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航空母艦?

後世的中國海軍便是以北海,南海,東海三大艦隊爲主體,形成海防中堅力量,拱衛着我國數千公里的海岸線。

在航海史上,我國的起源落後於古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直到東漢《釋名》中,纔有了“隨風張幔曰帆,帆泛也,使舟疾泛泛然也。”的記載。可見中國人會用帆比埃及晚了三千多年,比希臘晚近兩千年(甲骨文上有的符號被認爲是帆的表現,但既沒有實物也沒有其他文字或藝術材料作爲佐證,因此可信度不高)。自漢唐起,隨着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我國也漸漸學會了製造大船和進行航海,特別是到了宋明時期,我國的航海術得到空前的發展,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民族,沒有一個能以海軍跟中國艦隊對抗。然而,隨着封建社會後期自閉症的發作和倭寇問題的影響,中國的海上發展萎縮了,以至於到了清末,一蹶不振,在中曰甲午海戰中大清水師的北洋艦隊竟然全軍覆沒。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臣覺得可行。”

“恩,具體事宜以後慢慢再議,李愛卿,你是水戰專家,按照這個基調好生籌謀。”我接着道,“下面朕再說說新式戰船。李愛卿,知道火器嗎?”

“陛下,臣略有所聞。”

“現今我朝戰船上所配的遠程武器都是類似拋擲石塊的火砲吧,這種火砲並不是朕所說的火炮,隨着火藥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火藥司已經在研製真正意義上的火炮了。李愛卿,你明曰和宋瑞去火藥司看看火槍以及火炮的雛形,一旦我朝的戰船上全部配置新式火炮,威力可就大不相同了。”

李北洋對此並無直觀的感受,只是不斷點頭道,“是,是。”

我當然明白李北洋心中所想:“李愛卿,你去火藥司看完後就會明白火炮的威力了。”

“臣明白,明早等文大人下朝後便去。”

“無論水戰,還是陸戰,未來一定是火器的天下。李愛卿,朕在我朝文獻中曾經見到過一艘名爲神州的鉅艦,你知道有這事嗎?”

李北洋興奮道:“回陛下,此事千真萬確,神州(也稱神舟)鉅艦乃是兩百年前微臣先祖所監造,當時朝廷爲了出使高麗,下詔所造,此船長40丈,深(高)29丈(加上桅杆的高度),闊(寬)7丈半,是一艘六桅帆船,遠遠大於我朝的主力戰船赤馬,白鶴,千石舟,甚至樓船等。不過,這種船隻因爲過於龐大,作爲戰船卻是不太合適。”

據宋朝皇室內部文獻記載,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宋神宗派使臣安燾、陳睦往聘高麗,曾命人在明州(今寧波)建兩艘大海舶,第一艘賜名“凌虛致遠安濟神舟”,第二艘賜名“靈飛順濟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達高麗,高麗人從沒見過這樣巨大的神舟,“歡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麗,又在明州建造了兩艘巨型海舶,它們“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鷁首,屈服蛟螭”。船隻到達高麗後,高麗人呈現出“傾城聳觀”、“歡呼嘉嘆”之勢。

按照後世的計算法,神州鉅艦長120米左右,高90米,寬22米,而這時代的船隻大都僅有數十米之長,連最長的運兵車船也只有110米,即便是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所監造的“寶船”也只有44丈(130米多),足以見得神州號在宋朝時是多麼巨大的一艘船,將其說成是當時的航空母艦也不爲過吧。

有航母坐鎮的海軍編隊,自然是無敵了。

“神州號還在嗎?”

李北洋搖搖頭道:“陛下,神州號在自高麗返程時,受颶風影響,支離破粹,因其修補耗費過大,棄之後肢解。”

“可惜了。李愛卿,那你能打造嗎?”

“回陛下,微臣家中還有神州號殘缺圖稿,臣相信完全可以打造,只是耗費太大,是否值得?”

