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偷襲江陽

劉備正在朱提城外和甘寧徐庶打得不亦樂乎,突然聽到探子來報,說劉璋投降了袁兵,心情一下子黯淡到了極點。就想要退兵。嚴顏和法正,正好進來。劉備把想法一說,兩人大搖其頭:“主公,千萬不可,眼下我軍形勢大好,只要拿下朱提,未必不能反敗爲勝。”法正道:“袁熙以武力奪取益州,人心尚未歸附,我軍中龐義、陰溥、吳懿、孟達都是蜀中大將,成都還有不少忠心耿耿的舊部,只要主公揮軍攻入朱提,到時候,越過峨眉山,下犍爲取成都,勢如破竹。成都軍民一定簞食壺漿羣起響應,那時內外夾攻,取益州,就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這是難逢的機會,主公不要懷疑,急速進兵。若破蜀中,漢中震動,袁軍勢力必然瓦解,大漢西南半壁,盡歸皇叔統領。”

劉備畏怯的心,被法正一番忽悠,弄得堅如磐石,拍案而起:“傳令進兵,五日之內,一定拿下朱提。”

其實任誰都知道,朱提郡根本不堪一擊,陳式甚至都沒想過要抵抗,可是,外面的兩位客人,卻打得頭破血流、不可收拾。劉備的敵人,不是朱提守軍,而是對持中的袁兵。

袁軍和劉備軍再不是兩路瓜分益州,已經進入到了正面交鋒的階段。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蜀王劉璋歸降中央。八月二十日,袁軍基本完成了對益州七郡的控制。八月二十五日,劉備發動大軍二十萬,分四路向甘寧大營全面出擊,想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袁兵踏爲齏粉。

甘寧、李典、周倉、徐庶分頭迎敵。敵軍兵力是我軍兩倍,徐庶設計採用,三路堅守,集中一路優勢兵力突襲鑿穿的辦法,逐個擊破。

徐庶鼻尖冒汗,指着沙盤道:“任敵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留下三萬兵馬,我和李典、周倉兩位將軍守寨;甘寧將軍,率領剩下的七萬精兵,從正門迎擊劉軍,袁軍騎兵精銳,單兵素質,勝過江陵兵和蜀兵這羣烏合之衆十倍,七萬騎兵破敵十萬綽綽有餘,甘將軍只管向前,殺散蜀兵,而後,立刻轉戰四門,我們三人,會再同時出擊,前後夾擊。破敵必矣!!”

甘寧的七萬騎兵中有一萬是精銳的黑龍騎,其餘的雖不是西域雄獅,也都是久經戰陣的河北舊軍,身經百戰,悍不畏死。比起,七拼八湊的老弱江陵兵,和士氣低落,有家不能回的蜀兵,不知強橫多少。甘寧甚至有些藐視,寨門外的二十萬大軍。

終究是二十萬人,即便是烏合之衆,氣勢也相當驚人,加上淒厲號角和殺伐四起的戰鼓渲染,足以讓人膽顫心驚。來自四面八方黑壓壓的人頭,像四股黑色的濁流般狂涌着,向中間會合,東、西、南、北的強大的殺氣四塊夾板般聚攏來,差一點把整座營寨都擠扁。雜亂無序的馬蹄聲和腳步聲、吶喊聲升騰在甘寧的頭頂,形成一派凝聚不散的陰雲。

徐庶和李典周倉的發石機、飛梭巨弩早已準備就緒,只等敵軍接近戰壕,一聲令下,便可摘取生命。

甘寧身後整肅的袁兵,各個都像是被水泥石膏固定住了,一動不動,對大路上敵人萬馬奔騰所升起沙塵形成的綿延十里的黃霧視若無睹,戰車行進的喀嚓聲,只能碾碎脆弱的枯枝,卻不能影響戰士的心。因爲他們對死亡司空見慣了,而且,早已明白了一個道理,戰場上,你越是害怕,死的就越快,越慘。戰士們眼中射出專一的光,一心期待鐵血,迎接死亡。

