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奪取居庸

匈奴大單于聽到右賢王稟報說攻擊薊城的大隊人馬全軍覆沒,左賢王被俘梟首的時候,正在圍場中打獵。他的身子顫了顫,嘴角上揚,冷哼一聲,誰也沒看到他怎麼抽出匕首,右手輕輕一動,一道白光出手,十米外的一棵樹上,一丈長胳膊粗的一條蟒蛇已被釘在樹上,柔軟的身子還在動,拼命的搖擺甩動,卻甩不開刀子。

一個匈奴兵一刀把蟒蛇斬成兩段,卻拼勁全身力氣用了將近半柱香的時間,才把齊柄沒入樹幹的匕首***。右賢王‘赤痢’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擡,大單于這是動了真怒了,沒想到左賢王這麼愚蠢,竟然一下子葬送了五萬大軍,匈奴的人口稀疏,控弦戰士本就不多,當冒頓單于全盛時期纔不過戰士三十萬。五萬大軍就這樣沒了,讓大單于怎麼能不找個人來出氣。赤痢一個勁的在心裡向長生天祈禱,希望大單于不要把自己當做發泄的對象。。

呼廚泉相貌有點令人生畏。他身高將近兩米,亞麻色的頭髮,深陷的燕窩裡兩隻灰色的眼睛向外突出,閃動着冷酷的光澤,混合了龜茲血統的臉龐上肌肉的紋路向兩側橫出,顯得極爲猙獰。這是個典型的匈奴和西域混血兒,身上遺傳了西域人的狡猾如狐和太多的匈奴人的剽悍、兇狠性情。

而右賢王赤痢,他的母親是來自額爾古納河的東胡人,這是匈奴外婚制的產物。

由於等級森嚴,他必須比單于要矮一些,身高一米八幾,嘴角上留着兩撇類似西域人的小鬍子,面部肌肉異常堅硬,毫無表情,經常半個月都不會笑一聲。年輕時和同伴狩獵,他最喜歡獨來獨往,所以匈奴人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做‘草原之狼’

大單于不回頭,冷冷的告訴赤痢;“在匈奴人的歷史中,從沒有過如此屈辱的篇章,我們要報復,要讓勇士們知道,大匈奴將與日月長存,我們是無法戰勝的。。去,調集你在易京的全部戰士,去給左賢王報仇吧。”

“是,大單于。”其實赤痢心在想,大單于說的話有點誇大其詞,他恐怕是把自己當做‘冒頓’或者‘阿提拉’了吧。想歸想,單于的命令還是一樣要執行的。他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低着頭,捧過頭頂,厲聲道;“啓稟大單于,劉和公子終於有消息來了,書信一封,請大單于過目。”呼廚泉架子挺大,冷道;“念——”赤痢展開信念道;“漁陽太守劉和,拜上匈奴大單于閣下。昨日因親見左賢王慘死心中甚爲不安,亦不恥於袁熙所爲,故,特有良策奉上。。今,漁陽空虛,守兵不足五千,請大單于出居庸連日兼程,旦夕可下。單于攻潞北,袁熙必發兵救援,可令右賢王出易京,乘虛攻薊城,則薊城可破,漁陽可得也。” “好計策,批亢搗虛乘虛而入,一舉兩得,赤痢你回易京去整頓兵馬,三日後啓程,攻薊城。本單于,明日便出居庸關繞路攻漁陽,此次出師務必全勝,一旦攻入薊城,全城屠滅,爲大匈奴的勇士復仇,你去吧。” 大單于呼廚泉回過頭來陰笑一下,僵硬的面部肌肉使他的笑變成了一種駭人的猙獰。赤痢差點沒嚇得叫孃親,心說你還是不笑好些。

本來,這信要是出自別人手筆,呼廚泉還會想想是不是有詐,可是他和劉和會盟在前,早有約定要與烏桓三分幽州。。加上心裡窩火,急於報仇。所以毫不懷疑,就提大軍殺過去。

呼廚泉的三萬大軍,經密雲抄小路,騎兵一日行軍八百里趕到潞北城下。潞縣守將馬延只有七千多八千不到的兵馬,而且大部分都是文丑挑剩下的老弱殘兵,根本不堪匈奴人一擊。但馬延並不着急也不害怕,因爲他已經奉了二公子嚴令,深溝高壘,堅守兩日以待援兵,而且,還派人送來了兩車說是可以用來守城的木銃和撾弩火磚什麼的。

呼廚泉兵至城下時,已經不可能攻城了,匈奴人再強悍也是血肉之軀,八百里的路程跑下來,早累的筋疲力竭了。呼廚泉自幼行軍打仗,雖然沒看過孫子兵法,但也知道強弩之末不能穿盧鎬的道理,立即下令,大軍休整一夜明日攻城。

