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今日的太上皇

“陛下,遷都吧!”

這是种師道的上書,上書的內容僅僅是五個字。原本种師道想了很多的遷都理由,內容寫了七頁之多。可是覺得字數太多了,字數太多意味着廢話也多,容易產生不耐煩之感。

於是重寫刪改,又寫成了三頁;

可還是不行,最後寫成了一頁。

最後乾脆寫成了五個字。

遷都有遷都的理由,能夠說出一籮筐;不遷都,也有不遷都的理由,也能寫出一籮筐。遷都與不遷都的理由,當今的官家聽了很多,說太多也沒有用。只是重在取捨,重在官家如何選擇。

選擇比理由重要。

看着這五個字,宋欽宗腦海中立時閃現出了無數遷都的理由,比如避開金軍鋒芒,比如修生養息,比如藉助關中的險要,比如藉助陝西的精兵,還有忍辱復仇等等。

可是一想到遷都的害處,他就有些恐懼。

遷都之前,禮儀徵伐皆出於天子;遷都之後,禮儀徵伐皆出於諸侯。

若是在太平年代,遷都,不過是財政損耗,朝廷大臣不滿而已。可是在戰亂年代,遷都卻是極爲冒險,甚至是慢性自殺。

西周時,遷都之前,周天子威臨天下,是真正的天子;可是在遷都後,誰還在乎天子,真正的羣雄並起。安史之亂,唐天子逃離長安,也是遷都蜀中,天子威嚴盡數散去;最後軍閥割據不斷,知道唐朝滅亡。

若是遷都關中,遷都京兆府,好處是極爲明顯的;可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天子威嚴不在,那時他還能鎮壓住那些驕兵悍將,心懷鬼胎的文臣嗎?

宋欽宗有自知之明,他剛剛上臺,剛剛當上皇帝,地位極端的不牢固。在大宋,有着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可是他卻冒了打不韙,斬殺了六賊。看似汴梁百姓都是拍手稱快,一副英明雄主的樣子,可是卻遭到了士大夫的厭惡,抵制。

在士大夫看來,他今天能借助着誅殺六賊之名,殺戮不斷;明天也能借助誅殺“四賊”之名,再度開殺戒。

如今他藉着是皇帝身份,靠着皇帝的威嚴,使朝中百官不敢輕舉妄動。可是一旦遷都,那時朝中大臣必然再度發難,打擊他的權威。那時極有可能將老爹宋徽宗這個太上皇,再度變爲皇帝。

一想到昔日的父親,今日的太上皇,宋欽宗心中那根刺就不斷生長。

…………

太上皇曆來是悲劇的!

第一個太上皇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秦國強盛。於是他於二十七年(前299年),勇敢地打破了歷來國君死後始立新君的傳統,主動將王位讓給自己鍾愛的幼子趙何,即趙惠文王,並讓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老臣肥義爲相國,而自號爲“主父”。他從煩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統率他親手締造的騎兵,準備從河套一帶南下襲秦。爲了穩中求勝,趙武靈王冒着很大的危險,化裝成使者入秦,窺審秦王態勢,偵察關中地形,認真研究襲秦戰略。

正當趙主父雄心勃勃之時,趙國內部發生了政變。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亂”,先殺肥義,公子李成、李兌起兵靖難,敗公子章。公子章兵敗後投奔主父,主父收容了他。公子成、李兌圍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他們害怕主父秋後算帳,就將主父圍困在宮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趙主父就是這樣在內訌中死去。

第二個悲催的太上皇,是唐太祖李淵。李淵本是英明神武之人,奈何在處理兒子繼承人問題上,也是糾結不斷。他努力的調和二者矛盾,可是失敗了,反而是在玄武門之變後,被幽禁,退位成爲太上皇。他的運氣很好,沒有被餓死,一直是過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死去。

而第三個悲催的太上皇,也是最悲催的太上皇莫過於宋徽宗。

沒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

金軍南下了,宋徽宗恐懼了,於是把皇位讓給了大兒子,帶着親信大臣向南方跑去,膽小如鼠。若是他一直呆在南方,可能避開靖康之恥,避開汴梁城破的危機,只是這貨在汴梁解圍之後,回到了汴梁。

爲什麼要回到汴梁呢?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想要爭奪名利,最好在中原。中原之地,好似棋盤的天元,位置關鍵。若是一直在南方,一直偏安一方,不久之後,可能失去名利,誰還記得他這個太上皇。爲了爭奪失去的名利,宋徽宗回到了汴梁,想要奪回失去的權力。

可是,回到汴梁之後才發覺,人走茶涼,誰也不記得他這個曾經的皇帝了!

而他逃跑的惡名,更是讓汴梁百姓心寒不已,沒有人喜歡逃跑皇帝。一看爭名無奈,爭利不行,宋徽宗提出了前往京兆府,訓練西軍,拱衛汴梁,可是立刻遭到了宋欽宗的拒絕。

一個逃跑皇帝還說招募精銳,拱衛汴梁,這誰信呀!十九八九是想到掌控一部分軍權,京兆府搞政變。

於是,宋欽宗乾脆,撤換了宮人,將老爹幽靜起來。

…………

夜色如水,這是一個寫詩作詞的好天氣。

可是一向才學驚人的宋徽宗,卻是有氣無力的看着天空,心中沮喪到了極點,一點作詩的心境也沒有。

他一生做到最錯的一件事情,是把皇位傳給了嫡長子趙恆;第二個錯誤,是放棄汴梁逃離到南方;第三個錯誤,就是再度回到汴梁。

未回到汴梁時,他還是太上皇,所到之處衆多官員都是禮敬有加;可是在回到汴梁之後,心腹紛紛被隔離開,宮內的宮女太監,也紛紛的更換,被幽禁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難以動彈一絲,想見到熟悉的人,也不可能。

這時,宮門打開,一個男子走了進來,正是今天的天子宋欽宗趙恆。

“父親,我來看你了!”宋欽宗走了進來,隨意的坐在了旁邊的石凳上。

“如今我們是父子,竟然這樣的疏遠!”宋徽宗沒有好氣的坐下,憤恨的坐在石凳上道,“截斷東南的賦稅,不是我的主意,是那些臣子揹着我做的。我既然把皇位傳給你,就沒有想再奪回來!”

