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人均二十畝地

侍衛給每位宰執遞上一份摺子,正是皇帝親自擬寫的稅制改革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兩點,一是對現有的租庸調稅法改爲兩稅法,二是對現在基本上徵收不了多少稅收的商稅改革。

楊素等宰執們一聽說稅制改革就有些心中動容,稅收可是國之基石,隨便動一點那都是不得了的。而一看稅改第一條就是改變現有的租庸調製,就不免更加驚訝了。

自秦一統天下開始,華夏各朝的正稅,一般都是引出自孟子的粟米之徵,布帛之徵、力役之徵爲理論依據,按“租”“調”“役”(田租,特產,徭役)三個項目徵收。到了本朝,曾規定百姓可輸錢免役,由政府僱人代替,稱爲“庸”,“租調役”於是變成了“租庸調”。

本朝的租庸調製,是以均田制爲基礎核心,丁男(21歲)和18歲以上的中男,各授田100畝,其中20畝爲永業田(永不歸還),80畝爲口分田死後歸還。同時頒佈《租庸調法》,規定受田丁男應繳納的田租、調賦和應服的徭役即租庸調。實現“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朝廷規定,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爲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爲調;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爲庸。若因事增加派役,則以所增日數抵除租調,“旬有五日免其調,三旬則租調俱免”。並限定所增日數與正役合計不得超過50日。

這種均田制爲基礎的租庸調製還是很不錯的,可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最大的侷限性就是隨着國家安定,人口的不斷上漲,最終導致官府無地可授。而租庸調製基本就是均田制,有田纔有租。有戶就有調,有身就有庸。而一旦無地可授,那麼百姓沒有地卻還得交租庸調,這就矛盾了。開國之初還好些,大家都有地,慢慢的地越分越少。甚至沒地可分,租庸調卻還得交,這就是大問題了。這其實就是變相的人頭稅,看似公平,其實最不公平。

而易風提出的兩稅法是什麼?正是歷史上到了中唐時期均田制崩潰之後。朝廷不得不改革的新稅制。

歷史上,兩稅制度出臺之後,此後千餘年,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雖稅制各有不同,但主稅卻基本上是在這一基礎稅制上進行修修補補。

唐代兩稅的核心應當是量出以制入,先預算政府要用多少錢,然後就向百姓徵收多少稅。具體的就是參照前幾年的財政支出。取一個平均數額,再定一個稅收總額,然後把這一稅額分配到各地。各地再按稅收配額制定稅率。其二就是取消了主籍客籍的區分,從法律上承認客戶地位。由於稅率並非由中央統一規定,而是由地方根據稅收配額制訂,造成往往人口越稠密的地區,人均稅率就越低。在主客籍不分的情況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紛紛遷入這一低稅率地區。這種遷徙又反過來進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異和稅率差異,形成惡性循環。

三。不無丁中,以貧富爲差。按照資產多少決定納稅額,取消原來按人頭固定徵收造成的不公平。四“秋夏兩徵之”,故稱兩稅,原有的“租庸調”三個項目都併入兩稅,不得另徵。三個項目合併爲一,簡單明瞭。

中唐兩稅法的出臺,可以說讓中唐重新振興,使唐朝得以延續了很長時間,不過這種稅法的核心是好的,但具體情況又有不少的不足。

易風現在弄的這個兩稅法,也基本上是在這個基礎上弄出來的。

易風的兩稅法,首先改由征服穀物、布匹等實物爲主的租庸調法,改爲徵收金錢,一年兩次徵稅。且最關鍵的是改變了據丁徵稅的作法,而實行以財產多少爲徵稅標準,其三,徹底廢除勞役,而改把勞役計算爲免役錢,這筆錢直接計算到兩稅裡面,百姓不需要再服勞役,也不用再另外交免役錢。

