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

同是一樣的黃豆,爲什麼在梧州製造出來的豆漿這樣膾炙人口呢?有人說這是因爲那裡的山泉特別好,我卻以爲未必盡然,名泉名井到處都有,爲什麼其他地方的豆漿,就顯得遜色呢?我想梧州必有什麼大師傅,精益求精,標新立異,這才闖出這樣的局面來。一種平平常常的東西,做到“一招鮮”,就能“吃遍天”,這方面,梧州豆漿,不但在飲食領域,也在其他領域給了人們重要的啓發。

難忘揚州煮乾絲

在菜餚中,我最愛吃蔬菜和豆製品。還是在十幾年前去揚州遊覽,在富春茶社用早點,那桌上的揚州煮乾絲和着筍絲、火腿絲的鮮美,沁人心脾使人至今難忘。近來到學院附近的華航飯店就餐,見有揚州煮乾絲,與玉珍坐下來要一盆,亦復白白紅紅,色彩豐富,氤氤送香,雖然不及富春茶社的鮮美正宗,然而品味解饞,也足以過把乾絲之夢的癮了。

揚州煮乾絲原來叫九絲湯。當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來揚州,地方官便聘請當地廚師製作精美菜餚,其中一菜用豆腐乾絲、鮮筍絲、火腿絲等,加進雞湯煨成,吃後乾隆皇帝眉開眼笑,滿肚皮都是高興,這道菜餚就是九乾絲。

九絲湯本屬地方菜餚,只因爲受到皇上的讚揚,從此身價不凡,沸沸揚揚,名氣便漸漸灑響開去。後來,由於九絲湯裡的乾絲切得細細白白,吸足火腿和雞湯的鮮味,在九絲湯用料中顯得非常的出挑,於是就有人開始把九絲湯改稱爲煮乾絲。從名稱上看,煮乾絲讓外行人一聽便知,這是由於乾絲擔了菜的主角。而九絲湯則讓人不明就裡。日久下來,這煮乾絲的名稱就取代了九絲湯了,成爲路人皆知的揚州名菜了。

據說,揚州煮乾絲的主料新鮮乾絲切好以後,要浸兩次水,撂去豆腥,然後再加雞湯、開洋、黃酒同煮。煮好後的乾絲白白嫩嫩,胖胖的吸足了開洋、雞湯的鮮味,這時又加進原先準備好的雞絲,火腿絲。要是鮮筍上市,還不要忘了加上鮮香的筍絲。接着是用少許豆苗放乾絲湯裡一燙,就可趁熱裝盤了。裝盤後的煮乾絲周圍一圈豆苗綠邊,在火腿紅、豆乾白中,再來一點綠色,那色香味就全都絕了。

揚州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杜牧所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姜夔詞大讚“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隨着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揚州煮乾絲的大名,自清末以來,非但響徹大江南北,亦且遠渡重洋,被金髮碧眼的老外們所熟。

價不在高,質佳則名。揚州煮乾絲的特點,在於尋常菜裡做足文章,這就給人在品味煮乾絲的同時,受到這樣的啓發:在破瓦罐裡發現黃金,在普通老百姓裡留意人才,在不顯眼的事物中尋找真理……世界上的一切偉大原是植根在平凡裡的。

“王怡泰”臭乾子

我在浙南吃過一回“蒸雙臭”,據做東的朋友介紹,是結集了當地兩種最臭的東西——臭豆腐和臭莧菜梗,加入少量油、糖、薑片等調味品,放到旺火上隔水蒸,上桌前,撒上蔥花、椒絲點綴一下。出於禮貌,我稍稍嚐了兩口,臭烘烘的,感覺堪比我們家鄉的臭菜豆腐。兩年前又在家門口的宣城敬亭山下吃了一次砂煲臭豆腐,內容倒是豐富了許多,是把筍片、木耳、肉末、香菜加臭豆腐放一起燉,臭豆腐給“篤”出了無數細小的孔,既飽飽吸進了肉香,且盡情釋放了自身的臭,味道真是香得誘人又臭得霸道,一上桌就給一幫手捷眼快的朋友舉箸使勺瓜分了。聞臭吃香,嗜好此道者尤不肯放過這樣的食機。

早年,我們這裡尋常人家的飯桌上,隨時可以見到一大碗臭菜豆腐,單看那內裡容物,很有點混搭和惡搞的畫面:墨綠的菜滷裡,浮沉着未經世故的白玉般的嫩豆腐,剛從鍋裡蒸出來,散發着一股熱騰騰的濃烈臭味……只是這臭味好多人都饞它,聞了食慾大動。時下,在一些裝潢精美的餐館裡,這黑是黑白是白的臭爛菜豆腐,就有一個動人的名字叫“千里飄香”。其實,除了臭爛菜,還有臭豆腐乳、黴豆渣、黴千張、黴豆子等都能“飄香”。北方人可能就看不懂了:好端端的東西,爲何要特意讓它變黴變黑變爛,弄得臭到令人掩鼻纔來吃?生長於明山秀水之地的江南人豈非都有“逐臭之癖”?這話有點好講不好聽,所以,如周作人那般深透練達之人,也忍不住要出來護短辯解幾句:“讀外鄉人遊越的文章,大抵衆口一詞地譏笑上人之臭食,其實這是不足怪的……”

