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熊敏訥的憋屈

——二合一,四千字大章——

大宏王朝的天子璽,並未在這些人的身上,早在他們意識到危險來臨之際,便偷偷地藏了起來。

地點就在蒼城的一座客棧中,埋在了地下,當時是一位老臣所藏,但是早在前兩年,那位老臣便挨不過刑罰,死在了大獄中。

好在,搜索範圍並不是很廣。

楊沐下令錦衣衛,立即趕赴蒼城,務必要將天子璽找到,完完整整的帶回來。

由於遷都之後,兩地存在一些距離,所以等他拿到天子璽後,已經是半個月後。

大宏王朝的天子璽,並不是楊沐印象中,那種四四方方的一個印章,而是在四周,也鐫刻着一些銘文。

在上方,則是一些浮雕,隱約可以見到是一副大宏王朝的初代天子登基的景況,宣揚着受命於天的那一套。

在見到天子璽的那一刻,旁邊侍立的姬安陵與姬卿月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們很不是滋味。

代表着一個王朝至高權力的天子璽,被她們親手交到了一個異國皇帝的手裡,並且爲了活命與心裡那一丁點的希望,還委屈自己進宮侍奉這個人。

心裡總是有千般苦楚,她們都不能表現出來。

楊沐只是看了一會兒,就將天子璽放下,點了點頭道:“不錯,讓外交部與錦衣衛做準備,明日就啓辰趕赴大宏王朝,帶上國書,獻上這份大禮。”

“臣妾恭喜陛下。”

姬安陵與姬卿月,同時對楊沐施禮。

“哈哈哈,也該恭喜你們自己。”楊沐點了點她們二人,道:“好了,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來,你們的身子也養得差不多了,今天晚上就入殿侍寢吧。”

入殿侍寢……還是到了一天了麼。

姬安陵與姬卿月的心中失落,這些天她們在宮中修養,錦衣玉食,每日享受着宮女的伺候,與過去每日受刑相比,簡直是神仙般的日子,本來心裡還有些許的僥倖,以爲蒼國皇帝會淡忘了此事,或者說蒼國皇帝只是看重她們的身份,留待後用而已,後宮佳麗如雲,早已經把她們給忘記了,沒想到今天特地點了出來。

楊沐不管二人是什麼反應,直接一邊一個摟着她們,就大殿中動手動腳起來,不一會兒便傳來一聲聲"jiaochuan",在宮女內侍的伺候下,進入了內殿暖閣。

……

太鼎十五年,二月。

此時,正是龍擡頭之際,蒼國以援護祥國爲由,派出朱雀軍團穿過炎國,進駐到了祥國境內。

與此同時,又接受了元國的歸附請求,宣佈將元國納入附屬國之列。

這一下,等於是在滾滾油鍋裡,澆了一瓢水。

這代表着什麼?

蒼國出手了!

所有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將此理解爲蒼國的報復,是對去年的時候,楚國驟然宣佈與蒼國決裂的一種回擊。

兩個大國,終於要掰手腕了!

誰都看得出來,元國是楚國在東方的鄰國,距離蒼國太遠了,兩國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正常的軍事交流,蒼國之所以這麼做,絕對是楚國的一種回擊。

蒼國,要出師有名!

各國紛紛猜測,同時也加緊了準備,派出使臣到蒼國,企圖探聽一些口風。

幾個小國是最歡騰的,這幾年被楚國逼得太緊了,好不容易傍上了蒼國這條大腿,纔有了一點點的喘息之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要楚國的實力強大,隨時都有可能有滅亡危機。

現在,終於等到蒼國要對楚國動刀子了,一場互相之間的龍爭虎鬥即將上演,兩國究竟鹿死誰手,馬上就會有答案了。

簡直是大快人心!

