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觸中G點

包愷從國子監回到家中時,一份大紅飛金,由皇太孫楊林親自發出,敬邀國子助教、梅莊先生包大駕光臨本府赴宴的請柬,像一顆燦爛發光的寶石一般擱置在案上。當天,國子博士蘭陵蕭該也接到了一份敬邀光臨出席赴宴的請柬。

包愷與蕭該都是國子監中的經學大儒,儒林之中極有名望,與河東王通、河北的劉焯、劉炫以及元善、何妥、辛彥之等俱爲當世大儒,最爲有名。其中如元善何妥等都爲皇帝所重,居於朝堂之上,但也有一些大儒則一直隱居民間或者專心學問,河北的二劉河東的王通都無意仕途,一意傳講授課,而包愷與蕭該雖然在國子臨中任職,但也都只是一心講學而已。

河北二劉與河東王通三人,劉炫、劉焯二人是當時極爲有名的經學大師,王通雖然年輕輩屬後進,但在河東的講學,卻招攬教導出了一大羣日後唐初時代的著名弟子。三人二劉在河北,王通在河東,而包愷和蕭該則在關中京師講學。

易風對於這些當代的大儒,是十分仰慕敬佩的,同時也有心想要招攬於帳下。易風並不想做什麼風流名士,他對這些大儒們示好,最重要的還是看好這些大儒在儒林士族之中的號召地位,可以說這些人都屬於開宗立派的一代權威,特別是他們多年講學,每個人都有無數的弟子。這個時代的儒者,可不僅僅是相當於後世的大學老師或者教授什麼的,這些大儒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這個時代讀書的人並不多,甚至還主要集中在那些代代傳承的士族之中。而雖然隋朝已經開始了科舉考試製度。但實際上不過是初起步,一年一代的科舉考試出不了幾個秀才、明經。對於此時的官場來說,根本就沒有影響力。官場上主要的還是承蔭入仕和舉薦制,而除了官二代們的承蔭入仕,舉薦制和科舉制,最後都不過是那些少數士族子弟的入仕之途徑而已。正是由於這種讀書人當官,而讀書人又多被士族壟斷的特殊情況,進而導致了這些大儒們哪怕不當官,也也依然對士林對官場有足夠的影響力。

這個時候的讀書人太少了,經學基本上掌握在那些士族手中。哪怕是以軍功起家的武川集團,最後也不得和關中的漢人士人集團合流,組成了關隴集團。雖然關隴集團最後統一了天下,但在經學文化方面,卻又不敵更古老的關東士族門閥。但就算如此,關東的這些士族門閥依然仗着對經學的壟斷,在這統一的隋朝佔據着很大的一方勢力。

如今朝中諸方勢力並起,各自爭雄,太子一黨最強的依靠是以關隴貴族集團爲核心。而楊廣的晉王黨。以易風的觀察,卻是以關隴集團中的新興貴族與江南的華族兩大勢力聯合,同時,這兩大勢力又都對關東的老牌士族高門進行拉攏。不過總體來說,關東的士族與關隴集團的矛盾很深,他們之間的隔閡很大。雖然也有不少士族受了招安出仕隋朝,但依然有許多士族遊離在朝廷之外。

易風如今成爲皇太孫。當上了幽州大總管,初步有了打造自己勢力的土壤根基。自然是不甘於只當一個名義上的第二儲君的。何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太子和晉王二黨撕殺慘烈,暫時是顧不上他,可一旦等兩方決出勝負,那個時候誰也可能真的能容忍他當一個北疆土皇帝。留給他的時間不多,眼下是一個極難得的發展時機,懷荒已經有了不錯的商業基礎,也有了不錯的軍事底子,但要真正的擁有一支不弱的勢力,憑這些還遠遠不夠。最起碼,他得把整個幽州府諸州拿下,掌控住了,那時纔有了一份真正的本錢。但要做到這一步,光是現在懷荒的這點商業和兵馬還遠遠不夠,他還需要更多。

