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三伐宋朝

在大殿內,金國高層匯聚一堂,坐在首位的是金太宗,一旁坐着的金國的重臣。

屋內可謂是濟濟一堂,文武皆備。

看着人已經齊,金太宗道:“去年秋出師,夏天之前回師,我軍斬獲頗豐,一舉擊破了汴梁,擒拿走金國的兩個皇帝,掠奪了的大量財富,立張邦昌爲帝。只是略有不足,宋地未亂,張邦昌不爭氣,僅僅是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投降了宋國的趙樸小兒!”

聽到這裡時,婁室眼中閃現出一絲黯然,爲了廢李宋欽宗、宋徽宗的問題,宗翰、宗磐與宗望發生了劇烈的爭吵。

宗望並不希望滅宋改朝換代,可以留下徽欽二帝在汴京繼續當宋帝,只是要受金國節制,這樣一來尚可和漢人相處。宗翰、宗磐一定要滅宋改朝換代,擄徽欽二帝到北方,“更立異姓”,讓張邦昌、劉豫這些非趙姓的建立僞楚僞齊政權去節制漢人,“國勢易動”,把漢地搞亂一點,“徐圖混一”,能渾水摸魚,慢慢被女真併吞。

最後,藉着斜也的威望,壓制住了宗望。

如今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張邦昌投降了宋朝的新皇帝趙樸,宋地未亂,反而是河北、河東等地亂了。隨着兩位宋朝皇帝被擄走,漢人與女真人,宋國與金國之間,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原本兩河之地,打算投降的城池,忽然抵抗變得堅決了起來,誓死與金軍決一死戰;而原本歸附的城池,更是叛亂不斷;即便是那些未叛亂的城池,也是人心不穩;歸服於金軍的漢人謀士,對金國也發生了異樣變化。

如今幽雲、河東、河北等地,人心動盪,各處義軍此起彼伏,麻煩不斷。

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不僅是沒有搞亂漢地,反而是與漢人交惡,關係變得緊張了起來。

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後悔也不行了,只能是將錯就錯,繼續錯誤下去。

只是簡單指責了幾句,金太宗就沒有太多的提及,話題一轉,轉爲今天討論的主題“第三次伐宋”。

一個巨大的地圖擺在了衆人面前,上面描述着表裡山河,大宋廣闊的土地,富饒的城市,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只是如今金國只是佔據了其中的一角,連十分之一的區域也不到。

“第一次伐宋,探查宋國實力強弱,更是逼迫宋國簽訂城下之盟,收穫大量錢財,土地、人口;第二次伐宋,消滅了宋國最精銳的陝西軍,一舉攻破了汴梁,擒拿走了宋朝倆個皇帝。一切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讓趙樸這個漏網之魚跑了,只會要捉住這位漢人王爺,讓趙宋子嗣斷絕,宋朝徹底滅國,宋朝必然會亂套的!”

“此戰,重點的擒拿趙樸,掃蕩東南,據說宋國一半以上賦稅來自與江南,兩淮地區,而這次我朝則要洗劫這兩個地區!”宗弼說道。

“不妥,此戰應該以攻取關陝爲重點,經略陝西,覆滅西夏,然後合西夏之力,併力如四川,接着順江而下,直接覆滅宋朝!”婁室立刻反對道,“而此法也是歷來,北方滅亡南方,一統天下的必經之法!”

“關陝表裡山河,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佔據了陝西,就可以輕易的出擊河南,湖北等地,更是而已威脅四川。得到了關陝,我軍就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宋朝必亡。出兵東南,有三大不利,兩淮,江南之地,多是水澤密佈,不利於騎兵縱橫,我軍騎兵優勢難以發揮,此是其一;其二,深入異國千里,糧草不足,兵力分散,再加上氣候潮溼,吃此戰不利於我;其三,我軍後方不穩,河北,河東之地多有叛亂!”

