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

晉軍追趕秦軍,秦軍沒命的奔逃。奔逃之際,正好姚泓的親軍趕來。敗下來的秦軍已被追殺的失魂落魄,如潰堤之洪流般涌入了姚泓的部隊,自相擠壓踐踏者不計其數,姚泓部隊因此未經戰鬥就潰散開來,姚泓匹馬單身狼狽逃回了行宮。王鎮惡乘勝繼續追趕,敗軍爭相涌入城,鎮惡追隨敗軍由平朔門進入長安。見晉兵入城,姚泓急忙與姚裕等帶領數百騎逃奔到石橋。

而姚贊聽聞姚泓失敗後,帶軍急赴。路上軍士們聽聞劉裕大軍與沈氏兄弟即將到來的消息後,紛紛自相散去了。姚讚歎道“數萬大軍,竟如此不堪一擊。天要亡我大秦,真是無可奈何!”言畢自盡。

姚泓見大勢已去,想要出降。其子姚佛念年僅十一,勸道“劉裕心狠手辣,必不能饒恕我們。不見南燕慕容超乎?賊奴將他在建康斬首示衆以炫耀其武功。我們投降徒自取辱而已,不若死於宗廟。”姚泓本就懦弱,兒子見他猶豫不決,說道“恕孩兒不孝,今後不能陪伴父親了。”說完登牆自投於地,腦裂而死。姚泓再三猶豫後還是帶領羣臣降於王鎮惡。

王鎮惡得了長安,令軍士嚴守紀律,對百姓絲毫不得侵犯,秦民安堵。三秦父老看王鎮惡頗有其祖父風範,也很是樂於推戴。

九月,劉裕與沈氏兄弟俱至長安。沈田子在路上聽聞長安爲王鎮惡所取後,嘆道“不想滅秦之終功爲此豎子所取!”沈林子安慰道“兄長先以一千士卒大破姚泓親軍,使秦軍奪氣。功勞不在王鎮惡之下,太尉必然心中有數。”王鎮惡在灞上迎接劉裕,劉裕讚道“成吾霸業者,卿也。”沈田子於一旁嘿然。王鎮惡有所察覺,回劉裕道“實是仰仗明公之威,諸將用力,鎮惡何功之有!”劉裕大笑道“哈哈,汝真似吾之馮異。”

秦平原公姚璞與尹昭見長安已失,蒲阪孤立,便舉城投降。而姚和都不願降於劉裕,便奔赴匈奴堡。姚成都聽聞長安失守,仰天悲嘯“大秦數十年基業,竟毀於一旦。我日後定與劉裕誓不兩立。”兄弟倆舉鎮附於魏國。

在劉裕尚未入秦境時,魯宗之已病死。秦滅後,魯軌與司馬休之、司馬國璠等亦投奔了魏國。秦滅亡的消息傳到魏國,魏國上下並未引起多少波瀾,都以爲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有姚菁一人悲傷不已。是夜秋風蕭瑟,寒雨淅瀝,姚菁回憶起自己遠嫁魏國時,哥哥涕泣不已,送行十數裡。又想起幼時與哥哥姚泓嬉戲逐鬧的場面,如夢似幻。這番國滅,心知哥哥姚泓必無生理,悲憤成疾,臥牀不起。拓跋嗣換了數名御醫來診斷,精心調藥,但姚菁的病情絲毫不減。愛妃憔悴日甚一日,拓跋嗣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然亦無可奈何。姚菁最終於冬季病卒,她比姚泓小四歲,終年二十六.而姚泓被帶往建康後果被劉裕在鬧市斬首。

愛妃青春短命,拓跋嗣又悲又怒,暗下決心,“翌日我定要飲馬長江,吞併南朝,一雪前恥。取下劉裕老賊的頭顱,來安慰亡妾的在天之靈。

滅後秦,收復中原,劉裕大軍都未怎麼動用就已成功,心中之喜自是難以言說。他在長安文昌殿置酒高會,大慶三日,賞賜諸軍士,諸軍士個個喜不自勝。宴席上,劉裕爲諸將敬酒,訴說他們所立戰功。舉酒先對沈田子說道:“咸陽之平,卿之功也。當以咸陽賞賜愛卿。“當即授沈田子咸陽、始平二郡太守。接着劉裕又舉杯對王鎮惡說道“長安之平,鎮惡之功。”授予王鎮惡馮翊太守。大家人人痛飲,談笑至夜,大快平生。參軍王仲德向劉裕言道“賴太尉英明,長安唾手即得。末將斗膽問太尉,下步有何計劃?”劉裕說道“中原雖定,拓跋鮮卑仍在北方虎視眈眈,終將爲患。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形勢險要,土地又肥饒,我要留此經營。數年後,軍鋒北向,一清六合。使天下永無烽煙,萬民安定,此乃吾之夙願。”衆將士紛紛高聲賀道“好!好!好!”

兩個月後,建康方面來一使者,帶來了劉穆之的死訊。劉裕聽聞後胸中大慟,仰天大哭“天不欲吾澄清四海耶?奈何奪我良輔如此之速?”悲傷竟日,茶飯不思。

使者還送來了劉裕妻子的一封家書。深夜,月光透窗而入,劉裕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開看家書,上僅有一首詩“自君之出矣,金翠暗無精。思君如日月,回還晝夜生。”

在劉裕伐秦臨行前,臧愛琴明知道阻止不會成功,但仍然試圖嘗試一番“如今我們大晉國富兵強,百姓安定。保守國土,太平無事豈不是很好?何必要興師遠出,冒萬里不測之險?上次遠伐南燕,你就幾遭不測。這兩年來每到冬季你就有寒嗽之苦,如今你已年過半百,軍旅勞苦實是讓我非常擔憂。”劉裕嘆口氣說道“自吾投身軍旅至今已近二十載。戰鬥之慘烈、百姓之苦難我豈不知?只是這天下有分裂,戰爭就永不會停息。你也知戰國、三國時烽火不熄,百姓流離。如今形勢不啻當時。若要四海太平,萬民安康,只有靠武力統一全天下,然後漸漸消除各民族間的隔閡,融合各民族,使得各民族團結和睦相處,才能達到真正的和平。此亦吾之終志。”臧愛琴沉默片時說道“望你能早日凱旋而歸。”

當劉裕滅秦的消息傳道建康後,劉裕離家已一年多,臧愛琴非常希望他能早日回來,於是寫了這封信。讀信後,連劉裕這樣的鐵血硬漢也不由得動了思家之情。再想想劉穆之已死,晉朝根本難以託付他人,劉裕決定南返。他使自己年僅十歲的次子劉義真作爲雍秦二州刺史,留下來鎮守長安。劉裕還將自己在軍旅之餘,總結用兵得失所寫的一部書《兵法要略》給了劉義真。

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章 逃亡之旅
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章 逃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