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狀元

“我日!這傢伙簡直就是我的幸運星啊!”譚延闓心中高興的想到,在湖南的時候這傢伙報名就是一個解元,現在京師考會試,也是這傢伙報喜,還是第一名會元,難道趙恆君這傢伙就是傳說中的喜多郎?!

一會因爲趙恆君一路的吆喝,譚延闓府邸上下的人們都聚攏過來向譚延闓道喜,原本早已睡下的譚鍾麟因爲確定了兒子中試的消息而起來——普通名次也就罷了,這一次譚延闓中的是會元,這可非同一般,湖南二百多年沒有出過會元,爲此湖南商人在京師的湖湘會館存下了一筆鉅款,只要那個湖南人考中會元,便可以憑着會元的名頭到會館直接領取。

湖南自古以來便是文人薈萃,但是它因爲地形的緣故,雖然湖南不像山西地貧或是紹興地少那樣,形成著名的晉商和紹興師爺團體,不過很多湖南人都外出謀生,經商的沒有山西人那樣名氣大,但湘商也是非常有實力的。存在湖湘會館的那筆獎勵會元的鉅款,譚延闓早就聽老頭子說過,在老頭子考進士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時間這麼長,前後幾代湘商都捐過銀子,累積到今天恐怕也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了。

“好了好了!現在我還是不是進士呢,等過了複試的關口,大家再道賀也不晚,現在子時都快過了,大家還是早些休息!”譚延闓將鬧鬧哄哄的人們趕回去之後,便搖搖頭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在這個時代接觸的東西越多,科考時間越長。也就越明白這一家科考中舉遠非這麼簡單。這絕對是通往財富和名望地通天梯。無論在湖南地鄉試還是順天貢院的會試考場上,他都看到了白髮蒼蒼的考生。不過在科舉考試八股文地問題上,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八股文可不是誰想寫就可以寫得了的。這裡面涉及的唐詩、宋詞、元曲甚至還有漢賦中的許多元素,寫一手漂亮的八股文絕非是你有思想便可以寫得出來。

譚鍾麟雖然高興兒子考上了會元,但是這麼大歲數地他對什麼都看開了,也就是笑笑了事,順便還囑咐了方榕卿,譚府上下全部僕役都要打賞。飯菜改善也讓大家高興一番,隨後便回去休息了。

而譚延闓則對方榕卿笑着說道:“滿意了?會元夫人?我們湖南人在清朝還沒有出過會元哩,你可是首席會元夫人!”

方榕卿笑着推了他一把說道:“早些休息,等明天早上肯定少不了上門討喜的人,再說過幾天還要複試呢!”

經過會試和複試中試的生員,還不能夠稱爲進士,只有通過了殿試纔算真正的進士及第。而殿試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所以殿試取中的生員又稱“天子門生”。譚延闓參加的這次會試一共取士有三百一十名之多,但是還要經過複試和殿試的搏殺,中間少不得還要淘汰一批人,剩下來地這些命運的寵兒纔有資格稱爲進士。算是走完科舉之路,完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漫長之路。

幾天後複試。譚延闓也用不着受九天泡在貢院考房中那份苦罪,直接當天交卷即可,三天後發榜,他有事連戰連捷稱爲複試的一等第一名——此時所有地人都相信,大清有史以來最爲年輕的狀元,第三個三元及第就要誕生了!

不管這個傳言是真是假,譚延闓鄉試輪元、會試又是輪元,這兩戰兩捷加上覆試第一,這次狀元地角逐論呼聲還沒有比他更強的。恭王奕訢也是抽空召見了他一次,名義上譚延闓還掛着軍機章京的官銜,而譚鍾麟是他的多年老友,譚延闓算得上是他的子侄輩,除了贈送一些極爲珍貴之物之外,還是爲了俄國即將聯合其他列強向日本施壓的事情。

譚鍾麟的那份奏摺分別送上了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份奏摺由於出自新任北洋大臣,所以慈禧太后專門御批了這份奏摺,並且指使相關衙門按照御批來辦理。恭親王奕訢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後,同俄國駐華公使喀希尼接觸,並且表示若是俄國能夠聯合其他列強國家對日本施壓,迫使其在朝鮮無法駐軍或是做出一定的讓步,清政府將會繼續保證李鴻章曾經做出的承諾——在朝鮮給俄國西伯利亞大鐵路一個出海口,並且以租界的形式出讓九十九年,還會應允西伯利亞大鐵路有限度的經過中國與朝鮮的邊境……

