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

“告訴弟兄們,收拾好馬匹,攜帶好強弓利刀,向南方去打草谷去!”

原本平靜的大同立時沸騰起來,女真士兵們都是整裝待發,準備時刻要南下太原,席捲河東。

大同,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爲雲內縣,遼重熙十七年置大同縣,爲遼陪都,稱西京。

大同可以輸是西北的門戶,想要守太原,必先守大同。可是,在清泰三年(936年)叛將河節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爲父,借契丹兵滅後唐,稱帝,國號晉。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雲中判官司吳巒,不接受割地的屈辱,修整器械,晝夜守城,堅持了半年之久,最後雲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後被契丹、女真佔據,使中原漢族統治從此失去北方屏藩。

從大同到太原,不過是六百里地,若是鐵騎南下,只需要十天的時間,就可以威逼太原。

十天後到了太原,足以與救援的种師中碰撞,那時就是陝西軍滅亡的時刻了。

……

而此刻,种師中正在向太原快熟的挺進,前鋒距離太原二十里的石橋,中軍達到了壽陽的石坑。部將黃友發覺地勢不利。

“這是一箇中間微微凹陷,四周凸起的地形。此時的種家軍,就處在石坑的中央位置,四周的地形略高,適合於鐵騎衝鋒,若是有一隻金軍埋伏在一旁,接着地形之利,衝鋒而下,將對種家軍形成毀滅性的打擊,將軍不要順着這條路走了,換上一條路走吧!”黃友臉上冒出了冷汗,看着四周的地形,有種劈死斥侯的衝動。

斥侯是大軍的眼睛和耳朵,負責偵查敵情,即使的發覺敵人,向大部隊報警,同時稟告前進方向的地形。畢竟有些細微的地形,地圖上根本難以標註出來,一切都需要斥侯。

可是派了那麼多斥侯,竟然沒有發覺這處死地,將大軍,引入這處絕地中。

“換一條路走?”种師中笑了,“我們沒有選擇,即便是知道這條地形對我們不利,也必須繼續走下去!“

“糧草不足,糧草只能堅持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若是難以擊敗金軍,解去太原之圍困,我們只能全軍覆沒於太原城,想要退去,我們跑得過四條腿的畜生嗎?”

黃友臉部抽搐,可還是繼續道:“將軍,一旦遭遇伏兵,金軍鐵騎居高臨下,衝擊而下,七萬大軍立時奔潰。”

“改換道路,從另一條道路出發,固然少去了危險,可是至少浪費十天的時間,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消耗!”种師道再度拒絕道。

黃友不再勸說,只能是繼續走下去。只是心中怨恨不斷,該死的那些樞密院知事許翰不是東西,皇帝還不差餓兵,連糧草都沒有籌齊,只能是支撐一個月,還打個屁。

也就是將軍老實,率然出兵;其他兩路軍馬根本不動,不是他們擁兵自重,而是糧草不足,可能剛剛到了太原,糧草就耗盡了。糧盡的軍馬,不必敵人攻擊,就會全軍奔潰。

黃友心若死灰,這一刻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

女真族,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十幾年的時間就滅亡了遼國,打的宋朝流出屎來,並建立了大金帝國。

只是這個帝國的底蘊太淺薄了,是一個初步崛起的土豪,在各個方面人才嚴重不足。金國的皇帝、大臣、元帥等要害職位,都是完顏氏。此時的金國更像一個家族式帝國,任命也秉承着任人唯親的原則。

這次金軍南下,東西兩路兵馬進攻大宋,卻是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結局,東路軍一路之上,勢如破竹,威逼汴梁,逼迫宋皇簽訂了城下之盟,割地、賠款、送女人、稱臣,滿載而歸;可是西路軍卻是困在太原城之下,屢屢難以破開城防,攻破太原,反倒是在不斷的攻擊之下,損兵折將折將無數。

