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

司馬子期承諾過王孫勝,說以他的功勞,一定能得到一塊封地,很快郢都那邊就兌現了此言,讓王孫勝做了巢邑大夫,統領羣舒軍政事務。

這居巢,又被稱之爲“皖”或者“白”,正是後世的安慶、廬江一帶。皖地肥美,背江傍湖,上控淮上、夷虎,山深水衍,乃是一處戰守之地。過去吳國得到這裡,可以肆無忌憚地爲患楚國,如今楚國重新奪回這裡,也可以順流俯視吳國,郢都那邊將王孫勝分封到這裡,大有讓他因勢利便,繼續進攻吳國的意思。

不過比起被越國襲破國都的吳國,王孫勝顯然對北面控制了淮北的趙國更加在意些。

“趙軍僅剩兩千人駐守蔡國,如何能抵擋楚國?加上徐淮空虛,楚國席捲兩淮之機已至!”

十月下旬,得知趙軍主力已經北還後,淮南小邑居巢,楚國大夫王孫勝滿腔豪情。

作爲趙氏的“叛臣”,王孫勝對於曾經侍奉過的趙侯無恤,又畏又敬。

他尊敬趙侯的開明進取,然而這種開明卻偏偏對他例外,多次將他的一番熱誠拒之門外。他也畏懼趙侯的深不可測,那種無法取信於君,自己一切心思卻似乎都被看穿的感覺十分糟糕。現如今,當王孫勝回到楚國打算建立屬於自己的功勳時,卻發現趙無恤又一次擋在了他的面前。

他依然敬畏,卻又多了幾分躍躍欲試。

和義父伍子胥一樣,王孫勝是喜歡將一件事當做人生前進目標的人,曾經他將鄭國的殺父之仇放在第一位,在率軍幾次攻打鄭國後,這種情緒減緩了不少,殺父之仇似乎是報了。後來,他又以爲伍子胥復仇爲目標,隨着吳國的窘迫,羣舒的攻略,王孫勝自覺對得起伍子胥的養育之恩了。

如今,他又把協助楚國對抗趙國,讓趙侯吃了大虧後後悔不重用自己作爲人生目標……所以他纔會一味地向郢都請求,出兵淮上,奪取這些本該屬於楚國的疆域!

然而來自郢都的一封信,卻讓王孫勝的大膽計劃折戟沉沙了……

“國雖大,好戰必危,大王喪期之內,國事不可妄作更張,更不可貿然與大國動刀兵……”

一向對王孫勝愛護有加的令尹子西,這次竟然以楚昭王的國喪爲理由,否定了他出兵的請求。

一時間,王孫勝又是氣憤,又是惋惜。

“叔父爲政實在是太過保守了。”

雖然入楚還不到兩年,但王孫勝對他這位保守的叔父已經頗有微詞,早在楚昭王四年(前512)時,子西便在楚國嶄露頭角,當時吳國公子掩餘、燭庸逃亡到楚國。令尹子常封給他們大量土地,安排他們住於邊境,併爲之修城,使其與吳王闔閭爲敵。子西卻認爲這隻會激怒吳國。經歷過楚靈王、楚平王兩代的揮霍,此時的楚國民生緊迫,不宜與吳國爲敵。

雖然他的看法沒有什麼不妥,但從中也能看出他“凡事謹慎,不可妄動刀兵”的行事風格,前年楚昭王北伐他勸阻,今年司馬子期提議乘機收復失地他也猶豫,如今拒絕王孫期的請求,其實也在預料之中。

王孫勝只能無奈地放棄大膽的計劃,他現在是巢邑大夫,同時統領羣舒事務,但若沒有令尹和司馬的命令,被安排在羣舒的諸大夫是不會聽從他命令的,畢竟他雖然貴爲王孫,卻資歷太淺。

“我在朝堂中話語太過不足了……”經歷此事後,王孫勝也意識到了一點,面對楚國這王族專政的制度,他覺得自己是能夠更進一步的,但是首先,得依靠足夠的軍功增加自己的名頭和實力!

一念至此,王孫勝將目光投向了位於羣舒東北方的夷虎……

夷虎,也就是後世的合肥,這裡爲淮上噤喉,江東脣齒。得夷虎,可以西問陳、蔡,在楚國內部佔有極大的話語權,北向徐、泗,就可以跟趙無恤爭勝於中原,繼續東進,則可以盡取吳國江北之地,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

……

吳王夫差八年,十一月初,姑蘇吳城。

“大王,胥門將軍來報,言楚軍居巢之師攻入夷虎,將軍兵少,無從抵禦……”

幾個月時間裡經歷了大起大落後,吳王夫差彷彿老了十歲,他疲倦地擡起頭,說道:“夷虎?隨他去罷……胥門將軍能守住卑樑、昭關和庸蒲即可。”

昭關和卑樑是吳國在江北的兩處要地,也是夫差的底線,至於庸蒲,是大江上的一處渡口,附近有一處名爲“小孤山”的山峰,屹立於大江北岸,孤峰峭拔,與南岸山對峙如門,大江奔流到這裡,因爲兩山相扼,所以十分狹窄,水流湍急,深險可畏。楚國舟師在這裡經常要小心謹慎,不敢貿然前進,只要吳國的水軍守住了這裡,楚人就沒辦法和越國會師,就無法對吳國造成致命威脅。