最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並不量出爲入,而是按照租庸制,把原來的每丁租庸調的粟2石,爲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爲調;服役20日,通通計算爲錢,然後再除以百畝地,得出每畝的稅錢。最後據此,向天下百姓按田畝徵稅,你有一百畝地,就交一百畝的稅,如果你有十畝地,就只交十畝的稅,如果你一畝地都沒有,那你什麼稅都不用交,若是你有一千畝地,你就得交一千畝的稅。總之,就是把這些稅全都計算到田畝中,按擁有的田畝來徵稅,田多就多徵,田少就少徵,但對國家來說,天下的土地數量是不會變的,因此國家徵收到的稅款也不會變,但這種改變,卻不會讓沒有地的百姓也依然得交稅,也不會讓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卻只按人頭來交稅。

易風的這種兩稅,已經與唐時的兩稅完全不同了,易風的這兩稅只是有一個春秋兩次納稅的名,卻沒有唐朝兩稅的戶稅和地稅的不同分類。

蘇威看着皇帝的稅制改革計劃,心裡默默的算了幾個數,按民部的記載,朝廷剛進行了土地人口大閱,清查出了大量的隱田隱戶,現在清查全國共有土地一千萬頃左右,共有十億多畝耕地,戶口九百餘萬戶,人口五千多萬。

新稅法下,每百畝的稅是粟兩石、絹兩丈,綿三兩,役二十日。那麼粗略的一計算,朝廷每年能徵收兩千多萬石粟,以及一千萬匹絹,一百八十多萬斤綿,代役錢是每日絹三尺,二十天役就是六十尺絹,相當於一匹半絹,全國土地的免役錢就是一千五百萬餘匹絹。

按新稅制,全國每年能徵收兩千多萬石粟。兩千五百萬匹絹,一百八十多萬餘斤綿,若再換成金錢徵收,一石糧現在價格在二百文錢左右,一匹絹差不多一千文。這麼計算一下,一年國的稅收大約有三千萬貫折現,這麼一算,比起原來開皇年間多出來許多。畢竟開皇年間有大量的隱田隱戶,這些田地原本大都是關隴集團所佔據,新皇即位以來。幾次下狠手,都是衝着關隴集團去的,前不久的全國田地和人口的清量普查,一下子就查出來大量的隱瞞田地的戶口。

不管是現在實行稅務改革還是舊稅法,進行的稅收都會因此而增添一大把。

而特別是改革後朝廷如果直接徵收現錢。比徵實物更省事方便,而且如果是按畝徵稅,那麼也不會出現說窮人交不了稅的情況,畢竟是按畝徵的,一百畝地才徵兩石粟、兩丈絹、三兩綿,外一匹半的免役錢,不可能交不起,畢竟一百畝地起碼能產出百石以上的糧食。

不過當蘇威把皇帝的計劃書看下去後。越看越驚訝,原來在皇帝的計劃裡,這一年三千萬貫的稅收。其實只是主稅,換句話說只是田租。新稅制裡還有不少的稅呢,最主要的是商稅,各種工商稅制,關稅、交易稅、營業稅、通行稅等等,不過這些都是針對商人商鋪的稅收。跟普通百姓倒關係不大,可看的出來。皇帝對這方面的稅收抱有很大的希望,原來朝廷在這方面一年也就那麼二三十萬貫的稅收。現在卻可能會達到主稅的規模甚至超過。

而皇帝的新稅制,有一項更加的狠,那就是對鹽、茶、酒、礦產、銅、鐵等徵收重稅,尤其是鹽一項,就計劃每年至少徵收鹽稅一千萬貫,鹽、酒等加起來也要達到一千萬貫。如今鹽茶都是不徵稅的,而以後,都要徵稅,而且還是重稅,一斤鹽可能得超過十文錢,比米還貴上兩三倍。

