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天子東狩

成周,王城。

“臣趙無恤思見天子,實出至誠。今已傳檄各國,相會於黃池會盟。天子若以巡狩爲名,駕臨黃池,臣便可率諸侯以展覲。如此一來,上不失王室尊嚴之體,下不負寡君忠敬之誠,未知可否?”

周王匄反覆讀着那封看似言辭恭順的帛書,直到那些字句在眼前模糊成了一團。

“予絕不能答應趙侯之請!”

他憤怒地將帛書揉成一團,差點兒當場燒了它。

但終究還是忍住了,只是面色不豫地說道:“以天子之尊赴諸侯之盟會,予一人丟臉就算了,可這樣做,會有傷周室威望啊!再說了,按照禮制,諸侯有朝覲周天子的職責,天子又豈能屈尊隨便跑到諸侯國中去會諸侯!哪怕是齊桓公九合諸侯,天子也從來沒親自去過!像葵丘之盟時一樣,派一位卿士過去不就行了!”

周王的卿士劉承和單氏的新家主單方對視一眼,心裡想的是:“王室還有威嚴可言麼?這禮制,還能約束到不可一世的趙侯無恤麼?既然趙侯指名道姓要天子出席,那天子也只好屈尊移駕了。”

但他們嘴上卻少不得要好言相勸。

劉承說道:“其實天子破例去主持盟會,策命侯伯,是有過先例的……當年晉文公踐土之盟,先君周襄王就曾光臨過溫邑。”

原來,就在晉楚城濮之戰後,晉國已經在中原確定了霸權,獻俘於周,周襄王也回贈了弓矢斧鉞等禮物,同年冬季,晉文公又召集齊昭公、宋成公、蔡莊公、鄭文公、陳子、莒子、邾子、秦國使者等在溫地會見,並邀請了周襄王,周王迫於晉文公的威勢,不得不北上參與會盟。

這件事是諸侯凌駕於天子之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來被周王視爲奇恥大辱,可現如今,卻又被劉承擡出來作爲依據。

東周的政治的極度保守的,所有事情都只遵循舊例,既然有先例,那就好辦了。

周王匄的口氣鬆了鬆,但還是不太願意,他抱怨道:“襄王之所以去,是因爲晉文公曾經打敗了覬覦王位的王子帶,故而心存感激,趙侯又做過什麼?”

趙侯爲周室奪回了被鄭國強佔的土地,但周天子心中並無感恩之心,加上前年他讓人去致胙時,趙無恤竟然敢站着接納,這就更讓周王心生不滿。何況晉國至少是宗姬同姓,趙國卻是曾經爲周人做牛做馬的嬴姓後裔,這就讓天子心裡更加彆扭了……

“趙雖然無益於王室,但若是趙國想要害周,實在是易如反掌……趙侯已經將天子會赴會一事告知天下人,若天王拂了他的意思,讓趙侯臉上無光,只怕趙國會對王室做一些不利的事……”

劉承說的可憐,周王匄也只能長嘆一聲,答應了這件事,誰讓能夠扶持周室的晉、齊跟滅亡沒什麼兩樣,而秦、楚、吳等又都成了趙國的手下敗軍,再也無法插手中原,這天下,已經沒人肯爲周天子張目了。

從洛陽去黃池並不遠,只需要十天不到的時間,十二月中旬,恰好秦伯的車隊也已經到了北邙,於是周王匄便在劉、單二卿的陪同下,冒着細雪,在一片人聲馬嘶、馬車嘎吱和輪宮的呻吟下,緩緩東去。

在車上時,周天子依然長吁短嘆,哀嘆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之大,難道就再也沒有爲予一人道一聲不平的人麼?”

周王匄不知道的是,對舊周禮一直保持忠誠的人,其實尚未死絕。

針對這件事,楚國葉縣,一位白髮垂鬟的老人憤怒地在他的《春秋》上用春秋筆法寫下了“天子東狩於黃池”幾個大字!

……

一瘸一拐,孔子之徒雕漆開舉着一卷竹簡,指着上面筆墨未乾的一句話,對等候在外的衆師兄弟大聲宣佈道:

“夫子說,趙無恤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子東狩於黃池!’”

“說得好!”聽聞此言,衆弟子紛紛爲夫子的“春秋筆法”而叫好。

十二月末,地處南陽盆地的葉縣還不像北方那麼寒冷,但孔門衆弟子的穿着依然有些單薄,好在一羣人擠在一個小屋子裡,也就暖和了。

但由此可見他們混的並不怎麼好。

孔丘來葉地已經快十年了,他被葉公尊爲上賓,好吃好住地招待,每個月還給予一些祿米。但是跟着孔子出奔的弟子實在是太多了,最初時有上百人之多,光靠葉公的恩賜是沒法養活他們的,而且有臉有皮的弟子也不想一直吃白飯。

漸漸地,子路、公良孺等勇武有力的就加入了葉公的軍隊,爲他戍守城邑,算是成功入仕。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顏回等人,也開始在楚國撒種開花,開始收一些弟子,靠着他們的束脩也能維持生計。