口之於味也,未盡同嗜。俗話說“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憐香逐臭,人各喜好。比如說到臭乾子,就是最具廣泛羣衆基礎的美食。

早年的大小茶館裡,哪一處不是人語嘈雜,熱鬧非凡?那些茶客,有的是數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都要來喝上一壺兩壺的老客(早上泡茶館爲“皮包水”,晚上泡澡堂爲“水包皮”),也有親友聚會或爲成交生意來此邊喝邊談的,更有是行雲野鶴一樣南來北往的過客。衆茶客情有獨鍾的不僅是一杯接一杯寧馨宜人的香茗,更傾心於切成小方塊擺在碟子裡佐茶的臭乾子,且這種臭乾子如同時下晚會中常見的歌伴舞一樣,又總是和醃製的蒜頭、生薑片還有紅豔的辣椒片聯袂相伴,有白有紅有黃。臭乾子本身外面靛藍,內裡嫩白,再澆上亮汪汪香噴噴的小磨麻油,別說嘗,單是看一眼,嘴裡就上味了!

我本人從來不吃爛臭菜、臭豆腐乳、黴豆渣,卻不拒絕臭乾子。蕪湖的臭乾子真是尤物,它不像臭爛菜那般爛歪的濃臭,而是一種款款溫柔的臭,臭中蘊香,香中壅臭,就像一對情人,說不清是誰挽住誰……它可以拌上芫荽、花生米佐酒,可以煮吃、蒸吃,炒香芹、炒蘆蒿,還可以先油炸成形,再塞以肉茸配上冬筍、香菇氽湯。但在街頭巷口最常見的吃法,是映着夜市的燈火,從吱吱響的油鍋裡撈起炸起了殼的臭乾子,蘸上水磨紅辣椒,坐在攤販的小凳上,端着小碟,對着人影現撈現吃。那種油炸臭乾子,帶着一種嬌媚的世俗的風塵味,外老內嫩,又香又臭又辣,再加眼底生情,情入至味,嘗過一次,直叫你終生難忘!那一次,散文家吳泰昌先生從京城來蕪,直言要吃一點老蕪湖味道,我特地叫出酒店老闆,加點了水磨大椒蘸臭乾子和冬筍、火腿湯煲臭乾子,令他食時連呼過癮。

蕪湖歷史上最入汁入味的臭乾子,當然是“王怡泰臭乾子”。“王怡泰”是一家醬坊的號,舊址在中長街90號,前身是涇縣人於上世紀初創辦的“查元泰醬園”,一直以大臭乾子享譽江城。據說,那時商家極講究品牌,再好的市場,每天也只上市15斤臭乾子,多一兩也不做。

做臭乾子的工藝說來並不多複雜,就是以白坯幹放滷汁中浸泡,墮落而成。一般的滷汁就是以炒焦的芝麻兌水製成。據云,傳統滷汁配製除了焦芝麻外,還將筍子、芥菜煮熟後發酵過濾,同新鮮荷葉灰、柏枝灰,和炒過的鹽一起,共同磨碎後加入。滷汁越陳越好,因消耗不斷,故須每半月添料一次。白乾坯下開水鍋“出白”,但白乾子不能煮起泡。出鍋後晾曬半小時,晾透後投入滷汁缸浸泡8~9小時,夏天5~6小時即可。還有一種特製小臭乾子,則須在滷汁浸泡10天左右,如果拇食二指鉗一塊抖一抖,那空懸着的半塊不掉下來,表示浸的火候還不到家。

滷汁因經年不換,且通常都是擺放在光線不太好的地方,惡臭燻人,不堪入目,倘若化驗一下,絕對通不過衛生部門的那些檢查儀器,卻能浸淫出雅俗共賞的美食,這也算是臭到極致有奇香吧!

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24章 啖蟹 (1)第26章 榆錢飯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28章 燙飯 (1)第25章 啖蟹 (2)第3章 煎餅花兒(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37章 吃瓜子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24章 啖蟹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24章 啖蟹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29章 燙飯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3章 螺螄第8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2)第1章 家常豆腐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20章 徽州餜第13章 螺螄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20章 徽州餜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7章 榆錢飯 (2)第25章 啖蟹 (2)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5章 臘羊肉第10章 喝豆汁兒 (2)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28章 燙飯 (1)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
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24章 啖蟹 (1)第26章 榆錢飯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28章 燙飯 (1)第25章 啖蟹 (2)第3章 煎餅花兒(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37章 吃瓜子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24章 啖蟹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24章 啖蟹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29章 燙飯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3章 螺螄第8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2)第1章 家常豆腐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20章 徽州餜第13章 螺螄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20章 徽州餜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7章 榆錢飯 (2)第25章 啖蟹 (2)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5章 臘羊肉第10章 喝豆汁兒 (2)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28章 燙飯 (1)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