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悵懷29

江西道,潭州境內,一隻武器雜駁的軍隊,正在乘坐這個各色蒐羅來的大小船隻,沿着淶河河水,緩緩向前進着。

法大力站在最大一艘的船頭上,迎風思索着這隻碩果僅存的(大雲教)聖軍,前路與未來的何去何從。

大雲教自有一套嚴密的組織制度和階級體系,最盛是號稱是教祖治下,三法王四天君,五子六使七散人,八執九護法,十壇百法度。

糅合了本土道教釋門的典籍,還有外來三夷教的景教、摩尼教和沃教的經義,最後融匯中外大成的大雜燴。

然後籍此從那些僧俗釋道的信衆裡,迅速拉出無數的現成信衆來。

在那個那個南北爭據而殘酷歲月,伴隨着無數高喊“淨明時間,人道天國”口號的男女老少,突然揭竿而起號稱百萬聖軍,幾乎席捲東南半壁,而烽傳大江兩岸。

又在南北不約而同的水陸、海陸夾擊之下,如同鮮花熱油,急風烈火一般,這個一度橫跨淮南江南數道,地盤綿連數十州的臨時政權,連同初代教主荊軻守一起,在揚州故城蒸騰而起的沖天大火中,化爲渺渺灰燼和烏有。

只剩下一些僥倖逃過的中低層餘孽,通過蟄伏潛隱世代的地下承襲和改頭換面的薪火相傳,才重新發展起來的,

因此,現今的大雲教亂軍旗號雖衆,佔地雖廣,但更多是充斥着各種地方色彩的草頭武裝,佔據着都是些閩中內陸,多山礦而少耕田的貧瘠之地。

許多各色地方背景的小豪強、宗社頭子、乃至行會首領,都混跡其中。而嚴重淡化了原本的宗教色彩和秘密結社的嚴謹組織性。

由此帶來,也有教職和名銜的混亂與濫觴。

諸如法大力負責一鎮十數村的信衆和地盤,幾乎就是從前代名爲師徒,實爲父子的老護法手中,沿襲下來的。

而在衆多大雲教的部衆當中,同樣頂着這個淨空使者頭銜的中層,至少有二三十人。卻是早不復當初的嚴謹森然與寧缺毋濫。

因爲,其中很多隻是徒具虛名的加銜,而真正帶領教衆佈道傳信,或是司掌具體事務的,反而是屈指可數。

至於像法大力這般,帶領聖軍部衆在外征戰廝殺,更是林毛鳳角的稀罕物。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金求德這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居然在死馬當活馬醫的權且一試之下,

本地的官軍,居然答應借道了。而理由僅僅是,他們與那些負責剿賊的外來客軍,有着某種天然的仇隙與不可調和的積怨。

因此,不介意給彼此添置些麻煩。只是,在金求德神神秘秘的交涉回來之後,卻交代了對方額外要求一個附帶條件。

就是在讓出道路的同時,讓他們全力以赴去劫殺,最近出現在兩州境內的所有行人和商隊。

而作爲交換和補償,地方上甚至可以爲他們這些反賊,提供部分水面行船的交通工具。當然,是以被官府遺棄,再由他們繳獲的形式。

結果,真的就在第二次劫道的時候,遇到了扎手的點子,雖然對有頗爲驍勇精悍的武師和義從同行,次序儼然的護衛着所謂的東家且戰且走。

但最終還是在力量懸殊之下,寡不敵衆被閉上了險地,耗盡了了氣力和精神,而淹沒在了反覆衝擊攻打的人潮中。

然後在死不瞑目的所謂東家一行人,行囊的夾帶中,無疑發現了代表一州刺史的官印和誥身,以及新上任的官文。

顯然,他們無意間,捲入地方豪強與官人們的齷蹉事兒。

不過,這對法大力及其麾下的這支人馬來說,也無所謂了。正可謂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癢。

他乾的本來就是殺官造反的勾當,多少上這一筆和少這一筆是非,根本毫無差別的,反倒在名氣和聲望上有所裨益。

好歹他們做掉的是,司掌一個大州的正印老爺,正六品的資序,自從東南起兵以來,陷沒與任上的,也就那麼兩三個而已。

把這繳獲的印信和誥身,拿到閩中的大本營裡去,卻也是不小的功勞與資歷的。

但是,顯然他半路收攬的軍師金求德,卻是別有想法,他似乎策劃着用這些繳獲的官憑之物,做上一筆大買賣。

於是,身爲首領的法大力,不由又陷入某種預期風險與收益的嚴重猶豫當中。

新一期運河工程,在被延誤了若干工期之後,還是在寒冷的天氣中,繼續開工了。

相比以疏浚主幹道保證基本通航爲目的頭期;以修補巡查堤防水利爲目的二期工程;