總之易風的計劃裡,朝廷要大力開發商業,主稅是兩稅,一年的稅收大約三千萬貫左右,然後次是商稅,每年大約徵收一千多萬到兩千萬貫左右,再輔以專賣的鹽茶酒礦等稅,預計達兩千萬貫左右,總之,在易風的這個新稅制上下,朝廷每年徵收的稅賦總額折錢六千萬貫上下。這個數量,比起如今朝廷一年也就千把萬貫的財政收入要翻六翻。

看的蘇威有種目瞪口呆的感覺,這一下子翻六倍的稅收,那天下百姓還不得反了。可又仔細看了看這計劃,似乎又有些不對。商稅主要針對商人,普通百姓受不到多少影響,物價可能會上漲一些,但肯定不會無限制的上漲,而倒是主稅,總額方面沒什麼變化,但少數地主大戶的稅肯定多了,而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稅卻會少了,因爲現在天下因人口增多,均田制早就已經難以實行了,絕大多數的百姓家裡沒有每丁一百畝地。如此一來,普通的百姓按田畝交稅,他們的主稅就下降了。畢竟,天下一半以上的土地,其實掌握在天下千分之一左右的少數貴族及地主豪強們手裡的,絕大多數的百姓其實都只有少量的土地,甚至有許多的百姓都靠佃地耕種,既受着地主們的剝削,可卻又還得上交租庸調,這很不公平。佔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們,卻也只是按丁交稅那一年幾千錢的租庸調而已。

唯一的這個鹽茶酒稅,對普通百姓也有不少影響,尤其是這個鹽,不喝酒不喝茶可以,不吃鹽不行。一斤鹽十文錢,一人一年十斤鹽,一年的鹽錢就上百文,一家人可能就得交上千文錢買鹽了,這筆錢是一筆額外的大支出,相比過去多支付數百文錢。但是因爲是含在鹽價裡面,倒也並非強制徵收,卻也還是可行的,雖然這也許會贊成私鹽興起,以及窮人可能吃不起鹽,但如果朝廷每年真的能收到鹽稅上千萬貫,這倒也不是不行。

當然,按皇帝的意思,還會有不少的稅項,比如房產地產稅,車船稅什麼的,但主要的徵稅思路還是針對有錢的人,普通的人不會受太大影響。就好比對賭場、妓院和酒樓等地徵收重稅一樣,這樣一來,那些去這些地方消費的有錢人消費支出大增,可對於沒錢去這些地方的百姓來說,根本就沒影響了。

易風的稅制改革計劃看的一衆宰執們驚訝連連,可易風卻沒覺得什麼太出奇的地方,他拿出來的這個改革,其實就是從唐宋的稅制裡拿來的一些制度,都是實行過的制度。就好比鹽稅一樣,隋朝和唐初都沒有鹽稅,可自中唐起,鹽稅就成了此後一千多年中國各朝的主要稅收之一,宋時每年鹽稅曾達到兩三千萬,清朝時每年鹽稅收入也超過一千二百萬兩白銀,南宋末期,國家鹽稅收入甚至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鹽稅其實就是一個變相的人頭稅,因爲人人都得吃鹽,不可取代。

總之,易風的新稅法,有一個核心的思路,那就是降低普通百姓的稅務支出,而從那些有錢人手裡收錢。比如商稅,原來隋朝幾乎忽略了這一塊,而易風就是要從這裡徵收到每年財政策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至於鹽稅,則是對於主稅田租下降後的一個補充,就算不種田的百姓,他不交田租,可也還得吃鹽,買鹽就等於交了稅。

總體來說,新稅制後,商人這一羣體,原來賺錢多,交稅少,如今也將成爲交稅的主體,而普通的百姓,按田產交稅,一般農民田少則租少,而那些地主們,田越多交的稅越多。一如皇帝即位以來的執政思路,打壓那些貴族豪門,而對普通的百姓小民們照顧傾斜。

