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生擒司馬懿

火光中司馬懿臉色慘白,不住口的重複:“這怎麼可能,這不可能,平白無故的怎麼會着火?”

一個水鬼道:“方纔我已經潛入江水中看過了,上面飄了厚厚的桐油。是桐油在燃燒。”

司馬懿怒道:“桐油能夠浮在水面上嗎?”水鬼嘆了口氣,答案是肯定的。旗艦發出連聲爆響,火球一個個的從底艙升上來,甲板被燒得通紅,濃煙遮蔽了一切。司馬懿被薰得頭昏腦漲,看不清東西,迷糊中,被人一把打昏了。

水鬼把司馬懿背在背上,縱身跳入火海。向下沉去。。。。火的下面還是水,不過你的水性一定要夠好,不然是潛不出火海的。

這個水鬼叫吳三,平生最愛升官發財,只是沒機會。他覺得司馬懿能給他財富。他把司馬懿抱得緊緊地,使出渾身解數,遊向岸邊。這是他的希望,是他的前程。

西北風越刮越烈,早把江中大火吹到岸上吳軍旱營,吳營敗退的水兵與步騎兵在岸上都被燒得焦頭爛額,抱頭鼠竄,人馬踐踏,不可收拾。藏霸、張繡、張燕分爲六路,引兵殺到。數萬士兵,每人手中柴草一粟,扔進火場,火勢越發無法控制。袁軍乘機冒煙突火,斬殺吳軍殘兵敗將。

黎明時分,司馬懿水陸營寨俱已火焚一空。人馬死傷無數,江上江下,死屍交股而枕,慘不忍睹。

我率領殿後的五百戰船,與文聘、呂蒙、太史慈、李典等將,停船靠岸,從陸路殺去。司馬懿旱營由朱光、戴良統領,人馬大約在六七萬之間加上水性好,僥倖從大江中逃生的五六千人差不多八萬。本來焚燒之後,被張繡等將一頓廝殺死傷多半,只剩下一萬不到。黎明時分,上游又有生力軍殺來,怎能抵擋。朱光、戴良見大勢已去,率領士兵跪地請降。

其實他們早就想投降了,只是袁軍虎狼之師,殺的興起,根本不給機會呀!

王平和楊柏手中一個師,兩萬五千人。卻要防禦大江北岸將近兩百里的水岸線,有些困難,只得分開來守禦。王平守東線百里,楊柏守西線百里。每隔十里設一個百人的哨卡,防備敵軍的散兵遊勇逃走。這一戰下來斬獲頗豐,試圖從北岸逃生的還真是不少。吳將呂義、諸葛直水性好,從水下逃生,剛一上岸,就被王平帥軍包圍,兩人被燒得焦頭爛額,又在水下缺氧,那有力氣打鬥:“投降,我投降。”一般,被包圍的吳軍士兵,都會主動地說出這句話。不用勸的!

兩百里的防線上,最後總共捉了俘虜四千餘人。加上從南岸逃生的,這場大火,把司馬懿不到三十萬的大軍,燒殺得只剩兩萬不到了。大將除了呂義、諸葛直、戴良、朱光外全部下落不明。校尉、偏將級別的倒是活下來不少。

最讓王平興奮的是,他雖然是這場大戰中‘候補’的將領,卻立下了頭功!!

他活捉了司馬懿!!

其實不是他捉住的,是那個叫‘吳三’的水鬼,一上岸就投降了。並把司馬懿獻給‘zf’請求立功獎賞。不過這也算是王平的功勞,倘若不是王平駐守在這裡,水鬼跑了,也不一定!!

王平就這樣,搞了一個縣侯,領了千兩黃金。而且是世襲的縣侯,庇佑子孫,福澤數代。吳三也因此封關內侯,水軍偏將,圓了他出人頭地的夢想。這小子,有點不是東西!!