這個冬天發起的第三期項目,則重點是重建各個支線關鍵節點的圩壩閘口,以達成水利調節和沿岸灌溉的目的。

屬於需要分作很多處中小規模的工地同時開工,頗具大量技術含量和精細活兒的大型工程和重點項目。

對於各種農業生產乃至工礦產出的增幅和影響,至少可以維持上此後多年時間。

只是爲番胡大舉寇掠犯境的緣故,耽擱了些時間也影響了刻意動員和調集起來的人手。因此,在入冬下雪到春汛到來之前,具體的工期就不免有些緊張了。

爲此,我特地批准了調用那些礦山鹽場的俘虜,以及調高相應的勞役死亡率指標。畢竟,地下的礦產放在那裡不會發黴也不會跑掉。

如果在春天冰雪消融之際,帶來的洪水出現以前,不能完工的話。那之前投入的一切人工和物力,就很可能前功盡棄,而沒有任何意義了。

這對於我的潛在實力和聲望,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和挫折。

畢竟,現如今的淮東治下,雖說看起來很有些蓬勃欣欣,但是具體的基礎和底蘊還是比較淺薄的。容不得好大喜功式的肆意揮霍和浪費。

因此,作爲具體進度和整體佈局的需要,

在圖輿大廳的三向牆面上,已經被若干大幅的圖樣所佔滿,卻是專門製作的特種地圖樣本。

預計着,將來進行一定的處理和訂正之後,將發與相應的部門,進行對照使用。

軍事類的佈防圖,用簡明的特殊符號,逐一標示了淮東置制使路下,各處軍事據點和巡禁、禁戒的範疇;各支大小駐防或是機動部隊的轄區和職分;

相應軍屯區和武裝農莊的活動範圍與守備人數;以及附近受過簡單訓練的預備役和可追加動員的大致青壯年人口等。

而按照各州爲單位的軍事地圖,又有更具體和直接的標識。

比如在水利交通和工程項目的大比例地圖上,直接標識了六州下轄,各種舊有的基礎設施,包括已經損毀,或是殘留部分功能,或是可以直接繼續利用的舊址;及其日常維護所需的人工和其他成本。

各色後續建設完成,或是正在興建當中、或是預期規劃中的地區。以及相應的造價評估和成本覈算,已經投入或是擬後續追加的相應人力和匠戶的數量比例;

甚至還有各個河流採樣和觀測點,季節性的普遍流量、流速、跌漲線週期等大概的數據,各條道路的路面質量和距離測定,相應維護情況和成本估算。

民政類的地圖上,則標識在了三種分區下,人口和地域籍貫分佈的比例,以及相應徭役和稅賦,田畝和種植園的使用面積和土地成色,礦山工場的產出比,經營種植的作物種類,各種職業的分佈人數。

甚至還有相應人羣,性比和年齡的大致分佈比例。以及可能的人口流動方向預測和大致判定。

商業類的,則是最爲簡單的,只是在基本版的大地圖上,標識着各級供銷體系和城邑、村鎮的集市規模和分佈,縣以上區域大致需求的評估,大宗商品消費和需求的比例等等。

而在其中最簡陋的,就是對外往來行船的海圖了,只有大圖樣基礎上的幾道顏色的,代表海潮與風訊的標線,和相應的週轉地名。

雖然相比後世那些教科書上,或是文具店裡販售的公用圖表來,明顯還很有些粗糙和失真的問題,但卻是目前可以做到最大努力的極限了。

因爲,這是以前京大教習,別號“小參軍”的杜士儀爲首的一干附屬文員,帶領着各種測繪隊伍;用雙腳和簡陋的儀器,花了大約一年半多的時間,走遍了青、沂、密、濰、淄、海等六州治下的山山水水,而得出來的初步成果。

與之配套的則是剛剛頒佈的多級保密制度,及其初步的操作規程和獎懲條例。主要是參照了後世的現成例子。

從最初級僅供特定人羣傳閱,涉及基本民生數據之類的內參;到只允許在特定場所觀閱,而不允許任何文字片紙出現在外,牽扯到諸如行政運作的機要文件;

再到事關軍事調動佈防,政權主導經濟活動等重要數據的秘密文件;乃至牽涉到主導的秘密行事和私下往來,閱後即焚不得存留的機密文件;最後是極少數,無關人等只要一接觸,就可斬立決,事關要害存亡的絕密類文件。

而負責和監控這方面的,除了名面上勾檢軍法風紀的將虞侯和宣慰使下轄若干之外,重點還是放在“社統調”和“馬統調”兩個秘密部門上

當然了,作爲淮東政權下組織架構的具體名稱。

我當然希望能取一些逼格高,名頭氣派,比如人革聯,星盟,牢不萌之類的一看,就是體現出身爲穿越者,高大上趣味和含義的字號,而不是被人吐槽,身爲穿越者卻與封建制度的象徵和光同塵。