而那些與蒼國沒有接壤的大國,對此也持積極看法。

蒼國與楚國大戰,就能消耗雙方的實力,正是各國的崛起之機,譬如魏國和武國,就急不可耐地站出來,在民間製造大批的輿論,傳出楚國要與蒼國開戰的消息。

因爲,這個時代謠言非常可怕的,哪怕是貴族與掌權者,也不乏有熱血的人,多傳出一些消息,說不定就能夠引起兩國朝堂上的輿論變化。

於是,在不久之後,與楚國不相鄰的一些國家,紛紛表示要支持蒼國。

正是由於蒼國出師有名,表現出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爭奪天下的態勢,而是一副要與楚國幹架的樣子,所以哪怕是阮國,也對蒼國沒有多大的敵意,而是靜觀其變,準備坐山觀虎鬥。

與此同時,楚國的貴族們開始對楚皇楚敏訥發難。

在大家的心中,正是楚皇無緣無故的挑釁,這才惹惱了蒼國,今日大家遭受的所有損失,都是因爲皇帝的愚蠢與自大。

世家貴族們,紛紛要求楚皇寫一封國書,派出使臣與蒼國重修舊好。

但是很快就有消息傳出,楚皇熊敏訥連日來年一直在深宮中,拒絕接見任何世家大臣,聽說有屈氏一族的家主在皇宮外堵門,最後在半夜被皇宮內侍給亂棍打了出來。

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一時間,楚國內的議論之聲四起,各種流言甚囂塵上。

而議論得最廣的,就是將楚皇去晉國的先帝相比較。

楚國的臣民百姓,都認爲自己的皇帝陛下,也如同過去的晉國先帝那般,開疆拓土之後得意忘形,剛愎自用了。

於是,各種議論和流言一點點發酵,楚皇熊敏訥在楚國的聲望,開始暴跌,過去一直對其信任的貴族,也開始有些貌合神離了。

對於這一切,楚皇熊敏訥是氣惱萬分。

世家貴族的做法,簡直是過分!

鼠目寸光!

放眼望去,整個朝堂中,竟然找不到一個理解他的人!

要知道,即使在當初,他剛剛下詔與楚國決裂的時候,還算是有一些臣子,在聽他分析了利弊之後,贊成他的這個想法的。

如今,當初那些支持的人,也都默不作聲了,是看到事態嚴重了麼?

楚皇的心裡,涌起了一股悲涼。

這個時候,他無比的羨慕蒼國,因爲蒼國的朝堂中,皇帝的威嚴無與倫比,就算是再大的國家方略,都可以被一言而決,蒼國皇帝不用受世家大族的掣肘,想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哪怕是謠言,都不可能在民間傳播開來。

一方面,是因爲蒼國有那種神器,讓整個蒼國百姓的思想高度的統一,幾乎做到了皇帝一封詔告,下面的官員和百姓,就使勁吆喝贊同的地步,先吆喝後贊同,已經成了蒼國一種另類的形態。

另一方面,是蒼國有着十分苛刻的刑律,膽敢傳播謠言者,要是被追查出來,情節嚴重的那是殺頭的大罪!

由於上面的宣傳,一般都具有十分大的公信力,所以就連各國的朝廷,也幾乎每一期都購買,作爲了解蒼國的一種方式,同時也作爲了解天下各國一些大事的手段。

因爲,如今的蒼城,也就是新蒼城,已經坐實了天下第一城的地位,商貿發達,各國的商人來往其中,天下士子齊聚,文化璀璨的一個地方,儼然成爲了天下的中心和縱觀天下的窗口。

譬如,此時楚皇熊敏訥的桌子上,就擺放着一張報紙。

上面標註的日期,是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一個月之前。

由於兩國斷絕了邦交和貿易,所以每個月的報紙來之不易,是由楚國潛藏在蒼國中的細作,費了很大的一番波折,才帶回來的。

每個月都是如此,所以如今的楚國朝廷中,並不多,最多隻能保證供給頂尖的一批貴族和皇宮而已。

“無意與楚國開戰麼?”