大火整整的燒了兩天兩夜,碧綠的江水,被燒成了火紅的鐵水。黑煙黑霧,席捲了大漢朝萬里河山,連遠在幽州的鮮于輔都嗅到了那股子焦臭的氣味。大火過後,是接連五六天的黑雨,荊州、淮南所有的住宅,全被覆蓋上一層黑糊糊的顆粒物。半條長江變成了無法飲用的黑水、臭水。仗雖然打贏了,可是太不環保了,把環境搞的一團糟。任命蔡瑁、張允、蔡和做環保大使,負責,在長江兩岸打掃戰場,順便收屍。這些足以截斷江流的死屍若是沉澱下去,一定會造成大面積的,瘟疫,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並不急於進兵,先把戰場清理乾淨再說吧。

經此一役袁軍士氣大振。文丑、張郃、龐統,大破廬陵,攻入臨川。諸葛亮身後的防線已經徹底斷絕,而他此刻還在會稽郡和周郎鬥智鬥勇呢。

龐統揮軍向前推進,準備和諸葛亮決一雌雄。臥龍鳳雛也是該分個高下的時候了。

荀彧親自和降將晉宗淮南將鍾縉、劉胄攻打東吳沿岸重鎮曲阿。當年孫策就是在這裡擊敗了揚州刺史劉繇。

守將潘濬是東吳一流猛將,足智多謀,爲人謹慎。曲阿也是孫權父子經營多年的要塞,易守難攻,加上潘睿驍勇,荀彧不得不親自出馬。留趙雲和孫布、周賀、裴潛在官道對持。

潘濬知道司馬懿被生擒活捉,東吳三十萬主力大軍毀於一旦,明白江東基業覆滅在即。憑他一人無力迴天。親自跨刀上城來見荀彧,拱手抱拳:“荀彧先生,汝即爲袁熙之師,說話可有信義。”荀彧一聽,此人可降。大喜道:“淮南三歲小兒都有信義,我爲何沒有。有話儘管說來,我能做得了晉王的主。”潘濬道:“我只問你一件事,你若答的好,即刻開城投降,若答得不好,立即刀兵相見。”

荀彧道:“請說。”心想,這道題的賭注可是夠大的,要是答的不好,豈不成了罪人。我靠!

“傳聞晉王曾經許諾,若攻入吳郡便立吳王孫權之子孫登繼承王位。只削藩而不削王位。是不是真的。你們拿什麼來保證?”

荀彧點頭,心想,我一猜就是這個問題。

“潘成明,所言非虛。晉王已經當着四十萬大軍立誓,並且詔告天下,要爲吳王權雪恥,讓孫登繼承爵位。豈能有假!!至於說,拿什麼來保證,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晉王又怎敢食言而肥。將軍若還是不信,我願代替晉王立下文書。他日晉王若反悔,荀彧以項上人頭謝將軍,如何?”

潘濬爲人異常冷靜,點頭:“拿文書來!”

荀彧心想,今兒遇上一個死心眼。沒法子,取紙筆寫文書。城頭上放下一個竹簍。親兵把文書放到竹簍中拉上城頭。

潘濬看罷文書,熱淚泉涌,雙膝跪倒大聲嚎哭:“吳王,吳王,不是末將不忠,實在是孫匡、司馬懿亂國。臣只有盡力保住王子爵位,除此之外,無力迴天了——”

荀彧對着身後的士兵道:“真是忠臣,你們都學着點。”

潘濬哭完了,站起來下令;“打開城門,迎接荀彧大人進城。”

荀彧馬踏古城,潘濬走下城頭迎接。兩人並馬走入帥府。潘濬妻子、兒女迎出府門,在城外跪了一片。荀彧扶起衆人,代替晉王封潘濬爲亭侯,並將潘濬三個兒子封關內侯,偏將軍。

衆人在大廳分賓主落座,潘濬道:“裴潛、周賀乃熊羆之將,有勇無謀不足爲患。孫布紈絝子弟遊手好閒,仰仗宗室,常常欺凌衆將,東吳之人皆恨之入骨。大人何不用離間計取之。”

荀彧問計於潘濬。潘濬道:“只需在兩軍陣前勸降二將,故意讓孫布聽到。而後,懸賞千金取孫布人頭。孫布必然懷疑二將加害,而先下手除之。那時,大人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也!”

