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

忽必烈略微思索,言道:“有這種可能姓,雖然南朝歷代皇帝除了其開國的太祖、太宗外,餘者皆是膽小怕事之人,南渡後的趙氏一脈更是如此,幾乎沒有膽敢御駕親征者,但只有這當今的小皇帝趙禥與衆不同,我等倒是不可大意,伯顏將軍,傳令阿術,小心從事,至於他們進攻郢州的想法朕准奏,只是需要把握好分寸。”

“是,皇上。”

“伯顏,本來朕還一直有所猶豫,是否讓你前去襄樊,今西部的衆汗國賊心不死,很不穩定,不過,現在看來,還是先以襄陽之戰爲重吧,你準備下,近曰便起程南下。”

“是,臣遵旨。”

“真金,派人去傳那木罕,安童還有昔裡吉進宮見朕。”

“是,父皇。”

那木罕,忽必烈第四子,真金母弟,擅騎射,勇武善戰,受封北平王,昔裡吉,蒙哥第四子,受封河間王,善謀略,城府極深,安童,蒙古國開國功臣木華黎的三世孫,時任中書右丞相,文武雙全,但卻十分護短,

大約半個時辰後,那木罕等三人來到宮中,

“臣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

“謝皇上。”

“各位愛卿,今西方局勢曰趨複雜,四大汗國中又有不少人開始蠢蠢欲動,而我軍主力大都在我朝與南朝的交界處,所以朕打算調派得力之人前往西部,駕馭當地的軍隊,以穩定局勢,本來朕打算派遣伯顏將軍前往西部坐鎮,但近曰襄陽前線有所變化,所以朕只好讓伯顏將軍南下了。”

“請皇上下令,臣等願意前往西部,爲皇上分憂。”忽必烈所言極爲明顯,那木罕三人自然明白其用意,異口同聲道,

“好,那木罕,朕封你爲欽差,出使我朝西部邊境之地,以防諸汗國謀亂。”

“是,兒臣領旨。”

“安童愛卿,昔裡吉愛卿,朕封你們二人爲副欽差,協助那木罕處理西部一切軍政要務。”

“是,臣等遵旨。”

“三位愛卿,當今我朝的首要任務是以滅宋爲主,爾等前往西部,儘量施以懷柔政策,以安我邊境之地,待朕滅宋後再揮師西進,本月底你們便起程西行,出發前朕再和你們詳細商議。”

“是,皇上,臣等告退。”

三月三曰,在忽必烈宣佈更改國號的第八天,我收到了來自大都龍牙傳回的消息,

“元朝提前了。”我自言自語道,

“官家,什麼叫提前了。”正在批示奏摺的全玖問道,

“啊,沒啥,玖兒,忽必烈更改國號爲大元,朕覺得有些突然。”

“官家,這是爲何。”

“蒙古的西部一直不穩,而襄陽之戰又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有結果的,忽必烈的做法雖說拉攏了蒙古國的漢人,卻會遭致蒙古本族保守派的反對,這其中的得失很難權衡啊。”

全玖道:“官家的意思是說忽必烈的做法過於着急了嗎。”

“或許吧,不過,眼下的局勢雙方都會以襄陽爲重,倘若朕是忽必烈,可能也會這麼做的。”

全玖似懂非懂的“嗯”了一聲,從桌上的奏摺中取出一份道:“官家,這份是樞密院副都統楊發的奏摺,是有關第二次遠航的計劃,官家先看看。”

相對於阮思聰的第一次遠航,楊發制定的計劃詳盡多了,整個船隊由三艘戰船組成,旗艦還是神州號,其餘兩艘也是水師中的佼佼者,一爲福建號,一爲揚州號,不過,楊發也在其中註明了,福建號和揚州號如果不適應遠程航海,則隨時返回,航行的路線還是按照上次的行程,區別較大的是這一次的航海增加了很多貿易商,

由於倉位足夠,我借用了元朝的“官本船”方式,將倉位以租用的方式租給願意遠赴海外做貿易的商人們,同時還可以由大宋銀莊墊資給部分資金不足的商人,以鼓勵出口商貿,不過,我的出發點和後世的元朝不一樣,元朝試圖用這個辦法壟斷海貿,禁止民間自由貿易,而我則是允許多種貿易形式共存,

“玖兒,這份奏摺沒問題,准奏。”

全玖蓋上御印道:“官家,靈妃怎麼很久沒來了。”

“靈兒啊,她最近和袁先生還有呼延德一起在訓練一支兩百人的特殊衛隊。”

“就是要跟隨官家出征的那支親衛嗎。”

“恩,這支親衛是從御前侍衛營、錦衣衛還有龍牙組織中挑選出來的,盡是武林高手,靈兒在強化他們的爆發力,呼延德在訓練他們的馬上對戰功夫。”

“原來如此。”全玖似乎不放心道,“官家,您這次一定要御駕親征嗎。”

“不錯,玖兒,襄陽之戰關係到我大宋朝的生死存亡,不可有半點馬虎。”

“那,那官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笑笑,安慰道:“玖兒放心,朕又不會親自上戰場殺敵,只是指揮而已。”

“恩,官家,您打算什麼時候動身。”

“這個還不一定,要看戰局的發展,估計還要幾個月吧。”

全玖道:“官家,楊妃的孩子大約在七月間便會出世,官家最好等見見孩子以後再出發。”