極重要的一點,他需要得到河北士族和百姓的支持。百姓那一塊,他已經初步有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均田移民,通過均田以及興辦工商獎勵墾田移民改善百姓的生活。而對這些河北士人,想拉攏他們卻不是那麼容易的。最能打動他們的,無疑就是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了,自西魏建都長安後,天下的政治中心重新由東向西轉入了關中,再次如漢時一般形成了關中本位,這對於關東的士族和百姓來說,是極難接受的。如果易風能夠給讓這些關東人支持自己,讓他們相信自己,那無疑對自己的計劃大有好處。但想讓他們支持他,又哪有這麼容易。哪怕他是皇太孫,這事也絕不容易。易風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多方下手,而第一步就是招攬那些大儒們,利用這些大儒們遍佈關東的門生網絡,用他們的老師身份來影響他們的關東士族出身的子弟,然後再通過這些年輕一代的關東士族子弟,進一步的影響關東各士族。當然,他還有許多後手,如跟河北等地的士族土豪們合作,一起經營銀行、一起經營礦場等等賺錢的工商業。總之,就是要想辦法把他們綁到自己的戰船上。

關東的士族對於關中本位是很不滿的,對於壓在他們頭上一等的關隴貴族更是不滿的,這也正是歷史上後來楊廣即位,而楊諒在幷州樹起反旗,立即關東幾乎一夜全反的的局面原因。再往早說,楊堅爲北周大丞相,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尉遲迵在河北一起兵,整個河北都反了,立馬拉起十萬討伐軍。再往後,楊廣東征高麗,楊素子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叛,當時河北的軍民也是羣起相從,再到後來隋末的大亂之中,關東的叛軍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這一場場一呼百應的叛亂,無不說明了,雖然關隴集團最後取得天下。但實際上關東人一直是不甘心的,只要有一點火星。他們就能燃燒燎原起來。

包愷已經由皇帝拜爲太孫洗馬,不過包愷到現在爲止都並沒有接受。包愷在國子監中的官職並不高。僅僅只是國子助教,七品官,推行新散官制度以後,有職先有階,包愷的文散官定的是從七品下的下士。在官職上,包愷比起蕭該來卻是要差的遠了,蕭該同是國子監官員,但卻是國子博士,正五品。散階也不是六七品的士,而是四五品的大夫,是正五品上奉政大夫。同時,蕭該因爲還是南樑潘陽王蕭恢之孫,祖籍蘭陵,身份清貴。

易風是一心想要拉攏這些大儒的,皇帝讓包愷和王通做易風的太孫洗馬,易風卻並不滿足,他還想請大儒何妥、蕭該、劉焯、劉炫等人一起入太孫府。借他們的名望,爲自己拉攏更多的關東士人。

包愷一心於經學,並不願意過多的捲入那些俗事之中,哪怕就是皇帝的任命。太孫的邀請,他也不太想要理會。

不過今天包愷最得意的弟子親自上門來,代太孫誠懇的邀請他前去赴宴。皇太孫明日即將出京。今日要在京中舉辦一起酒宴,邀請的並非是什麼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如弟子李密所說,這次邀請的居然都是些經學大儒和文壇宗匠。都是些文人儒士,如薛道衡、李綱,再如包愷、蕭該、以及李百藥、虞世南、孔穎達、三溫三顏等,老少皆有,但都是京中文名極佳者。這竟然是一場文壇盛會,這倒讓包愷有些難以拒絕了。

關於這個宴會的特別,其實這兩天京師市面上早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聞,其中之一就是關於這場宴會的名稱。有不少人稱這場宴會爲學士宴,自推行了新官階後,士雖然作爲了六七品文官的散階,因此顯得並不算高,但學士卻是這一階中最高的正六品散官,同時,不論是國子監的各科博士,還是太子府和太孫府裡的學士,都是品階不低的官職,同時這些官職還都是極爲清貴的銜頭,能掛一個學士銜,不論是散階還是實職,那在這些文人中都是極爲讓人自豪得意的事情。而現在,太孫要舉辦的宴會竟然被稱爲學士宴,就可知道這場宴會的規格了,哪怕你官職再官,爵位再顯,可如果你不是那些極有才名的學士們,你根本參加不了。據說現在太孫府發出的這份大紅請柬,有許多人都願意出價一百貫,希望能弄到一份請柬,能參與這樣一次文壇盛事,可根本弄不到。

“這份請柬居然能值一百貫?差不多我一年的俸祿了。”包愷望着案上的那份請柬,輕笑着道。他是六品京官,隋朝制度,外地官員朝廷是不給俸祿的,自有地方自己負責,朝廷只發在京官員的俸祿,給祿米爲主。一個六品京官,一年的祿米是八百多石,摺合成錢,也就百來貫錢左右,再加上少量的俸錢,還有一些各種津貼,不得不說,六品京官的薪水實在不高。養個一家人,勉強。可現在太孫發給自己的一張請柬,居然就能值一百貫,確實讓人心情複雜。