對於征伐宋軍的前景,婁室真的不太看好。

連續兩次討伐宋軍,看似勝利了,可是連續的征戰,戰士已經疲憊,而最令人擔憂的是產生了安逸之感,再不復征伐遼國是的堅韌。可宋軍的戰鬥力卻是一點點的回升,可能宗翰沒有察覺到,皇帝陛下沒有察覺到,可身在戰場第一線的婁室卻察覺到了。

宋軍戰敗不斷,可戰力卻在提升,一些將領也變得聰明瞭起來。

未來戰鬥,會變的難打。未來很難出現一舉擊敗十萬,十幾萬宋軍的場面了。

反倒是金軍,由於女真人口少,即便是加上契丹人、渤海人、溪人依舊是軍隊數量少。隨着橫掃宋境,爲了鞏固佔領區,必然擴大軍隊規模,只能是招攬投降的宋軍,轉化爲金軍。而這些金軍心懷宋朝,必然是叛服不定。一旦宋軍勢大,這些金軍必然倒戈。

總之隱患不少,問題不斷,戰勝了金軍,卻引發了一些列的麻煩。

隱約間,婁室有些明白,太祖爲何阻止朝堂大部分主戰派伐宋。初始時,他以爲是感激宋朝結盟的恩情,不好意思背起盟約,如今才知,隱約不是這樣。

“東南難打,難道關陝就難不難打嗎?”宗弼開口道,“關陝貧瘠,根本無力支撐大規模的軍隊,無力可圖……”

於是,婁室與宗弼再次爭吵起來,述說着各自的理由,還有對方方案的弊端。

而旁邊,一個漢人卻是靜靜聽着,分析着利弊,他是樞密院知事韓企先。

……

局勢對金國十分有利的形勢,可是矛盾也隨之尖銳了起來。

以宗輔、宗弼(兀本)爲首的東路軍,主張宗翰軍放棄經略陝西而合兵一處南下,一舉捉獲趙構,滅亡北宋;以宗翰、婁室、銀術可爲首的西路軍,則主張先略定陝西,降服西夏,然後以金、夏之合力滅宋。

第二種意見的主要代表是完顏婁室。

雙方爭持不下,就各派代表回上京,向金太宗各陳其理,請太宗作最後的裁決。婁室以西路軍代表的身份,而宗弼則是東路軍身份,回到了金上京。

一個主張進攻西北陝西一帶,一個主張進攻東南,江淮等地。

都說都有理,這讓金太宗有些爲難,看似用兵上的衝突,實際上則是政治上的糾葛,兩個派系之間劇烈的衝突。

東路軍,宗輔、宗弼等人,是太祖的子嗣一派;而西路軍宗翰、婁室、希尹等人,則是功臣一派。

兩派在用兵上的糾紛,實際上則是二者利益的糾紛。一旦同意東路軍出擊東南的主張,用兵於兩淮之間,那麼各種資源必然向東路軍傾斜。出征時,必然是東路軍爲主,西路軍爲輔。而若是用兵西北,則是以西路軍爲主,東路軍爲輔。

“企先,如何定策?”

金太宗的糾結心理,韓企先看在眼中,這是金國的黨爭。

他是遼地的漢人,在這個女真爲主的王朝,必須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能活着,有一絲的差錯,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輕則是自身難保,重則是身死。

“用兵西北,走得的是古代一統中原的辦法,此法甚妙,只是關陝地勢險要,多是山地丘陵,我軍攻之較難,損失必然慘重。此外,關陝一代,土地貧瘠,民衆稀少,民風彪悍,多出強軍,兵士若少,必難以取勝,即便奪取關陝,也多叛服不定,此法必然艱難無比;若是派兵衆多,無法以戰養戰,糧草必然窘迫,一旦難以速勝,必然陷入僵局。”

“若是用兵東南,只要避開水澤,避開一些絕地,取勝不難,難在防守,難在治理。我軍即便是攻陷東南,也無法站穩腳跟,無法將東南治理妥當,必然撤兵而回!”

“這全看陛下用兵意圖,若是陛下打算仿照秦始皇一統天下,最好出兵西北;若是陛下僅僅是爲擒拿宋朝皇帝趙樸,僅僅是爲擄掠,劫掠財富,最好出兵東南!”

“出兵西北,走得是先難後易;出兵東南,走得是先易後難!”

“先易後難,步步坎坷;先難後易,步步坦途。”

“出兵西北,風險太大,一旦陷入僵局,我朝之前的戰果將盡數丟失,但是出兵西北若是勝利,可一統天下。若是出兵東南,風險較少。即便偶有戰敗,也無關緊要,不足之處在於難以徹底覆滅宋國!”