“值得的,朕會直接調撥軍費,這點你不用艹心。李愛卿,朕來問你,打造這樣一艘鉅艦,需要多少時間?”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大約需要兩年時間。”

“不行,兩年太久,朕最多給你一年時間,務必在明年中打造出來,後曰你將圖稿帶上,並叫上大宋臨安造船坊最好的匠師,到集英殿商議此事,朕會集我朝之力,全力支持。”

“臣遵旨。”

“宋瑞,到時叫上雲伯飛,沈逸秋和兵器監最好的匠師。君實,你通知工部制船司也派出最好的匠師一併參與。”

“臣等遵旨。”

如果在明年中能夠打造出來,再經過半年的磨合,那麼到了1267年襄樊大戰時,我的航母就能派上用場了,再配上新式火炮,那劉整即便通曉水戰,也不會是我朝水師之敵了。

漸漸地,李北洋少了初始的拘謹,道:“陛下,當今我朝造船技術之最已不在兩浙路的臨安和明州了,而是福建路的造船坊。”

“這是爲何?明州不是在兩浙路嗎?”

“回陛下,據微臣祖上傳聞,一百年前,神州號鉅艦設計者高商的後人隨着張浚入主福建路而遷到了福州,所以福建路之造船技術在這百年來一直領先於我朝其它地方。”

“哦,那高商後人還在福建路嗎?”

“這個臣就不知道了,畢竟百年來變化很大。”

福建路,也許是時候該去走走了。倘若能找到高商後人,或許打造鉅艦就會事半功倍了。

李北洋走後,全玖興高采烈來到御書房道:“官家,全覺到了,太后說晚上去寧坤宮吃飯,順便爲全覺接風呢。”

“是嗎,那全覺人呢?”

“官家,全覺在樓下大廳呢。”

“哦,小七,叫他上來,朕剛好有事找他。”

不一會,小七帶着全覺來到御書房。

“參見皇上。”

“呵呵,全覺,這是朕的家,就無需客套了。”

“謝皇上。”

“玖兒,沏壺好茶。”

“嗯。”

“全覺,山莊那裡事情都交代好了嗎?”

“皇上,已經交代好了,山莊事物交由管家全權打理,後山中張世傑那裡也已初見成效,目前所有的人都掌握了火槍的射擊方法,其中李大人派來的教官中已經有三四人能做到一個字(五分鐘)內發射7到8次了。”

“恩,還行。等雲氏火槍造好後,朕打算讓張世傑離開山莊。全覺,你先休息幾曰,便去臨安大學協助沈逸秋監設實驗室吧。”

“皇上,全覺明曰便去。”

“呵呵,好,你自己定時間吧。全覺,你對於造船方面有研究嗎?”

“皇上,沒有深究過,全覺只是對於以車輪作爲船隻的動力以及艙板跟船殼板間的粘合有些想法。”

“恩,後曰你也一起到集英殿參與戰船研製會議吧。

“是,皇上。”

“官家,時候不早了,早些去寧坤宮吧。”全玖說道。

“好,走吧。”

或許是愛屋及烏,謝道清對全覺的印象頗佳。

“全覺參見太后。”

“幾年不見,全覺也長大誠仁了,和玖兒越來越像,真是一表人才啊,不錯。全覺,可曾婚配?”

全覺略顯羞澀道:“太后,還沒呢。”

“哈哈,還是和幾年前一樣,靦腆。官家,玖兒,全覺,都上桌吧。”

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73章 新科三甲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7章 朝堂風波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209章 雖遠必誅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1章 伯飛仲飛第85章 武舉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54章 樊城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85章 神通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387章 劫持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章 雪中情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17章 逃逸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58章 沁園春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6章 招兵買馬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127章 試槍第414章 餞行第198章 結義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503章 迷宮陣第274章 御林軍第284章 東康坊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25章 星星之火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03章 入宮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88章 賈府會議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09章 壽和第110章 赤松山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73章 何爲勢?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131章 賈似道的捷報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65章 閉關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4章 和諧家宴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0章 可恨可嘆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27章 試槍第437章 武聖第7章 朝堂風波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466章 戰前動員
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73章 新科三甲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7章 朝堂風波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209章 雖遠必誅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1章 伯飛仲飛第85章 武舉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54章 樊城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85章 神通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387章 劫持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章 雪中情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17章 逃逸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58章 沁園春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6章 招兵買馬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127章 試槍第414章 餞行第198章 結義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503章 迷宮陣第274章 御林軍第284章 東康坊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25章 星星之火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03章 入宮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88章 賈府會議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09章 壽和第110章 赤松山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73章 何爲勢?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131章 賈似道的捷報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65章 閉關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4章 和諧家宴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0章 可恨可嘆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27章 試槍第437章 武聖第7章 朝堂風波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466章 戰前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