新稅制計劃最後還有一條,官民一體交稅,不管是官是民,都得交稅納賦,沒有豁免特權,連寺廟道觀也一樣,有田就得交租。

朝廷每年能徵得六千萬貫左右的現錢,然後朝廷再出錢購買糧食等所需物資,也成爲市場的一環。當然還有一點重要的,以後朝廷就不能再免費徵召百姓做勞役了,百姓已經交過了免役錢。朝廷要做工程,要麼直接承包給商人們,要麼就拿錢出來招募百姓做工。可以說,這是比原來要額外支出的一筆錢,不過如果拿錢招人做工,肯定要比原來徵召百姓服役要方便的多,前提是官府有錢。

“最後一點,除商稅鹽稅等稅款必須上繳中央財政外,各地徵收的兩稅,也就是田租,三分之二上交中央,三分之一留歸地方。這三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留歸各縣,三分之一交州上,三分之一交省上。”這也是新稅制中,又一條與原來稅制裡格格不同的一條。

“好了,現在各位也都看過了我擬的稅制改革計劃,現在各位宰執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吧,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易風拍了拍巴掌,對一個個正沉思的宰執們說道。

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299章 卓爾不羣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268章 借刀殺人第267章 山寨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515章 親征第27章 缺口第157章 收穫頗豐第502章 楊素第350章 請立趙王爲皇太孫第354章 書生第342章 鳳求凰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174章 小姨子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288章 成器第390章 千金市骨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294章 歸宗第480章 三王稱帝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432章 封建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415章 殺個回馬槍第525章 禪位第302章 發難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116章 得意第136章第140章 野狐城第6章 黑衣人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402章 耍猴第317章 賜婚第115章 破陣第101章 坑第41章 冤大頭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385章 戰鬥間歇第514章 大運河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171章 皇長孫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193章 二道溝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237章 君無戲言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526章 蕭美娘第45章 馬上風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455章 我們投降第366章 有刺客第7章 截殺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535章 清算第576章 裁撤第252章 茶馬第213章 奪旗第245章 桂香院第116章 得意第441章 狼煙起 江山北望第160章 兵級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197章 鐵馬金戈第91章 冠軍將軍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221章 長城軍團第143章 老刀把子第241章 喜訊連連第387章 諜中諜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569章 劫富濟貧第261章 看球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第196章 我看行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543章 大封功臣第514章 大運河第267章 山寨第323章 阻擊第559章 翻臉無情第411章 特種部隊第324章 天子之怒第201章 高熲第457章 四面合圍第288章 成器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7章 先下一城第116章 得意
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299章 卓爾不羣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268章 借刀殺人第267章 山寨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515章 親征第27章 缺口第157章 收穫頗豐第502章 楊素第350章 請立趙王爲皇太孫第354章 書生第342章 鳳求凰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174章 小姨子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288章 成器第390章 千金市骨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294章 歸宗第480章 三王稱帝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432章 封建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415章 殺個回馬槍第525章 禪位第302章 發難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116章 得意第136章第140章 野狐城第6章 黑衣人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402章 耍猴第317章 賜婚第115章 破陣第101章 坑第41章 冤大頭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385章 戰鬥間歇第514章 大運河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171章 皇長孫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193章 二道溝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237章 君無戲言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526章 蕭美娘第45章 馬上風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455章 我們投降第366章 有刺客第7章 截殺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535章 清算第576章 裁撤第252章 茶馬第213章 奪旗第245章 桂香院第116章 得意第441章 狼煙起 江山北望第160章 兵級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197章 鐵馬金戈第91章 冠軍將軍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221章 長城軍團第143章 老刀把子第241章 喜訊連連第387章 諜中諜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569章 劫富濟貧第261章 看球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第196章 我看行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543章 大封功臣第514章 大運河第267章 山寨第323章 阻擊第559章 翻臉無情第411章 特種部隊第324章 天子之怒第201章 高熲第457章 四面合圍第288章 成器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7章 先下一城第116章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