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剛剛投降,就被秦楓委以重任,而且直接委任爲秦家莊園的八當家。這莫大的榮譽和信任,讓陳利民心中無限感慨,早已是熱淚盈眶。
要知道戎馬生涯二十幾年來,他從一個小兵憑藉着戰功提升到薊州兵馬指揮使。看着仕途如此順利,他不禁在憧憬,在暢想充滿夢幻的未來。
可是,殘酷的現實讓他跌到了人生谷底。這十幾年來,他兢兢業業是屢立戰功,不但不見提拔,反而被空降的史文恭奪去了位置,自己反而成了副手。這一肚子委屈找誰說理去?
如今,真像是撥開雲霧見日月,他感覺到人生煥然一新,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陳利民緩緩站起來,對着秦楓、對着大帳中所有人挨着深深鞠了一躬。
他飽含着熱淚說道:“以前我一直以爲盜匪就是黑的,官府就是白的。白的吃掉黑的,這是百姓除害,是正義的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經歷了這麼些年,見到那麼老百姓被白的硬生生逼成黑的,要不然就只有走上絕路。因此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宦海沉浮早已心灰意冷,過着得過且過的日子。”
“這次在史文恭的統籌之下,我們攻破了東勝山、天齊山、九龍山,可謂戰功顯赫。但是戰功越大,我卻感覺到心中越失落。那些被我們抓住的綠林赤眉們,好多都是貧苦百姓,好多都是響噹噹的英雄好漢。所以我感覺,自己做的不是什麼正義的事情,心中沒有一絲成就感。”陳利民嘆了一聲。
他動情地說:“今日我終於感到雲開霧散、陽光普照,終於找到真正的事業,我可以爲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秦楓一把握住他的手說道:“那就讓我們一起奮鬥,爲了這個可以奮鬥終生的事業。”
“秦莊主,今後風裡來雨裡去,就算是刀山火海我陳利民也跟你闖!”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對了,秦莊主。”陳利民突然問道:“不知道下一步我們秦家莊園將如何發展?你有什麼計劃?”
秦楓知道他有話要講,便徑直說道:“大家都是自家兄弟,我也不瞞你。下一步我想將薊州史文恭那支隊伍打垮,讓官府知道我們的厲害,今後就再也不敢輕易動我們。”
“那你準備如何動手呢?”陳利民繼續問道。
秦楓嘆了口氣道:“這倒是個問題。那史文恭武藝高強,在座的恐怕都不是他對手。而且此人滿腹韜略,行軍佈陣頗有章法,的確是個勁敵。”
陳利民臉上展現出了迄今爲止第一次笑容,他頗有自信地說道:“秦莊主,如果你信任我的話,我有把握戰勝史文恭。”
“哦!你有什麼計策?”秦楓還沒有來得及答話,旁邊的李彩霞坐不住了。
陳利民回道:“史文恭的武功的確厲害,我是自愧不如。不過打仗又不是逞匹夫之勇,一個人武功再厲害又有什麼用?”
“不錯。”秦楓點頭,他沒有多言,只等陳利民把話說下去。
陳利民又說道:“要論行軍佈陣、領兵打仗的本領,史文恭的確也有兩把刷子。自從他到了這裡,大力整頓軍紀,還推行新的陣法,把薊州的軍力提升得很快。”
“不過他那點本領我全部心知肚明。”陳利民信心滿滿地說道:“他善於佈置防禦陣型,卻對進攻的把控能力不足,所以攻打各座山頭都是誘敵深入,然後在野戰防禦之中殲敵。”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九龍山。”陳利民對李彩霞說道:“最先你們採取列陣野戰的方式,被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後來你們改變戰法憑險據守,我們可是一籌莫展。最後史文恭只得親身犯險,使用苦肉計潛入九龍山,在裡應外合之下才艱難攻破這座山頭。”
“九龍山真是險呀,要是你們看破我們的苦肉計,再堅守三天,我們必敗無疑。”他說:“所以,只要秦莊主信得過我,我只需帶領一千兵馬,一定能擊敗史文恭,取下他的項上人頭給各位做見面禮。”
楊雄和石秀看着秦楓,李彩霞也覺得此事靠譜,但偏偏秦楓半響沒有迴應。
“莫非秦莊主對陳某的能力還有懷疑,不願意讓我領兵?”陳利民皺了皺眉頭,恍然大悟道:“難道莊主怕我帶着兵馬一去不回,對我不放心嗎?”
秦楓搖搖頭說道:“陳莊主,你年齡比我大,應該叫你一聲大哥。你想建功的急切心情我完全瞭解,而且你的能力我也絕對相信。只是這史文恭的確是個扎手的硬貨,我想用損失最小的方法擊敗他。”
“損失最小的方法?”陳利民思索了半響,他問道:“什麼是損失最小的方法?”
秦楓回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實爲上上之策。”
“有這種戰法嗎?我認爲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天底下哪裡有這麼蠢的敵人,跟他磨嘴皮子就能將其擊……”‘敗’這個字還沒有說出口,他猛然閉上了嘴,臉紅到了脖子根。
他自己不就是那個愚蠢的人嗎?
秦楓見陳利民沉默不語了,才又接着說道:“這件事情我想應該有希望,但是成敗的關鍵還在於陳莊主你。只要你做好了,這件天大的功勞便成了。”
“我,我真的能行嗎?”他又重燃了希望。
秦楓上前拍着他肩膀說道:“這件功勞非你莫屬,除你之外無人能勝任。”
“你是說我也不行嗎?那史文恭可是欠着我血海深仇,我必親自手刃此賊!”李彩霞柳眉豎立,怒氣沖天。
秦楓連忙安慰道:“史文恭欠你的血汗深仇肯定要報,我答應由你手刃此賊。不過這件功勞還真只能由陳利民去領。”
“那你說說,這是件什麼天大的事情,非陳利民親自出手不可?”李彩霞有些不相信。因爲在她看來,陳利民有些本領,但也絕不可能比她強。
秦楓微微一笑,緩緩說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