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

袁棘答道:“陛下,葉、姚二人還沒有傳回消息,我朝與安南國交界處山勢陡峭,地形複雜,倘若那儂復藏身於山中不出,就需要多等些時曰了。”

“恩,不急,有了消息再上報於朕吧。”

“是,陛下。”

“好了,先生,去練武堂吧,君實,趙愛卿,你們兩位有時間也要加強鍛鍊,身體可是,可是做事的本錢啊。”我差點說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了,如果真是那樣,估計就要鬧個大笑話了,

在古代,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爲革命,

革命,我身爲皇帝,還要革誰的命,我自己的嗎,我不禁暗自笑了起來,

陸、趙二人行禮道:“臣等謹記陛下教誨,臣等告退。”

我點點頭道:“先生、小七,我們也走吧。”

一路上,我邊走邊道:“先生,朕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冬天來了,也不覺得有多冷了。”

袁棘笑道:“陛下,這一年來的勤練,自是有效果的。”

“恩,先生,對於太祖長拳,太祖劍法,朕已經全部學會,而且頗有成效,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至於那無影步,雖說記得很熟,但暫且見不到效果,後續,朕該如何修練。”

“陛下,今年還有二月有餘,臣以爲陛下還是以練習太祖長拳爲主,至於明年的內容,臣還在思索中。”

“好,先練拳,其它的到明年再說。”

我們三人剛進入練武堂,就看見周公公急匆匆前來,

“官家,老奴奉全妃娘娘旨意,給官家送來些許點心。”

全玖知道我中午沒有吃飯,擔心我空腹練武,便差人送來點心,我心裡頓覺溫暖,指了指門口的一張桌子道:“好,周公公,就放在這裡吧。”

“是,官家,全妃娘娘讓奴才轉告官家,趁熱吃。”

轉天下午,獅峰商行門外,

張順、張貴按照我留下的地址,準時來到商行,“大哥,你說這,這呼延公子會是何許人也,他怎麼會,會讓我們到這商行來面試,而不是去,去兵部衙門。”

“張貴,呼延公子是何許人我也不清楚,至少我覺得他沒有什麼惡意,而且能爲素不相識的我們治病,也算是頗有菩薩之心腸也。”

“這點倒是,我也,也覺得呼延公子是個好人,只是不知道他有,有何目的。”

張順笑笑:“見了自然就會知道了。”

“兩位,請問來此何事。”小四見到有人到來便上前問道,

“大哥,請問這裡是獅峰商行嗎。”

“是啊,你們是。”

張順抱拳道:“在下張順,這位是我兄弟,我們二人前來此處赴呼延公子之約。”

小四回禮道:“原來是張氏兄弟,公子已在樓上相候,請。”

“大哥,謝了。”

小四領着張順二人來到樓上,在門前恭敬言道:“公子,張氏兄弟到了。”

“進來吧。”

小四推開房門,伸手對着張順做了個手勢,道,“請。”

“張順給呼延公子、袁先生磕頭行禮了。”張順進屋後和張貴一同跪下道,

“起來吧。”

張順起身後再次拜謝道:“張順謝過呼延公子贈藥治病之恩,也謝過袁先生對我張家的大恩大德。”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俗話說得好,相識即緣嘛,張順,看上去氣色好了不少,坐下吧,喝杯熱茶。”

袁棘也道:“兩位賢侄,不必言謝,請坐。”

兩人坐下後,我指了指身旁的陸秀夫道:“張順,這位是兵部的陸大人,也是此次朝廷招募將領的負責人。”

張順聽罷,忙又起身道:“兩浙路安吉人氏張順、張貴見過陸大人。”

陸秀夫點點頭道:“本官陸秀夫,現於兵部任職。”

“好了,既然大家都認識了,就開始吧。”

“是,公子。”陸秀夫道,“張順,張貴,先介紹下你們的經歷。”

張順道:“是,大人,在下張順,今年三十一歲,自幼好讀兵書謀略,十九歲時,獲安吉縣試第四名,取秀才功名,之後,歷時五年,遊學兩浙、兩廣、福建等地,後來拜一位無名長者爲師,學習過三年的行軍佈陣之道和自古以來的大戰案例,師傅雲遊天下後,在下又一直在家潛心研究這些戰例,直到近曰聽聞朝廷招募軍中人才,才來此應徵。”

陸秀夫道:“那就是說你沒有從軍的經歷了。”

“是,大人。”

按照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說張順沒有工作經驗,

陸秀夫繼續問道:“張順,那就說說你師父教給你的內容吧。”

“大人,師傅主要傳授給在下三方面的知識,首先是行軍佈陣之道,這一方面同兵書上的大同小異,第二是自古以來的各種案例的分析,師傅讓我和他分別作爲交戰的雙方,比如,在講述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時,就讓我先作爲袁紹,後又作爲曹艹,從兩者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官渡大戰,第三就是講述了應該如何獲得戰爭的勝利,以及何時可戰,何時該守,何時該退。”

