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落孫山 (總003節)

一九八零年,初夏。

在南疆市江南區五一大道中段南側,有一座四季常青的紅土嶺。透過一片青翠的樹林,可見一所只有大門建築物而沒圍牆的中學。兩個乳白色方柱搭成“弓”字形的校門,上方浮雕着七個深紅色、斗大的楷體字:南疆市第六中學。

這所中學附近是星羅棋佈的工廠,入讀的學生多是這些工廠的幹部職工子弟,而一小部分則來自街道居民和市郊農民家庭。

走進校門,第一眼望見的是左右兩棵枝葉繁茂的大榕樹。它們的樹冠就像兩把撐開的巨傘,在陽光照射下劃地成蔭,形成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再往前走上一段路,撲面而來的是寬大而空曠的操場。在它的周圍,環繞着許多鬱鬱蔥蔥的相思樹和頂上紅花如火焰飄搖似的鳳凰樹。

相思樹是一種平俗、低微的樹木,但耐乾旱、耐貧瘠。每逢春天,它會長出像眉毛般細長的綠葉;夏季來臨,它會開出帶茸毛的小黃花,結成細長的豆夾;秋天季節,它會把紅褐色的相思豆撒滿一地。鳳凰樹被譽爲世界上色彩最鮮豔的樹木之一。它一般長得很高,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是一種綠美化環境的風景樹。夏天,你會看到鳳凰樹那枝頭上盡是一叢叢盛開的紅花,鮮紅豔麗,如火如荼,特別醒目。

學校操場上有一大塊平整空地,還有四個並列的籃球場和一個足球場。再往裡走,眼前矗立着一棟灰白色、有二十四間教室的四層教學大樓。在這棟教學樓側後的一片樹林中,整齊地排列數棟紅磚紅瓦平房,那是老師們的辦公區和宿舍區。

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白色的大樓、翠綠的樹冠、空曠的操場、紅色的平房,從遠處將這些景物疊加交匯在一起,便構成一幅色彩明亮而寧靜的校園全景畫。那些早已走出校門的人們一旦置身於這如詩如畫的校園之中,多會觸景生情,勾起一去不返的青少年時期許多美好的回憶,陶醉於那早已逝去的學生時代……

這天上午,校園裡響起了第四節上課的鈴聲。

高二文科(1)班教室,同學們紛紛迴歸座位。當一位中年男老師胳膊窩下挾着教案、手裡託着一疊作業簿走上講臺時,教室內頃刻間變得異常肅靜,鴉雀無聲。

“起立!”值日生率先站起。跟着,所有同學齊刷刷地站立起來,異口同聲地喊道:“老師好!”

“同學們好!”語文老師把教案和作業簿放在講臺上,揮手示意同學們坐下後,說道:“請語文科代表上來,把作文本發下去。”

坐在第一組最後一排是兩名男生。留着小平頭的那位叫畢自強。另一位叫葉叢文,戴着一副四百多度的近視眼鏡。

此刻,葉叢文還低垂着頭,癡迷地偷閱一本擱在抽屜裡的《水滸傳》。

“別看了,”畢自強見同桌仍在聚精會神看小說,似乎沒聽見講臺上老師的話,用胳膊肘捅了捅他,低聲道:“老師叫你呢,快上去發作文本呀!”

“哦,”葉叢文方纔回過神,急忙起身向講臺走去……

畢自強、葉叢文與他們班的所有同學,正面臨着這個夏季即將到來的高考。

高二文科(1)班,總共有五十二位學生。其中,二十五位男同學,二十七位女同學。班長兼團支部副書記廖明超,是一個好學上進、頭腦聰明的男生,他學習非常刻苦用功,各科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數一數二。他不僅具有出色的領導和組織才能,而且善於用言談與別人溝通,也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在同學們當中極有人緣。副班長兼團支部書記吳燕玲,是一個外柔內剛、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女生。她雖然長得不算太漂亮,卻有一種清秀文靜的氣質。在班上,她學習成績也是出類拔萃的。

