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從三歲乳兒初長成了嘴角絨毛漸密的十二歲大男孩了,外地交流多年的他,終於回到了我們身邊。兒子雀躍着說終於可以天天見到爸爸,吃到他做的可口飯菜了。我亦覺得幸福,雖然知道他今後獨當一面的艱辛,更曉得指望他一日一餐的圍着我們娘倆轉,簡直是奢望,但我還是樂觀的覺得起碼每天都見到他這個人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他回來一個月,我和兒子的生活也徹底亂了套。
作息時間不統一。平時一切以兒子爲中心,八九點兒子睡了,我也就不再弄出動靜。但他回來卻沒了準點,應酬,總是應酬不完的應酬。十點甚至更晚,彷彿走在棉花上的他,才醉眼朦朧,張牙舞爪,動靜很大的回來。等他睡着,我們也耽誤了不大不小的一覺的時間。
他彷彿成了局外人。指望他在家做頓飯,真的成了奢望。“回來了,其實還不如不回來。好想回到原來的時光裡。”不止一次,我甚至對自己以往蜜裡調油般幸福的婚姻產生了質疑。
各自懷揣着各自的心事。一度我們也很少交流,心中憤憤積聚起來,如同暴雨前黑壓壓的雲彩,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終於,戰爭毫無懸念的爆發,在家的上空猶如*爆炸般威力四射。都言七尺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我哭,他也哭,大家都在訴說着心中的不滿,不顧夜深人靜,不管四鄰的感覺。發泄,只有如山洪暴發般的發泄。
天空放晴後,我們在反思:愛,還是很愛的。只不過,一度我們都亂了陣腳,被生活中的瑣碎擊打了個措手不及。愛我,就抱抱我;愛我,就親親我……那次聽四歲的侄女唱起這首歌,驀然想了很多,孩子需要親親抱抱,而愛人之間其實也需要相互依偎着取暖,獲取能量。要說親親抱抱是孩子們的專利的話,那愛我,就走近我吧!給我力量,給我希望,給我堅持下去的理由吧!
轉換角色,做換位思考。一度,我彷彿成了怨婦,總覺得他不爲自己考慮,置我們娘倆於不顧:“你晚回來,就不能走路輕點?你不回來,就不能告訴我們一個理由?你週末,就不能放下所有的應酬,陪陪被冷落了一週的我們?”在向他不管不顧的發泄之後,才知道這些他已經在做,只是沒有達到我希望的效果而已。他也在抱怨,你就不能多替我考慮考慮,你知道我在外打拼,能有多難?沉默,長時間的沉默。之後的那一刻,我理解了他。我和兒子如果不是他堅強的後盾的話,他還能支撐多久?家還是家嗎?
暢所欲言,常交流交流。生活中,再有了不如意,我不再選擇就那麼悶着,而是告訴他我的真切的感受,如果他那樣做,效果會更好;如果他注意一點,兒子的睡眠質量會更高。“我注意,我保證,”他一度覺得很愧疚。而我也不再那麼生氣:酒,誰想多喝?一直在那裡陪笑臉,會有多累?我唯有支持他,就那麼默默的。
伴他左右,陪他慢慢走。早晨我們一起晨練,是交流的絕佳時機。聽他說說一天的或得意或鬱悶的新鮮事,偶爾還幫他拿拿主意,是交流;與他分享一下居家主婦與小兒的一日點點滴滴,是幸福;一陣揮來揮去擊打網球,一場大汗淋漓的羽毛球大賽,或是就那麼一起慢慢的溜達,是放鬆。是的,什麼也說,就那麼一起走過。
愛我,就走近我。用心聆聽對方的心聲,就那麼一起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