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猶豫不決

原來司馬懿駐防在夷陵,聽聞劉備兵敗當陽,立即派曹純、夏侯蘭帥兵來救。正好趕上袁軍諸將,圍攻關羽、黃忠。

曹純所部,是最爲精銳的虎豹騎。兵力上萬。此刻散佈在官道上的袁兵差不多二十萬。曹純不敢戀戰,趨兵殺入重圍,救了關羽黃忠,向外殺去。于禁等人帥兵向夷陵方向追殺三十里,看到前方旌旗招展,揚塵一片,害怕中了司馬懿的埋伏,收兵迴轉,繼續向江陵方向挺進。

二十餘萬袁兵於午時時分,重新在江陵城下集結。趙雲、于禁、文丑均已趕到。

江陵城,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是楚國水軍屯兵之地,又是楚王行宮,歷來以城池堅固,易守難攻著稱。整座城池,是磚石結構,護城河繞城一週,寬達五丈。因爲臨近大將,水流豐富。

五丈高的城樓上,劉備、法正、孟達、吳懿、魏延、霍峻、薛悌正用驚駭的眼神審視城樓下的千軍萬馬。

幾十萬袁軍從散兵遊勇到迅速的結成陣勢,用了不過半個時辰。以兩萬五千人爲一個方陣,總計三排九陣。城樓下彷彿一塊塊刀切的豆腐。士氣高昂的袁兵精神抖擻,邁着矯健鏗鏘的步伐,一步步的向城樓逼近。傲然的雄姿,形成烏雲壓頂般的氣勢。劉備感覺城樓像個有生命的巨獸,開始瑟瑟的顫動起來。江風呼嘯,睥睨凜冽。袁軍的幾千面軍旗、帥旗,颳得啪啪作響,這些聲音匯聚在空中,猶如雷鳴。行進中的袁兵,鎧甲上閃耀反射的光彩,類似電閃。

劉備終於鎮定了下來,回頭問法正:“軍師回來沒有?”法正不服諸葛亮,心想,他回來有什麼用,有我在不就好了嗎?咳嗽一聲,低聲道:“沒有吧,誰知道他是不是,流連忘返了。”

劉備知道法正跟諸葛亮爭寵,也不在意,問道:“你們看,該如何退敵。”孟達最猛了,大大咧咧道:“城內尚有大軍十三萬,和城外的袁兵勢均力敵,主公,給我五萬人,末將出城搦戰。”吳懿拍着孟達肩膀道:“子度,你看清楚一點,城外的袁兵,不過是先頭部隊,他們的主力軍團還沒到呢?據探子的情報,加上新近投降的荊州兵,袁熙這次總共出動了一百二十萬的陸軍。我們的十三萬人,在人家眼裡連根毛都算不上。”

劉備突道:“對了,二將軍和黃忠,嚴顏等人還沒有消息嗎?”法正等人一起搖頭,表示不很清楚。劉備搓手跺腳,心說,老二可不能死,他要是死了,我到那裡去找如此講義氣,又衝動的傻子賣命啊!

“壞了——看——快看——”吳懿的臉色大變,右手顫抖着指向城外。衆人擡起頭,順着他的指尖望去。全部瞠目結舌,臉色煞白了。

黑壓壓的人頭,彷彿是棉絮一般的烏雲被瞬間百里的狂風席捲着、翻騰着、滾動着過來。又像是突然決發的浩瀚黃河之水,咆哮着,扇面型向外擴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噬農田、森林、村莊,漫山遍野皆成人海。將眼前視線裡,一切的一切盡皆覆蓋、遮蔽。

袁軍的主力部隊六十萬,終於蜂擁而至。

劉備已經不會說別的話了,只是一次次無效的重複:“軍師回來了沒有。”害的法正一直在想,主公是不是嚇傻了。

白馬金鞍,青羅傘蓋的晉王袁熙,趾高氣昂的矗立於城樓之下,戟指喝道:“劉備,大膽反賊,百萬雄師兵臨城下,你還有何話講,到底降是不降?本王給你一炷香時間考慮,如果,敢說一個不字,江陵城頃刻之間將被踏爲齏粉。”

