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國皇帝的回覆很快,或者說非常着急着見周國的皇帝周寒。
一般來說,兩國皇帝見面,是非常重要的事,光是確認兩方的見面不會出現意外,就需要最少半年的時間,畢竟周國帝都上京城與巴國皇城聖恩城距離太遠,光是單程距離,在這個交通極度落後的世界,就需要近兩個月的時間。
“使者是乘船從巴國來的。”諸葛司向周寒彙報。
遊靈河的上游,也在巴國境內,而巴國的使者就是乘船從上游一路急速下來,到上京城境內的遊靈河附近的臨河城,再經由臨河城到上京城,期間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速度極快,如果不是途中被豐穗城和宛城的各個河道關卡攔住檢查,恐怕能更快到達。
“莫非巴國出了什麼事情?”周寒摸着下巴皺眉,這實在是太反常了,那巴國的皇帝非常着急見到自己,似乎有什麼在他身後驅趕着他一樣,讓那巴國皇帝恨不得立刻將巴國丟給周國,這種異常的事情,周寒從來沒有遇到過,也完全無法想象得到。
“陛下,是不是等暗部的人調查回來後,再決定?”諸葛司問道,暗部的人是走陸路去巴國的,因爲走遊靈河容易被盤查,而走陸路,估計得有個三五個月後才能得到巴國皇帝這麼着急將巴國送予周國的緣由,而現在已經是七月了,天氣開始轉涼,再過三個月就是冬季,也許巴國的冬季很暖和,但周國,至少上京城附近會下大雪,而那時候,暗部的人是不好回來彙報的。
周寒沉默的用右手摸着左手食指思考着,但無論他怎麼想,除了親自見一見那巴國皇帝外,再無法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了。
“派人告訴使者......”沉默了有半個時辰,周寒纔開口:“不,直接派人快船進入巴國,去見那巴國皇帝,告訴巴國的皇帝,朕在豐穗城北面,遊靈河邊等待他。”他說的那個位置,也是周國與巴國的邊境處,那裡因爲是兩國邊境,雖然兩國是盟友,但卻沒什麼人,而十分荒涼。
“陛下,這太危險了,請陛下三思。”諸葛司立刻出聲阻止,到皇帝親自到邊境處見別國的皇帝,這如果是敵人的陰謀,那皇帝的性命就危險了,而周寒是周國百年來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身爲宰相,必須阻止,否則沒有了周寒的周國,勢必將衰落,甚至因此被滅國,這在這亂世中,是十分有可能的。
“陛下,還是等暗部的人調查回來後,再決定是否去見那巴國皇帝吧。”諸葛司勸道。
“不。”周寒果斷的拒絕了:“那巴國皇帝......巴隆,好西方的名字,他既然這麼着急要見朕,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朕不想拖到明年。”他非常在意巴隆要見自己的原因,當然,最主要的是,他雖然保守,但做了這麼多年周國的國君,也親自指揮,甚至上過戰場,還遭遇過英雄會的刺殺,再危險的場面都見到過,怎麼可能會害怕這小小的危險。
諸葛司身爲丞相,自然不能因爲周寒的果斷而停止勸阻,但不論他怎麼勸阻,周寒都不聽,他不得不先告退,然後去找裴顯正了,如今裴顯正已有七十多的高齡,在程道仲和顧子瞻在幾年前相繼去世後,接任書院院長一職,這個時候,也只有裴顯正的話,皇帝才能聽得進去了。
在諸葛司離開之後,周寒讓易忠爲他起草旨意,調撥玄武軍乘船先行前往豐穗城,並招來了太常丞齊曉媛,讓他派可靠的人坐快船去巴國傳達自己的話。
雖然聽到皇帝要去見那巴國皇帝,讓齊曉媛着急而緊張,但在勸阻了幾次後,見皇帝非常果決,齊曉媛也不敢再繼續勸下去,只能應下了。
酉時,在周寒快樂的與妃子、子女們吃完飯時,有侍從來報裴顯正求見。
周寒眼中閃爍一道明瞭的光芒,他知道裴顯正是來幹什麼的,只是沒想到裴顯正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快趕過來,心中不免對諸葛司有些惱火。
裴顯正年紀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且身爲書院院長,也爲周國培養了很多人才,周寒非常敬重這樣知識淵博,且又德高望重的老人,因此怎麼敢讓他久等?他讓侍從去將裴顯正接到養心殿去,自己也匆忙趕去養心殿。
在養心殿中,周寒等到了裴顯正,儘管已經七十多了,但裴顯正身子還算硬朗,雖然走路比較慢,但仍能自己走而不需要人攙扶,面貌也非常健康,讓人感覺不出他已經有七十多了。
“老師辛苦了。”周寒讓人給裴顯正準備一些小食和白水,裴顯正身體儘管仍保養得好,但已經不如以前了,必須不時吃些小食,也不能喝茶,只能和水。
在侍從爲裴顯正端來小食和水的時候,裴顯正開口說道:“陛下以爲老臣是要來勸您的嗎?”
