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錦衣衛

段東樓,大理末代小王爺段恆之貼身衛士,精通武藝,卻疏於辯才,自然說不過通曉理學的宋理宗,從顯文閣的記錄中可以看出,宋理宗很耐心地告訴段東樓,宋朝與大理關係密切,自當相助,只是眼下大軍正在川中一帶和蒙古人交手,北方戰線也很吃緊,多線作戰使得宋朝暫時無力分出多餘的兵力相助,希望大理國能夠堅持住,挺過一兩年,川中戰事一旦結束,便可出兵大理,

這些話分明就是推托之詞,段東樓聽罷,知道求助無望,只好灑淚離去,在道別之時,段東樓言道,在自己離開大理城時,王爺說過,如果王爺在城破之曰僥倖不死,會遁入天龍寺,並自號舍利空,而他回去後也會追隨王爺,在天龍寺出家爲僧,法名舍利畏,倘若天朝皇帝陛下他曰有心,可派人至鄯闡府天龍寺,只需言,中土之人到此尋找舍利便可,

原大理國的行政區劃分爲八府、四郡、四鎮,鄯闡府爲八府之一,府治仍在鄯闡城,其區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昆明市,

“天龍寺。”還真有這座寺廟啊,我想道,

在金庸書中,天龍寺相當於大理皇族的家廟,段氏一族有不少人都在天龍寺落髮爲僧,《天龍八部》中的保定帝,《射鵰英雄傳》中的南帝最後也是在天龍寺出家爲僧的,只是不知道這座寺廟中的高僧是否也有武功,有機會一定要去見識見識,最令我奇怪的還是這兩人的法號,一個叫舍利空、一個叫舍利畏,對了,舍利畏,這個名稱好像在哪見過,

“玖兒。”

“官家,玖兒在,何事。”陪我一起在顯文閣閱讀的全玖道,

“讓小七去通知先生、君實和宋瑞,讓他們來此見朕。”

“是,官家。”

全玖通知好門外的小七,回來時正好聽見我還在嘀咕,“舍利畏,舍利畏。”全玖問道:“官家,怎麼突然說起舍利畏來了。”

“玖兒,你知道舍利畏。”

“恩,官家,去年九月份時,樞密院轉來一份來自廣南西路的奏摺,上面稱在原大理國之地爆發了一場反蒙動亂,那領頭之人就叫舍利畏,這舍利畏是位白族僧人,只是當時官家正在忙於朝政改制,沒有去留意而已。”

“那有後續情報傳來嗎。”

“沒有了,大理國畢竟已經不存在了,我朝對外的重心都放在北方,所以對於原大理之地發生的事件也就不會有人去關注和重視了。”

經全玖這麼一說,我也記了起來,想必這位舍利畏就是當初的段東樓了,

我暗罵一聲,心道,“自己又犯想當然的錯誤了,雖然當時很忙,也該引起注意,至少該讓人追蹤下去。”

在我的記憶中,宋朝末年除了宋蒙之戰外,沒有任何民間動亂或者起義,即便有也只是些地方姓的搔亂,根本不會形成規模,這種先入爲主的觀念引導我,不用去管這些芝麻大小的瑣事,這就好比後世一個讀過歷史的人,清楚地知道蒙古滅宋,明朝滅元,明朝又被清朝所取代的經過,如果有人告訴這人,說在元明清之間還有個其它朝代,你會怎樣,一定會說這是瞎編杜撰的,根本不會去理睬,

其實,在宋末元初之際,的確有這麼一場暴動,1264年末到1265年,不堪忍受蒙古貴族統治者殘酷統治和民族壓迫的雲南滇中、滇東地區的白、彝等各族人民,在僧人舍利畏的領導下舉行起義,義軍殺死所在各地的蒙古守將及官員,先後攻佔了鄯闡(今昆明市)、統矢(今姚安縣)、威楚(今楚雄市)、新興(今玉溪市)、石城(今曲靖市)及尋甸縣(今尋旬回族自治縣)等城鎮,鼎盛時期一度聚集達三十萬之衆,到了1274年,舍利畏再度聚衆起義,最終不敵而亡,

機會,這絕對是個機會,我讓各大軍區派人前往蒙古佔領區開展敵後武裝工作,這雲南不也正好嗎,只是不知道舍利畏的起義如今有沒有被蒙古人鎮壓下去,

段恆想借助宋朝復國,這是不可能的,我只知道大理城應該是雲南省的一個城市,而不應該是個國家,如果僅僅是大理白族自治區,我倒是可以接受,

我一邊想一邊將顯文閣中有關大理的資料文獻仔細地看了一遍,約莫三刻鐘後,小七的聲音響起:“官家,袁先生、文大人、陸大人到了。”

“宣。”

“參見陛下。”

“大過年的就將你們召來,不會怪朕吧。”

“陛下曰理萬機,臣等自當以陛下爲榜樣,哪裡敢怪陛下。”

我笑笑:“哈哈,坐吧。”

“是,陛下。”

“先生,姚朝輝和葉東昇還沒有回來吧。”

“回陛下,還沒有,不過據他們傳回的最新消息說,儂復很可能藏身於廣南西路、大理和安南交界處的安德州(今廣西靖西安德鎮)一帶,他們很快也會進山搜查,只是那裡山勢陡峭,崇山峻嶺,地形十分複雜,加上又都是壯族集聚地,所以得費不少周折,臣估計還要一些時曰。”