衆所周知,劉備是不會真心實意向任何人投降的,他一心想當皇帝,不可能屈居人下。

“袁熙狗賊,備與你有殺弟奪妻之恨,有生之年,不共戴天,你想讓我投降,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嗚!嗚!嗚!嗚”號角聲沖天而起,幾十面戰鼓,同時擂響了,象徵殺伐的激樂。

“攻城——攻城——攻城——”江漢平原上幾十萬袁兵齊聲吶喊,喊叫聲像一條條鋼鞭,向江陵城頭抽去,鞭撻長着耳朵的每一個士兵,士氣昂揚沸騰到極點。劉備等人全都面色如土。

劉備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回頭對法正道:“快,派人去聯絡曹操,讓他派兵來援救。”

“咚!咚!咚!咚”節奏強烈的戰鼓聲,在一次從吶喊的海洋中冒起,吶喊之聲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是戰士踏足前進,鏗鏘有力的聲響,袁軍以昂揚的軍姿,鼎盛的氣勢壓城而來。首先是郝昭的弩炮軍,這次出動了一千五百輛戰車。其中飛梭巨弩八百,發石機五百輛。一字排成三排,遍佈整個江陵北門。後面依次是盾牌兵、弓弩手、刀矛手、輕裝騎兵、重裝騎兵。全部弓上弦、刀出鞘,殺氣直衝雲霄,連炙熱中天,噴薄瑰麗的日頭也爲之暗淡。

袁軍大將在我身側燕翅排開,盔明甲亮,赤纓玉帶,紅袍金甲。威風凜凜,旗幟如海。軍旅中產生出一種無法與之抗衡的霸道氣勢,足以使人不戰自潰。

胡車兒手持大刀高挑着嚴顏那顆雪白的人頭,扯着嗓子喊叫:“劉備,你的首席大將,嚴顏、陰溥全都被斬,你完了,快投降吧!”

劉備一見嚴顏人頭,心中戰慄,一下子失去了自控的能力,熱淚泉涌,悲呼道:“老將軍,大業未成,你怎麼——”他這裡大哭,一方面是嚇得,另一方面是爲了收買人心。胡車兒卻笑得前仰後合;“劉備,你不投降,一會兒大軍攻城,城破之時,老子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劉備凌厲的眼神向我看來,我也把目光直視過去,兩人目光在空中接觸,猶如刀劍交鋒,鏗鏘有聲,互不相讓。

“劉備,你開城投降,寡人在天子面前爲你講情,保舉你爲代郡侯,讓你一生富貴無憂,怎樣?”我暴喝了一聲,算是最後通牒。

“晉王太可氣了,你看我劉備是那種可以屈身侍賊的小人嗎?天子已經下了衣帶詔,討伐於你,你是大漢國賊。江陵城士兵、百姓,寧死不屈,絕對不降國賊。大家說是不是?”士兵們都不開口,劉備弄了個大紅臉。

“少說廢話,劉備,這樣開戰,傷亡太多。你要是有種的,下來和寡人決一死戰。”我想和劉備來一場決鬥,這樣可以省去不少裡去。

劉備心想,扯淡,誰不知道,你是有名的悍將。老子是文官,沒興趣和你這野蠻人單挑。一揮手:“袁熙,你不配和我交手,老子派大將孟達會你。”

孟達領命帥三萬兵出城迎戰。

“晉王千金之軀,豈能和匹夫對戰,看我藏霸來會你。”藏霸縱馬而出,直取孟達。孟達大聲喊叫:“袁熙,你不敢出戰,是不是怕了老子,讓這個無名小卒來送死——”藏霸馬快刀沉,閃電般到位,大刀橫着掄出去。孟達挺槍硬接,當,兵器相交,震的氣血翻滾,嗓子眼發甜。知道不是藏霸對手,轉身想要逃走。藏霸嘿嘿冷笑,縱馬猛追。漸漸的接近了城頭。魏延一看藏霸危險,彎弓搭箭,直取藏霸。一箭射中藏霸盔纓。差點穿透腦門。孟達趁着藏霸驚慌失措的機會,轉身再戰,那鐵槍,抖出十幾道槍影,戳向藏霸咽喉,又狠又準,角度刁鑽,藏霸根本躲不開。眼見冰冷的槍頭已經觸及到咽喉處鼓出來的喉結,藏霸閉目等死。耳邊馬蹄嘶鳴,孟達突然向後倒去,一飈**腥氣的血箭,噴到藏霸臉上。

藏霸雙目圓睜,一看,呀,,孟達老兄的腦門,被一隻黑色朱漆的鵰翎羽箭給穿透了。這種羽箭,藏霸很熟悉。這是晉王袁熙的專利呀。回頭一看,晉王只在五十步外,彤弓剛剛收回來。

我指着城頭上的魏延咆哮道:“卑鄙小人,暗箭傷人,反覆無常的狗東西,你下來,寡人與你一戰。寡人倒要看看你腦後的反骨有多硬。”魏延,還他媽的胃潰瘍呢,胃炎,哼?