李密微微笑了笑:“老師只怕還不知道,如今大隋最活躍最神通的商人是懷商,懷荒商人。你知道那些商人怎麼稱呼皇太孫麼?”他搖了搖頭,道,“懷商都叫太孫爲財神爺。”

“懷荒商人,懷商。”包愷唸叨着,“早年我遊學的時候,也去過懷荒,北魏時國之長城的北方六鎮,曾經一度繁榮的懷荒鎮,那時早成了一片廢墟,到處都是荒草,還有馬賊。卻沒想到,如今卻又經常聽到懷荒,還有懷荒商人,懷荒來的皇太孫,其實有時我也常在想,這位曾經流落邊荒草莽江湖之中的皇太孫,身上真是有着太多的神奇。不說他如何從一個綠林的馬賊,到了如今的皇太孫。光是想想,曾經我所見過的那片廢墟,如今竟然成了天下最繁華熱鬧的商市,我就對這位皇太孫充滿了興趣。你上次送來的懷荒白酒十分不錯,據說現在懷荒白酒供不應求,許多商人早早付了訂金只能拿個訂貨單,發貨的日期卻排到了一兩年之後,因此許多等着買酒的商人甚至已經開始炒賣起訂貨單來,那些發貨期早的訂貨單本身都炒出天價來了。如果不是親耳所聞。真的難以相信這樣的事情。”

“先生,皇太孫雖然年輕。可確實是一個充滿着神奇的人。殿下對老師很是尊崇,他曾經在河東聽過文中子講課。也是儒家弟子。”李密爲易風充當起了說客,“皇太孫前些日子跟我說,已經籌集了一百萬貫錢,準備回到懷荒之後,立即開始推行教育。他打算在幽州府的十一個府各府設一州學,在府下各縣設一縣學,還要拔款在各鄉鎮材落,扶持設立鄉學、村學,讓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除了拔款支持各地的學校外。還準備在幽州建立一所招納五千人學生的北方大學,甚至還要在燕山北的二十一個羈麼州建立漢學堂,向蕃人推廣漢文漢話。太孫希望老師這樣的大儒能夠加入他的這個計劃,一起爲教育努力,讓更多的百姓接受教化......”

包愷微微動容,這可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不過他馬上就皺了皺眉,就算太孫真的願意拿出一百萬貫錢來搞這個教育,可要搞這麼大規模。這些錢也肯定不夠。最重要的還不是錢,而是人。錢能建起學校,可錢造不出老師來。

“太孫的意思是在各州縣建立學校的同時,先把北方大學的師範學院建起來。”

“師範學院?”

“就是專門培養州縣鄉村四級學校的老師。招募一些年輕有爲的士子文人,再經過系統短期的專業培訓後,讓他們成爲合格的老師。”李密對易風的這個大膽的計劃其實很是支持。他還年輕,想到的不是什麼困難。而是有種辦大事幹特大事的熱血沸騰感覺,這可是能夠名留青史的大事。若真的辦成了,將來的歷史上肯定能有他的一個名字。

“太孫希望能邀請到各地的名宿大儒,如老師和蕭先生,還有河東的文中子,河北的二劉等大儒,請你們集思廣益,先編寫一套培訓師範學院老師們的教材,並親自培訓這些老師,然後再編寫出州縣鄉村各級學校的教學教材,再等這些師範學校的老師們學成後回到下面的學校去教授學生。”說到興奮處,李密甚至把易風不經意所透露出來的一些未來打算也一起說了出來,“太孫殿下還說了,天下各地的百姓沒有哪裡的百姓聰明一點哪裡的笨一點,不過是因爲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已。等將來接受教育的百姓多了,讀書認字的能多了,皇太孫還打算向皇帝建議,擴大科舉的規模,到時天下各地的讀書人都能參加科舉,全部進行糊名制度,只以成績取名次,一科最少取士千人,將來朝廷所有官員至少一半以上,甚至八成以上都來自科舉選士......”

包愷聽到這裡,嘴巴張的大大的,手裡握着的那捲論語也直接掉落桌上。

他簡直有些不敢相信,皇太孫居然有如此遠大的理想,他竟然想要徹底改革選官制度,居然想讓科舉考試徹底取代現有的這些選官制度,簡直難以相像。可是心裡面,卻有一股子火嘭的一聲升騰而起!對於儒者,對於文人士子,這個想法簡直是太有吸引力了。

科舉取士,將來士人主政朝廷,這不正是儒家不倦的追求嗎?