楚皇熊敏訥呢喃了一句,而後便長嘆了一口氣,不屑的嗤笑一聲。

拙劣的藉口!

這只不過是蒼國一塊暫時的遮羞布罷了,他壓根就不相信,蒼國隔着千里之遙,會爲幾個小國搖旗吶喊。

要是在四年前,那個時候小國家還多,蒼國若是有心爭霸,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聯盟手段,能夠快速的增強實力,擴大影響力。

但是,小國家已經被滅得差不多的今天,幾個苟延殘喘的國家還能有什麼用?

隨便一場戰爭,都能將之摧毀。

用蒼國的寓言故事來形容,這就是掩耳盜鈴。

熊敏訥看得很明白,他相信其餘國家的皇帝,也能夠看得明白。

但是,也恰恰是如此,讓她的心裡堵得慌。

爲何?

蒼國一連串的手段下來,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認爲,這是蒼國與楚國之間的矛盾,即便是蒼國要開戰,也是針對楚國,哪怕蒼國的潛在威脅再大,也有楚國在前面頂着。

正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無論誰勝誰負,都會消耗自己的實力,到時候各國再伺機而動也來得及。

別的不說,伐晉之戰這纔剛剛落下帷幕沒幾年,各國現在有一種迷之自信,那就是如果蒼國真的有了超羣的實力,那麼諸國可以效仿當初的會盟伐晉,像擊敗晉國一樣,同樣擊敗蒼國。

“真是一些鼠目寸光的傢伙。”

楚皇熊敏訥嘆了一口氣,心裡十分的遺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楚國如今面臨的危機,與過去蒼國面臨的危機差不多,都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敵,所不同的是,蒼國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敢於拼搏,一力促成了會盟,結成伐晉聯盟。

如今的楚國,雖然沒有當初蒼國面臨的那般嚴重的危機,但是也恰恰是這樣,溫水煮青蛙一般,讓他楚國沒有誓死一搏的氣氛,整個國家上至世族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楚國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認爲如今的楚國已經是當世第一大國,蒼國就算是再強大,雙方在開戰之後,最多也就勢均力敵罷了。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熊敏訥的心裡充斥着彷徨與不安,這些年蒼國一直在對別的國家售賣武器裝備,雖然僅僅是一些常備兵器,但是隻要是通曉行伍軍陣的都知道,蒼國的兵器至少領先了諸國一個時代,只要是裝備了全副蒼國兵器的部隊,哪怕是蒼國士卒身上淘汰的二手裝備,都足以成爲一國的王牌軍隊。

這是多麼的可怕!

最核心、最先進、最強大的兵器,蒼國肯定是不會售賣給各國的,僅僅是這一些普通的蒼國武器裝備就如此之厲害,那麼能夠得到源源不斷兵器補充的蒼**隊,該是多麼強大?

換句話說,蒼國的每一支軍隊,都相當於各**隊裡面,王牌中的王牌!

反觀楚國,自從開始吞併其餘小國的時候,楚國每年與蒼國的武器裝備貿易,就縮減了很多,配額竟然比一些小國還要少。

兩年之前,在楚國迅速擴張之後,蒼國的商務部與外交部那邊,就一直以武器裝備緊張,各國訂單太多爲理由,拖延對楚國的武器出售,換句話說,楚國這幾年得到的,只有一個配額數目,並沒有從蒼國購買到一件能用來參戰的兵器。

所以,最早一批從蒼國購買的兵器,在這兩三年連番大戰的磨損中,也已經消耗過半了,餘下的也需要保養,甚至面臨淘汰的命運。

楚**隊的戰鬥力,註定要比蒼**隊低上一截。

這些差距,不僅是他這個做皇帝的明白,就算是那些世族大臣也明白,也正是如此,給了那些世家大族一個很好的藉口,意思就是奉勸楚國在裝備沒發展來之前,不宜與蒼國爲敵,楚國應該保存實力,以後若是蒼國主動進攻,便可以效仿蒼城會盟來一次楚城會盟,聯合諸國共伐蒼國。

熊敏訥很想掀桌子。

楚國能與當初的蒼國一樣嗎?