塵土像怒龍般,在奔騰的人馬前,率先轉過彎,撲到甘寧的臉上。三百丈外,一匹飛快赤色的馬兒,一把沉重古豪的大刀,一個熟悉的面孔,射入他的瞳孔。來了,又是關羽,劉備軍中最悍的悍將。

“殺——”全身肌肉早已繃緊的甘寧,脫兔般衝出去,發出一聲,震天撼地的怒吼。七萬騎兵刀矛手排成十人一排的長方形陣,越過一丈深插滿竹籤的三重戰壕通道。身後寨內立刻衝出五百步兵,層層設置鹿角拒馬,並在十重拒馬樁中間遍撒藍汪汪淬毒鐵蒺藜。不單是敵軍進不來,連自己人也根本沒退路。

沒退路不代表沒生路,生路就在前方。甘寧正殺向那個地方。

“關羽匹夫,受死吧!”甘寧臉孔扭曲,猙獰的衝向赤兔馬。兩隻軍旅像半空中兩塊拖着萬噸雨水的被大風席捲的滾滾烏雲,氣勢洶洶而來,一經碰撞,其結果必然是驚雷、閃電。

“哐”關羽和甘寧交手,鐵戟同青龍偃月刀一碰,各自退後兩步。身後的騎兵,像張開雙翼的黑色蝙蝠,奔馳過去,絞殺在一起。

關羽料想不到甘寧會主動出寨決戰,還以爲他會堅守。所以,劉軍將士吃了一驚,衝在最前面的紛紛落馬。兩人交手十合,全都用盡全力,“噹噹”硬碰。四條臂膀震的痠麻腫痛,氣血上涌,臉色通紅。甘寧在關羽戰馬側身的當,鐵戟左右橫掃,四名劉軍滾落馬下。關羽沒心情殺小卒子,反身一刀,疾劈甘寧左臂,甘寧正砍殺劉兵,本來可以撤招,上架。這樣那名劉兵就可以保住性命,可甘寧不願意讓煮熟的鴨子飛走,突然鐵戟交到左手,身子一側,閃過關羽大刀,鐵戟已經砍下了,士兵的腦袋。而青龍刀距離他的腦袋也不過尺許之遙,差一點,就取了他的性命。甘寧根本就不在乎,他早就算好了尺度,打仗嗎,總會死人的,殺死了別人,痛快,被人殺死了,認倒黴。這種以命搏命的打法就是我的風格,愛咋地咋地。

關羽知道甘寧的悍勇,也知道,要殺他不是四五十招的事,兩人要想分出勝負,沒有五六百招,只怕不行。心想,沒必要跟他糾纏,老子士兵比你多,先把你的手下幹掉,看你光桿司令,還怎麼逞威。舍了甘寧,去殺袁兵。

甘寧自然也不會跟他糾纏,他還有任務呢。時間

久了,徐庶等人就支撐不住了。黑龍騎,事先接受了命令,一直跟在甘寧身後,他們是鑿穿的尖兵,不能隨意移動。甘寧一看關羽走了,心中大喜,唿哨一聲,領着黑龍騎,向縱身橫插過去。黑龍騎士兵,長刀出鞘,刷刷刷刷,削掉一排腦袋。部分劉兵潰敗。甘寧不管這些,帥兵繼續向後殺。劉兵擋不住精銳騎兵的衝鋒,隊形混亂,紛紛逃竄。

這些蜀兵,根本和劉備不是一條心,他們知道家鄉被袁兵佔據了,心裡掛念妻兒老小,沒心情打仗,一遇到強大點的抵抗,自行潰敗。甘寧帥隊從頭殺到尾,關羽所率領的軍隊,像一羣散陣投巢的烏鴉,三五一羣的做鳥獸散了。關羽扯着喉嚨大喊大叫,根本沒人聽。很多的蜀兵,沿着山路進入峨眉山,輾轉回到成都等地,尋找家眷去了。

甘寧帶着騎兵轉身殺回來的時候,關羽身後剩下不到兩三千人。面對怒濤般呼嘯而來的強大騎兵,顯然無法抵擋。關羽氣的咬牙:“撤,快,去西面會和。”甘寧追殺一陣,見關羽去遠了,領着騎兵,旋風般殺向後寨。