劉備一聽我和魏延叫陣,大喜過望,催促魏延:“快,小魏呀,你立功的機會來了,快點下去把袁熙收拾掉,千萬不要辜負了本將軍對你的一片期望,快點去吧。本將軍等着給你慶功。”

魏延雖然反覆無常,但驍勇是如假包換的。被人指名道姓的叫陣,那有不去的道理。提刀就要出陣,法正連忙阻止:“等一下。主公,我軍和袁軍實力懸殊,不宜硬拼,此刻孟達已死,士氣低落,不能再出戰了。還是命令弓弩手謹守城池,等候曹兵來援。”

劉備擔心道:“萬一袁兵揮軍攻城,如之奈何?”法正道:“這一點,主攻大可放心,袁軍經過昨夜一戰,已經是人困馬乏,絕對不會貿然攻城。”劉備攤開雙手道:“雖然是這麼說,可是總守着也不是個事吧。”

法正陰笑道:“主公不必擔心,正已經想好了計策,預備今夜趁着袁兵疲憊前去劫營,必定大破之。”

“好,好啊。”劉備緊緊地握住法正的手:“孝直啊,以後,我就全靠你了,你要努力,本將軍是不會忘了你的。”

法正心想,老子倒要看看,是諸葛亮厲害,還是我法正厲害?

劉備不讓魏延出戰,而是調來了三萬弓弩手,趴在箭垛之後,嚴陣以待。並且緊鑼密鼓的準備石磨、桐油、石灰粉這些守城的器具。

趙雲見我猶豫不決,提馬過來,悄悄道:“大王,我軍太疲憊了,如果此刻攻城,一定會吃虧的,不如休整一夜,明日再戰。”

“好吧,傳令諸將,沿官道紮營,謹防劉備和曹軍偷襲。”

袁軍中傳出陣陣鳴金之聲。騎兵步兵,後隊變前隊,整齊撤離。只留下五六萬兵馬圍城。

法正道:“主公,可以修書給曹操,讓他派兵出秭歸,偷襲麥城。我軍拖住袁軍主力,使其不能回防,破敵必矣。”

劉備黏着短鬚,笑道:“此計甚妙,魏延,你跑一趟,從水路去白帝城送信給曹操。快去快回。”魏延心說快不了

“主公,白帝城距離江陵,將近四百里,即使是順風坐船,只怕也要四天往返,萬一,我不在的時候,敵人攻城怎麼辦?”

劉備心想,你還挺自大的。沒有雞蛋就不成席了。我手下大將多得是呢。“沒事,還有吳懿將軍在,你不必擔心。”

魏延極不情願的坐上船,向白帝城進發,一路上還在想,看着吧,沒有我魏延,江陵城肯定受不住。

不說,魏延去見曹操。單說,魯肅過江覲見孫權。魯肅這些日子,沒有一點消息,是因爲,孫權一直都在猶豫。先是孔明來遊說,倍說脣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孫權一方面覺得有些道理,二來覺得,自己出錢出力,替劉備去打仗,有些吃多了撐的。人家晉王袁熙,並沒有向東吳宣戰嗎?而且這些年來袁、孫兩家關係也不錯。袁熙還保舉了他做吳王。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魯肅來到。魯肅在合肥,和孫權打交道,相比之孔明有先天上的政治優勢。

老朋友魯肅一見面就向孔明陳述了來意。說晉王袁熙,願意割讓皖城、居巢,以示絕無侵佔之心。江夏郡就當是送給吳王的禮物,晉王決不再取回。袁軍的大隊人馬,絕不會靠近江夏。“請吳王,放寬心,晉王只是想和劉備、曹操瞭解一些恩怨,絕沒有屯兵江東的野心。倒是,劉備和曹操,這兩人鷹視狼顧,野心勃勃,眼下沒有立足之地,必定會打江東的主意,大王不可不防呀。”【乞討鮮花和訂閱,諸位讀者大大,來網幫助一下吧】