只剩下號稱“君子儒”的一小撮人,如雕漆開、原憲、有若等,文不成武不就,四體不勤,又不屑於耕稼,所以就只能聚集在孔子身邊,靠吃夫子那點鬥米度日。

這些人整日吃飽了之後閒着無事,就喜好發表議論,要麼空談禮樂,要麼發表仁義,近來的主題則是抨擊在中原大殺四方的趙無恤。幾年前的趙氏代晉,已經讓他們憤慨不已,如今天子屈尊前往黃池赴趙侯盟會,更是讓這羣人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他們紛紛奔走相告,來到孔子居所外,希望夫子能指點迷津。

於是,孔子在《春秋》裡的“天子東狩於黃池”一句話,便被他們視之爲振奮人心之言,對此發表了各種讚歎和解讀。

雕漆開首先將這本書捧到了無與倫比的地位:“夫子的《春秋》,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邪惡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大賢誰能夠編寫?吾等弟子雖然學識也不少,但誰也也不能改動一字一句!”

“不錯。”一向自詡清高,看不起子貢、冉求等賣師求榮者的原憲彷彿在品味着美妙的韶樂,說道:“夫子最爲精妙的便是這書中的筆法。每用一字,必寓褒貶,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如斧鉞!”

“對!”容貌與孔子有幾分相似的有若也扶案而起,激動地說道:“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夫子作《春秋》而天下亂臣賊子懼!”

這“亂臣賊子”,自然就是指弒君竊國,以諸侯身份召喚天子赴會的趙侯無恤了。一時間,“君子儒”們忘了自己朝食只吃了一點糟糠糙米,就堂而皇之地在小小的屋子內大加抨擊趙國,視之爲當世最大的暴政,而趙國奉行的律法,也被他們視爲“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

就這樣,短短一句話被賦予了無數含義,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孔丘的本意。

就在這室內一片烏煙瘴氣之時,外面的門扉被打開了,冷風吹入,讓衣着單薄的儒生們打了個寒顫,隨即聽到一個晴朗的聲音卻在門口說道:

“一句話裡解讀出太多本來沒有的內容,諸位師兄恐怕是太過了吧。”

衆人回頭怒目而視,卻見門口那位穿着羊皮襖子的年輕士人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道:

“史筆如刃,罪者功民皆數著於丹書,而以尺爲矩,束於後人,以未然之前,垂空文而以斷禮義,以正名主義。由此可知君上經事之責,可知人臣盡忠之義,亦知爲人者仁善之本……這是夫子作《春秋》的緣由,雖然花費了許多心血,但放到這天下之大,浩瀚史冊裡,依舊只是一家之言。列國的史書裡,更多的還是會記述‘趙侯召天子於黃池’,諸侯面對趙國之勢,也會曲意逢迎,天子受辱,於他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

來者正是孔子在陳國收的弟子顓孫師,見他膽敢這麼對長輩說話,原憲等人頓首大怒,斥責道:“子張,你這是什麼意思?”

子張恭謹地朝衆人施了一禮,說道:“小子只是覺得,師兄們以爲《春秋》一出則天下人人讚揚,都會按照裡面的褒貶誅殺亂臣賊子,撥亂世反之正?恐怕是想多了……在我看來,不管夫子如何在筆下對天子加以維護,禮樂征伐自趙國出的事實都是不可更易的,莫不如睜開眼,看清這天下的大變局,加以順應,如此,孔門之學尚有發揚光大的可能!”(~^~)

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547章 墮郈(下)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23章 君子如玉第52章 冬至(一)第248章 三段射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09章 函首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835章 無私第807章 韓策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646章 大風(3)第67章 大都無防第9章 姑布子卿第89章 無心插柳第541章 新宋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23章 雪橇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42章 暴行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283章 擲矛兵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248章 三段射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1章 姍姍來遲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536章 求婚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92章 侯犯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503章 外援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646章 大風(3)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535章 鬼神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193章 楚王勝第911章 沸鼎(上)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482章 戰和第935章 人道彌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3章 鼓而成列第818章 道可道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915章 叔于田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366章 不朽者第941章 他死了第30章 鄉中三吏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3章 鼓而成列第366章 不朽者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
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547章 墮郈(下)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23章 君子如玉第52章 冬至(一)第248章 三段射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09章 函首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835章 無私第807章 韓策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646章 大風(3)第67章 大都無防第9章 姑布子卿第89章 無心插柳第541章 新宋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23章 雪橇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42章 暴行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283章 擲矛兵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248章 三段射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1章 姍姍來遲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536章 求婚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92章 侯犯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503章 外援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646章 大風(3)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535章 鬼神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193章 楚王勝第911章 沸鼎(上)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482章 戰和第935章 人道彌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3章 鼓而成列第818章 道可道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915章 叔于田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366章 不朽者第941章 他死了第30章 鄉中三吏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3章 鼓而成列第366章 不朽者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