韓企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只是一個樞密使,在金國,只是一個謀士,只需說出自己的觀點便可,至於聽不聽,那就不需要他能做主的了。

其實,還有些想法沒有說出。

此刻,他不贊成出兵西北,也不贊成出兵東南。此刻金國看似強盛,實際上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河東、河北等地動盪不安。此時最需要的不是征戰,而是修生養息,爲金國打下一個穩定的基礎。

基礎牢靠了,不論是出兵東南,還是西北,都是上上之選。那時憑着女真鐵騎的強大,橫掃宋國,一統天下,完成秦始皇一樣的霸業

所謂的華夷之別,韓企先從來不在乎。

正所謂,歷史是由勝利者寫成的。

在先秦時代,戰國七雄爭鬥時,秦國被山東六國成爲西蠻,可是到了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時,誰敢說秦國時西蠻。

此時,女真被稱爲蠻夷,可是如秦國那樣一統天下時,誰會說女真是蠻夷?

金太祖反對伐宋,甚至是阻止女真貴族伐宋,外人看來,是感激宋朝的恩親;可是在韓企先看來,金太祖的野心太大了,他不甘心做一個蠻荒小國的皇帝,而想要像秦始皇一般一統天下。不徵宋,只是因爲時機不到。

可惜,宋太祖很快去世。

即位的金太宗精於算計,卻少了太祖的那種雄才大略。

兩次伐宋,都是爲了打草谷,殺傷搶掠,而不是爲了一統天下。

這次伐宋,也是爲了打草谷,而不是爲了一統天下。

第329章 野蠻其身體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12章 丫頭們,跑路吧!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350章 火器研發瓶頸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34章 金軍退去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270章 火燒汴梁第214章 拉下水第116章 八恥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458章 大名府破了第293章 洪水之後,必然有瘟疫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216章 變法(二)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119章 八字軍的重甲騎兵第251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中)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73章 紀念宗澤老大人第33章 宋軍大捷!!第286章 竟然……到了高麗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422章 殺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第131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390章 富平之戰(二)第379章 韓世忠在行動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396章 富平之戰(七)第288章 近身肉搏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261章 謀戰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370章 東線對峙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90章 白天休息第50章 該走了第224章 秦檜的蛻變第67章 滅敵第298章 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第420章 殿前跪求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322章 糧價降了!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321章 深入改革第68章 戰後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3章 一個不合格的列兵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73章 義軍首領第22章 援軍來了第237章 變故再生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163章 石灰吟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358章 閱兵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67章 滅敵第55章 思想教育第98章 討賊檄文第305章 江陵之戰第164章 馬前勸諫第84章 折騰死你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93章 泉州的佳人第306章 江南之殤第284章 跨海擊遼東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336章 選後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296章 奇襲水師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256章 傲物則骨肉爲陌路!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
第329章 野蠻其身體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12章 丫頭們,跑路吧!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350章 火器研發瓶頸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34章 金軍退去第139章 衙內鬧事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270章 火燒汴梁第214章 拉下水第116章 八恥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458章 大名府破了第293章 洪水之後,必然有瘟疫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216章 變法(二)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119章 八字軍的重甲騎兵第251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中)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73章 紀念宗澤老大人第33章 宋軍大捷!!第286章 竟然……到了高麗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422章 殺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第131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390章 富平之戰(二)第379章 韓世忠在行動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396章 富平之戰(七)第288章 近身肉搏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261章 謀戰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370章 東線對峙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90章 白天休息第50章 該走了第224章 秦檜的蛻變第67章 滅敵第298章 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第420章 殿前跪求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322章 糧價降了!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321章 深入改革第68章 戰後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3章 一個不合格的列兵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73章 義軍首領第22章 援軍來了第237章 變故再生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163章 石灰吟第95章 不求百戰百勝,但求活到最後第358章 閱兵第154章 金軍由盛轉衰的開始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67章 滅敵第55章 思想教育第98章 討賊檄文第305章 江陵之戰第164章 馬前勸諫第84章 折騰死你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93章 泉州的佳人第306章 江南之殤第284章 跨海擊遼東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336章 選後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296章 奇襲水師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47章 武備學堂之戰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256章 傲物則骨肉爲陌路!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