首先,說當時的天下環境,晉國太過於強勢,各國都感覺到了一種危機感,凡是與晉國接壤的國家,都被一股莫大的壓力籠罩。

其次,那個時候,蒼國本身的實力並不是十分強大,各國都能夠接受,只是充當一個聯絡的作用。

再然後,就是當時的大禮天子,就在蒼國,也就是說蒼城會盟的大部分影響力,是來自於流亡的大禮天子。

各方面的條件綜合到一起,這才造就了蒼城會盟。

可是如今呢?

楚國並不具備其中的任何一個優勢,如果楚國要號召結盟伐蒼,阮國和雲國這兩個對手,不來搗亂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現在,各國忙着看楚國和蒼國對抗的大戲呢,哪裡有什麼心思,參加什麼會盟。

這不,就在昨天,他就收到了莽國皇帝的一封回信,並且對他的合盟攻蒼一事,直言不諱,十分地不客氣。

用莽國皇帝的原話表述就是——楚皇陛下約莫是搞錯了狀況,莽國與蒼國是友邦,兩國相交甚篤,莽國不與楚國做對已經很不錯了,休要再提合盟對抗蒼國一事,莫要因此壞了兩國邦交。

第350章 阮國女帝抵達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240章 麻將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606章 攻入玉京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590章 東巡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56章 天降奇兵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60章 陣法顯威第477章 楚皇入蒼第29章 顧接不暇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90章 東巡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10章 強推政令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598章 打響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選第535章 組成聯軍?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199章 伏兵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410章 徐樂水第26章 謀劃新軍第477章 楚皇入蒼第384章 確立貨幣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216章 皇子名鈞第271章 毀約第54章 申城之戰第527章 攻城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101章 青龍救駕第365章 募兵制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209章 生擒第127章 援軍覆滅第99章 現身第148章 策馬出巡第311章 不對勁第262章第19章 解惑陽謀第296章 合盟相商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6章 攻心之計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555章 黯然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459章 蒼楚宣戰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398章第35章 御駕親征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123章 義軍出擊第135章 燎原之勢第85章 落魄母子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272章 亂局第180章 炎國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440章 廢天子第105章 小太監第254章 預備役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126章 連弩顯威第178章 騎兵第328章 圍城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251章 新的局勢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240章 麻將第433章 混戰開始第305章 造船第56章 天降奇兵第424章 競拍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64章 推銷皇帝第483章 密信
第350章 阮國女帝抵達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240章 麻將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606章 攻入玉京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590章 東巡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56章 天降奇兵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60章 陣法顯威第477章 楚皇入蒼第29章 顧接不暇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90章 東巡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10章 強推政令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598章 打響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選第535章 組成聯軍?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199章 伏兵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410章 徐樂水第26章 謀劃新軍第477章 楚皇入蒼第384章 確立貨幣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216章 皇子名鈞第271章 毀約第54章 申城之戰第527章 攻城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101章 青龍救駕第365章 募兵制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209章 生擒第127章 援軍覆滅第99章 現身第148章 策馬出巡第311章 不對勁第262章第19章 解惑陽謀第296章 合盟相商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6章 攻心之計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555章 黯然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459章 蒼楚宣戰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398章第35章 御駕親征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123章 義軍出擊第135章 燎原之勢第85章 落魄母子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272章 亂局第180章 炎國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440章 廢天子第105章 小太監第254章 預備役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126章 連弩顯威第178章 騎兵第328章 圍城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251章 新的局勢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240章 麻將第433章 混戰開始第305章 造船第56章 天降奇兵第424章 競拍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64章 推銷皇帝第483章 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