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

河東雁門關外,代北朔州馬邑。

馬邑城在朔州州治善陽城向東北五十里,在先秦時期,秦始皇的大將蒙恬在雁門關外此地北逐匈奴,圍城養馬,因之有馬邑之名。還有一個傳說,則說當時蒙恬在武周塞內築城,用來防備匈奴,結果城快築城了,崩塌的地方卻有數處,這時有匹馬飛快的奔跑,來回不斷,管事之人覺得奇怪,就按照馬跑的腳印來築城,城築好之後就不再崩塌了,於是最後將這城命名爲馬邑。

三月之初,大隋尚書左僕射,百官之首的相國高熲,同時擔任此次北伐大軍行軍長史的高熲踏入了馬邑城。

高熲對於馬邑並不陌生,他雖是文官,可多年來卻屢次統兵出戰。馬邑雖偏在一隅,實爲邊陲要害。這座雁門要塞的北面屏障,以石爲基,高約四丈,女牆高七尺,周長五里。有角樓四座,敵臺二十四個,東西二門外各有月城,這是一座功能十分完備的城堡。

在馬邑城中,並有一車騎一驃騎一軍鎮共三千駐軍。

對於立國之後就一直面臨着北方突厥巨大壓力的隋朝而言,外長城一線鞭長莫及堅守無力,但內長●城一線卻是絕不能放棄的。雁門關、樓煩關、泰戲關、飛狐關、五阮關、軍都關、盧龍關、渝關,這是必守之地,退無可退。

馬邑的重要,使得朝廷在這裡駐紮了三千兵馬,而且還煞費苦心的將之分屬於三部,一車騎一驃騎兩府府兵。再加一鎮邊軍,他們互不統屬。鎮軍駐於城內,兩府則分駐城南城北。兩府府兵每年輪換一次。城中的鎮軍也兩年一輪,嚴防馬邑守軍被敵人收買,從內部攻破堡壘。

此刻,馬邑城已經遠遠不止三千兵馬。

北伐中路元帥賀若弼早已經將中路軍行轅遷入馬邑,在馬邑城內城外,一路路的隋軍開到,此時已經彙集了十萬兵馬。大軍把個馬邑包圍起來,讓這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營地。

賀若弼帶着十萬大軍的將領們齊聚馬邑正南門前,迎接高熲。高熲是首相。同時也是此次北伐的長史,北伐軍二把手,實際上的元帥只是掛帥,高熲是北伐的真正指揮決策者。三天前,趙仲卿率三千兵馬往北支援雲內,在清涼山被突厥人伏擊殲滅,當時剛趕到馬邑的賀若弼正要率軍北上,卻突然收到高熲的緊急命令。高熲急令,全軍暫停前進。就地等待命令,無令敢越過馬邑一步北上者,斬無赦。

這道命令讓人莫名其妙,可無人敢違抗。

中路元帥賀若弼、副帥韓僧壽。都和高熲同是太子一黨,雖然中路的長史宇文述與司馬郭衍是晉王心腹,可眼下他們雖然還留在中路軍中。但完全被賀若弼、韓僧壽給架空了,並沒什麼話語權。

不過賀若弼、韓僧壽雖然沒有半點折扣的執行了高熲的命令。但心裡卻也是充滿了疑惑。

一行人迎接高熲等入城,臨時帥府內一番寒喧後。高熲便讓諸將退下,只留下了賀若弼與韓僧壽二人。

高熲不等二人開口,便道:“某知道你們有許多疑惑,某也知道你們想問的是什麼,放輕鬆點,不用着急,一切都在某的掌控之中。”高熲微笑着說道,一面慢不經心的掏出一筒茶葉,旁若無人的泡起了茶。“這是武夷紅茶,今年的新茶,而且這是新品,和去年新興而受追捧的綠茶又不同,雖同是炒制,但卻經過發酵,味道更醇正,茶湯更濃郁美妙。你們知道嗎,這紅茶來自東南武夷山,據說是建州總管來護兒家族所經營的生意,不過據某所知,來家經營的這紅茶生意其實是和晉王合夥的,晉王在其中佔有很大一股,而更有趣的是,皇太孫居然也在這紅茶生意中佔了一股。嗯,確切的說,如今幾乎七成以上的茶葉經營,都被晉王控制。而晉王的茶葉最後又幾乎全賣給了皇太孫經營加工,真是很出人意料呢。”

