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

諸葛長民無論如何也料不到,劉裕已於夜晚輕舟疾進,不經新亭,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了東府。次日清晨,諸葛長民遇使者來報“太尉有請諸葛刺史。”長民大驚,心知已殺不了劉裕,便要前往。

諸葛黎民阻止道“劉裕已經起了疑心,此行一定凶多吉少,不可前去。”長民道“我若不去,更增他的疑心,況且我並未造反,他未必會殺我。”“那我隨兄長一同前往。”來到東府後,長民與黎民待要入門,守衛交舉戟槍攔道“太尉有令,只請諸葛刺史一人”諸葛黎民無奈只得在外等候。

劉裕開門見山對諸葛長民說道“當年劉毅隨我共起義兵,我待之如同兄弟。這番使其做荊州刺史,對他不可謂不厚。無奈他想謀反作亂,其死乃是自取。長民兄弟,你我相識多年,我待你亦不薄。可是你所爲多不法,百姓視你如仇。我本想饒你,只是奈國法與百姓何!”長民乞道“太尉能否看我往日功勞,饒我一命。我願回丹徒做一步衣。”劉裕怒道“桓氏之亂你爲刁逵所擒,險些誤我大事。盧循進犯京師你竟想帶皇帝渡江避難,若依你晉朝早就完了。你何功之有?”說完又將諸葛長民寫給劉敬宣的信拿給他看,“你要殺我,我豈能再容你!”諸葛長民哭泣說道“狡兔死,良狗烹。我今日入地,祝你早日升天!”劉裕怒拍桌案,早就藏於帳中的壯士丁旿突出,一錘擊中諸葛長民之頭,長民當場斃命。

在外的諸葛黎民久等不見長民出來,感覺不妙,拔劍格殺四名衛士,闖了進去。看到躺在地上的哥哥,大怒罵道“劉寄奴,你如此狠心,日後定爲國賊。”黎民勇力不凡,丁旿此時又手持單錘,兩人格鬥良久,丁旿才一錘擊斷黎民之劍,又一重錘擊中其胸斷其心脈而死。

百姓得知長民死後紛紛慶賀,拍手稱快。而劉穆之卻責怪劉裕“諸葛長民犯法確實該死,可是如果將他交付廷尉,依法處置豈不是更好?用這等黑暗手段,怕有失公道啊。如今豪族大姓都相互警戒,民間甚至有了‘莫跋扈,付丁旿’之說!”劉裕改容稱謝道“是我思慮不周,殺他之心太急了。愛卿之言我將謹記在心。”

內亂都已平定,劉裕決定再次伐蜀,自說道“譙縱,你的好日子要到頭了。”平蜀選將,劉裕難得其人。劉穆之推薦朱齡石,劉裕與其相談,也覺其才幹不凡,見識過人,定能勝任。但諸將佐都認爲朱齡石年紀輕輕且資歷甚淺,難以服衆。劉裕斷言道“朱齡石祖輩數代爲將,必能辦成此事。諸君無須再言!”便令朱齡石爲益州刺史,使臧熹、蒯恩、劉鍾等爲副,領軍二萬餘前行。臧熹由於是劉裕妻弟,爲劉裕所眷顧,此時官已在朱齡石之上。但此番伐蜀,劉裕特意使之爲副,並囑咐道“齡石年輕,我恐諸將不服,因此以你爲副,你要爲齡石之命是聽,諸將絕不敢有貳。若有違節度,軍法從事!”

前番伐蜀,毛修之請行,劉裕不許。怕他因與譙縱和當地居民仇恨太深,多所誅殺。這次毛修之仍然固請不已,劉裕便答應了,讓他跟隨臧熹前往。

出發前,劉裕私下對朱齡石說道“往年伐蜀,劉敬宣從內水出發向黃虎進軍,無功而返。若依尋常而論,蜀人必認爲我再次行軍會從外水出發。但那譙縱頗有些見識,一定以爲我仍會從內水出發。因此他必然以重兵守涪城以防備內水之道路,成都防守一定空虛。所以這次我要你帶大軍從外水出發,進向成都,克之必矣。此乃極密軍機,不可泄露。我另有密函一封,到白帝城再打開。”朱齡石回道“謹受太尉之令”並接下了密函。

413年6月,朱齡石帶軍進至白帝城。發函一看,劉裕已在信中佈置好諸軍。齡石當即下令“太尉有密令:沈田子帶數百老弱之卒乘高艦十餘艘,從內水出發向黃虎,虛張聲勢吸引敵軍,爲佯攻。臧熹帶兵二千從中水出發進攻廣漢,作爲助攻。其餘將士全部隨我從外水出發,進攻成都。”

譙縱果然命譙道福將重兵三萬餘去守涪城。朱齡石帶軍來到平模,距成都有二百里。由外水之道進軍成都必須經過此地,而侯暉與譙詵仍率領着近一萬兵力夾岸築城於此地屯守。朱齡石看敵方城守堅固,眼下又值盛暑,酷熱難耐。朱齡石與劉鍾商議道“天氣如此,攻城難以得利。我們不妨先休兵養銳,慢慢伺敵之隙。日久敵衆心中必然不安,到時兵不血刃即可下城。”劉鍾回道“此乃自危之道,使不得。我們已派出虛兵去佯攻涪城,譙道福必不敢離開涪城前來。如今我大軍突至,出其不意,賊徒已經破膽。我們盡銳急攻,其勢必克。然後乘勝鼓行而前,可一舉拿下成都。若緩兵相守,徒老我師。日久敵方必然知我軍虛實,譙道福回軍來攻,敵衆人情安定,我軍二萬衆將盡爲蜀虜”。

朱齡石採納了劉鐘的建議,準備攻城。北城地險兵多,諸將都認爲應先攻南城。唯獨劉鍾說道“攻下南城,亦於北城無損,並且傷我兵力。不如合衆攻下北城,南城將不攻自破。”朱齡石讚道“劉將軍所言甚善。”於是朱齡石督諸軍急攻北城。劉鍾與蒯恩冒矢衝鋒,率衆先登。劉鍾手斬數員大將,不提防侯暉斜刺裡突來一刀斫中右臂。劉鍾大吼一聲,劍眉倒豎,刀交左手,勇戰侯暉。刃接數合後,劉鍾一刀砍斷侯暉持刀之手腕,將其一腳登翻在地,劉鍾舉刀彎腰,待要結果其性命。而此時不遠處的譙詵已張弓瞄準劉鍾,正欲發射,忽然倒地,射出的箭也已走偏。原來譙詵此舉被朱齡石看到,朱齡石趕忙抽箭急射,一箭射穿了他的頭部,箭貫雙耳。北城攻克後,旋師而南,南城之軍果然不戰自潰。大軍繼續往成都前進。

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
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