雖然多次破口大罵王孫期,但現如今,夫差已經沒功夫去奪回淮南江北的失地了,望着面前被燒成一片白地的姑蘇之臺,夫差的心裡在流血。

在大夫逢同帥舟師回到大江後,與越國范蠡的水軍在江門打了一仗,因爲吳船長途跋涉歸來,兵卒極其疲倦,故而雖然佔了船隻的優勢,但雙方不分勝負。

但夫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越國人退出了大江,返回越地,夫差正好帶着兩萬殘兵從烏江渡抵達江東,回到了吳國的本土。

他們回來的太及時了,當抵達吳城時,越國人正好攻破了外郭,殺入城中,就像吳人在會稽做的一樣,大量洗劫財物,擄掠女子,勾踐還一把火將夫差苦心營建的姑蘇之臺給焚了!

這座宮室,可是夫差耗盡人力物力,讓伯嚭花了兩年時間在姑胥山上營造的,重堂邃宇,層樓疏閣,連棟結階,高臺四周還栽上四季之花,八節之果,橫亙五里,讓夫差能在上面流連忘返,逍遙享樂。

然而現如今,卻只剩下一片焦土和瓦礫,宮中的美人也盡數離散,所幸夫差最寵愛的鄭旦及時躲進了內城裡。

感謝伍子胥營造吳城時的用心,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使得吳城的內城比起外郭更加堅固,而且背靠靈巖山,易守難攻,吳國太子友帶着千餘兵卒,死守此地長達一月,終於等到了夫差回來……

吳軍的人數比越軍多,但也只是勉強將城內的越兵擊退,根本無力追出三江五湖,越人就這麼不慌不忙地帶着戰利品和輜重糧食撤離,只留下了一個殘破不已的姑蘇城給夫差……

看着幾乎被毀盡的家園,吳國的萬餘殘兵無比哀傷,夫差也在姑蘇之臺的殘骸邊上默然良久。

“燒得好!勾踐燒得好!”

很久之後,夫差才猛地拔劍,劈了一根從大火裡倖免於難的樑柱,其用力之猛,彷彿在斬斷過去的自己。

從這一日起,夫差似乎恢復了他父親吳王闔閭的”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目不淫於色“,他沒有住進逃過一劫的吳國宮室,而是在幾乎沒有一棟完好屋子的姑蘇之臺遺蹟住了下來,而且每天早上出來,必然安排人在門口大聲質問他:

“夫差,你忘了泗上之敗、姑蘇之恥了麼?”

他定會大聲回答:“唯,不敢忘!”

對於夫差而言,泗上之敗是他永遠的痛楚,但趙國僅是佔領了淮北便收兵了,沒有繼續南下,趙無恤更派船送了季札的棺槨來,表明沒有滅吳之意。

於是比起趙國來,楚國越國就成了吳國現在更加窮兇極惡的敵人,尤其是越國,勾踐的欺騙和背叛,是夫差永遠無法原諒的!

然而他卻無奈地發現,吳國現在腹背受敵,更面臨兵卒不足的困難,別說反攻收復失地,連防禦都艱難。

於是在經過天人交戰後,夫差下定了一個決心。

“召伯嚭來!”

不多會,穿着皁衣的伯嚭趕來姑蘇之臺,匍匐在夫差面前瑟瑟發抖,他已經被夫差撤消了太宰的職權,閒置一旁,反倒是王孫駱越發受重用。

夫差橫眉怒目,對伯嚭斥道:“汝多次誤國,寡人本該殺汝,但念在汝服侍吳國二十餘年,對社稷也有功勞的份上,饒汝性命!”

伯嚭稽首如搗蒜,爲自己逃過一劫慶幸不已。

孰料夫差又將他揪起,說道:“汝曾見過趙無恤,汝婿更是趙無恤之妾弟,再替寡人去北方一趟,就說延陵季子棺槨吳國已收到,多謝趙侯仁德,夫差願意與趙國摒棄干戈,和平處之!還望趙侯能歸還吳俘,夫差願以銅錫換之!”

(~^~)

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942章 刑人(上)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8章 趙氏公議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886章 少樑砲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649章 大風(6)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285章 名與實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561章 大將軍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355章 公輸紙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010章 奴隸制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16章 訪賢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536章 求婚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1085章 徐偃王第767章 萬歲!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392章 忍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993章 鳴條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936章 螽斯第196章 成鄉!第646章 大風(3)第409章 壞消息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323章 亂(中)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
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942章 刑人(上)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8章 趙氏公議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886章 少樑砲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649章 大風(6)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285章 名與實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561章 大將軍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355章 公輸紙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010章 奴隸制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16章 訪賢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536章 求婚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1085章 徐偃王第767章 萬歲!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392章 忍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993章 鳴條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936章 螽斯第196章 成鄉!第646章 大風(3)第409章 壞消息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323章 亂(中)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