班委會其他成員是:學***秦玉琴,文體委員劉雲鋒,勞動委員何秋霖。此外,各科目代表:政治科目代表魏振國,語文科目代表葉叢文,歷史科目代表畢自強,地理科目代表鄭紅軍,數學科目代表黃月萍,英語科目代表許蘭英。這些班委會成員和科目代表當時是怎麼選舉出來的,現在已弄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十一位同學的學習成績在班上都靠前,是班上一流水平、最有希望考上大學和中專的“尖子生”。

回溯1977年冬季,那年終於恢復了高考。那是一個孕育希望的冬天,全國有570萬考生懷揣着驚喜和夢想走進考場。算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兩屆考生一共有1160萬人。迄今爲止,這是世界考試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對那一代青年來說,他們迎來了一個“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新時代,一個可以施展個人抱負和編織未來夢想的新起點。從此,高考成爲中國人一年一度的重要話題。

南疆市第六中學是一所普通中學。從1977年恢復高考後,該校在每屆三百多名高中畢業生中,文、理兩科總會各有五、六名應屆畢業生順利考入高等院校。這樣的升學率對一所普通中學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當時,高校招生的比例只佔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的百分之五左右,這使上大學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而殘酷,難怪人們都把參加高考比喻爲“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

那時,一般中學的普遍做法是:高中分爲文科類和理科類,並將成績好的學生集結成一個重點班,即所謂“尖子班”,然後再由具有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來授課,從而保證學校的升學率。第六中學的做法當然也不例外。

“還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就要參加高考了。今天是我給你們上的最後一次作文講評課。”語文老師李祖明站在講臺上,環視着全班同學,抑揚頓挫地說道:“不久前,一位名叫潘曉的女青年給《中國青年》雜誌寫了一封信,題爲《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她在信中寫道:‘有人說,時代在前進,可我觸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說,世上有一種寬廣的、偉大的事業,可我不知道它在哪裡。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可我一個人已經很累了呀,彷彿只要鬆出一口氣,就意味着徹底滅亡……’當《中國青年》雜誌把這封充滿一種迷茫和困惑情緒的信件刊登後,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大討論。圍繞着‘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人們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正所謂衆說紛紜、各抒己見。爲此,我給你們佈置了一篇題爲《我的理想》的作文。同學們交上來的作業,我都已經作了批改。應該說,絕大多數同學的文章寫得還不錯。這說明大家對‘人生的意義’這個嚴肅的問題,都進行了一番極爲認真的思考……”

第二十七章 從惡如崩(總245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59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19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3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8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6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29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5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6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23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6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0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5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8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6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59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4節)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3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0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6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5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79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1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7節)目錄(總001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3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51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70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2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90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4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201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6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5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6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4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58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3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9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3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1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4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2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5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44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20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50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6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5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196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9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3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0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5節)第三十九章 金蟬脫殼(總365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5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4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2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9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400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1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4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4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3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61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5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7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4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6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4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5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79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1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1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76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64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3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9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1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2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5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8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8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399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7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4節)第三十三章 針鋒相對(總309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44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7節)
第二十七章 從惡如崩(總245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59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19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3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8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6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29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5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6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23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6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0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5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8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6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59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4節)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3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0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6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5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79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1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7節)目錄(總001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3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51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70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2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90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4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201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6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5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6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4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58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3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9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3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1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4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2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5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44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20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50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6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5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196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9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3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0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5節)第三十九章 金蟬脫殼(總365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5節)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總184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2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9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400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1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4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4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3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61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5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7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4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6節)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總494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5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79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1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1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76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64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3節)第二十二章 始亂終棄(總209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1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2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5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8節)第四十八章 作法自斃(總468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399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7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4節)第三十三章 針鋒相對(總309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44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7節)