後寨的徐庶快挺不住了,主攻這一面的是吳懿,蜀中少有的悍將。

徐庶可沒有甘寧李典等人的悍勇,指揮倒是井井有條,可手下的士兵,看到黑壓壓的劉兵殺來,心裡害怕,作戰不積極。李典和周倉可以手持兵刃,鼓舞士氣,徐庶文弱書生,做不來。完全依仗發石機和飛梭巨弩把敵軍壓制在三重壕溝之外。可吳懿指揮大軍,拼命突進,再損失五六千人的代價下,終於臨近寨門,徐庶指揮士兵放箭,連續三次,將劉兵逼了回去。吳懿親自衝鋒,手持大刀,劈落箭矢,咔咔數聲,將寨門劈毀,衝入寨中,徐庶一下慌了,雖然身穿鎧甲,可他幾乎連刀都拿不動,心想,完了,不是活捉,就是見閻王了。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頭,甘寧的大軍終於趕到。吳懿的部隊正處在興奮的衝鋒階段,哪裡想到後院着火,一下子被衝散,顧不得攻打寨珊,回頭迎向甘寧——

吳懿抵擋不住,收縮兵力,向大本營退去。他的損失不大,一看到兵敗如山倒,立即就鳴金把士兵收回來了。徐庶的守軍趁勢掩殺出來。

關羽逃到西面和孟達說了情況,兩人聽說,甘寧衝擊後寨,舍了李典來救吳懿,李典指揮大軍向東面,支援周倉。

這樣下來,雙方絞殺一天一夜,各自收兵,竟然沒有分出勝負。劉備在大營中氣的嗷嗷叫。一直嚷着讓人回江陵去把軍師諸葛亮找來。法正覺得很沒面子,站在一邊不做聲。孟達卻道:“主公,不必着急,今日雖然沒有分出勝負,但袁兵兵力已經損失過半。明日,再全軍攻寨,必然獲勝。”

劉備點頭道:“也好。”正說着,忽然親兵報告:“主公,成都袁兵已經開拔,向朱提方向而來。”

劉備急道:“是誰統兵?”親兵道:“袁軍大將趙子龍。于禁、張繡爲副將。”劉備對法正道:“袁兵大隊人馬到了,我軍如何應付。”

正說着,又有人來報:“啓稟主公,袁軍大將藏霸、張燕帥兵十萬,出德陽,只取巴郡。”

劉備的冷汗一下子流下來,很顯然,雖然他發了筆橫財,可是和大財主比起來,腰桿還是細,兵力不足了。要同時應付巴郡和朱提兩路人馬,差強人意。

劉備急得再帥帳中來回踱步,突然道:“還是退回江陵吧,萬一巴郡有失,我等全部死無葬身之地了。”

法正道“駐守巴郡的是龐義,此人身經百戰,蜀中名將,城內士兵五萬,沒這麼容易攻破,劉備一聽,法正分明不願意撤軍,自己也不好太堅持,否則,被人看扁了。

趙雲接到命令之後,並不急於救援朱提。徐庶的緊急軍情,一封封送到他的手上,他只是大概的看一眼,就扔在一邊,也不開口。部隊還是不緊不慢的進發。于禁沒說什麼,張繡看不過去了,晚上來到帥帳,劈頭蓋臉道:“趙都督,軍情緊急,我們是否加快行軍的速度?”趙雲淡淡的說了聲:“還不是時候。”張繡急得搓手:“都督,徐庶等人已經守不住了,最多三四天,肯定全軍覆沒,還不着急?”

趙雲拉着張繡到沙盤前,笑道:“我已經給元直回信,讓他務必堅守七天。”張繡嘆氣道:“照這個速度下去,十天也到不了朱提。”

趙雲搖頭道:“我們不去朱提——”張繡臉色大變;“你這是——”趙雲走到門口,撩起帳幔,看看四下無人,回到沙盤前,悄悄地對張繡道:“我們功打江陽。”張繡苦笑道:“有什麼用?難道不怕被人夾擊。”趙雲道:“江陽地處再成都、朱提、巴郡之間,如果我們成功佔據此地,就可以聲援成都,劉備就算攻入朱提,也無法做下一步的攻擊,得地而無所用。而我軍,則將劉備和巴郡的龐義,一分爲二,我料定,龐義會在壓力下投降,而劉備照他一貫道作風,定會逃之夭夭。”

張繡明白了:“原來你想讓劉備放鬆警惕,然後繞道取江陽!”