七天後,新貢士們已經在禮部堂官和讀卷官的帶領下,魚貫進入太和殿,而譚延闓則走在了最後一個——殿試將會是新貢士們最後一場角逐,爲了準備這場考試,家住得遠的或是來京寄宿比較遠的,在得知已經會試取士之後,便立刻搬家在朝門左右附近找房子。譚家在

址就在宣武門外南橫街的衚衕中,距離天街只有半步懶得再爲這場考試再搬家的,等他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最後幾名了。

太和殿爲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與慶賀毫無例外的都會在太和殿舉行,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佔舉足輕重地位的殿試,同樣也是在太和殿中舉行。

說起來這殿試試題隨着國家的命運也是在不斷的演變,以前沒有列強威脅之前,殿試的策問不過是崇學、吏治、民生、靖邊等大而空泛的題目。隨着鴉片戰爭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中國的國門之後,這殿試策問中的試題也開始慢慢的走向實際——“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說實在的,在譚延闓看來就這些試題放在百年以後也是極爲有水準的題目,當然殿試地試卷上還有幾道其他地題目。不過就這兩道題目來看。譚延闓估計可能會難死一大幫人——這些皓首窮經的貢生們讀了一輩子的四書五經,哪裡懂得什麼外交啊?當然也有很厲害地人物——楊銳,譚延闓在軍機處曾經有過幾次交往的楊銳在他心中就是非常厲害的傢伙了。而且還是張之洞通過前軍機大臣張之萬進入軍機處辦事,他的水平在譚延闓看來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在譚延闓拿到題目後,心中計較了一番後便下筆開始答卷——這一次他可不是用那飽滿的顏體楷書來答卷,別看光緒皇帝在太和殿地寶座上正襟危坐,但是這卷子出狀元可沒他什麼事情的,最終誰是狀元這都要看老太太的對誰來點頭了。慈禧太后見過譚延闓。這是他在這羣貢生中最大的優勢,現在也不是戌戌變法譚嗣同現在還沒有冒頭,老太太對姓譚的人還沒有什麼惡感,剩下來的就看字體了,他這次可是用的就是仿慈禧的細筆書法來答卷。

面對最後一場考試,譚延闓也是精神亢奮——這將是他在科舉考場上地最後一戰,先前的解元、會元他都拿到手了,他也不奢望能夠弄到狀元。但是進士是絕對不能跑的,否則還要等上三年,搞不好碰上歷史上的戊戌變法將科舉考試給停了,雖然後面還有機會。但是還要受這麼多年地煎熬,那他是絕對不甘心的。在拿到題目後。譚延闓覺得筆下有如神助,兩三千言地策論幾乎是洋洋灑灑,一揮而就。答完卷後仔細審視了一番試卷後,沒有什麼犯忌諱和錯字之類的錯誤,他便起身交卷——當他交卷的時候,在場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過來,這傢伙在科考場上是每一次都第一個交卷,別人還沒有落筆呢,人家就交卷了,這實力差別會有這麼大麼?!

轉天紫禁城西暖閣,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這一天不用總管太監李蓮英催請,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爲寵愛的榮壽公主也一大早就來到西暖閣中請安——恭親王奕訢對於譚延闓還是非常重視的,將近半年來,這個年輕人在他身邊真是幫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復劉銘傳和外連張之洞主和,這些事情都是譚延闓出面搞定的,現在譚延闓將會面臨最重要的殿試,所以便事先安排好女兒進宮請安的機會,在慈禧太后耳旁吹一吹風。

在咸豐皇帝時代的時候,殿試欽點“三鼎甲”這種事情絕對是皇帝要親力親爲的,而且即便是皇帝親辦此事,主考官各自推選的卷子加起來有十份,這十份卷子都彌封好的,皇帝也不知道是誰對誰的卷子,只有在御筆欽點之後,由大考官拆開彌封這才知道誰是狀元。後來這一規矩隨着慈禧的強勢崛起也就被打破了,以前慈安太后在的時候,這項工作還是由皇帝來完成,但是兩宮太后必須過眼纔可以,現在有誰能夠比慈禧更有權威?等到了這個時候,卷子擺在慈禧面前考生姓名籍貫都是拆開的,就看哪個人更和老佛爺的心意了。