賀若弼皺眉,根本不明白高熲扯這茶葉到底是什麼用意。茶葉而已,很重要嗎?就算如今茶葉很火,可這買賣經營也有限吧。再說了,晉王和太孫一起做茶葉生意,這又有什麼好說奇怪的。大家各有立場不假,但生意和錢卻沒立場啊。太孫在京師開的大興銀行,股本千萬,幾乎京中的權貴豪門都有入股,他自己就入了十萬貫,據說高相國的三郎,還入了一百萬貫呢。

“你們可別小看了這茶葉,你們知道嗎,現在大隋南方的茶葉產業,一年達到數百萬貫,其中的利潤一年至少有三百萬貫,這可不是一筆小錢。晉王控制南方的茶葉交易,一年至少賺入百萬貫,而皇太孫和晉王合作,賺的更多,一年至少兩百萬入帳。”

“所以,這又如何?”賀若弼問。現在是戰時,前方雲內城已陷,趙仲卿三千援軍已覆,恆安鎮也是汲汲可危,隨時會陷落,在這個時候,高相國下令不讓他們發兵北上,反而一來馬邑就跟他們先扯這茶葉,談買賣,這是幾個意思?難道高相公眼紅這茶葉買賣的利潤,也想插一腳,可現在不是時候吧。

高熲卻沒理會賀若弼,只是自顧自的接着說道:“皇太孫自崛起於懷荒以來,還迅速的控制了草原與中原大部份的牲畜交易、皮毛交易,另外還壟斷了向草原的布匹、瓷器、糖酒等的交易。你們知道,這裡有多大的利潤嗎?”

“你們不知道,你們根本不知道,現在皇太孫一年能夠賺到多少錢,而這些還只是他能賺錢的買賣中的一部份而已,還有軍械製造、戰馬交易、藥材成藥買賣、紙張、書籍以及銀行等等,皇太孫賺錢的本事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想象,皇太孫真正的日進斗金。而且還不止是賺錢。他和晉王合夥做茶葉生意,和塞外三蕃合夥牲畜、皮毛交易。和天下各州縣的地方豪強們一起經營銀行,經營各種懷荒熱銷的商品。甚至。他拿出大把的錢財,在幽州建書院,收買大量的儒者士人,你們真的以爲,皇太孫很簡單嗎?”高熲搖頭,將手中的茶杯猛的放在桌上,“不,皇太孫的力量超乎我們的想象,擴張的太迅速了。尤其。皇太孫對於太子,始終沒有表現出多少的敬畏與支持。”

高熲的這些話不是無的放矢,而是他仔細的搜尋易風的資料後,得出的驚人結論。太孫的勢力膨脹的太快了,而偏偏他對於太子的態度卻又曖昧,對於這個他們一手捧上太孫寶座的年輕皇孫,高熲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威脅與不受控制。

這是一匹脫繮的烈馬!

副帥韓僧壽望了眼高熲,心裡閃過一絲忌憚,這個老傢伙太陰狠了。這是要收拾太孫。想要調教太孫嗎?