儒家追求三不朽,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爲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爲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真知灼見的言論著書立說,此三者雖久不廢,流芳百世。

每個儒家弟子,心裡不追求這三不朽?

可古往今來,就算到了後世,一般認爲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真三不朽的也就兩個半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還有半個是曾文正公曾國藩。

可雖然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人少之又少,可追求的人卻是從來不少。越是有成就的儒者,對此越加的追求。許多大儒放棄仕途,可卻開宗立派,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如包愷,就是如此。儒家總有一種使命感,上佐君王,下安黎民,儒家更特別有一種帝王改造欲,總想把帝王按儒家的追求改造。如果不能遇上一個明君,那麼就著書立說,教授弟子傳授經典。

而李密所透露出來的皇太孫的一些目標,卻正觸到了包愷這類儒者心中最癢癢的地方。

推廣教育然後擴大科舉,最終科舉選士,士人爲官,治理天下,這簡直就是儒家最終的目標。一瞬間,包愷立下決心,他必須得出山,必須得參加這次學士宴,必須得全力支持這位皇太孫,只爲這位皇太孫所描繪出來的那份美妙前景!(未完待續。。)

第51章 無路可退第389章 喂不飽第96章 交鋒第257章 遊俠第498章 反擊第175章 賞功第43章 貴妃夜夜嬌第32章 傲嬌第277章 死黨第267章 山寨第515章 親征第512章 荊門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124章 戰爭紅利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343章 副相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196章 我看行第135章 戰爭之王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428章 不差錢第235章 陳慧兒第295章 封王建國第335章 落幕第344章 晚餐第239章 棋子第476章 瓦解第406章 代號007第22章 同心第31章 賭鬥第178章 藥師第94章 二龍堂第288章 成器第202章 膜拜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133章 長弓第426章 易風的賤命真硬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115章 破陣第477章 突厥僱傭軍第306章 攪屎棍第94章 二龍堂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00章 客將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楊堅第153章 漫山遍野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223章 特科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520章 倒戈第331章 棄卒保車第558章 至尊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552章 防不勝防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397章 突破下限第494章 送女人第240章 胡女爲妾第11章 蕭美娘第6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57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396章 雪夜(四)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283章 金屑酒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332章 盡入彀中第478章 皇帝駕崩第554章 阻擊第80章 牛角掛書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318章 八帥第400章 客將第257章 遊俠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452章 處 女 戰第142章 不爲魚肉第17章 燕雲十八騎第30章 龍舌第246章 晨間第448章 漢旗飄揚第63章 白馬坡第291章 嫡與庶第314章 皇家第35章 侮辱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21章 亂臣賊子第558章 至尊第121章 臣服第428章 不差錢第267章 山寨第219章 我能反殺
第51章 無路可退第389章 喂不飽第96章 交鋒第257章 遊俠第498章 反擊第175章 賞功第43章 貴妃夜夜嬌第32章 傲嬌第277章 死黨第267章 山寨第515章 親征第512章 荊門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124章 戰爭紅利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343章 副相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196章 我看行第135章 戰爭之王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428章 不差錢第235章 陳慧兒第295章 封王建國第335章 落幕第344章 晚餐第239章 棋子第476章 瓦解第406章 代號007第22章 同心第31章 賭鬥第178章 藥師第94章 二龍堂第288章 成器第202章 膜拜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133章 長弓第426章 易風的賤命真硬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115章 破陣第477章 突厥僱傭軍第306章 攪屎棍第94章 二龍堂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00章 客將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楊堅第153章 漫山遍野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223章 特科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520章 倒戈第331章 棄卒保車第558章 至尊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552章 防不勝防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397章 突破下限第494章 送女人第240章 胡女爲妾第11章 蕭美娘第6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57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396章 雪夜(四)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283章 金屑酒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332章 盡入彀中第478章 皇帝駕崩第554章 阻擊第80章 牛角掛書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364章 紅拂的決定第318章 八帥第400章 客將第257章 遊俠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452章 處 女 戰第142章 不爲魚肉第17章 燕雲十八騎第30章 龍舌第246章 晨間第448章 漢旗飄揚第63章 白馬坡第291章 嫡與庶第314章 皇家第35章 侮辱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21章 亂臣賊子第558章 至尊第121章 臣服第428章 不差錢第267章 山寨第219章 我能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