七天之後,趙雲的十萬大軍,在朱提官道的岔路口突然轉彎,帥兵連夜北渡沱江,行進在龐義大軍和劉備前鋒軍之間的峨眉山北麓,一路並無阻擋。像一把利劍從兩者中間的空白地帶穿插而過,直向江陽城下,同時威脅巴郡和朱提。

而藏霸的大軍已經先一步來到巴郡,對龐義展開了攻勢。

劉備的探子們發現趙雲大軍繞路,連忙回來報告,法正一看,就明白了趙雲的作戰意圖,心中後悔不跌,連忙讓劉備召開軍事會議。做出了三步戰略調整,第一派江陵參軍馬謖帥兵在江陽至朱提的大路上立下營寨,擋住趙雲去路。第二派劉封帥兵三萬增援江陽,第三猛攻徐庶。

第4章 詐死誘敵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章 得到密報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8章 火力集中第37章 柔情蜜意第6章 肉搏狂殺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2章 親情何在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7章 虛虛實實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9章 反敗爲勝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1章 袁大丞相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9章 賑濟災民第47章 張晟其人第4章 詐死誘敵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4章 策劃政變第35章 翼德殞命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4章 兩軍對壘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4章 無力迴天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3章 鋃鐺入獄第6章 彈琴說愛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5章 罪魁禍首第50章 改朝換代第20章 攻取劍閣第56章 紅塵孽債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章 困守淮南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章 細說原委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章 西部混戰第35章 翼德殞命第4章 血染深山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2章 精忠報國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1章 袁大丞相第4章 突來豔遇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16章 得寸進尺第36章 重修內政第1章 臨危受命第22章 平定遼東第7章 無敵子龍第9章 反敗爲勝第24章 雄心壯志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1章 廢長立幼第36章 製造冤案第7章 形勢危急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35章 誘敵之計第6章 肉搏狂殺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58章 背水一戰第25章 外交政策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章 困守淮南第22章 平定遼東第2章 細說原委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3章 戰略要地第41章 整人計劃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5章 司馬先生第4章 敲詐勒索第29章 偷襲江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13章 大凶之兆第54章 反目成仇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3章 披荊斬棘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3章 披荊斬棘第43章 真的假的第5章 屯田修渠
第4章 詐死誘敵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章 得到密報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8章 火力集中第37章 柔情蜜意第6章 肉搏狂殺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2章 親情何在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7章 虛虛實實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9章 反敗爲勝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1章 袁大丞相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9章 賑濟災民第47章 張晟其人第4章 詐死誘敵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4章 策劃政變第35章 翼德殞命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4章 兩軍對壘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4章 無力迴天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3章 鋃鐺入獄第6章 彈琴說愛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5章 罪魁禍首第50章 改朝換代第20章 攻取劍閣第56章 紅塵孽債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章 困守淮南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章 細說原委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4章 草原爭鋒第3章 西部混戰第35章 翼德殞命第4章 血染深山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2章 精忠報國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1章 袁大丞相第4章 突來豔遇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16章 得寸進尺第36章 重修內政第1章 臨危受命第22章 平定遼東第7章 無敵子龍第9章 反敗爲勝第24章 雄心壯志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1章 廢長立幼第36章 製造冤案第7章 形勢危急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35章 誘敵之計第6章 肉搏狂殺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58章 背水一戰第25章 外交政策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章 困守淮南第22章 平定遼東第2章 細說原委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3章 戰略要地第41章 整人計劃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5章 司馬先生第4章 敲詐勒索第29章 偷襲江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13章 大凶之兆第54章 反目成仇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3章 披荊斬棘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3章 披荊斬棘第43章 真的假的第5章 屯田修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