這些事早就在賈詡的算計之中。。他知道呼廚泉不可能立即揮軍攻城,所以提出了大膽的妙計。賈詡不同意半路設伏,阻擊匈奴兵,他的意思是將計就計,敵人乘我城防空虛攻城,我們就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也趁他空虛奪他城池。薊城有郝昭堅守,右賢王來了也是白來,我也不用分兵援救潞縣,,只要居庸關被奪,匈奴人出代郡之路被斷,軍心自亂不戰而潰,呼廚泉必定不顧一切的回軍,那時就可以在路上截擊——

劉和早已經被軟禁了,裴元紹親自帶兵看守,文丑下了死命,任何人不得與他交談,有敢接近居所五步者立斬不赦。

呼廚泉的大軍剛到密雲,就被沿路的探子發現,消息很快傳來,文丑整裝待發的大軍,立即出城奔赴居庸關。。當天夜裡,趙犢帶了一千兵馬從北門出奔赴漁陽,爲了讓匈奴人覺得這是我軍大隊主力,賈詡讓趙犢的一千兵,沒三人舉一隻旌旗,馬尾拖拽樹枝,浩浩蕩蕩迤邐向漁陽進發。黑暗中樹枝在馬後掃動陣陣煙塵,獵獵狂舞的旌旗聲夾雜在雜亂的馬蹄聲中就像是有千軍萬馬在行進。

右賢王大軍行進半路時,我親帥大軍三萬從南門出,全速殺奔易京而去。我和文丑每人將三萬兵,只留下八千不到士兵守城,所有人都不擔心,八千,已經很多了,對郝昭來說,也許五千就夠他支持十天半月的。

匈奴人的城裡也有幾千士兵,不過他們沒有郝昭,所以他們輸定了。

第二天,東方現出魚肚白,天剛朦朦亮,晨光熹微還有點陰雲,隱隱約約的可以看到一點東西。。匈奴的一隊士兵從易京城樓模模糊糊看見遠處一陣揚塵,幾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到城下。他們不明所以,你眼看我眼,還以爲是賢王他老人家中途餓了,回來吃早飯呢。

等大軍開到城下,毫不遲疑的放箭射死他們幾個戰友的時候,這羣小子才恍然大悟,是漢軍攻城來了。等到傳令兵慌里慌張的把這個消息通報給留守城中的將軍時,他驚訝的張大了嘴不能置信,還以爲是士兵們看錯了,那傳令兵沮喪的道;“城樓上已經死屍遍地了,我怎麼會看錯。”這就是奇兵的效果。

赤痢就沒有這麼好的遭遇了,因爲他的行蹤早就在人家算計之中。赤痢的隊伍到了薊城城下,想等到大單于那邊有了動靜在動手,所以先立營寨。哪知道,營寨立了一半,鹿角還沒排起來,士兵們正忙和着扎帳篷,擡木頭、砸木樁,突然,一隊驍勇快速的騎兵,殺到眼前,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連中軍帳都被人挑了。。那路騎兵從南到北把營寨掃蕩一遍,該燒的都燒了,該砸的也都砸了,狠殺一頓便撤兵回城。這裡強悍的匈奴兵一個個還愣在當場想着,這些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匈奴將軍穿上衣服跑上城牆一看就傻了,完了,城樓上已經是漢軍的天下了,就在半個時辰裡,本來就不善於守城的六千匈奴兵,死了將近一半,城牆已經被攻破,漢軍將士潮水一般從城下的雲梯爬上來,他來了跟沒來一樣,阻止不了潰敗勢頭了。他震驚的程度不亞於突然見到長生天,看着一個個的腦袋和脖子分離後滾落到地上,心裡卻還是一直在想,這些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直到他自己的腦袋也被一把奇快無比的大刀斷掉,掉到一丈開外,他還是在想,這些人不會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吧。哎,我的身體呢——

居庸關有大漢第一雄關之稱。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五十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裡清流縈繞,翠峰重迭,花木鬱茂,山鳥爭鳴。風景綺麗,是幽州西北之門戶。拿下居庸關就等於切斷了匈奴人回塞外草原的必經之路。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樓一座,拔地而起高有十丈,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四座箭樓,箭樓上有巨型發石車,可以發射和人體差不多大小的巨石。外牆有垛口,內側牆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困在甕城裡。兩側高山,中間一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文丑在距離居庸關十里之處,厲聲叫道;“狹路相逢勇者勝,將士們殺。”

居庸關下突然出現一陣躁動,像滾滾的雷聲由遠而近,轉眼就匯聚成驚天動地排山倒海的聲浪。這是三萬條漢子蓄勢待發的嚎叫,文丑的手下,猶如受了傷瘋狂奔逃的野獸般衝向居庸關。

出人意料的居庸關居然城門大開,關內一片喊殺聲震天,比外面的聲音還大,這是怎麼回事?一堆匈奴兵連滾帶爬的從關內向外跑,難道是來投降的。緊跟着,文丑看到這些匈奴兵的身後還跟着很多拿着棍棒、鐵杴、大刀穿着破破爛爛衣衫襤褸的老百姓,在後面一個勁的追着打。這些老百姓人數還不少,差不多有一兩千人,他們大多沒有什麼趁手的兵器,拿着棍棒鐵叉還有農具的比較多。其中魚龍混雜,有二三十歲的精壯年,還有白髮蒼蒼七旬老翁有未成年的孩子,還有穿着粗布衣衫的婦人,這是怎麼回事?黃巾起義嗎?