裴顯正的話,讓周寒愣了一下,他還真以爲裴顯正是要來勸自己不要去冒險的,他也正在想着怎麼說服裴顯正呢:“那不知老師此時來有何教導?”他不知道裴顯正既然不是來勸自己的,又爲何以這樣年紀匆匆趕來。
裴顯正緩緩吃了一口侍從端上的清淡小食,喝了一口溫熱的白水後,才緩緩開口道:“陛下是一國之君,且陛下智慧高遠,非是我等可以揣摩的,陛下既然致意要去見那巴國皇帝,必然有陛下的遠見,老臣不過是一把老骨頭而已,哪有什麼能說服陛下不去犯險的理由呢?”
裴顯正話中仍說周寒是去犯險,也就是不滿意周寒如此輕率的做出這樣的決定,但卻沒有阻止。
周寒沉默不語,他等着裴顯正接着說。
“老臣這次來,是想請陛下在離開上京前,讓太子監國的。”裴顯正說出了他匆忙趕來的緣由。
“太子監國?”周寒重複這四個字。
“陛下這次遠去,必然有風險,而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如讓太子監國,以防範意外。”裴顯正沒有說周寒此去可能會遭遇不測,畢竟即便他是周寒的老師,這也是忌諱。
如果是周寒上輩子,或是這個世界上皇時代的皇帝,必然會對太子監國有忌諱,但周寒不會,他雖然當了這麼多年的國君,但對這個帝位,卻沒有到無法放手的地步。
周國,是周寒的心血,是他與無數人將周國帶到了這樣的程度的,他自然不會讓這個國家如此輕易的垮掉。
好在周寒的太子,周天佑這些年裡,沒有走歪,雖然因爲在周寒的保護下,性子有些不夠硬,但仍然非常符合成爲一國之君的條件。
“易忠。”周寒並沒有繼續與裴顯正討論,而是直接招來易忠準備書寫旨意:“命太子從後日起進行監國,如朕在外無法回來,由太子繼位。”他雖然說是在外無法回來,不過任何人都知道,這是指他出了意外的情況下。
易忠握着筆,覺得那筆太過沉重,他還是第一次寫這樣的旨意,雖然知道皇帝這次去見巴國皇帝出現意外的情況很低。
聽到周寒的話,裴顯正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雖然已經年過四十,且這些年裡越發獨斷,但皇帝顯然還是一個聽得進諫言的人,這讓他感覺很欣慰,程道仲和顧子瞻去世前,他都有去見過他們,在他們臨終前,唯一擔心的,就是沒有人能勸住皇帝在將來獨斷專行,把周國帶入絕路中去。
如今看來,至少十年裡是不用擔心了。
在易忠寫好自己的旨意後,周寒才微笑對裴顯正說道:“多謝老師的提醒,讓朕疏忽了。”他確實沒想過讓太子監國,不是因爲擔心太子或者其他兒子因爲皇位而爭權奪利,而是因爲他在聽說那巴國皇帝要見自己時,滿腦子都是急於知道那巴隆爲什麼這麼着急見自己。
“是老臣職責所在,也是老臣多慮了,即便今日老臣不來,想必晚些時日,陛下也能想起的。”既然皇帝能聽得進諫言,裴顯正也不再多說什麼,皇帝已經不需要自己去教導了:“不過還請陛下寬恕諸葛丞相,他畢竟也是爲了我大周着想。”他說的,自然是諸葛司爲了勸阻周寒不要着急去見那巴國皇帝,而將自己找來的事情。
雖然周寒心中對諸葛司仍有些不滿,但既然裴顯正說了,他自然要給裴顯正一個面子:“諸葛司畢竟也是爲朕,爲大周着想,朕不會怪他的。”
該說的也說了,皇帝比自己想的更好,裴顯正再三拒絕了周寒的挽留,離開了皇宮,隨着年紀增加,他越來越不喜進入王宮,因爲一旦進入王宮,大多都是與周國政事有關,而他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幾年好活,更想在書院,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度過餘生。
而周寒在程道仲和顧子瞻相繼去世後,對於這些老臣,也是越發珍惜,因此如非必要,也不會勞煩他們,逢年過節也會派人送去一些禮物,讓他們知道自己仍記得他們的,這也是他對諸葛司不滿的原因之一。
“要不要讓荀季來做丞相?”在裴顯正離開之後,周寒坐在養心殿裡胡思亂想起來,作爲周國少數幾個金人之一,荀季也不再是豐穗城的城守了,在宣佈休養生息之後,他就將荀季調回了上京城,如今荀季已經是周國的太常卿,主管太常下的一切事物,對周寒的幫助很大,依如今荀季的能力,也足以做丞相之職了。
不過這想法畢竟只是想想而已,很快周寒就將這想法丟出了腦袋外,畢竟諸葛司這次並非做錯了什麼,只是爲了周國着想而已,爲了自己的安危而已,這些年裡,諸葛司爲了周國,也算是勞心費力了,周寒不是那種只爲了一點小情緒,就將諸葛司的功勞丟得一乾二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