一個是潑天大功,一個是止步不前。

這讓一直完顏粘罕極度氣憤,心中既是嫉妒,又是怨恨完顏斡不離。

快到夏天了,天氣越來越炎熱,這對於來自東北的女真戰士而言是痛苦的折磨,再加上激戰了一年之久,還是沒有攻破太原,士氣極爲低下,不得不退,再不退,可能引動士兵譁變。

無奈退去,只留下身爲副將的完顏婁室一萬鐵騎,兩萬步兵圍困太原。

而此刻太原有着十萬守軍,金軍在急切之間,根本難以攻破。

而圍困太原的總指揮也變爲了完顏婁室。

完顏婁室,在謀略上不如完顏斡不離,在名聲也不如完顏粘罕,可是他作戰最爲謹慎。一方面,他捨棄了繼續進攻太原城,而是實行鎖城法,強徵太原附近的百姓挖壕溝,壕溝深一丈,寬約兩丈,不斷的環繞住太原城,不斷的困住太原,做好了長期圍困太原的心理準備,使太原徹底變成一座死城。

一方面,實行先滅其枝葉,再削其主幹。不在攻擊太原,而是攻擊太原附近的縣城,消滅這些宋軍,解去攻擊太原的後顧之憂。

看着正在不斷挖掘的壕溝,完顏婁室滿是自豪道:“有鎖城之法在,何愁太原城不破!”

這時,一個漢人謀士卻是道:“鎖城之法,不過是最笨的守城之法!“

四周的金軍將領立時大怒,眼睛瞪着這個漢人謀士,你一言我一語,喝責着漢人謀士,對他誇口說大話,極爲不滿。顯然,這個漢人謀士,雖然身在金營,可是人緣極差。

完顏婁室卻是道:“先生如何教我?”

“鎖城之法,對於圍困遼國的五京等地,效果立竿見影,因爲遼國人口稀少,都城較爲狹小,戶數頂多是上萬,人口不足二十萬!這樣的中等城池,可以靠着鎖城之法圍困,慢火燉肉,一步步熬死遼軍,此外遼國國力衰弱,無力救援,只能是做困在城內被熬死。“

“可是大宋則不然,大宋人口密集,戶數衆多,幾萬戶的城市比比皆是,十幾萬戶的城市十幾個。若是採取鎖城之法,一個一個攻擊守地的城池,沒有幾百年的時間,休想成功。遼地人口稀少,地域狹小,丟失了五京等於滅國;可是宋地不然,丟失了汴梁,大宋依舊是大宋;丟失了汴梁、大名府等四京,大宋依舊是大宋。“

“鎖城之法,曠日持久,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花費的時間太長。一旦城池太大,根本無法鎖城,比如汴梁,還有比如古太原城.。”

“傳言,當年宋軍爲了平滅北漢,在攻破太原城後,大肆的燒殺搶掠,太原百姓遭到了屠殺,婦女也是被擒拿販賣到了各地,更是將太原古城焚燒燬滅。後來潘仁美營建新的太原城,只是新的太原城,不論是規模上,城防上都是遠遠不如太原古城,若是太原古城在,鎖城之法,豈能有用!“

“第二大弊端是,只要放棄了太原城,鎖城之法自然也破了。可惜知府張孝純、王稟勇氣可嘉,智慧有限,宋皇連太原都出賣了,可他還在堅守,太不識時務了!”

說道了這裡,漢人謀士停下了話,不再說話。

完顏婁室卻是心道:“若說不識時務,你有何嘗不是不識時務。若是識時務,想要美女,想要官職,想要金錢,什麼沒有,又何必是這個有名無實的謀士!“

這個漢人謀士,名爲王朗。金軍攻破榆次城後,在監獄中,把他解救了出來。

金軍兵鋒極爲強盛,可是聞之人才卻是極度缺乏,金國上下可謂是求賢若渴,對於讀書人極爲重視,只要是有才,便是送美女,送金錢,送官職,爲的就是拉攏。即便是如此,也很少有人加入金國出仕。

宋朝境內,讀書人更是視金人爲蠻夷禽獸,寧可躲在深山老林,寧肯是出家,也不願意出仕。即便是偶爾有人加入金軍出仕,也多是誇誇其談,有名無實之輩,真正有本事的沒有幾個願意加入金軍。

而只要是有才,哪怕是人在金營,心在宋,完顏婁室也認了。

比如,王朗就是這樣的人才。

王朗因爲某種原因,得罪了榆次大族,被關進了監牢,秋後問斬。只是金軍來了,秋後問斬也是變得黃了。一開始死後不出仕,後來用雙親,還有他的兒子逼迫,王朗纔出仕。

可是即便是出仕了,王朗也是與周圍的金軍將領格格不入。

一般而言,剛剛出仕的漢人官員,一開始都是一副剛正不阿,誓死爲國守節的樣子,可是這種氣節頂不住金錢,頂不住美女,尤其是頂不住官位的誘惑,可能堅持幾天的時間,就徹底淪陷了,那時所謂的氣節早已盡被丟到了爪哇國。