就是這樣的一隻人馬,戰鬥力卻非常強悍,他們人人都悍不畏死,把流血砍頭不當一回事,匈奴兵一刀砍掉他左臂,他連看都不看,哼都不哼,血紅着眼睛,一口咬住那匈奴兵的喉管死死的直到把他喉管咬斷。一個匈奴兵用箭矢攢射,把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娃射穿,那女娃連眉頭都沒皺一下,驟的把箭從胸口***,**身邊一個匈奴兵的眼睛裡,才閉上滿含着仇恨的眼睛,緩緩的倒下去。

文丑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這就是匈奴兵造孽的結果,這些日子裡老百姓不知道是受了什麼樣的苦,此刻發泄出來,竟然像失去了人性的野獸一般。

文丑的三萬大軍一看城門自動打開,頓時軍威大震,一個個嘶喊着跑過去和狼狽逃竄的匈奴兵交上手。匈奴兵不多,也就四五千左右,而且已經被那羣失去人性的老百姓殺的亡魂喪膽,被文丑軍一衝,登時就土崩瓦解,做鳥獸散了。文丑下令揮軍入城,窮寇莫追,就讓他們去給大單于報信好了,自己正愁沒法子通知他老人家呢。

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5章 心狠手辣第29章 百年大旱第7章 形勢危急第4章 敲詐勒索第20章 義氣深重第1章 笑裡藏刀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4章 華佗之死第4章 高朋滿座第20章 張繡賈詡第35章 翼德殞命第30章 討回公道第52章 西涼鐵騎第39章 攻防血戰第9章 追殺百里第44章 五日苦戰第20章 魏國內亂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3章 大凶之兆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6章 西園禁軍第40章 毀人清白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8章 諸葛出山第16章 拋磚引玉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章 三歲神童第5章 屯田修渠第3章 密謀行刺第7章 大仁大義第20章 義氣深重第33章 首戰告捷第16章 王妃蔡琰第8章 袁氏天下第50章 趁火打劫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章 笑裡藏刀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4章 三分之一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0章 傳統家風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章 黃巾四起第14章 猇亭戰略第47章 張晟其人第53章 同牀異夢第40章 毀人清白第35章 裡應外合第49章 情報局長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1章 舌辯滔滔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20章 攻取劍閣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27章 反間之計第23章 天下無敵第5章 司馬先生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4章 草原爭鋒第6章 崇山峻嶺第7章 得償所願第2章 三歲神童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2章 刺客突現第10章 微妙形勢第19章 滅曹戰略第7章 陽平天塹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8章 歷史車輪第24章 無力迴天第8章 草原霸主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11章 街頭逞威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49章 情報局長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2章 黑賊張燕第15章 心狠手辣第13章 調兵遣將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6章 寸土必爭第30章 暴雨驚雷第39章 獻帝守城
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5章 心狠手辣第29章 百年大旱第7章 形勢危急第4章 敲詐勒索第20章 義氣深重第1章 笑裡藏刀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4章 華佗之死第4章 高朋滿座第20章 張繡賈詡第35章 翼德殞命第30章 討回公道第52章 西涼鐵騎第39章 攻防血戰第9章 追殺百里第44章 五日苦戰第20章 魏國內亂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3章 大凶之兆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6章 西園禁軍第40章 毀人清白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8章 諸葛出山第16章 拋磚引玉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章 三歲神童第5章 屯田修渠第3章 密謀行刺第7章 大仁大義第20章 義氣深重第33章 首戰告捷第16章 王妃蔡琰第8章 袁氏天下第50章 趁火打劫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章 笑裡藏刀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4章 三分之一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0章 傳統家風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章 黃巾四起第14章 猇亭戰略第47章 張晟其人第53章 同牀異夢第40章 毀人清白第35章 裡應外合第49章 情報局長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1章 舌辯滔滔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20章 攻取劍閣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27章 反間之計第23章 天下無敵第5章 司馬先生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4章 草原爭鋒第6章 崇山峻嶺第7章 得償所願第2章 三歲神童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2章 刺客突現第10章 微妙形勢第19章 滅曹戰略第7章 陽平天塹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8章 歷史車輪第24章 無力迴天第8章 草原霸主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11章 街頭逞威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49章 情報局長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2章 黑賊張燕第15章 心狠手辣第13章 調兵遣將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6章 寸土必爭第30章 暴雨驚雷第39章 獻帝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