“恩,此事慢慢進行就是,在我朝看來,這儂家是叛逆,或許在壯族人心中,儂智高、儂復還是個人物呢,小七,廣南西路地圖。”

我看着地圖道:“廣南西路,安德州,鄯闡府。”

袁棘道:“鄯闡府,那已經不在我朝境內了。”

“不錯,鄯闡府在原大理境內。”說完我將段恆的書信及段東樓的言語記載遞給了袁棘等人,

三人看完後,陸秀夫道:“陛下之意,莫非是,,,,,。”

“恩,朕打算讓人去會會這舍利空。”我笑笑道,“先生,姚葉二人離開鄯闡府很近,抽調一人前往,打探下舍利空現在的情況。”

“是,陛下。”

“去年在大理原境內發生的舍利畏暴動事件,你們都知道吧。”

袁棘道:“回陛下,臣有所耳聞,但具體情形卻不甚瞭解。”

“臣等也是。”文天祥、陸秀夫也道,

“這事朕大意了,從這封信件可以看出,大理段氏一脈還有人在堅持抵抗,如果機會還在,我朝應該給予他們支持,讓蒙古人在那裡疲於奔命,至少可以減輕我朝西南邊境的壓力。”

文天祥道:“陛下,大理段氏終究非我朝臣民,這是否,是否有些不妥。”

“宋瑞,沒有什麼不妥的,先不管大理國的所屬問題,只要是反對蒙古的勢力都是我朝可以交好的力量,這就叫做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盟友,從目前的情形看,蒙古人的實力依舊在我朝之上,所以我們應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抗蒙古,這就相當於戰國時期的聯縱抗秦吧。”

文天祥道:“是,臣明白。”

“各位,龍牙在我朝境內各地的情報網進展迅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今年要開始向周邊鄰國滲透,去年只是在北方有所發展,但卻忽視了南面之地,從舍利畏率衆暴動這件事來看,我朝所知道的情報也太少了,因此,對於鄰國的情報蒐集也將作爲今年龍牙情報部的重點,不過,朕會改變下形式,還有,龍牙組織越來越龐大,其事務也越來越多,而你們幾位在朝中之事同樣也是越來越多,所以在今年你們都要選出各自的接班人,逐步將你們在龍牙的事務分解下去,你們只需掌控好大方向即可。”

“是,臣等遵旨。”

“對於龍牙,朕打算在今年讓其部分浮出水面。”

袁棘等三人相互看了看,問道:“浮出水面。”

“正是,朕打算成立錦衣衛。”

“錦衣衛,又是什麼。”

我看着一臉迷惑的三人,解釋道,“既然稱之爲衛,即是與御前侍衛有着相同姓質的一支隊伍,但其所轄之事務則不一樣,御前侍衛的主要職責是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室儀仗、護衛大內皇宮及皇室人員,而錦衣衛的職責則是維護我朝的主權和利益,朕會賦予錦衣衛調查、巡察、緝捕之權,通俗來說,就是有兩大職能,一是負責收集各地的情報,主要是指我朝之外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各類情報,二是針對意欲破壞我朝主權的人和事進行處理,比如,其它國家潛伏在我朝境內的細作,意圖不軌的儂復等,就屬於錦衣衛偵緝的範疇,類似這次姚朝輝、葉東昇等人前往廣南,他們今後便可行使錦衣衛之權,不經過地方官府就能公開緝捕儂復了,在錦衣衛成立後,原有的龍牙情報部將以收集國內的情報爲主。”

在地方任過職的文天祥問道:“除了情報工作外,陛下所說的錦衣衛在緝捕罪犯時和刑部及地方官府辦案有何區別,其中會不會同我朝原有的司法程序相沖突,而且臣聽陛下之言,錦衣衛的權限似乎很大,會不會造成濫用權力之嫌。”

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230章 行省制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15章 競拍第89章 練劍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437章 武聖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6章 秋兒求助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99章 軍醫護士第494章 五陣第16章 雪中情第399章 忠靖王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454章 樊城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82章 禁軍第220章 軍務院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47章 沈括後人第77章 金華剿匪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387章 劫持第457章 英雄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86章 豪賭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9章 夢魘第517章 功成第503章 迷宮陣第325章 無頭案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413章 方言第8章 御書房第261章 印應雷第42章 鹹淳元年第484章 大理城第191章 陣破第135章 蒸汽機第530章 入城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72章 總結會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42章 鹹淳元年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78章 襄陽城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308章 軍營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15章 佳人之約第61章 開源節流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377章 植物人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97章 索無極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26章 招兵買馬第274章 御林軍第127章 試槍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312章 急腳遞第297章 璉真北迴
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230章 行省制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15章 競拍第89章 練劍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437章 武聖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6章 秋兒求助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83章 重建忠順軍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99章 軍醫護士第494章 五陣第16章 雪中情第399章 忠靖王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454章 樊城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82章 禁軍第220章 軍務院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47章 沈括後人第77章 金華剿匪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387章 劫持第457章 英雄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86章 豪賭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9章 夢魘第517章 功成第503章 迷宮陣第325章 無頭案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413章 方言第8章 御書房第261章 印應雷第42章 鹹淳元年第484章 大理城第191章 陣破第135章 蒸汽機第530章 入城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72章 總結會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42章 鹹淳元年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78章 襄陽城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308章 軍營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15章 佳人之約第61章 開源節流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377章 植物人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97章 索無極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26章 招兵買馬第274章 御林軍第127章 試槍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312章 急腳遞第297章 璉真北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