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地靶訓練中,張志宏既是教員,又是學員。說他是教員,只是理論教員,還不是飛行教員,一切理論的問題,由他研究解決。說他是學員,那就是在飛行中,他仍然是學員,這是一個新課目,他沒有飛過,還需要教員的帶飛。
第一次帶飛張志宏地靶,使張志宏感到還是很有特點。靶場航線跟起落航線飛行一樣,也是要建立一個四邊航線。
飛機起飛後,收起起落架、襟翼,邊做一轉彎,邊上升高度,高度上升到1200米時,將飛機改爲平飛,平行靶標。到與靶標的觀察角成120度時,做三轉彎,機頭接上靶標時,改平飛機。當與靶標的觀察角成15度時,壓坡度進入四轉彎,同時使飛機進入俯衝,當活動光環對準靶標時,改平飛機,進行精確的瞄準。到射擊距離時,按下射擊按扭,進行照相射擊。0.1秒的射擊時間,結束後,立即拉桿退出俯衝,再進入第二圈的瞄準射擊。
飛行一圈的時間只有三分鐘,特別是瞄準階段,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瞄準具的中心光點在靶標的周圍來回跳動,很難穩定在靶標上,還沒有描好,就聽到後艙的教員提醒退出俯衝。沒有來得及照相射擊,這一圈就算是白忙活了。
按照飛行的術語,飛機縱軸與地面的夾角小於10度時叫下滑,20度以上就叫俯衝,35度以上夾角的俯衝就叫大角度俯衝。地靶飛行中,飛機在瞄準時,縱軸與地面的夾角要控制在20——25度,所以就叫俯衝。
經過幾次的帶飛,幾十圈的瞄準練習,張志宏基本掌握了地靶飛行中建立航線、瞄準射擊的技能,對射擊距離的判斷和退出高度的掌握都符合要求,達到了單飛的要求,可以
上戰鬥機單飛了。
在全團都進入單飛後,擔任地靶教員的領導幹部有了空閒時間,他們也上戰鬥機進行瞄準練習。幾次練習後,爲了在空中驗證一下每架實彈飛機炮和瞄準具的準確性,他們要進行一次不記成績的實彈射擊。
雖然是不記成績,但對他們的射擊結果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打得好的,要總結經驗,指導全團的地靶訓練,打得不好的,要找到原因,讓大家在飛行中注意克服。如果是飛機的原因,則要讓地勤人員重新校驗飛機。
爲了慎重起見,到空中校炮的人員都是飛的比較好,瞄準動作比較穩的教員。可是校驗的結果卻很不理想,命中率很低,有的一發炮彈都沒有打上靶,有的雖然打上了靶,也只有寥寥一兩發炮彈。
從射擊膠捲上看,絕大部分描得都比較準,射擊距離控制的都比較好,是什麼原因打不上呢?是不是飛機的炮校驗的不準?不可能所有的炮都校驗的不準,應該充分相信地勤人員的技術水平。爲此,全團召開了技術研究會,也讓擔任理論教員的張志宏找出原因。
張志宏一有空閒時間,就苦思冥想這個問題。從理論上分析,影響射擊準確性的因素只有三個,一個是射擊距離,一個是瞄準動作,另一個就是對地面目標射擊時,還有風的影響。
前兩個,從他們的射擊膠捲上看,都是無懈可擊的,至於風的影響,在實彈射擊時使用的是活動光環,活動光環本身是可以
自動修正風的,也應當在排除之列。到底還有什麼原因呢?張志宏百思不得其解。
張志宏又把在理論培訓班上學過的知識回顧了一遍,從機械原理上找原因。活動光環最大的缺陷就是要有足夠的穩環時間,才能準確的構成必要的修正角。理論上講,穩環時間要1-2秒。可是這麼長的時間,飛行員在空中很能做到。整個瞄準的時間只有4、5秒的時間,穩環時間就要佔去1-2秒,而且在瞄準過程中,中心光點是在不停的晃動,也很難在一個點上停留很長時間。
穩環時間不夠,這可能就是打不準的真正原因。爲什麼要有穩環時間呢?因爲飛機炮管的方向是和飛機的縱軸一致的,只要飛機縱軸的指向改變,炮管的指向也馬上就會改變。當操縱飛機改變縱軸方向時,瞄準具的活動光環就會產生一個落後角,當穩環時間夠的情況下,這個落後角的大小,就等於炮彈出炮管後的偏離角,修正了炮彈的偏離,就能使炮彈命中目標。
在實際飛行中,由於活動光環的運動有一定的延遲誤差,當飛機縱軸改變時,活動光環的縱軸不能馬上跟隨飛機的縱軸改變,而飛行員瞄準時,主要的依據是活動光環,所以,雖然看上去,中心光點在靶標上,但炮管的方向卻離開靶標很遠,當然就打不上了。
原因是找到了,可是怎樣克服活動光環的延遲性、克服穩環時間不夠的弊病呢?
經過反覆的考慮,張志宏想到了固定光環。固定光環雖然不能自動構成修正角,但是飛行員在空中看起來很直觀,因爲它沒有延遲誤差,隨着飛機縱軸和炮管的變化,它也在及時的變化。至於炮彈出炮管後所需要的修正角,可以
根據當時的風向、風速,射擊時的距離,人工計算出一個一個修正角,在空中修正就可以
了。
但是這是一個新東西,也可以
說是空軍在該機種上打地靶的一個改革。張志宏又有些猶豫,萬一自己提出的新打法還是打得不好,那可就是自己的指導失誤。如果按照老打法,打得不好,那是你飛行員的技術不好,瞄準動作粗糙,穩環時間不夠,與張志宏沒有什麼關係。不過領導還是會說,張志宏技術指導不力,不是一個很好的理論教員。
考慮來考慮去,張志宏還是覺得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向領導提出來,至於採不採納,那是領導的事。
趙俊生團長聽了張志宏的建議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是不是採用,要經過團黨委會研究,經過實際的飛行實驗,才能確定。因爲對於趙團長來說,這也是一項訓練改革,需要慎重,改得不好,上級怪罪下來,他也不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