章 求去第204章 起步第335章 發難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5章 求去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215章 憲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8章 造假第18章 靚影第19章 老丈人第176章 變法九要第293章 據點第31章 丟車保帥第29章 隱憂第295章 國與家第231章 玄機第379章 焦點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325章 垮塌第6章 賭局第14章 揚名第25章 求去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59章 銀元第12章 勸學第92章 咽喉第59章 毒計第192章 申訴第233章 接風第92章 咽喉第241章 權力第115章 父子第9章 庶出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99章 壓力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157章 互惠第88章 反算第345章 投子第197章 設障第369章 分化
第113章 內外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11章 危機第314章 熱火第81章 戲園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97章 枯棋第165章 叛亂第44章 水霧第118章 暗流第343章 市場第70章 危機第184章 扶植第233章 接風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59章 銀元第387章 對峙第340章 貪污第7章 賠罪第383章 控制第78章 燃燒第189章 擊沉第52章 生路第85章 出山第64章 重逢第245章 選擇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214章 莊家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328章 施壓第42章 風起第222章 坐莊第193章 庭辯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00章 外圍第25章 求去第118章 暗流第194章 廷議第213章 皇權第143章 造艦第195章 策略第193章 庭辯第249章 遭遇第69章 籌款第110章 狀元第8章 賭徒第314章 熱火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6章 計較第165章 叛亂第375章 爭奪第25章 求去第338章 矛盾第301章 圍堵第33章 拆補第97章 枯棋第361章 轉折第25章 求去第204章 起步第335章 發難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5章 求去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215章 憲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8章 造假第18章 靚影第19章 老丈人第176章 變法九要第293章 據點第31章 丟車保帥第29章 隱憂第295章 國與家第231章 玄機第379章 焦點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325章 垮塌第6章 賭局第14章 揚名第25章 求去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59章 銀元第12章 勸學第92章 咽喉第59章 毒計第192章 申訴第233章 接風第92章 咽喉第241章 權力第115章 父子第9章 庶出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99章 壓力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157章 互惠第88章 反算第345章 投子第197章 設障第369章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