慈禧太后將十份卷子擺在眼前,最顯眼的第一份卷子所用的書法居然和她的一樣,如果不仔細看,就連慈禧太后本人還以爲是自己答的卷子,這讓慈禧太后大吃一驚,拿起來一看,卷子原本彌封的地方寫着湖南茶陵譚延闓。看到這個名字,慈禧太后就笑了,主考官裕德也是察言觀色,連忙上前說道:“這第一份卷子是我們四考官都覺得最滿意的一份,卷子答得氣勢雄渾,一氣呵成,不僅文章做的漂亮,對於試題的回答策論也是對朝廷不無補益……”

慈禧太后笑了笑說道:“這個少年哀家也曾在這西暖閣中見過,當時這裡跪了一地的一二品

可是誰也沒有這個少年看得清楚!歷代讀卷官都是重問,因爲這文字寫得好不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而策論寫得好不好,好在哪裡就很難說了。若是讀卷大臣是庸常之輩,更是多以書法論高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慣例。當年的張之洞就是差點錯過去。好在……”

慈禧太后提拔張之洞。這在張之洞顯達之後便被人廣爲所知,平心而論慈禧太后這輩子提拔的官員十個裡面有九個半是酒囊飯袋,不過在張之洞地問題上卻是難能可貴地對了一次。而張之洞在京做翰林之時“四諫”、“六君子”、“十朋”之時,也唯有張之洞最後做了疆臣,其他人都隨着慈禧太后鐵腕打擊清流之下要麼灰飛煙滅,要麼是心灰意冷。

慈禧太后彷彿自嘲的笑了笑,啪的一聲將試卷放在案几上,榮壽公主眼明手快。便將已經點了硃砂地毛筆放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便用這支硃筆在譚延闓的名字下面點了一點笑着說道:“今科所取,甚和哀家心意,裕德?!”

“臣在!”裕德向前走上一步跪下,雙手從榮壽公主手中拿過點了硃批的試卷。

慈禧太后高聲宣佈:“第一甲第一名,湖南茶陵譚延闓!”

張百熙上前跪下說道:“恭喜聖母皇太后,湖南茶陵譚延闓乃光緒十九年解元,會試又再次輪元。今科殿試輪元,乃是三元及第。譚延闓還補足了湖南自我大清立國以來二百多年湖南無會元的缺憾,恰逢乙末會試乃應聖母皇太后萬壽壽辰而開,實乃聖母皇太后祥瑞。乃我大清之幸!”

張百熙跪在那裡說得非常激動,到最後竟然會哭出來。泣不成聲。這也是難怪張百熙會如此激動,以湖南文風之鼎盛,二百多年居然沒有出過一個會元,就是在江浙兩省壟斷狀元的情況下,湖南還有兩個狀元呢,這會元卻是一個沒有,現在譚延闓補齊了湖南人這個巨大的缺憾,身爲同鄉他是極爲激動地。

最重要的還是因爲去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敗以至簽訂了三千五百萬兩賠款的條約,這讓中國舉國上下都是憤慨不已,朝廷的威信也是降低到了低谷,民間對慈禧太后過壽用黃海換來了一個昆明湖十分不滿。今科譚延闓連中三元,自乾隆、嘉慶年間兩次連中三元后,就再也沒有過,這對於清政府來說卻是是一劑非常有力的強心針。。

翁同龢在知道西暖閣中那位老太太居然將“三鼎甲”的權力給弄去了之後,也是不禁苦笑的搖搖頭——最近西邊那位越來越彰顯她的存在了,就連輪才大典這種只有皇帝欽點地事情,都由她來代勞了。不過當翁同龢得知譚延闓被慈禧太后點爲狀元后,倒是沒有多少吃驚,反而認爲這是理所當然,先不論卷子如何,就是出於政治需要,儘管譚家和自己有些不對頭,但他也會建議光緒皇帝能夠點譚延闓爲狀元,以連中三元的盛事來遮掩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影響。

不過當翁同龢拿到譚延闓的卷子之後,他地臉色變了——譚延闓殿試卷子上的筆跡幾乎和西邊那位如出一轍,他地字跡翁同龢是非常清楚的,四年前翁同龢還專門指點過譚延闓書法,兩人寫的同樣都是很少有人問津的顏體書法,而今……

“譚氏父子這次算是什麼?!難道都投靠太后了麼?!”翁同龢心中有些憤恨,同樣是讀書人過來的他明白,一手筆體想要改變會有多苦難,古往今來不乏一些天才人物深得書法精髓,可以寫兩三種字體,但是最出名的只能有一種,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練出兩手風格迥異不同的書法來,譚延闓莫非是舍了顏體了麼?!