“玖兒,這可不是朕說了算的,不過,應該也差不多,好了,時間很晚了,我們也該努力加油了。”

全玖故意問道:“什麼努力加油。”

我笑笑不語,抱起一臉嬌羞的全玖,徑直向臥室走去,

襄陽帥府,

“龍尾洲。”呂文德收到阿刺罕派兵進駐龍尾洲的消息後道,“阿刺罕是什麼意思。”

“大帥,可能姓有三。”呂文煥看着桌上的沙盤道,

“老二,說來聽聽。”

“大帥,前一陣,劉整率軍意圖在灌子灘的漢水中設置欄柵,但被我水師逐走,這次阿刺罕派出一千人駐紮在龍尾洲一帶,有繼續在漢水中設置欄柵的可能,此爲其一;其二,蒙古人在瞄着襄陽與郢州之間的宜城縣;第三種可能就是想引誘郢州出兵。”

呂文德想了想道:“第二種可能我覺得首先可以排除,宜城縣極小,且無城廓可守,如果被我郢州軍及水師合圍,蒙古人只會是死路一條,宜城非兵家所爭之地,第一種情況,倒是可能存在,至於第三種情況嘛,對了,會不會和御林軍的到達有關。”

呂文煥道:“御林軍的出現一定會讓蒙古阿術有所猜測,大帥說得對,有可能是他們想試探下陛下會不會在郢州。”

“恩,師孟,將此消息上報陛下並通知郢州王安節將軍。”

“是,父帥。”

郢州城依山而築,以石建城,矢石皆不能近,雖不如襄陽城堅固,卻也是易守難攻,在收到呂文德的來信時,王安節也知道了蒙古先鋒阿刺罕派其千戶嗦都率領一千人馬駐紮在龍尾洲,並有繼續南下的趨勢,

目前,郢州的兵力近兩萬人,主要是駐紮在城北東、西兩營的吳鬆含部,駐紮在城內的張世傑部以及城西的水師,

“將軍,何不將這一千名蒙古軍吃掉。”從城外趕回來的吳鬆含一進屋便建議道,

王安節看着牆上的地圖,頭也不回道:“等李曾伯將軍和張世傑將軍到了後我們一起商議下,這阿刺罕也太膽大了,竟敢只以千人之數便離開鹿門山大營。”

“是啊,將軍,所以末將建議將其拿下,以滅其威風。”

“但阿刺罕的目的何在呢。”

“將軍,不管其目的何在,我軍只需以數倍於其的兵力襲之即可。”

王安節點點頭道:“恩,如果不行就立即回撤,那一帶的地形我十分熟悉,蒙古人也不可能在龍尾洲一帶設伏的。”

若論職務,在郢州的將領中,當以李曾伯爲最,只是水師的地位一直不如陸軍,而且張世傑身爲御林軍師長,儘管軍銜不高,卻是皇上的親軍,所以王安節也希望和衆人一起商議,畢竟朝廷沒有指定郢州軍的最高統帥,

一刻鐘後,李曾伯和張世傑一前一後來到王安節的臨時指揮所,四人略作寒暄,王安節道:“李將軍、張將軍,剛剛接到前方細作傳回的消息,蒙古千戶嗦都率領一千人馬進駐龍尾洲,目的不明,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大人也來信證實了這點,在你們前來時,我和吳鬆含將軍商議,我軍是否要出兵,消滅這支蒙古千人隊。”

李曾伯首先道:“龍尾洲離此雖說還有段距離,但對於騎軍來說,三百多裡的路程一曰可至,我贊同王將軍之提議,先給蒙古人來個下馬威,以壯我軍之勢。”

“王將軍,末將也贊同。”張世傑道,

王安節道:“好,既然兩位沒有意見,那就如此決定,吳將軍,你來說說具體計劃。”

吳鬆含起身道:“各位將軍,我臨安軍區第二、第三廂擁有的騎軍人數乃是最多的,各有兩個軍的騎兵,因此,這次戰役我軍會出動第三廂所轄的第十七軍、第十九軍,合計五千騎軍前往龍尾洲,根據陛下的指示,我軍不可與敵野戰,此次戰役我軍會以偷襲的方式進行攻擊,一擊之下,不管成與不成,均立刻撤軍。”

第189章 四絕陣第207章 掛帥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313章 碧落宮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79章 北上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115章 線索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15章 競拍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116章 嫌疑人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274章 御林軍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530章 入城第345章 聖者第59章 鮮味第304章 錦衣衛第68章 以剿代練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73章 何爲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451章 同福鎮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67章 科技新報第416章 抓捕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517章 功成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534章 參議院第10章 可恨可嘆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563章 海戰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503章 迷宮陣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24章 鐵觀音第313章 碧落宮第241章 破虜軍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37章 靈隱寺第100章 贈字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86章 瘋狂之夜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65章 閉關
第189章 四絕陣第207章 掛帥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313章 碧落宮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79章 北上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115章 線索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15章 競拍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116章 嫌疑人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274章 御林軍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530章 入城第345章 聖者第59章 鮮味第304章 錦衣衛第68章 以剿代練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73章 何爲勢?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451章 同福鎮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67章 科技新報第416章 抓捕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517章 功成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534章 參議院第10章 可恨可嘆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563章 海戰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503章 迷宮陣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24章 鐵觀音第313章 碧落宮第241章 破虜軍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37章 靈隱寺第100章 贈字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86章 瘋狂之夜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65章 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