荀彧笑道:“果然高見,不過,這勸降的事情,還是要將軍去做,效果纔好。”潘濬道:“我想出來的辦法,當然我去完善。”

當晚兩人回到趙雲營寨,細說原委。趙雲、潘濬點兵連夜出戰。潘濬就在敵寨門前高聲叫喊:“裴潛、周賀出來答話。”

裴潛、周賀一早聽說曲阿失陷,還以爲潘濬陣亡了,卻不料是投降了,心頭都挺不是滋味,連潘將軍這樣的人都投降了,東吳鐵定完蛋了!

潘濬見二將舉火把站在寨後,高聲喊道:“孫匡、司馬懿亂國。如今司馬懿已經事敗。二人還不投降,等什麼呢?”

裴潛、周賀都不說話。潘濬暗笑,更加扯着嗓子喊:“我素來知道你二人忠義,必定不會和孫匡同流合污,只要你二人及時悔悟,不失封侯之位。”

聽得兩人的心癢癢的,只是不敢開口應承。

潘濬聲嘶力竭的對着寨內士兵喊道:“晉王有令,誰能砍下孫布的狗頭,賞賜千兩黃金,封列侯。”

孫布正好從帥帳裡衝出來,提着鐵槍,一邊跑一邊叫罵:“潘濬,無恥之徒,自己無恥投敵還不算,想來害別人。你姥姥的,我日你八輩祖宗。”

潘濬怒道:“孫布,你敢出來和我決一死戰嗎?”孫布心說,我不敢你能怎地?老子就是不出去,氣死你。嘴上卻大喊:“放箭,放箭,射死這個反賊,射死他。有能射死潘濬的封——封偏將,賞百兩紋銀。”雖說士兵都是大字不識的粗人,卻會數錢,一百兩銀子和一千兩金子還是掂的清輕重的,不約而同的拿眼睛去瞟孫布那顆很值錢的腦袋。

潘濬用刀剝落了幾隻無力的箭矢,轉身帥兵回營。孫布也不敢派兵追趕,卻回過頭來,拿手下兵將出氣,指着周賀、裴潛的腦門罵道:“混賬王八羔子,想投降是不是,想拿我的人頭去領賞是不是?你們想都別想,荀彧他死定過不了我這關。你們也不打聽打聽,我孫布怕過誰?自從叔父孫堅在江東立業,我孫家被誰嚇倒過。想破東吳,下輩子吧。”怒視了裴潛一眼:“狗奴才——”拂袖而去。周賀、裴潛當衆受辱,又羞又怒,暗地裡咬牙切齒。眼神從背後看過去,一刻不離孫布的腦袋。

孫布平時欺負人,濫發淫威習慣了。完全沒想過,眼下的形勢已經不比當初。這個時候,他應該收買人心,安撫諸將,最不該做的就是犯衆怒。可是他一個驕奢淫逸、矯揉造作的紈絝子弟那裡懂得這些。就這樣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淵。

意料之中。周賀、裴潛也沒跟他過多的廢話,當晚帶人闖入帥帳,不容分說,掀翻牀榻,揪着頭髮,砍下腦袋。可憐孫布手下兩萬大軍,戰將二三十位,竟然沒有半個親信爲他出頭。可見其多麼不得人心了。

潘濬率領周賀、裴潛、晉宗等一衆降將,帥三萬兵馬爲先鋒,直入京口城下。

京口城高八丈,縱橫百里,不愧“鐵甕城”美譽。孫賁和呂虔已經準備妥當了,新近鑿穿了一條河道,引太湖水灌入護城河。城外排列鹿角六重;四周遍佈陷馬坑;又用四道鐵鏈牢牢鎖住護城河岸堤,讓敵人無法搭雲梯渡河。

城池雖然堅固,但也有致命缺憾。京口已經兵員不足了,兩次敗陣總共損失了三四萬人馬,而孫匡給這裡一共也就五萬兵,孫賁在得知孫布被殺後,在附近拉壯丁,勉強湊齊了一萬五千人的隊伍。還有幾千人的老弱。充數還可以,上戰場就是炮灰。

趙雲來到城下叫陣。呂虔知道司馬懿被抓,宏圖大業化爲泡影,心灰意冷,又覺得自己背叛曹操,爲天下所不恥,此後再無容身之地。心灰意冷下,向孫賁道:“敵軍銳氣正盛,爲今之計,我出城殺了趙雲,挫其鋒銳,方有勝算。”孫賁知道呂虔是當世名將,以爲他和趙雲是一個級數的,感激道:“呂將軍若能立功,就是我孫家的恩人。”