“拿地圖來。”高熲道。

賀若弼親自拿來地圖,攤開。

“賀若元帥替我在地圖上標示一下如今突厥人的進攻態勢。”

賀若弼雖然一直停滯馬邑不前,但對於突厥人的攻勢卻十分清楚,當下迅速的在地圖上標示起來。

“突厥人攻入長城之後。總的是兵分四路,總共二十萬軍隊分爲四路,每路五萬。一路圍恆安,一路攻向嬀州懷安、大寧。一路攻向蔚州和嬀州北,目標方向是軍都關與飛狐關。還有一路則在長城外,目標懷荒。”

“嗯,很清楚,賀若元帥的偵察做的不錯。”高熲略帶讚許點評。

“李藥王還在堅守,但估計恆安鎮堅持不了多久了,他只有不到一千兵馬。”韓僧壽提醒道。恆安的李藥王是韓僧壽的外甥。韓僧壽是當初與賀若弼並稱平陳雙將的韓擒虎的兄弟,同時也是現代州總管韓洪的兄弟。韓僧壽作戰勇猛,善戰之名不下於兄長韓擒虎,且至今未曾有過敗績。韓家三兄弟都是一時猛將,不過因爲兄長韓擒虎的光芒而被掩蓋,朝廷也有意壓制韓僧壽和韓洪,直到韓擒虎逝去。韓擒虎去世後兄弟兩人才有機會重得重用,不過韓僧壽是太子一黨,韓洪卻是晉王一黨。李藥王李藥師兄弟也一直跟韓洪關係更近。但不管怎麼說,李藥師也是韓僧壽的外甥,這個時候他不能見死不救。

“圍攻恆安的是都藍親率的五萬突厥軍,沒錯吧?”高熲問。

“是的。”

高熲冷笑一聲,“都藍五萬兵馬圍攻李藥王不足一千人堅守的恆安,你告訴某,李藥王究竟如何了得,才能一直堅守至今而城未失?”

被高熲提醒,賀若弼和韓僧壽兩員猛將也不得不想到了早就想過的一個可能,突厥人是在釣魚,說白點就是圍城打援。他們故意圍而不破,以恆安城和李藥王做餌,誘隋軍救援。調隋軍離開堅固的城池,來到野外與他們做戰。趙仲卿就是這麼死的,三千兵馬離城北上,結果半路遇伏,全軍覆沒。

“馬邑有十萬大軍,而且身後的雁門樓煩和太原還有十五萬人馬。”韓僧壽統兵多年未曾一敗,當然也早想到過突厥人的打算,但他並不在意,因爲他們手上兵多將廣,突厥人想釣魚,可他們卻是鱷魚。

高熲卻是搖頭,他望着賀若弼和韓僧壽,“我們所爲何來?”

“打突厥人!”韓僧壽回答。

“滅了突厥!”賀若弼答。

“對,但不全對,我們此次前來,爲的是勝利,爲的是贏,而且必須得是大勝,大捷。光擊退突厥人不夠,打敗突厥人也不行,必須得是大敗突厥人,重創突厥人,甚至得殲滅突厥的主力,甚至生擒突厥的可汗!這,纔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奪取大勝,向陛下證明太子還有我們的能力,最終助太子穩固儲君之位,助太子將來成功繼承皇位。”高熲大聲的道。“要想達到目的,那麼我們這一仗就得打的漂亮,而且得非常漂亮,因爲我們是從晉王手裡搶奪到的帥位,我們必須的打的漂亮。爲了這個目標,不惜一切。”

看着高熲那激昂的神態,賀若弼和韓僧壽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許久後,還是韓僧壽問,“那就見死不救?”

“那是必須的犧牲,朝廷會記得他們的,他們會得到身後的榮耀的。”高熲毫無猶豫的道。

“好吧,相國有什麼計劃,可否告訴我們,也好讓我們配合。”賀若弼不在乎李藥王和幾百恆安守軍的生死,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犧牲掉的小卒子太多了,沒什麼可奇怪的。他想要知道的是高熲的計劃,他是中路元帥,不想被蒙在骨裡。

“計劃其實很簡單,靜待時機就好。”

“就這麼幹坐着?”

“沒錯。”高熲輕笑着回道。

“那我們什麼時候出擊?”