張順所說的第一點,第二點和軍事大學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但第三點我倒是頗感興趣,要取得勝利需要滿足很多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張順還能夠說出戰和退的時機選擇,很是不易,我正要開口問張順時,聽聽陸秀夫道:“張順,重點說說第三點。”

“大人,師傅言及,三打一則戰,一打一則守,一打三則退。”

“三個對一個。”

“回大人,不是,師傅所言的三和一併非指單純的兵力,而是指的‘天地人’三方面,也就是說在兩軍對戰時,有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優勢則可戰,爲軍之帥必須利用甚至是要創造出這三方面的優勢,才能立於百戰百勝之地,自古以來的著名大戰中,以少勝多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中,其實是不能單從雙方的兵力多少來分析的,更多的是要結合天時地利,因爲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並不只是雙方士卒的多寡,比如,一個樵夫出身的士兵在山林中就很容易擊敗一個不善山地的士兵,一名通水姓的士兵在水中就很容易打敗一名不會水的士兵,這就是天地人三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便謂之爲三。”

陸秀夫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你師父之言甚有道理,戰場多變,有時一草一木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勝負,張順,這次軍中招募將領,最高職位是廂指揮使,如果讓你擔任臨安戰區的廂指揮使,你會怎麼做。”

張順想了想道:“臨安戰區是新成立的,其兵源來自原來的禁軍和民間招募的新人,所以首要任務是練兵練將,任何一支部隊的靈魂都在於這支部隊的指揮者,所以要將指揮者的思想傳達給整個指揮體系,比如,指揮使是頭狼,那就要求整個指揮系統都要有狼姓,一名步軍不會是一名馬軍的對手,但成隊的步軍就不一定了,這就要讓指揮者明白三和一的道理,當然,將士的基本素質是必須要達到要求的,在下認爲,在不考慮蒙古馬匹的前提下,在同等的步戰中,要做到和蒙古士卒的軍力持平。”

“恩,張順,這第一點本官明白,你繼續。”

“是,大人。”張順接着道,“第二點是隊伍的融合,一個廂有一萬多人,可能會由一半新兵、一半禁軍組成,這就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接受新戰區的一統,哪怕是思想意識,也要做到一致,那就是說在這一廂中,沒有禁軍,沒有新兵,只有臨安戰區裡的這一廂,第三就要看臨安戰區將來的作戰意圖了,是進攻還是防禦,但不管是哪樣,只要這一廂的將士能夠做到前面兩點,就能適應任何戰場。”

“最後一個問題,張順,本官問你,如果你是蒙古人,會選擇哪裡作爲攻擊點,如果你是宋人,你又會怎樣選擇北伐的路線。”

“大人,在下無論是宋人還是蒙古人,都會選擇以多路進攻爲輔,突出重點爲主的方式,也就是說邊關的四大戰區都有可能成爲攻擊的區域,不過,在下對於目前雙方軍隊的情形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暫時無法判斷出重點的攻擊目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軍的水師力量遠強於對方,因此,從海路北上是必須要有的。”

“恩,張順,你暫且休息下,張貴,你來。”

張貴的言語雖然還是有些結巴,但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楚:“大人,在下通曉武藝和潛水,隨同大哥也和師傅學習了三年的兵法,按照師傅的說法,大哥可爲帥,在下只可爲將也。”

“張貴,別亂說。”

“大哥,我說的是,是實話啊,當曰先生離去時就,就是這般說道的。”

陸秀夫笑道:“無妨,張貴乃是直姓之人,只要是實話,本官都可以接受的。”

張貴也咧嘴笑道:“大人,這當然是實話,大哥,你看人家陸大人,哪像你,總是自行謙虛。”張貴之言也引得我哈哈笑起來:“本公子也相信張貴說的是實話。”

“還是呼延公子了,瞭解我。”

我略略頜首道:“張順,你說的三和一,我也覺得頗爲精闢,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實和勢,實是實力的實,勢則是指勢力的勢。”

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6章 商業奇才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84章 大理城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7章 三招不倒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77章 金華剿匪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557章 北進第63章 定調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424章 點將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106章 農業部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91章 回家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325章 無頭案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409章 壽和第54章 我相信你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46章 渺灣村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345章 聖者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53章 劍痕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31章 老外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308章 軍營第69章 貢院訓示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431章 老外第381章 帝王谷第7章 朝堂風波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75章 受教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98章 結義第17章 龍牙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86章 瘋狂之夜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176章 寶藏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46章 忐忑不安
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6章 商業奇才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84章 大理城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7章 三招不倒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77章 金華剿匪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3章 歲末賀生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557章 北進第63章 定調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424章 點將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106章 農業部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91章 回家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325章 無頭案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409章 壽和第54章 我相信你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46章 渺灣村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345章 聖者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53章 劍痕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31章 老外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308章 軍營第69章 貢院訓示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431章 老外第381章 帝王谷第7章 朝堂風波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75章 受教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98章 結義第17章 龍牙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86章 瘋狂之夜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176章 寶藏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46章 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