宋朝的大半賦稅都是仰給予東南,而在經過半年之久的圍困之後,汴梁的財政極爲窘迫,急切的需要東南輸血。可是在這關鍵的時刻,東南的財稅被截留了,一切都是這位老爹。那時,宋欽宗殺人的心都有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就是打的糧草,只要糧草足夠,即便是打不過也可以堅守,與敵人形成對峙的局勢,不斷襲擾敵人,緩解太原的壓力。“

“可是因爲東南的財稅被截留,致使三路救援太原的陝西軍,出現了糧草不足的窘迫。因爲糧草不足,种師中只能是率領倉促之兵救援太陽,倉促交戰,結果大敗。若是种師中糧草充足,足以堅守,即便是難以抵擋金軍,也可退而堅守,牽制金軍兵力,那會像現在這般窘困,二十萬陝西軍盡數覆沒在河東,种師中老將軍也陣亡了!”宋欽宗恨恨的道。

“不會吧!”宋徽宗腦袋嗡嗡直響。二十萬陝西軍,盡數覆沒在河東路,這可是驚天巨聞。

宋欽宗又道出一個爆料的消息:“十三弟趙樸,隨軍出征,也失去了消息,可能已經陣亡了。這一切都是你截留東南財稅造成的惡果!”

“我兒死了!”宋徽宗有些失魂落魄的道,“不可能。他不是剛剛從金營當人質回來嗎?怎麼會隨軍出征,死在河東路?”

“父親,你的消息太滯後了,我那個弟弟性子太傲了。似乎吃了金軍的虧,心中極度的不舒服,發誓要參軍,要報仇。我以祖製爲由,阻攔他不去。可是他堅決要去,甚至說了,寧肯拋棄爵位,也要參軍。寧可被宗人府削爲平民,也要參軍。不求成爲名將,只求成爲一個小兵,拿着長矛殺敵。我只能是答應,讓他做了种師道軍中的監軍,滿足了他的心願,心中想着,十三弟在軍中玩夠了,吃夠了軍中的苦,自然會會心轉意,可是沒有想到种師中老將軍,竟然陣亡了。我的那個弟弟可能也陣亡了!”

宋欽宗神情有些哀傷。

這位弟弟很可憐。本來是皇子,一代嗣王,足以過上安樂的一生。可先是去金營作人質,後來更是隨軍出征,成爲了大宋歷史上第一個陣亡的親王。

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5章 河裡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215章 變法(一)第156章 三伐宋朝第28章 動盪的汴梁第158章 軍三司第81章 帥旗倒了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77章 鼓舞軍心第193章 奇襲揚州第459章 回馬槍第143章 請罪!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112章 身在風月,心憂天下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23章 虛弱的西軍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80章 靖武王第84章 折騰死你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32章 武備學堂開業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440章 李綱之死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468章 天可汗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90章 白天休息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17章 睡着了!第37章 种師道論戰(一)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207章 宰相何處尋?第433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266章 國之將亡,豈能沒有祭品第97章 熱血酬山河第155章 哭靈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100章 再見魯智深第31章 滅狼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3章 金軍圍城第471章 何爲永恆?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71章 金軍過河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212章 一個人的改革(三)第38章 种師道論戰(二)第111章 共浴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177章 初戰第84章 折騰死你第421章 賢妃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92章 退兵而回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81章 帥旗倒了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291章 下雨了!第392章 富平之戰(四)第347章 西遼使者進京第125章 帝王之術第235章 一箭射出,命歸九霄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320章 紙幣與銀行第184章 總結大會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158章 軍三司第301章 金軍水師全軍覆沒第146章 打球中暑而病死第211章 一個人的變法(2)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18章 計劃受阻第323章 商人大會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216章 變法(二)第80章 靖武王第138章 早朝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121章 劉光世
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5章 河裡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215章 變法(一)第156章 三伐宋朝第28章 動盪的汴梁第158章 軍三司第81章 帥旗倒了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77章 鼓舞軍心第193章 奇襲揚州第459章 回馬槍第143章 請罪!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112章 身在風月,心憂天下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23章 虛弱的西軍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80章 靖武王第84章 折騰死你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32章 武備學堂開業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440章 李綱之死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468章 天可汗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90章 白天休息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17章 睡着了!第37章 种師道論戰(一)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207章 宰相何處尋?第433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266章 國之將亡,豈能沒有祭品第97章 熱血酬山河第155章 哭靈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100章 再見魯智深第31章 滅狼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3章 金軍圍城第471章 何爲永恆?第24章 完顏斡離不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171章 金軍過河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212章 一個人的改革(三)第38章 种師道論戰(二)第111章 共浴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177章 初戰第84章 折騰死你第421章 賢妃第443章 金國皇帝死了!第92章 退兵而回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81章 帥旗倒了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291章 下雨了!第392章 富平之戰(四)第347章 西遼使者進京第125章 帝王之術第235章 一箭射出,命歸九霄第338章 初見成效第320章 紙幣與銀行第184章 總結大會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158章 軍三司第301章 金軍水師全軍覆沒第146章 打球中暑而病死第211章 一個人的變法(2)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18章 計劃受阻第323章 商人大會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216章 變法(二)第80章 靖武王第138章 早朝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121章 劉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