這話說到孫權的心窩裡去了。孫權即擔心袁氏吞併,也擔心,劉備、曹操打壞主意。這兩天,真是寢食難安。

前些日子,孫權和周瑜談過一次,周瑜也拿不定主意。此時形勢和《三國演義》大不相同。

三國演義上,曹操無視劉備存在,直接耀武於孫權,給孫權下了戰書,原文好像是,“我率領八十萬大軍到此地,願意和孫將軍會獵於武,盼你早早歸降。”這種情況下,孫權才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是戰,還是降。周瑜等一班武將,拍案而起,誓與曹操決戰。在曹操下戰書之前,周瑜一直都在鄱陽湖訓練水兵,可見他對劉備和荊州的存亡,並不是太放在心上的。畢竟,還隔着一條大江嗎?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3章 首戰告捷第35章 誘敵之計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7章 得償所願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24章 雄心壯志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4章 陰謀敗露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7章 英雄救美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0章 攻取劍閣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5章 裡應外合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7章 反間之計第36章 重修內政第6章 崇山峻嶺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3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6章 初露鋒芒第16章 得寸進尺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3章 得意忘形第50章 趁火打劫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5章 虎豹騎兵第6章 初露鋒芒第46章 瞞天過海第9章 反敗爲勝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1章 八路齊攻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8章 關於夫人第55章 妙舞清歌第25章 險中求勝第58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美人徐瑩第49章 青帝之子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6章 巧施妙計第40章 孫策之子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3章 大凶之兆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1章 道破天機第29章 偷襲江陽第11章 廢長立幼第19章 流血不止第3章 密謀行刺第13章 大凶之兆第38章 閉月羞花第16章 事出突然第41章 兵逼吳郡第44章 渡過難關第9章 鯨吞漢中第3章 烏桓騎兵第8章 草原霸主第16章 拋磚引玉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41章 袁大丞相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49章 情報局長第35章 裡應外合第6章 崇山峻嶺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1章 街頭逞威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7章 得償所願第41章 整人計劃第20章 攻取劍閣第7章 一舉三得第28章 歷史車輪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5章 誘敵之計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7章 反間之計第8章 舅甥之爭第13章 幷州郝昭第9章 賑濟災民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17章 樂進之死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5章 以身相許第3章 黃巾四起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2章 視財如命第44章 渡過難關第28章 歷史車輪
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3章 首戰告捷第35章 誘敵之計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7章 得償所願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24章 雄心壯志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4章 陰謀敗露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7章 英雄救美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0章 攻取劍閣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5章 裡應外合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7章 反間之計第36章 重修內政第6章 崇山峻嶺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3章 調兵遣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6章 初露鋒芒第16章 得寸進尺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3章 得意忘形第50章 趁火打劫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5章 虎豹騎兵第6章 初露鋒芒第46章 瞞天過海第9章 反敗爲勝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日夜奮戰第21章 八路齊攻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8章 關於夫人第55章 妙舞清歌第25章 險中求勝第58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美人徐瑩第49章 青帝之子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6章 巧施妙計第40章 孫策之子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3章 大凶之兆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1章 道破天機第29章 偷襲江陽第11章 廢長立幼第19章 流血不止第3章 密謀行刺第13章 大凶之兆第38章 閉月羞花第16章 事出突然第41章 兵逼吳郡第44章 渡過難關第9章 鯨吞漢中第3章 烏桓騎兵第8章 草原霸主第16章 拋磚引玉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41章 袁大丞相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49章 情報局長第35章 裡應外合第6章 崇山峻嶺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1章 街頭逞威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7章 得償所願第41章 整人計劃第20章 攻取劍閣第7章 一舉三得第28章 歷史車輪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5章 誘敵之計第48章 女扮男裝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7章 反間之計第8章 舅甥之爭第13章 幷州郝昭第9章 賑濟災民第20章 魏國內亂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17章 樂進之死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5章 以身相許第3章 黃巾四起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2章 視財如命第44章 渡過難關第28章 歷史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