“機會到了的時候。”高熲重新端起茶杯,自信滿滿的道。在高熲的計劃裡,雲內、恆安一早就是被放棄了的,甚至連馬邑、朔州都是計劃中要被放棄的。高熲的計劃裡,這一次作戰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重創突厥軍,起碼也得殲滅個五萬以上的突厥兵馬,要不然就沒達到預期計劃。而想要重創,甚至是殲滅至少五萬突厥軍,甚至是更多的突厥軍,這是很有難度的。突厥軍俱是騎兵,一旦打不過隋軍,便馬上會逃跑。而逃跑的突厥人,很難追上,特別是當他們在草原上的時候。

因此,在高熲原來的計劃裡,他的作戰計劃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誘敵深入,雲內、恆安要放棄,馬邑、善陽也要放棄,最後把突厥人誘到雁門和樓煩關下,最終派一支大軍從忻代入蔚州,再繞到雲內恆安,堵住突厥人的退路,斷其糧草,然後前後夾擊,聚而殲之。

而現在,局勢有所改變。

突厥人如他計劃一樣的攻陷了雲內,卻在恆安設起了誘餌,想誘河東軍北上。同時他們並不南下,反而分兵向東進攻。未完待續。。

第494章 送女人第145章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19章 我能反殺第283章 金屑酒第454章 威逼利誘第409章 反擊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164章 交易所第82章 積銷燬骨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99章 塞上連城第430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473章 兩難選擇第176章 人面虎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325章 無情第255章 膽大包天第392章 雞肋第271章 張三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38章 打臉第40章 財色兼收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208章 善守者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502章 楊素第386章 隨軍僧道第433章 日南國第291章 嫡與庶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371章 發難第234章 爭春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522章 逃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107章 邊荒集第486章 磨未卸 驢已死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554章 阻擊第434章 楊勇第178章 藥師第193章 二道溝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115章 破陣第117章 黃雀第387章 諜中諜第251章 總教頭李靖第563章 相親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348章 與民爭利第8章 公主第150章 謝文東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495章 被惹怒了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187章 陌刀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92章 開府設幕第167章 難以相信第341章 反詩第290章 狹路相逢第322章 弔喪第176章 人面虎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132章 輪戰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2章 十三結義第200章 調●戲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341章 反詩第483章 先打過去再說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392章 雞肋第542章 大清洗第36章 高陳聯姻第121章 臣服第90章 季瑤、霍氏第478章 皇帝駕崩第95章 先下手爲強第57章 旗、令、印、冊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57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567章 戰爭財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瓦解第33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441章 狼煙起 江山北望第38章 打臉第527章 我要當皇帝第16章 記憶恢復第6章 黑衣人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
第494章 送女人第145章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19章 我能反殺第283章 金屑酒第454章 威逼利誘第409章 反擊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164章 交易所第82章 積銷燬骨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99章 塞上連城第430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473章 兩難選擇第176章 人面虎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325章 無情第255章 膽大包天第392章 雞肋第271章 張三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38章 打臉第40章 財色兼收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208章 善守者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502章 楊素第386章 隨軍僧道第433章 日南國第291章 嫡與庶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371章 發難第234章 爭春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522章 逃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107章 邊荒集第486章 磨未卸 驢已死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554章 阻擊第434章 楊勇第178章 藥師第193章 二道溝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115章 破陣第117章 黃雀第387章 諜中諜第251章 總教頭李靖第563章 相親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348章 與民爭利第8章 公主第150章 謝文東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495章 被惹怒了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510章 七國來朝第187章 陌刀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92章 開府設幕第167章 難以相信第341章 反詩第290章 狹路相逢第322章 弔喪第176章 人面虎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132章 輪戰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2章 十三結義第200章 調●戲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341章 反詩第483章 先打過去再說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392章 雞肋第542章 大清洗第36章 高陳聯姻第121章 臣服第90章 季瑤、霍氏第478章 皇帝駕崩第95章 先下手爲強第57章 旗、令、印、冊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57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567章 戰爭財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瓦解第33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441章 狼煙起 江山北望第38章 打臉第527章 我要當皇帝第16章 記憶恢復第6章 黑衣人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