可是王朗則不同,金軍送給的金銀原地封存,紋絲不動,送來的美女也是絲毫不碰,並口口聲聲說,關二爺也是河東人,當年曹操上馬送金,下馬送銀,中間送美女,送爵位,依舊是氣節不變,我也能做到。

於是,跟營中的大將都不和,脾氣太臭,就連是完顏婁室也難以接受。可是難以接受,也必須忍着。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女真從來沒有滿萬過,能夠直接統帥萬人以上的女真戰士,在金國中也就那幾個人,幸運的是他就是其中之一。在過去,與遼軍交戰,多是速戰速決,很少出現屯兵在堅城之下,一年難以寸進。

而這對於後勤的補給極爲重要,士兵的糧草供給,器械分配、攻城器械的佈置等等,都是極爲繁瑣。而此次抓壯丁,修建壕溝,實現鎖城之法,更是一項浩大的功臣,這些都是極爲繁瑣的事情,讓完顏婁室去處理,煩不勝煩,一團亂麻,可是若是這些小事情處理不好,必然影響士兵的士氣,影響全軍的戰鬥。而手下的那些部將中,沒有一個能夠處理得當。可在王朗來了之後,這些事情,都是快刀斬亂麻般處理完畢,妥妥當當,沒有一絲毛病。

於是,完顏婁室只能是忍着,儘管這個漢人謀士極端的不識時務,可還是忍着。

第231章 聖公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231章 聖公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33章 宋軍大捷!!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第7章 六勝六敗論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67章 滅敵第4章 退路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75章 投名狀第375章 登陸遼東第214章 拉下水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332章 三問第66章 鴛鴦陣初戰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218章 泉州,海軍第207章 宰相何處尋?第319章 酒樓論道第209章 王師來了第195章 血戰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130章 李綱十議第50章 該走了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459章 回馬槍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38章 早朝第62章 艱苦行軍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42章 養賊自重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44章 圍點打援第231章 聖公第401章 走那一條路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406章 宋朝信譽太差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25章 時機未到的刺殺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405章 皇上VS公主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163章 石灰吟第382章 放下仇怨第31章 滅狼第332章 三問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184章 總結大會第34章 金軍退去第360章 婁室論戰第313章 物價飛漲的揚州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358章 閱兵第128章 還都汴梁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172章 黃河邊的交戰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258章 金兀朮的算計第283章 襄陽,泉州第100章 再見魯智深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71章 新軍,新的軍紀!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214章 拉下水第424章 下毒,捨棄!第312章 趙鼎請罪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完本感言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189章 山東陷落第442章 東征西夏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92章 退兵而回第158章 軍三司
第231章 聖公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231章 聖公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33章 宋軍大捷!!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第7章 六勝六敗論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67章 滅敵第4章 退路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75章 投名狀第375章 登陸遼東第214章 拉下水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332章 三問第66章 鴛鴦陣初戰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218章 泉州,海軍第207章 宰相何處尋?第319章 酒樓論道第209章 王師來了第195章 血戰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431章 誰當皇帝?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130章 李綱十議第50章 該走了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459章 回馬槍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38章 早朝第62章 艱苦行軍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42章 養賊自重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44章 圍點打援第231章 聖公第401章 走那一條路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406章 宋朝信譽太差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25章 時機未到的刺殺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405章 皇上VS公主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163章 石灰吟第382章 放下仇怨第31章 滅狼第332章 三問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184章 總結大會第34章 金軍退去第360章 婁室論戰第313章 物價飛漲的揚州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358章 閱兵第128章 還都汴梁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172章 黃河邊的交戰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259章 秦檜的不甘!第258章 金兀朮的算計第283章 襄陽,泉州第100章 再見魯智深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71章 新軍,新的軍紀!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214章 拉下水第424章 下毒,捨棄!第312章 趙鼎請罪第248章 貳臣養成計劃完本感言第387章 天下震動第189章 山東陷落第442章 東征西夏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92章 退兵而回第158章 軍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