呂虔黯然地點了點頭,趙子龍的本事他是非常清楚的。

趙雲見呂虔出戰,一陣錯愕,他以爲敵人會堅守。呂虔帥一千人出城,在趙雲對面站定。趙雲在馬上拱一拱手,戰馬踢踏踢踏的向前三步。

“呂將軍,雲敬重你是一代名將,希望你懸崖勒馬,棄暗投明,也好免去吳中百姓的一場殺戮。”

呂虔大刀一擺,搖頭:“廢話少說,上來吧。今日就斬你狗頭。”不給趙雲說話機會,催馬大進,刀柄上翹,刀身下沉,由下至上,斜砍趙雲肩背。趙雲暗歎一聲,快槍展開,槍頭的光影在虛空中匯聚成盛開的銀白色玫瑰,兩人兵器相交十聲有餘,趙雲眼神閃光,呂虔的刀影中露出雪白的喉頭。趙雲大槍抖動,沿着那條,只有絕頂高手才能發現的破綻,穿越重重刀影,噗的一聲刺入呂虔咽喉。呂虔的後脖頸上突然長出一截血紅的槍頭——

趙雲算了一下,一共用了十二招。呂虔也算得上一流高手了。

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8章 袁紹歸天第47章 張晟其人第8章 舅甥之爭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6章 巧施妙計第14章 兩軍對壘第23章 鋃鐺入獄第28章 袁紹歸天第2章 得到密報第8章 袁氏天下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2章 曹軍潰敗第23章 患難與共第9章 金字招牌第57章 重奪倉亭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6章 巧施妙計第30章 士兵譁變第9章 鯨吞漢中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章 張遼的心第9章 妖姬貂蟬第37章 劉備戰敗第24章 雄心壯志第17章 垂死掙扎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1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38章 閉月羞花第27章 臨陣換將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4章 文丑康復第25章 過渡章節第52章 玩物喪志第45章 深夜劫營第19章 奪取居庸第23章 鋃鐺入獄第5章 連斬三將第34章 陰謀敗露第1章 臨危受命第24章 人心渙散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3章 一清二楚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28章 奸計得逞第49章 情報局長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章 得到密報第14章 華佗之死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8章 諸葛出山第46章 對陣逞威第53章 軍事改革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7章 伏兵四起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6章 拋磚引玉第8章 舅甥之爭第26章 巧施妙計第2章 得到密報第9章 追殺百里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5章 以身相許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章 三歲神童第33章 得意忘形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8章 將計就計第3章 苛捐雜稅第47章 敗退潼關第32章 黑賊張燕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3章 鋃鐺入獄第9章 鯨吞漢中
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8章 袁紹歸天第47章 張晟其人第8章 舅甥之爭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6章 巧施妙計第14章 兩軍對壘第23章 鋃鐺入獄第28章 袁紹歸天第2章 得到密報第8章 袁氏天下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2章 曹軍潰敗第23章 患難與共第9章 金字招牌第57章 重奪倉亭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6章 巧施妙計第30章 士兵譁變第9章 鯨吞漢中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章 張遼的心第9章 妖姬貂蟬第37章 劉備戰敗第24章 雄心壯志第17章 垂死掙扎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1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38章 閉月羞花第27章 臨陣換將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4章 文丑康復第25章 過渡章節第52章 玩物喪志第45章 深夜劫營第19章 奪取居庸第23章 鋃鐺入獄第5章 連斬三將第34章 陰謀敗露第1章 臨危受命第24章 人心渙散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3章 一清二楚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28章 奸計得逞第49章 情報局長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23章 鋃鐺入獄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章 得到密報第14章 華佗之死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22章 鳳雛臥龍第18章 諸葛出山第46章 對陣逞威第53章 軍事改革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7章 伏兵四起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16章 拋磚引玉第8章 舅甥之爭第26章 巧施妙計第2章 得到密報第9章 追殺百里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5章 以身相許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章 三歲神童第33章 得意忘形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8章 將計就計第3章 苛捐雜稅第47章 敗退潼關第32章 黑賊張燕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3章 鋃鐺入獄第9章 鯨吞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