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西安
西安站那位女站長一共給了二張下鋪一張中鋪,李見亮那張是下鋪。田燕隨雷公武來到跟前,二話沒說,一擡腿在李見亮的下鋪牀沿上墊了一腳,一縱身,已飛身躍上李見亮這邊的中鋪。看到雷公武無奈的瞅了她一眼,自己也吐了吐舌頭,但臉上的愁容依舊,雷公武轉身在李見亮對面坐下,李見亮此時已禮貌站了起來。
“雷處,你們好。”
“不好。”不待雷公武發聲,田燕在中鋪已撅起了嘴巴。
“怎麼了?”李見亮詫異的問道,“誰又惹上你了?”
“你別管她。”雷公武伸手將李見亮拉坐在自己身邊。
“不過也要告訴你,原本我是今晚由北京飛重慶的,臨時決定先和你們一同去合肥,等到了那兒,可能我還要回趟北京總部或直接去重慶。”
“雷處,你們有公務最好你們先去處理,我這邊沒事的。”李見亮急切的說道。
“不是,不過可以告訴你,來之前我們接到內部通報。昨晚三棵樹開往吉林的438次旅客列車,在列車開到背蔭河車站時撞上了迎面駛來的一趟貨車。”
“什麼,怎麼會這樣?”這一消息着實讓剛經歷一場火車事故的李見亮驚鄂不已。
“正面撞上,什麼情況?”
“據說是火車制動失靈。”田燕呦呦的嘟囔一句,“怎麼會,火車剎車失靈?再說,二列火車咋會開到一股道上?還迎面?我不信,哪有這麼蹊蹺的事。”
此刻冷靜下來的李見亮腦海裡迅速掃描剛獲得的信息,試圖挖掘出深藏在某處的未知的一幕。
“雷處,你剛纔說火車是在哪裡出事的?”
“內部警情通報是說在背蔭河車站,哈爾濱地界。”東北姑娘田燕對家門口的地方還算熟悉。
“哦,那我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拉法到哈爾濱鐵路線上的一個小站。說到這地方,可就有點信息量了。”
“這地方有什麼特別嗎?”
“拉濱線始建於1932年,這個背蔭河車站距哈爾濱東站83.5公里。侵華日軍曾在此建秘密細菌戰試驗場,用抗聯戰俘和中國百姓活體進行試驗。”
“真的嗎,有這事?”雷公武田燕几乎同聲脫口。
“應該千真萬確。記得爲此當時吳歡還替我查過一份一九四零年出版的日文資料,記載了拉濱線的修築過程:
哈爾濱至吉林拉法的主線的建設是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一九三二年(日本昭和七年)一月以空中攝影爲基礎進行測量開始,同年六月着手施工,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十二月完成, 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開始營運。”
“並且明確提出:主線的建設是爲了北滿開發而快速完成的。這條鐵路的完成給舊北滿鐵路帶來了軍事、政治、經濟方面極大的影響。對當年迫使俄國把北滿鐵路無條件的讓渡給日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看到李見亮緩慢但清晰的介紹,田燕雷公武二人不在疑惑,畢竟他們早已領教過李見亮的記憶力。
此時,李見亮依然靜靜地口述着腦海裡的關聯信息:
“一九三三年八月,侵華日軍細菌戰核心人物之一,日本細菌學家石井四郎在哈爾濱南崗宣化街和文廟街的接壤處秘密設立了一個細菌戰基地,即‘石井部隊’,化名爲‘加茂部隊’,對外也用過‘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的名稱。同時,在拉濱線背蔭河站東南二公里處,秘密建起細菌試驗場。該細菌試驗場由日軍大尉中馬管轄,故又有‘中馬城’之稱。
這個‘中馬城’南北長約五百米,東西寬約三百米,周圍有三米多高的圍牆,牆上布鐵絲網,四角有炮樓,頂部安裝探照燈。正門朝北,城牆外有護城壕,上設吊橋,並設重兵把守,可謂與世隔絕,戒備森嚴。深夜,常有帆布篷汽車出入,車內的慘叫聲,常把住在附近百姓從睡夢中驚醒。‘中馬城’城內有個獨院,四周是高牆,牆上布電網。院內監獄可容納五百人,還有地下試驗室和焚燒屍體的煉人爐。夜間煉人時,煉人爐大煙囪濃煙滾滾,散發出焚燒屍體的焦臭味
‘中馬城’與拉濱線相距千餘米,不僅不許中國人靠近,就連火車經過背蔭河車站時,也要放下車窗簾,嚴禁旅客向車外張望。一九三四年,日軍在背蔭河蛤蟆塘村建起一座兵營,專門保護‘中馬城’安全。而細菌實驗場‘中馬城’的建立,就是在拉濱線的修築工程啓動之後。它是日軍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細菌試驗場,也是臭名昭著的日本731細菌部隊哈爾濱平房試驗場的前身。”
“這幫人爲什麼選擇這裡?因爲這個?”田燕脫口問道。李見亮收回眼神,看了看田燕。
“對,很好的思路。”面對雷公武的認同,李見亮轉過頭看着對方。
“雷處,請轉告我大哥和朱主任,可以重點查一下出事火車線路、地點的背景資料,彙總對比看有什麼特點信息。僅就目前來看,肇事方事先是否掌握上述背景信息雖不得而知,但從對方接連選擇我們鐵路實施破壞,說明似乎對我們鐵路運輸的現狀特點很是瞭解,對於事件本身在目標地背景選擇、植入動因方式、造成破壞時機等方面是否有其他共有特點進行篩選覈查。”
“明白,我這就去。”
雷公武在心裡越來越喜歡眼前這個年輕人了。同時知道這個信息的重要程度,說完起身離開了車廂,應該是去聯繫列車長了。
不到十分鐘雷公武轉身回來了,目前在列車上只能與鐵路系統實現有限通訊,要想與北京通話只能等到靠站後在車站方可以進行。列車長已與前方站點聯繫好,火車一停即可給予電話聯繫北京提供方便。
“雷處,請教一個問題,”李見亮像是自言自語。
“你說,只要我知道的。”
“你說,我們國家的列車體系在防止這類事件的保護措施中,是不是所有公共交通中最薄弱的?”
“這個問題上次在郴州事故分析時有過討論。基本結論是這樣,我們目前的交通運輸體系安保仍處於上個世紀水平,其特點是羣防羣治,人工監管。但由於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人員流動量巨增,尤其是像每年這個春運時期,節前節後,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人員流動量更是出現短期超高增加。這樣羣防羣治不僅實質上已然崩潰,連口頭上都很少再提了。人工監管原先具體落實在購票環節和進站候車檢票環節。但由於全國的交通體系,一直只是對購買軟臥車票、輪船的一二等艙以及飛機票有提供單位介紹信的要求,絕大多數乘客沒有購票身份驗證環節,即使這一少部分要求出具單位介紹信驗證的,在目前的造假技術普及環境下也是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