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準備好後,開始給全團的飛行員講空靶理論課,他從射擊原理開始,講到各種射擊諸元的構成,講到瞄準動作及注意事項,又講到可能遇到的特殊情況及處置辦法,整個理論課足足講了四、五天。由於是飛行員給飛行員上課,能夠作到理論聯繫實際,大家都覺得課講得很好,抓住了問題的實質,都是飛行中有用的東西,很實用。
在飛行員進行理論準備的同時,地勤人員也在作着認真過細的準備。他們的準備工作也相當多,對每架飛機的火炮和瞄準具要進行校驗;要在拖靶機的尾部加裝一個能掛靶繩的掛鉤,因爲飛機上原來是沒有掛鉤的;要準備好空爆彈,也就是打出的炮彈頭能在空中爆炸,以防炮彈頭整個的掉在地上砸傷什麼東西,並對炮彈頭要塗上各種顏色,因爲在實彈時有兩到三個飛行員要打同一個靶標,塗上顏色的炮彈頭穿過靶標時,會在靶標上留下炮彈頭的顏色,以此區分是誰打上去的;最重要的是要準備好靶標,靶標的準備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要把靶布固定在三腳架上,還要剪出一根根400米長的靶繩,接上旋轉接頭。
場站的後勤人員也在作着自己的準備,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把跑道兩頭的備降道上的雜草割短,並用壓道機把地面壓實。因爲備降道是擺放靶標的地方,飛機拖靶起飛時,靶標開始階段要在備降道上滑跑,不除掉雜草,怕雜草掛上靶標,不壓結實,怕靶標陷在土地裡。
各行各業都在緊羅密鼓的作空靶飛行的準備,就連師裡的機關也要爲D團的空靶作準備,他們要和地方政府聯繫,在空靶飛行的區域裡,一旦開始打炮,就要所有人員做好避讓,因爲炮彈在空中爆炸後,難免有炮彈皮會掉在地上,弄不好就會砸傷人或其他東西。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空靶飛行的第一個飛行日是很熱鬧的,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見過打空靶,除了上飛機的人以外,大部分的飛行員和地面人員都站在飛行員休息室的外面觀看。
隨着開飛信號彈的升起,一組三架飛機開始開車。開好車後,只見一架飛機先滑進跑道,跑道上有兩個地勤人員站在距跑道頭100米的跑道邊上,一個人手裡拿着紅、綠兩面小旗,他負責指揮飛機停在某一個位置和放行起飛;另一個人手裡拿着工具,他負責往飛機上掛靶繩。
當飛機滑行到兩個地勤人員側方時,看拿小旗的地勤人員舉起手中的紅旗,飛機便剎車停下。另一個拿工具的地勤人員便拿着一根靶繩跑到飛機尾部,把靶繩掛在飛機的尾部,掛好後,又重新跑回到跑道邊。拿小旗的地勤人員看到靶繩掛好後,放下紅旗,把綠旗指向起飛的方向,完全像一個指揮交通的警察。
駕駛拖靶機的飛行員看到允許起飛的綠旗後,報告塔臺指揮員,請示起飛,得到指揮員的允許後,開始慢慢的加油門,飛機開始前進,當把靶繩拉緊後,拖拽的靶標也開始向前移動。這時候指揮員會告訴飛行員:“靶動了!”
聽到指揮員“靶動了!”的提示後,駕駛拖靶機的飛行員才能正常的加油門。油門加滿後,還要打開發動機的加力裝置,飛機才能拖着靶標起飛。因爲靶標和靶繩的重量是75公斤,加上空氣的阻力,少說也有100多公斤,飛機增加了額外的重量,不開足馬力是很難起飛的。
後面的兩架飛機在拖靶機進跑道掛靶時,也滑行在聯絡道口等待,當靶標從前面通過後,便一架跟一架相繼起飛。因爲每個新課目的進入,開始都是帶飛,所以這兩架飛機都是教練機。
拖靶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跑,後面拖拽的靶標也跟隨靶機在跑道上一蹦一跳的前進,活像一隻袋鼠。靶尾在強大的風力吹動下左右擺動,就像大風中獵獵飄動的大旗。這種擺動對靶布的消耗是很大的,新靶的長度是18米,靶幅的有效長度是16米,也就是說炮彈打在16米以前的範圍內爲有效。爲了便於區分,在16米處用白油漆畫一道線。後面的2米是專供損耗的,每次飛行一個小時,大約要損耗半米。一副新靶上天四次,就不能再用了。
靶標離陸了,後面跟隨的兩架教練機也相繼離陸,一架跟着一架,緊盯着靶標,開足馬力向前追趕,他們要在空中集合好,飛向應去的空域,進行空靶的照相飛行。
帶飛結束後,同樣是單飛照相,技術練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去實彈射擊,這都是以後的事情。
前面的一批起飛後,後面的一批再跟着起飛。因爲戰鬥部隊不像航校,教練機的數量有限,能組織兩批帶飛就很不錯了,兩批空靶的飛機放上天以後,大家也就沒有什麼好看的了,都各自去準備自己的飛行。
這個時候,張志宏的任務比較輕鬆,因爲還不到實彈的階段,也不需要撿靶,理論課也上完了,沒有更多的技術指導。何況,在空靶飛行中,他也是一個新兵,他也要準備好自己的飛行,要打出比別人好的成績來,才能證明他所講的理論的正確性。
一個小時以後,第一批空靶的飛機返場場着陸了,機場上的人又來了興趣,他們要看一看靶標是怎麼投下來的。
拖靶機拖着長長的靶標和靶繩飛到了機場上空,黑黑的靶標在拖靶機的尾後搖搖擺擺飄飄蕩蕩,就像升到空中的一隻蜈蚣形的大風箏。拖靶機雖然開足了馬力,但仍然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候看上去,就像一個人拉着一兩很重的小車在爬坡。轉彎也顯得很笨拙,完全不像一架靈活自如的戰鬥機。
拖靶機平行跑道在機場的備降道上通過一圈,他先要將靶標投掉,才能着陸。
在機場觀望的人羣都在期待着投靶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