“不錯!不錯!”光緒皇帝在看到譚延闓這份殿試試卷之後,卻是出口讚揚——殿試上的策論有兩道是非常砌合實際的,關乎外交和他心中早就若有所思的變法內容。這篇策論寫得極其有氣勢,而且也是頗讓人發人深省,光緒皇帝倒是頗爲欣賞。

當譚延闓在太和殿一大羣新科進士們跪在一起得知已經是狀元的時候,他的腦袋都成了一片空白。當狀元郎譚延闓身着大紅狀元袍,頭戴三枝九葉金花,跨馬遊街之時,他才明白什麼是九城轟動,萬人空巷,當午門鐘鼓齊鳴的時候,跨立在馬上的譚延闓甚至感覺到整個九州大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名字就像風一樣被傳遍了大江南北,很快便傳遍了天下。

這是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初三,三年一科的乙末會試終於在譚延闓的滿腹得意之下,結束了。祖國萬歲!。

第8章 賭徒第338章 矛盾第308章 必勝第253章 轉折第53章 權力第278章 未來第56章 邀請第197章 設障第380章 開戰第34章 會面第246章 弓弦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44章 南洋第232章 力辭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244章 導火索第306章 誘敵第183章 回報第28章 趣事第323章 讓步第35章 肥羊第76章 心遠第339章 棋子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71章 東雲第329章 清洗第220章 刺殺第210章 真假第225章 線路第154章 奧運會第271章 交易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8章 抵羊第204章 起步第382章 遠慮第203章 潛艇第45章 厚禮第232章 力辭第106章 公車第21章 教官第64章 重逢第225章 線路第337章 監察第387章 對峙第244章 導火索第2章 秀才第304章 博弈第122章 養狗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81章 順風船第318章 南下第140章 陰影第201章 散財第383章 控制第310章 乾坤第117章 約定第392章 西湖第252章 猙獰第282章 北洋第5章 戒毒第64章 重逢第15章 婚事第305章 轉機第247章 下注第一百零三章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20章 刺殺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185章 閒子第6章 賭局第31章 丟車保帥第50章 苦戰第156章 留學生第39章 國貨第40章 盤根錯節第373章 新裝備第98章 機鋒第352章 爆料第94章 惡魔第98章 機鋒第58章 內爭第99章 壓力第58章 內爭第151章 鬧劇第271章 交易第316章 依託第30章 告密第235章 影子第50章 苦戰第389章 調整第29章 隱憂第51章 絕望第一百零三章第259章 寶庫第340章 貪污第111章 危機第191章 綁架第255章 陰雲第371章 東雲第198章 陷害
第8章 賭徒第338章 矛盾第308章 必勝第253章 轉折第53章 權力第278章 未來第56章 邀請第197章 設障第380章 開戰第34章 會面第246章 弓弦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44章 南洋第232章 力辭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244章 導火索第306章 誘敵第183章 回報第28章 趣事第323章 讓步第35章 肥羊第76章 心遠第339章 棋子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71章 東雲第329章 清洗第220章 刺殺第210章 真假第225章 線路第154章 奧運會第271章 交易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8章 抵羊第204章 起步第382章 遠慮第203章 潛艇第45章 厚禮第232章 力辭第106章 公車第21章 教官第64章 重逢第225章 線路第337章 監察第387章 對峙第244章 導火索第2章 秀才第304章 博弈第122章 養狗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81章 順風船第318章 南下第140章 陰影第201章 散財第383章 控制第310章 乾坤第117章 約定第392章 西湖第252章 猙獰第282章 北洋第5章 戒毒第64章 重逢第15章 婚事第305章 轉機第247章 下注第一百零三章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20章 刺殺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185章 閒子第6章 賭局第31章 丟車保帥第50章 苦戰第156章 留學生第39章 國貨第40章 盤根錯節第373章 新裝備第98章 機鋒第352章 爆料第94章 惡魔第98章 機鋒第58章 內爭第99章 壓力第58章 內爭第151章 鬧劇第271章 交易第316章 依託第30章 告密第235章 影子第50章 苦戰第389章 調整第29章 隱憂第51章 絕望第一百零三章第259章 寶庫第340章 貪污第111章 危機第191章 綁架第255章 陰雲第371章 東雲第198章 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