但問題是,我身處的是生產力普遍落後的古代,而且從大義名分還是實質害關係上,,依舊附從在南朝大梁的政權之下,而對其依賴和所求甚多。

取這種明顯就是不知所謂的先進名稱,不管在對內宣傳和還是對外銜接,多半要水土不服的。

要是“社統調”“馬統調”這般在不起眼的地方,玩點別出心裁的特色也就罷了,要是完全不顧時代背景和具體需要,而另起爐竈的話,

那也差不多是擺明車馬,我要自立和割據一方,你能奈我何的公然態度了。

我又不是歷史上那個腦洞甚大的宇宙大將軍侯景之流,拼着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也要爽一把的逗比。

第526章 經略6第1100章 立新30第771章 萌動第963章 沉驚13第1005章 夷變5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91章 營訓第708章 啓東(8)第1107章 歸遠7第618章 悵懷18第464章 歸亡12第166章 交代?第629章 悵懷29第1060章 零落10第417章 對陣第661章 出援11第1162章 滄瀾6第1118章 歸遠18第214章 召傳、中途第374章 再戰3第552章 歸還(2)第413章 兩重第675章 出援25第168章 微瀾第1195章 江寧變9第678章 出援28第1227章 平盧11第802章 淪沒2第789章 萌動19第1199章 徐州起9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89章 立新19第1107章 歸遠7第103章 蓄勢第367章 烈戰第588章 變數8第679章 出援29第346章 天哭第950章 破釜10第1198章 徐州起8第612章 悵懷12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616章 悵懷16第409章 來訪、出陣第604章 悵懷4第328章 兩端第347章 應調第436章 天傾3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592章 期新2第1112章 歸遠12第1220章 平盧10第1229章 平盧13第531章 經略5第四百一二十章 戰局3第943章 破釜3第467章 歸亡16第26章 忽來第282章 求助與自救第883章 反動3第560章 歸還10第958章 沉驚8第487章 漸變17第892章 反動12第870章 撥亂10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1187章 江寧變第436章 天傾3第1079章 立新9第327章 進取第5章 生與死(中)第1280章 卷蕩10第310章 淮北紛紛三第989章 浮夢19第253章 內詳第739章 抉擇4第494章 聞驚4第382章 波黠第177章 再編第170章 瀾動第853章 風動13第一百八十八 掌進退第875章 撥亂15第112章 驚夢2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1131章 潮新第699章 履新3第49章 夜酬第994章 跌宕4第1288章 旋滅8第216章 理化、現狀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449章 天傾17第1041章 殤國第1139章 潮新9第551章 序間5第955章 沉驚5第655章 出援5
第526章 經略6第1100章 立新30第771章 萌動第963章 沉驚13第1005章 夷變5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91章 營訓第708章 啓東(8)第1107章 歸遠7第618章 悵懷18第464章 歸亡12第166章 交代?第629章 悵懷29第1060章 零落10第417章 對陣第661章 出援11第1162章 滄瀾6第1118章 歸遠18第214章 召傳、中途第374章 再戰3第552章 歸還(2)第413章 兩重第675章 出援25第168章 微瀾第1195章 江寧變9第678章 出援28第1227章 平盧11第802章 淪沒2第789章 萌動19第1199章 徐州起9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89章 立新19第1107章 歸遠7第103章 蓄勢第367章 烈戰第588章 變數8第679章 出援29第346章 天哭第950章 破釜10第1198章 徐州起8第612章 悵懷12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616章 悵懷16第409章 來訪、出陣第604章 悵懷4第328章 兩端第347章 應調第436章 天傾3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592章 期新2第1112章 歸遠12第1220章 平盧10第1229章 平盧13第531章 經略5第四百一二十章 戰局3第943章 破釜3第467章 歸亡16第26章 忽來第282章 求助與自救第883章 反動3第560章 歸還10第958章 沉驚8第487章 漸變17第892章 反動12第870章 撥亂10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1187章 江寧變第436章 天傾3第1079章 立新9第327章 進取第5章 生與死(中)第1280章 卷蕩10第310章 淮北紛紛三第989章 浮夢19第253章 內詳第739章 抉擇4第494章 聞驚4第382章 波黠第177章 再編第170章 瀾動第853章 風動13第一百八十八 掌進退第875章 撥亂15第112章 驚夢2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1131章 潮新第699章 履新3第49章 夜酬第994章 跌宕4第1288章 旋滅8第216章 理化、現狀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449章 天傾17第1041章 殤國第1139章 潮新9第551章 序間5第955章 沉驚5第655章 出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